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HIV/AIDS生存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与社会歧视的相关性,为减少社会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歧视,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相关影响因素问卷了解该地区目标人群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应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对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调查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人口学特征和与HIV/AIDS相关特征的11个维度的测评;同时探索HIV/AIDS人群生活质量及社会歧视影响因素.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及用Logistic回归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MOS-HIV量表得分总体情况与国内研究基本一致,不同HIV传播途径影响研究对象的总体健康、认知功能和生命质量(P<0.01),不同的收入人群社会歧视态度不同,在不同歧视态度人群中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主要影响因素是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性别与职业,P<0.01.结论 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歧视越高,总体健康、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越低,应减少社会歧视,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男男同性恋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焦虑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干预提供心理依据。方法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对2013年7—12月在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CD4细胞计数检测的男男同性恋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和自编问卷测评。结果焦虑情绪检出率为31.25%(20/64),SAS标准均分为(45.27±11.89);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关系和CD4细胞数与患者的焦虑发生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家庭关系较好、CD4细胞数目较多是焦虑情绪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男男同性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焦虑情绪较为普遍,在咨询、检测和治疗中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多方面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服药现状及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3-8月采用随机抽样法,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AIDS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及世界卫生组织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质量简表(WHO QOL-HIV-BREF),调查AIDS药物治疗患者服药现状、生命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37份。调查结果显示: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0%(19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前三位的症状为消化道症状71.7%(170例),睡眠质量降低65.8%(156例),皮肤症状58.6%(139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总体评分为(84.2±18.5)分,其中生理领域评分(15.3±2.8)分、心理领域评分(13.1±3.1)分、独立性领域评分(15.3±2.9)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13.4±3.1)分、环境领域评分(12.9±2.8)分、精神支柱/个人信仰领域评分(14.2±3.7)分、一般健康状况评分(13.5±2.8)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因素影响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的不同领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药物不良反应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命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12.902),其次为患者是否住院、受教育程度及感染途径(标准化回归系数=10.255、2.444、-2.374,P<0.05)。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患者间应及时沟通交流服药感受、缓解内心压力,减少漏服现象的发生,提高服药依从性,确保抗病毒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和是否住院治疗成为影响AIDS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AIDS药物干预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改善药物治疗方案、探索更为有效药物治疗和干预方式、完善支持疗法,以及通过更为综合的干预方式来减轻药物不良反应以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吴积  王彬彬  于晨  谢浩  江龙海  覃健  刘军 《西部医学》2019,31(3):393-395
【摘要】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SIS)及SF36量表对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在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复诊的278例门诊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耻感标准化总分为(6690±1277) 分,不同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收入、有无稳定住所、HIV感染时间、感染途径的患者病耻感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维度与SI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有无稳定住所、感染时间、感染途径、情感职能及心理健康均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病耻感相关。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与生活质量、情感职能及心理健康方面呈负相关,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服刑人员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为监狱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QOL-HIV-BRIEF中文版对36名服刑人员中HIV/AIDS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合AIDS耻辱量表以及敌意心理、对医生信任度、对经济的担忧3个维度,同时考量定性访谈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服刑人员中HIV/AIDS在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中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7,- 19.10,P<0.001),在环境领域、精神支柱/个人信仰领域、生命质量总分中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素分析显示服刑原因、人狱前职业、CD4、年龄、AIDS耻辱得分、敌意心理得分以及对医生信任度得分对生命质量均有影响(P<0.05),其中年龄、AIDS耻辱得分及对医生信任度得分与生命质量呈负相关.结论 服刑人员中的HIV/AIDS生命质量较低,应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该人群的极端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服刑人员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为监狱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QOL-HIV-BRIEF中文版对36名服刑人员中HIV/AIDS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合AIDS耻辱量表以及敌意心理、对医生信任度、对经济的担忧3个维度,同时考量定性访谈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服刑人员中HIV/AIDS在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中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7,-19.10,P<0.001),在环境领域、精神支柱/个人信仰领域、生命质量总分中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素分析显示服刑原因、入狱前职业、CD4、年龄、AIDS耻辱得分、敌意心理得分以及对医生信任度得分对生命质量均有影响(P<0.05),其中年龄、AIDS耻辱得分及对医生信任度得分与生命质量呈负相关。结论服刑人员中的HIV/AIDS生命质量较低,应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该人群的极端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抑郁状况,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立意抽样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106名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凋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S...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桂林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诊并在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遴选出30例为研究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简表(WHO QOL-HIV-BREF)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焦虑、抑郁与生存质量各领域和总分呈负相关;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总分呈正相关,其中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与心理领域分别为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活质量总体低于正常水平,社会各方应当对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家庭与社会支持,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HIV感染者/AIDS病人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四川省HIV感染率和AIDS患病率较高的两个县(资中县和凉山州昭觉县)作为目标社区,在目标社区内共计调查了71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和97名健康者,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记录表收集相关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SAS和SDS评分高于正常对照(分别为t=5.343,t=5.272,P值均<0.001);HIV感染者/AIDS病人GQOLI-74总分、各维度分均低于正常对照(分别为F=36.512,F=2.386,F=11.046,F=31.616,F-34.235,P值均<0.01);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SAS和SDS评分与疾病状况、物质滥用、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存在明显相关性;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总分与疾病状况、社会支持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焦虑和抑郁情绪在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普遍存在,这些负性情绪主要与较多的疾病状况和物质滥用、较少的社会支持及较低的生活质量等因素有关;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这主要与较多的疾病状况、较少的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活质量现状.方法应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对云南部分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调查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人口学特征和与HIV/AIDS相关特征的11个维度的测评.统计学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均数显著性检验.结果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测量云南部分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分,总体健康为(82±11.46)分,生理健康(47.78±30.32)分,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在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方面有差异(P<0.017,P<0.009).结论云南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活质量水平较低,应加强对心理关怀与社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疆库车县维吾尔族女性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社会支持与歧视等情况,并分析影响维吾尔族女性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因素,为改善其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匿名、自填问卷和访谈方式,对100例经新疆库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确诊为艾滋病感染者的维吾尔族女性患者(患病组)和社区同质未患艾滋病的维吾尔族女性100例(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患病组与对照组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及家庭月收入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 SF-36量表8个维度中,生理功能(PF)、社会功能(S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及情感职能(RE)5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精神健康(MH)、生命活力(VT)、总体健康感(GH)3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SRS量表中,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艾滋病患者认为医疗机构存在歧视的占12.83%,侵犯隐私权的占2.25%,就业歧视的占2.43%,教育排斥的占0.50%,社会利益歧视的占13.67%,不存在侵犯知情同意权的情况。结论库车县维吾尔族女性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社会支持等方面均较正常女性差,存在着对女性艾滋病患者歧视的情况,她们更容易受到不公正地对待。减少社会对女性艾滋病感染者的社会歧视和改善女性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艾滋病的防治具有特别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汉族医学生的抑郁现状,探讨具体生活事件和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抑郁情绪的关系,为医学生抑郁症的干预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收集某高校431名医学生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测定151例具有抑郁情绪者和280例无抑郁情绪者的5-HTTLPR基因多态性,分析5-HTTLPR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被调查的医学生中有35%的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在发生率超过50%的生活事件中,学习负担重、被人误会或错怪、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生活习惯明显变化、不喜欢上学等事件与抑郁情绪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项生活事件因子中,人际关系因子、健康适应因子与抑郁情绪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HTTLPR基因型频率在各抑郁情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存在很大程度的抑郁现象,多为轻度抑郁;抑郁现象的发生与大学生一些具体生活事件存在一定的关联;5-HTTLPR基因多态性对医学生抑郁情绪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基层地区小学五年级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巍  杨斌  曾欣  廖苏苏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0):2021-2023,2033
目的评价4课时的“海南省小学艾滋病预防相关教育”课程在海南省A县和B市6所小学校五年级试用后对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生活技能态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平行对照设计,比较课前和课后1个月6所试点小学(约1700人)和同地区3所对照小学(约700人)全体五年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以评价课程的近期效果;开课后2年,在两地选择8所中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约7000人)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比较在5年级上过本课程的学生(1437人)与其他学生在上述指标方面的差异以评价课程的中期效果。结果与自身基线比较,开课组课后1月多数艾滋病知识题目知晓率提高20-40个百分点:生活技能自我评价方面多数题目提高10~20个百分点。开课后2年,开课组学生的部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下降,但仍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两年间的3次调查显示,开课组学生能够比对照组更稳定地掌握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和生活技能。结论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艾滋病预防课程可以使小学五年级学生更好的掌握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和生活技能。  相似文献   

14.
平山县18例艾滋病感染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平山县艾滋病感染者的人群特征,探讨适宜该县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3-2010年6月间平山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山县2003-2010年6月间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8例,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15例为性途径传播占83.33%,11例为外来人群占61.11%;已婚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结论加强农村地区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意识;加强对流动人群及外来人员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促使人们自愿接受咨询检测,提高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发现率,控制艾滋病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  相似文献   

15.
黄敏  连贵君 《西部医学》2013,25(3):470-471,474
目的探讨提高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和烧伤专用健康表(BSHS-A)问卷调查大面积烧伤患者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情况,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大面积烧伤患者简明健康量表各维度得分较低,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得分也较低,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均P〈O.05)。结论社会支持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护理人员乃至全社会应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拓宽大面积烧伤患者现有的社会支持渠道,最大限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酒精中毒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住院及急诊留观酒精中毒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疗法。心理干预采用集中健康教育,调整生活方式;行为疗法;心理疏导及要求家属协助治疗等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测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情况和自拟生活质量量表4周后测定生活质量情况,并计算复饮率。结果:80份问卷均完整合格。(1)抑郁、焦虑评分干预组4周后与清醒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4周后与清醒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两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分,情感得分、健康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客观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4周后干预组为17.5%(7/40),对照组为92.5%(37/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酒精中毒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功能障碍。进行药物及对症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对饮酒的拒绝程度,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鄂西南某少数民族聚居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该地区AIDS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了解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评价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存质量,SPSS16.0软件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验生命意义感量表(MLQ)在中国士官群体中的信效度.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抽取574名士官学员,将样本总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n=278),另一部分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n=296).用生活满意度(SWLS)量表、抑郁(SDA)量表、焦虑(SAS)量表作为MLQ量表的效标效度.结果 (1)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了2个因子,分别是生命意义感因子和寻求意义感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1.02%,项目负荷在0.62-0.85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了结构的有效性(x2=32.82,GFI=0.97,AGFI=0.94,NFI=0.96,CFI=0.98,RMSEA=0.06).(2)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79,存在生命意义感分量表和寻找意义感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0和0.78.(3)存在生命意义(MLQ-P)与生活满意度(SWLS)呈正相关(r=0.21,P<0.01),与抑郁(SDS)和焦虑(SAS)呈负相关(r=-0.50,-0.43,P<0.01);寻找生命意义(MLQ-S)与存在生命意义(MLQ-P)呈正相关(r=0.31,P<0.01).(4)大学生和军人群体在生命意义感和寻找生命意义感得分上有显著差异(t=38.13,P<0.001,t=25.07,P<0.001).结论 生命意义感量表在中国士官群体中的信效度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