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p53基因家族成员p53、p63和p7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不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在60例NSCLC和7例正常肺组织中检测p53、p63和p73蛋白的表达.结果在NSCLC中,p53、p63和p7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67%(37/60)、80.00%(48/60)和73.33%(44/60);与正常肺组织相比,p53、p63和p73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表达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P=0.023),而与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明显关系(P>0.05).p63蛋白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28)有密切关系,而与细胞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p73蛋白表达与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关系(P>0.05).在NSCLC中,p63和p73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0 1),p73与p53蛋白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53基因家族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p63和p73蛋白有不同于p53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二者可能均起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Hp与p53、p63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人胃癌组织芯片144芯中Hp、p53和p63的表达。结果:144例胃癌标本中p53阳性表达80例(55.6%),p63阳性表达53例(36.8%),Hp阳性表达94例(65.3%)。p53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部位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p63在低分化腺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5),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Hp主要寄居在胃窦,且其感染与肿瘤组织学分型和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Hp感染与p53表达呈正相关(r=0.20,P<0.05)。结论:p53和p63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但p53和p63在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并无交互作用, Hp感染与p53高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BAG-1、p53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7例Ⅲ期NSCLC患者BAG-1、p53蛋白表达水平,并研究上述指标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BAG-1的表达与NSCLC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BAG-1与p5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r=-0.136,P>0.05).BAG-1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无相关性(P>0.05),p53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无相关性(P>0.05),BAG-1与p53共同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无相关性(P>0.05).结论 化疗前Ⅲ期NSCLC患者BAG-1与p53均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p63和p53及PCNA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蛋白p63、p53和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三者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探讨三者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83例肺癌组织(其中54例有癌旁组织),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63在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鳞状细胞癌82.1%(55/67)、腺癌8.8%(7/80)、细支气管肺泡癌4.2%(1/24)、小细胞癌0%(0/12),鳞状细胞癌中的p63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1),而其他类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53在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鳞状细胞癌67.2%(45/67)、腺癌48.8%(39/80)、细支气管肺泡癌54.2%(13/24)、小细胞癌41.7%(5/12),鳞状细胞癌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其他类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CNA在肺癌中3.8%(7/183)呈阴性,31.1%(57/183)呈弱阳性,37.7%(69/183)呈阳性,27.3%(50/183)呈强阳性,小细胞癌PCNA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P<0.05).统计结果显示,p63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1),但与p53、PCNA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参数不相关(P>0.05),尽管p53和PCNA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1).结论 p63基因在不同类型的肺癌中作用不同,其在肺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机理有待研究,这一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p63在肿瘤中的作用提供依据;另外,p63可作为鉴别肺鳞状细胞癌与其他类型癌的重要参考指标,为临床病理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urvivin、p53蛋白在维吾尔族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survivin和p53蛋白在5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8例食管正常切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50例食管鳞癌中survivin和p5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66%和38%,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管正常切缘组织)(P<0.05).survivin、p53蛋白在中晚期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的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食管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survivin与p53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无显著相关(r =0.040,P>0.05).结论:survivin、p5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食管正常组织.表达的高低与食管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有关,有助于判断食管鳞癌的恶性程度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与p53、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端粒酶与p53、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和TRAP法分别检测40例肺癌组织中端粒酶和p53、p16基因的表达.结果端粒酶及p53、p16基因在NSCL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5%、37.5%和66.7%;p53基因阳性表达率与NSCLC及病理分期显著相关(P<0.05).p16基因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病理分期、吸烟史、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端粒酶活性与年龄呈负相关,并与p53基因表达情况和病理分期有关(P<0.05).结论端粒酶和p53基因的表达与NSCLC的病期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KP2、p5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KP2、p53蛋白在89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13例小细胞肺癌(SCLC)和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SCLC、SCLC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SKP2和p53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SKP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病理类型、TNM分期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值均为0.000.p5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值均为0.000).肺癌组织中SKP2、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48, P=0.000),两者同时高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01和0.022).多因素分析显示,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与SKP2蛋白表达水平、TNM分期、淋巴转移及术后放/化疗密切相关.结论:SKP2和p53蛋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某种协同作用,对肺癌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asp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对9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maspin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及相关性。结果 maspin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状态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而p53蛋白的表达则与临床分期、淋巴结状态相关(P〈0.05)。maspin与p5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γ=-0.18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75)。结论 Maspin及p53蛋白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本研究未发现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微血管密度、p53蛋白和PCNA与肝细胞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内微血管密度(MVD)、p53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7例人HCC组织的MVD值、PCNA指数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生存期≥5年者的MVD值(41.19±15.31)明显低于生存期<5年者的MVD值(54.73±24.72).MVD值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Edemondson分级无关,也与PCNA指数和p53蛋白表达无直接相关性(P>0.05).p53蛋白在生存期≥5年及<5年的2组患者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10.5%和50.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其与MVD值无关(P>0.05).低分化HCC的PCNA指数(54.14±14.26)高于高分化HCC的PCNA指数(34.62±6.16),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MVD值无关(相关系数γ=0.082,P>0.05).结论MVD值和p53基因异常表达均与HCC的5年生存率直接相关,但MVD值、PCNA指数和p53蛋白异常表达相互之间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肺癌中MTS1/p16和p53基因产物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2例肺癌组织中p16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检测,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结果)62例肺癌组织中p16蛋白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8.1%和59、7%。晚癌p16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小细胞癌(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p16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PI分级为巨级的p16蛋白表达显著高于Ⅳ级(p<0.05)。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p53蛋白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淋巴结转移阳性组p53蛋白的表达高于阴性组(p<0.01〕;不同PI分级中p53蛋白的表达,N级明显高于1级和Ⅱ级(P<0.05),三级明显高于1级(p<0.05)和Ⅱ级(P<0.01)。p16蛋白低表达和p53蛋白过度表达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提示p16蛋白低表达和p53蛋白过度表达均有促进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p16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细胞分化有关,p53蛋白过度表达对肺癌细胞的转移起重要作用。抑癌基因p53对MTS1/p16基因无明显调控作用。检测p53蛋白表达可作为肺癌诊断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16基因家族失活与白血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PCR检测p16、p15、p18、p19基因在白血病中纯合子缺失。结果:p16、p15基因外显子1在AL组纯合子缺失率分别为22.37%、17.05%,在ALL组为45.95%、32.43%,在ANLL组均为5.88%;在CML的慢性期均为0。p16、p15基因外显子2在AL组纯合子缺失率分别为12.5%、5.68%;在ALL组为24.32%、10.81%;在ANLL组为3.92%、1.96%;在CML和对照组二者均无缺失。p18、p19基因外显子1在AL组纯合子缺失率分别为1.14%、0;在ALL组分别为2.70%、0;在ANLL和对照组均无缺失。结论:p16、p15基因纯合子缺失在AL的发生频率较高,ALL缺失率明显高于ANLL,复发一LLL组基因失活率最高。p16、p15基因纯合子缺失是AL,尤其是ALL的发病重要因素之一。p18、p19基因在AL组中几乎未见纯合子缺失。在ALL中,p16纯合子缺失率高于p15纯合子缺失率。两个基因的纯合子缺失常伴随存在。在ANLL中,p16、p15基因的纯合子缺失均少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Ⅱ级和Ⅳ级胶质瘤组织中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Ⅱ级和Ⅳ级胶质瘤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0%(7/25)及60.87%(14/23)(P=0.022),其阳性表达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53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正相关(P<0.05);p21WA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9.13%(9/23)(P=0.010) ,p14AR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 34.78%(8/23)(P=0.004),二者阳性表达率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21WAF1、p14ARF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胶质瘤组织中,p53呈不同程度的过表达,且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表达水平升高;p21WAF1、p14ARF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降低.突变型p53蛋白的过表达以及p21WAF1、p14ARF蛋白的低表达,可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p53基因家族的新成员 p73和 p63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传海  韩壮  吕刚  王敏 《中国肿瘤》2001,10(7):403-406
p53作为广泛存在的肿瘤抑制基因,最近发现了其家族成员:p73和p63。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均能触发细胞周期停滞,诱导凋亡,但它们在肿瘤抑制和组织发育中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深入了解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将对理解肿瘤发生的机制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总结了最近几年来此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另外,p73和p63在C端的SAM结构说明它们可能参与组织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4.
p14ARF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p14ARF蛋白的表达及其与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4ARF、p53基因在41例宫颈癌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14ARF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41例宫颈癌中35例表达阳性,占85.4%.病理分级为G1、G2级的宫颈癌的p4ARF阳性表达率为68.4%,G3级为1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阳、阴性者中p14ARF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12/16)和92.0%(23/2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14ARF与p53表达不相关.结论p14ARF在宫颈癌中高表达有一定的诊断和估测预后价值,可能是宫颈癌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as、neu、p53基因在肿瘤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蛋白生物素免疫组化法(LSAB)检测了ras、neu、p53基因产物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种蛋白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组织中阳性率呈递增趋势,联合表达率亦呈递增趋势,差异显著(P<0.05),p21表达与患者生存期有关,过度表达组低于非过度表达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p21、p185、p53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该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龙晓东  徐宏  曾义  游潮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1):2090-2093
目的:探讨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Ⅱ级和Ⅳ级胶质瘤组织中p14^ARF、p53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Ⅱ级和Ⅳ级胶质瘤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00%(7/25)及60.87%(14/23)(P=0.022),其阳性表达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53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正相关(P〈0.05);p21^WA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9.13%(9/23)(P=0.010),P14^AR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0%(19/25)及34.78%(8/23)(P=0.004),二者阳性表达率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21^WAF1、p14^ARF的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胶质瘤组织中,p53呈不同程度的过表达,且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表达水平升高;p21^WAF1、p14^ARF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降低。突变型p53蛋白的过表达以及p21^WAF1、p14^ARF蛋白的低表达,可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p53和p16在胆囊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振斌  施达仁 《肿瘤》1998,18(5):341-34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p16改变对胆囊癌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4例胆囊癌和26例慢性胆囊炎标本中p53和p16的表达。结果慢性胆囊炎标本中p531例阳性,阳性率为3.9%。胆囊癌中p53有17例阳性,阳性率为50%。两者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1)。p16在慢性胆囊炎标本中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53.8%,胆囊癌中29例阳性,阳性率为85.3%,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P<0.02)。结论p53过表达与胆囊癌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对胆囊癌的发展、侵袭影响不大。p16在胆囊癌发生中可能受某些癌基因的反馈调节而过度表达,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8.
蒋友华  周星明 《中国肿瘤》2002,11(9):554-55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73基因突变与p21waf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_SSCP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胃癌新鲜手术标本中癌组织和相应的胃正常粘膜组织p73突变及p21waf2蛋白的表达.[结果]p73突变检出率,在60例胃癌组织中为53.33%(32/60),在相应的胃正常粘膜组织中为1.67%(1/60),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25例有淋巴结转移者,p73突变检出率为92.00%(23/25),无淋巴结转移者为25.71%(9/3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p21waf2蛋白检测阳性率,在60例胃癌组织中为33.33%(20/60),在相应的胃正常粘膜组织中为86.67%(52/60),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25例有淋巴结转移者,p21waf2蛋白阳性率为4.00%(1/25),无淋巴结转移者为53.45%(19/3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p73基因突变与p21waf2蛋白低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与胃癌的发生和胃周淋巴结转移相关,其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15、p16 基因的高甲基化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法(nMSP)检测47例MM患者p15、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7例MM患者p15、p16 基因的甲基化比例分别为59.57 %(28/47)、 57. 45 %(27/47),两者同时存在甲基化者23 例(48.94 %)。Ⅱ、Ⅲ期MM患者p15 、p16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Ⅰ期患者。结论 p16 、p15 基因的高甲基化与MM的发病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p16、p27蛋白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丽坤  艾志宏  郑冬梅 《中国肿瘤》2002,11(12):731-732
[目的]研究p16、p27蛋白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技术对54例子宫颈癌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p16、p27蛋白表达检测。[结果](1)p16、p27蛋白在子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8.15%、95%和40.7%、100%,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p16蛋白在中、高分化组中的表达率高于低分化组,差异具显著性(P<0.05),p16、p27表达明显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1)。(3)p16、p27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P<0.05)。[结论]p16、p27蛋白表达可作为子宫颈癌恶性程度的指标,可为正确估计宫颈癌的预后、指导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