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 ,男 ,48岁 ,2个月前因摔伤致“左髌骨骨折” ,在当地医院行髌骨固定带外固定。 3d后发现左足背麻木、足下垂 ,立即去除髌骨固定带 ,改行“左髌骨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 ,但左足背麻木、足下垂无改善 ,转来我院诊治。查体 :左膝前一弧形切口疤痕约 15cm长 ,左腓骨小头平面后下方见一直径约 1cm的压痕 ,左足下垂 ,足背感觉减退 (S1级 ) ,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伸趾肌力 0级 (M0 级 )。肌电图证实为腓总神经损伤。手术探查时发现腓骨小头压痕下方腓总神经外膜瘀血 ,纵向切开外膜后约 2cm长的神经束间广…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 65岁。2年前发现右内踝部无痛性包块, 初起时较小, 无明显疼痛、麻木不适, 不影响活动, 未予重视。后包块渐进性增大。1周前患者右足出现麻木不适。专科检查:右内踝至足底内侧区域皮肤呈膨隆外观, 皮色、皮温无明显改变, 可触及皮下质软肿物, 边界较为清晰, Tinel征(+)。右足第1~3趾跖侧刺痛觉减退。摄X线片示右足部分组成骨退行性变。MR提示右足底内侧皮下软组织内不规则形、团块状短T1、长T2信号, T2WI-FS以低信号为主, 内见多发片状稍高信号, 大小约4.5 cm×3.9 cm×12.7 cm, 邻近胫后血管和神经, 长屈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肌腱受压。磁共振诊断:脂肪瘤可能, 高分化脂肪肉瘤待排。拟诊断:右踝部肿物-胫后神经卡压综合征。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踝部肿物切除、胫后神经松解、石膏外固定术。术中见一黄色脂肪团样肿物(图1)缠绕胫后神经血管束主干并延伸至足底内侧神经血管束, 术中小心保护神经血管, 完整剥离肿物(图2)。术后病理结果(图3):(右足肿物)镜下形态考虑为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  相似文献   

3.
1995年4月我科收治了一例胫后肌腱脱位的16岁女体操运动员,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在入院前2周训练时突觉内踝疼痛,不能活动,同时发现内踝皮下有一从后上向前下的硬索,足跖屈位并以手推硬索可使之回纳于内蜾后方。以后该现象反复出现。入院体检发现右内踝后略肿胀,轻压痛,踝关节活动正常,当足跟内翻足背屈位时用力跖屈,则有一硬索样物从内踝后向前脱出,位于内踝皮下,将足置跖屈位,以手推可回纳。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在该病例,我们采取了手术治疗。在跟骨阻滞麻醉下对患者做沿内踝后下缘的6cm长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见屈肌支持带撕裂,胫后肌腱紧贴内踝后下缘,将足内翻背屈时胫后肌腱可脱出,肌腱滑车较浅。于踝尖上2.5cm处的胫骨内侧面做一1.6cm×1.6cm,厚0.5cm的滑行骨瓣,肌腱复位后,将滑行骨瓣向后滑动0.5cm,挡于肌腱内侧(附图),以一枚松质骨螺丝钉固定骨瓣,而后于骨瓣外修复屈肌支持带,最后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术后在足跖屈位行膝下石膏托固定6周。石膏拆除后行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右踝活动范围如  相似文献   

4.
<正>踝关节内侧韧带又称三角韧带或三角韧带复合部,分为浅、深两部分,浅部为屈肌支持带,从内踝前下方约25~31 mm,向后下斜向跟骨内下方,抵止部宽32~50 mm,呈梯形,途经并覆盖从前到后宽为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和?母长屈肌腱,形成腱间隔,融于各肌腱外被的滑液鞘上,分隔并约束三腱和胫后动、静脉与胫后神经,维持踝内侧各部组织不会前后移位和叠压[1](图1)。深部是维持踝关节内侧稳定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性 ,34岁。因右足趾旋转撕脱性离断 2 h急诊入院。检查 :右足趾皮肤从跖趾关节内下方斜向第一趾蹼撕脱 ,长伸肌腱及趾骨从近节中份离断 ,长屈腱抽出 ,跖趾关节尚完好。急诊行断清创再植术 ,术后 5 d再植断因静脉危象而坏死 ,术后 14d行断解脱术 ,咬除部分残存的近节趾骨 ,保留第一跖趾关节完整性 ,趾近断面软组织扩创后 ,趾残端形成一个约 3.0 cm× 4.2 cm大小创面 ,为覆盖裸露的骨质和关节 ,决定采用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趾残端。沿内踝后下胫后动脉搏动点与第二趾趾尖连线标记足底内侧动脉走行 ,确定第二…  相似文献   

6.
烧伤瘢痕挛缩致踝关节完全性前脱位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男 ,8岁 ,右足背烧伤致背屈畸形 7年余 ,于 1 994年 1 1月 2 9日入院。出生后 3个月右足背 ,踝部、小腿烧伤 ,换药愈合后瘢痕挛缩。查体 :右足跟后侧着地 ,跟骨结节特重跛行 ,足背屈 90°与小腿平行 ,足背与胫前皮肤瘢痕粘连 ,足底正对前方 ,右下肢长度较健侧短 1 0cm ,X线片示 :踝关节向前方完全性脱位 ,足骨与胫骨平行发育正常。诊断 :右下肢皮肤瘢痕挛缩并踝关节完全性前脱位。治疗  1 994年 1 2月 9日在全麻下行右小腿踝部瘢痕切除松解 ,见趾伸肌腱短缩 ,被动将足踝复位困难 ,将诸伸趾肌腱Z形延长 3cm ,距骨复纳踝关节呈 9…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 ,2 7岁。子弹自左小腿内侧上部胫骨后射入 ,并向下外前方走行 2 5cm击断腓骨穿出体外 ,两月后 ,左足趾渐出现爪状畸形 ,足底前外侧出现 1 0cm× 1 5cm溃疡反复不愈而入院。查体 :左小腿表浅静脉曲张充盈 ,中部可闻及连续性杂音 ,足底皮肤痛觉减退 ,以外侧为甚。肌电图示胫神经损伤。诊断 :①胫神经损伤 (不完全性 ) ;②胫后动静脉瘘。并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 ,术中见 :胫神经纤维断裂1/ 4 ,并与比目鱼肌粘连 ;胫后静脉增粗 ,在比目鱼肌腱弓下可触及明显震颤。分离见胫后动静脉形成单纯交通孔道样瘘。故行胫神经粘连松解、外膜…  相似文献   

8.
×× ,男 ,41岁 ,因机器轧伤右小腿致胫腓骨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在当地医院清创缝合、去除部分碎骨块治疗 ,术后胫前皮肤坏死 ,转我院后行清创 ,比目鱼肌肌瓣转移修复创面、胫骨外固定架外固定。创口愈合后局部有异常活动 ,X线片右胫骨中下段骨缺损长约10cm。彩超探查右胫前动脉完好。右胫后动脉于窝下方未探及 ,远端可于内踝上 10cm探及。经充分术前准备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带血管蒂腓骨游离移植修复胫骨缺损 ,于踝上解剖出胫后动、静脉远断端 ,见其健康、血流、长度充足 ,可利用。取健侧带血管蒂腓骨 ,倒置于胫骨缺损处 ,血管…  相似文献   

9.
我院 198 6年 10月~ 1997年 11月 ,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8例。术后功能良好 ,外形满意 ,报告如下。本组男 7例 ,女 1例。年龄 2 2~ 5 2岁。外伤 5例 ,骨髓炎2例 ,冻伤 1例。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 ,沿内踝后方胫后动脉的投影线切开皮肤、皮下 ,暴露胫后动脉及其伴行静脉及神经 ,切开暴露口止母展肌 ,在其中后 1/ 3处分出足底内侧动脉、伴行静脉及神经 ,切断跖腱膜使其包容在皮瓣内 ,在其深面由外向内掀起皮瓣 ,结扎足底内侧动脉 ,足底内侧神经的皮支从足底内侧神经主干上劈开至所需长度 ,也可联合口止母趾固有神经一并随…  相似文献   

10.
赵震颖 《中国骨伤》1998,11(2):68-68
胫后肌肌腱前脱位是踝关节外伤时,该肌腱突破内踝后屈肌腱支持带,滑过内踝尖至内踝前,造成踝关节内侧疼痛,行走不稳症状的一种肌腱脱位症。该症国外自Matinus于1874年首例报导至今不超过15例,国内迄今未见报导。陈×,女,16岁,汉族,体操运动员,1995年4月22日入院。2周前在训练过程中扭伤右内踝后,觉内踝肿痛,行走不稳。检查:右内踝软组织轻度肿胀,压痛存在,右足内翻跖屈位时,扪及内踝后一条索状物滑过内踝尖至踝前。右踝关节X线片未见异常。于1995年4月27日在右跟骨阻滞麻醉下手术。切口为右…  相似文献   

11.
在足底浅层有两块相并一起的扁平形肌肉,其内侧是外展(足母)肌,靠外侧为屈趾短肌,胫后动静脉及胫神经由跖管进入足底分为跖内外侧动静脉及足底内外侧神经支,分别行走于外展(足母)肌、屈趾短肌深面营养肌肉及皮肤,临床上形成了以胫后动静脉末端及保留支配肌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 ,34岁。右踝扭伤 3d ,踝部明显肿胀 ,活动受限 ,内侧及前侧局限性压痛 ,踝关节弹性固定。拍片为右踝外脱位 ,距骨与内踝间隙 1 5cm ,未见骨折。诊断为右踝外脱位并下胫腓分离。腰麻下试行手法复位失败 ,即给手术治疗。术中见内踝三角韧带浅深两层完全断裂 ,胫后肌腱嵌入 ,胫腓下前后韧带断裂 ,骨间韧带断裂 ,下胫腓完全分离 ,三踝未见骨折。修补韧带 ,2枚加压螺丝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石膏外固定 ,8周后开始主动功能锻炼 ,10周后取出内固定螺丝钉 ,随访 1年 ,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踝关节脱位多合并内、外踝或后踝骨折 ,创伤严…  相似文献   

13.
胫骨后肌键闭合断裂伤临床上不多见,多伴随内踝骨折时发生,1993年以来本科遇到3例,治疗体会颇深,摘要报道如下: 胫后肌腱通过内踝后骨窝,从足屈肌支持带深面到足底,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农民,汉族。因双膝关节连续屈曲蹲位劳动12h,出现双小腿麻木、足及足趾背伸障碍,逐渐加重,8天入院。体检:患者行走呈跨越步态,双小腿及足背外侧触觉、痛觉减退,双侧腓骨颈部Tinel征阳性,双侧拇长伸肌、趾长伸肌、胫前肌、腓骨长短肌的肌力均为Ⅲ级,双侧屈趾肌及小腿三头肌的肌力正常。临床诊断:双腓总神经急性卡压征。手术探查发现,右腓总神经在腓管内有4cm长明显充血、水肿、灰暗无光泽、柔软性不良,左腓总神经在腓管内有3cm长轻度充血、水肿,伴行血管淤滞、扩张。为证明此病理改变的病因,模拟下蹲的姿…  相似文献   

15.
跗管综合征     
跗管综合征(Tarsal tunnel syndrome)由Keck于1962年报告一例并命名。国内有人称为跖管综合征、踝管综合征或跗骨隧道综合征等等。一般认为,跗管综合征是指胫后神经在跗管内受压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所谓跗管是指屈肌支持带(撕裂韧带)覆盖的跟骨与内踝之间纤骨性隧道,通过隧道的组织从前到后排列有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脉及两条伴行静脉、胫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34岁。因右足趾旋转撕脱性离断2 h急诊人院。检查:右足趾皮肤从跖趾关节内下方斜向第一趾蹼撕脱,长伸肌腱及趾骨从近节中份离断,长屈腱抽出,跖趾关节尚完好。急诊行断清创再植术,术后5 d再植断因静脉危象而坏死,术后14 d行断解脱术,咬除部分残存的近节趾骨,保留第一跖趾关节完整性,趾近断面软组织扩创后,趾残端形成一个约3.0 cm×4.2 cm大小创面,为覆盖裸露的骨质和关节,决定采用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趾残端。沿内踝后下胫后动脉搏动点与第二趾趾尖连线标记足底内侧动脉走行,确定第二跖骨纵轴中点为皮瓣血管蒂的旋转点,根据受区面积和距旋转点之间的距离,设计皮瓣的切取范围和位置。沿设计线切取皮瓣,并在深筋膜和跖腱膜之间,由近向远分离皮瓣所携带的血管蒂至旋转点,务必保证血管蒂及其分支包含于皮瓣之中,并将足底内侧神经的一半从主干中分离出,使其连带于血管蒂中,待皮瓣仅余远近两端血管蒂与足部相连时,阻断近端血供,见皮瓣血运好,切断近侧端血管神经蒂,将皮瓣通过切开皮肤转移至受区,皮瓣携带的神经与趾腓侧趾神经残端吻接,皮瓣完全包裹创面,供区植中厚皮闭合。皮瓣成活顺利,随访8个月,皮瓣色泽外形俱佳,感觉已恢复,两点辨别觉18 mm。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愈腹股沟疝术后顽固性疼痛一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者 男 ,2 1岁。因右腹股沟斜疝于 1998年 2月 11日在外院行Bassini修补术 ,切口一期愈合。术后患者出现切口下端持续性疼痛 ,术后 8个月无缓解并逐渐转为阵发性静息痛 ,发作 10~ 2 0次 /d ,咳嗽或活动后加重 ,伴右腹股沟下股部麻木感。查体见右腹股区手术瘢痕 ,无红肿、硬结 ,疤痕下端约 4cm× 4cm范围有明显压痛 ,右腹股沟下股部前内侧约 6cm× 3cm感觉迟钝。行右髂前上棘内侧封闭 ,症状短暂缓解。考虑为髂腹股神经受累 ,决定行右髂腹股沟神经切除术。于 1998年 11月 6日原切口入路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 ,解剖腹内斜肌 ,…  相似文献   

18.
臀部刀砍伤致股神经损伤一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 男  38岁。因被镰刀砍伤臀部 ,于当地医院行清创缝合 ,术后不久发现右下肢麻木及不能伸膝 40d ,于 2 0 0 0年 11月 7日入院。检查 :右臀见一陈旧刀口瘢痕 ,右股四头肌萎缩 ,股四头肌力Mo级 ,主动伸膝不能 ,屈髋力弱 ,右大腿前侧、小腿前内侧皮肤感觉障碍 ,右膝腱反射消失 ,余未见异常。X线片示右骨盆后壁见模糊骨折线痕迹。肌电图 :右股神经神经源性改变。诊断 :右股神经损伤。手术探查 ,经腹膜外显露股神经 ,于髂肌与腰大肌骨盆壁汇合处见股神经与骨盆壁瘢痕粘连。在手术显微镜下松解股神经 ,切除瘢痕 ,缺损约 2cm ,屈髋 90度…  相似文献   

19.
踝部伸肌支持带下方的腓深神经受累综合征报告很少。作者报告4例,称之为前跗管综合征,并认为该病值得重视。病人男性66岁。主诉右足背持续疼痛、感觉异常并放散到(足母)趾,症状严重,夜间可痛醒。穿高筒靴、系紧靴带时症状加重。检查发现右足第一蹠骨间区感觉过敏,1,2趾间皮肤感觉消失。伸趾肌力无减弱,但伸趾短肌摸不到收缩。在右跗管前按压腓深神经处,第一趾间区感觉异常。肌电图显示伸趾短肌呈去神经状态且自主活动性降低。腓深神经远段运动潜伏期为8.2毫秒。胫前肌无损害,腓骨小头至踝关节段腓深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右跗管前处类固醇封闭治疗,每周2次,疼痛和感觉异常消失,但4周后感觉缺失仍  相似文献   

20.
蹠管综合征     
蹠管综合征是指胫后神经或其分支经过胫骨内踝后面屈肌支持带下面的骨纤维管时受压而引起的症候群。正如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一样,本症在临床上不易被注意,经常引起误诊,而实际上病例数远远超过文献报道。1962年Kech和Lam先后各报道一例。Kech描述一例双侧胫后神经压迫,经屈肌支持带切断及神经广泛减压术取得良好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