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3例疑似纵隔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检查对纵隔型肺癌的诊断效能,观察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53例高度疑似纵隔型肺癌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纵隔型肺癌35例,其中鳞癌19例(54.29%),小细胞癌10例(28.57%),腺癌6例(17.14%);左肺上叶8例,左肺下叶9例,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下叶8例;53例患者经MRI检查,其中阳性34例(64.15%),阴性19例(35.85%)。MRI检查的敏感度为94.29%(33/35),特异度为94.44%(17/18),准确度为94.34%(50/53);MRI诊断纵隔型肺癌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903,P<0.05)。结论 MRI应用于纵隔型肺癌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影像学特征表现较多,临床仍需进行进一步鉴别诊断,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彭文斌 《中外医疗》2008,27(27):126-126
目的 分析纵隔型肺癌的X线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减少误诊,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 对我院32例纵隔型肺癌的X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32例志者,手术和病理证实中央型肺癌18例,周围型肺癌12例,隐匿性肺癌2例;病理类型:鳞癌13例,康癌9例,小细胞癌10例;发病部位:右肺上叶14例,右肺下叶6例,左肺上叶6例,左肺下叶6例.X线诊断误诊为结核球3例,误诊为纵隔肿瘤6例.结论 明确纵隔型肺癌的诊断,综合分析病史,害切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以及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辅以必要的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ronchioloalveolarcarcinoma,BAC)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BAC的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的表现。结果13例BAC的发病年龄为40~74岁(中位年龄63岁),与一般的肺癌相似。2/3以上BAC患者无临床症状,因其他原因进行胸部影像检查时偶然发现。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胸部肿块。病理组织学上Clara细胞型4例,Ⅱ型肺泡细胞型5例,黏液细胞型1例,混合型3例。结论多数BAC患者无临床症状,定期或入院时常规进行包括X线等影像学检查在内的体检有助于发现早期BA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的经验,以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方法对南阳市结核病防治所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37例肺癌误诊为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误诊原因进行归纳。结果本组37例肺癌患者中误诊为浸润性肺结核(包括结核球)19例(64.9%),结核空洞6例(16.2%),结核性胸膜炎9例(24.3%);粟粒状阴影误诊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例(8.1%),误诊时间2~10个月。所有病例最后均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淋巴结活检、细胞学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组织病理学分型:鳞癌16例(43.2%),腺癌11例(29.7%),大细胞癌4例(10.8%),小细胞癌1例(2.7%),低分化癌3例(8.1%),细支气管肺泡癌2例(5.4%)。结论肺癌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对肺癌认识和警惕性不足、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是导致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的主要原因,高度重视病理学检查、积极寻找可靠的鉴别诊断依据是防止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PET-CT)和CT显像在判定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上的临床价值。方法42例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手术前常规进行PET-CT和CT胸部显像,判定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1个月以内行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以获取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病理标本,对切除的纵隔淋巴结进行常规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术前影像学检查比较。结果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8%(23/32),60.0%(15/25),69.7%(23/33)和62.5%(15/24)。PET-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39/42),87.5%(42/48),86.7%(39/45)和93.3%(42/45)。PET-CT诊断淋巴结的Kappa值为0.714,优于CT的0.396(P<0.05)。结论PET-CT能提高检查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有利于术前分期。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肺癌脑转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2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原发病灶部位、病理类型、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肺癌脑转移以周围型肺癌多见(59.1%),腺癌和小细胞癌脑转移占本组的78.4%,颅内转移病灶放疗后(包括γ刀)病灶缩小90%以上占33.7%。肺癌脑转移临床表现隐匿,腺癌和小细胞癌常见,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X线、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用于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8例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纵隔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X线及MRI检查。分析3种不同方法检查纵隔型肺癌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并比较3种不同诊断的灵敏度。结果 28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分析,周围型肺癌11例,中央型肺癌17例;CT检查灵敏度为100%,MRI检查灵敏度为100%,X线检查灵敏度为82%;CT检查、MRI检查灵敏度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与MRI检查诊断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及MRI检查纵隔型肺癌均具有较高诊断灵敏度,但MRI检查分析更加全面,占有一定优势,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旨在分析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表现特点,提高对纵隔型肺癌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过手术、穿刺、支纤镜和病理证实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资料.患者均行胸部正侧位DR照片,CT平扫、增强扫描检查.对病变进行影像学分类及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观察.结果 纵隔型肺癌影像学分为中央型(14例)、周围型(6例)、隐匿型(3例).中央型肺癌表现为单侧性中上纵隔增宽,肺门区结节状、团块状肿块,肺段支气管狭窄、闭塞,肿块内缘见脂肪线影.周围型肺癌表现为表现为中、上纵隔增宽,纵隔旁肿块病灶内缘紧贴纵隔.肿块与肺组织分界不清.隐匿型表现为纵隔内广泛淋巴结肿大,调窗见支气管粘膜面小结节.结论 纵隔型肺癌易被误诊为纵隔原发肿瘤或纵隔转移瘤,通过仔细观察、分析病变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纵隔型肺癌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纵隔型肺癌CT资料.结果本组21例中,中央型肺癌13例,周围型肺癌6例,隐匿型肺癌2例,其中鳞状细胞癌9例,小细胞癌4例,腺癌5例,腺鳞癌及类癌各1例,2例证实为肺癌但未分类.结论综合观察多层螺旋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在纵隔型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惠华  洪东煜 《广西医学》2012,34(3):382-384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特点及其误诊原因.方法 对20例纵隔型肺癌患者的X线及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X线胸部平片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符6例(30.00%),误诊12例(60.00%),漏诊2例(10.00%).CT扫描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16例(80.00%),误诊4例(20.00%).结论 CT扫描诊断纵隔型肺癌正确率较高,为减少误诊、漏诊,应常规应用CT检查.  相似文献   

11.
纵隔型肺癌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探讨与其他纵隔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要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价值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分别经手术、穿刺、尸检和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CT资料。手术证实12例;尸检肺癌2例;CT定位经皮针吸活检24例。结果病理类型:鳞癌23例,腺癌7例,小细胞癌2例,大细胞未分化癌6例。CT主要表现:纵隔内或跨纵隔胸膜内外肿块,单侧,分叶状,与纵隔胸膜分界不清,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螺旋CT增强检查纵隔型肺癌的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大多能够正确诊断,并确切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及比邻结构,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术前定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以神经副癌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97例经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确诊的、以神经副癌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以神经副癌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肺癌病人占同期肺癌住院人数的2.0%(97/4 835),其中肌无力综合征35例(36.1%),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19例(19.6%),周围神经病16例(16.5%),脑病及亚急性小脑变性各10例(10.3%),脊髓病变7例(7.2%).首诊误诊率为88.7%(86/97).结论 对有神经副癌综合征且年龄在45岁以上病人,应寻找有无隐匿性肺癌病灶,以减少肺癌的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X线和CT资料。结果:17例中手术证实中央型肺癌6例,周围型肺癌9例,隐匿型肺癌2例。病理类型鳞癌7例,腺癌4例,小细胞癌6例。17例均有呼吸道症状。单侧,外缘分叶、毛刺,与纵隔锐角相交,内缘脂肪线影,支气管以及肺内继发性改变,淋巴结肿大以中纵隔和肺门多见,是纵隔型肺癌多见的影像表现。结论:纵隔型肺癌有一定的特点,CT在鉴别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通过我院48例资料完整、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的CT表现,结合常规X线检查,对肺癌的常规CT及HRCT作探讨,阐明CT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供同道们参考。1资料与方法48例中,男性37例,女性11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鳞癌25例,腺癌16例,小细胞癌4例,大细胞癌1例,鳞腺癌2例。常规从肺尖扫至肺底,层厚10mm,间隔10mm,并在病灶区加扫层厚为2mm的薄层3~5层。部分病灶作增强扫描,全部图像均作肺窗及纵隔窗调制。2结果2.1肺癌肿块本身的表现2.1.1部位30例中央型肺癌,左侧11例(占36.7%),右侧19例(占63.3%),在18例周围型肺癌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支气管镜检查和影像学(胸部X线和CT)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并探讨它们之间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支气管镜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肺癌123例,全部病例在做支气管镜前1周内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并将影像学征象与支气管镜下表现及病理学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中央型肺癌106例,周围型肺癌17例;支气管镜下主要表现有外向型生长66例,管壁浸润型43例,仅见间接征象12例,未见异常2例;影像学征象表现有:不规则软组织影36例,管腔狭窄或阻塞28例,局限性肺不张22例,阻塞性肺炎13例,片状模糊影6例,两肺多发结节影3例,肺部肿块并胸腔积液13例,正常2例;组织病理学类型:鳞癌85例,腺癌23例,小细胞癌11例,肺泡细胞癌2例,未能分型2例.结论 支气管镜和影像学征象对肺癌的诊断各有优点,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癌的肺外首发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 综合分析50例以肺外首发症状的肺癌及影像学表现,分析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大体标本分型与临床症状及影像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以转移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肺癌.①以组织学分型:常见于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②以大体标本分型:常见于周围型肺癌,少于中央型肺癌.结论 肺癌患者肺外症状的就诊模式多为: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肺外转移灶→肺癌,因此,充分认识以肺外首发症状为表现的肺癌及其影像学表现特征,通过影像学检查,追踪发现肺部原灶,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人群基底细胞癌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皮肤病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12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共收集122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124份组织病理标本,≥60岁的患者占71.31%(87/122);头面部发生最多,占91.80%(112/122);病理亚型中结节型占40.32%(50/124),其次是结节囊肿型,占18.55%(23/124)和浸润型,占10.48%(13/124).总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8.87%(73/124).不同亚型基底细胞癌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显示角化型(40.00%,2/5)和浅表型(42.86%,3/7)最低.头面部诊断符合率为62.50%(70/112),明显高于非头面部的25.0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基底细胞癌诊断符合率为80.00%(52/65),明显高于无溃疡性基底细胞癌的35.59%(21/5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底细胞癌多发于老年患者,病程长,头面部多见.  相似文献   

18.
囊性肾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囊性肾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临床诊断、治疗选择及预后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这一少见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至2005年间9例囊性肾细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性、免疫组织化学及手术进程等,随访其预后;并与同期207例其他肾细胞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分级及预后等进行比较。结果囊性肾细胞癌9例,占同期肾细胞癌的4.2%(9/216例),其中多房囊性肾癌7例、单房囊性肾癌2例。肿瘤核分级Ⅰ级6例(66.7%)、Ⅱ级3例(33.3%);肿瘤分期T1期8例(88.9%)、T2期1例(11.1%),均低于同期非囊性肾细胞癌(P=0.000 1和0.045)。临床偶然B超检查发现7例(77.8%),CT检查示多房性囊肿7例(77.8%)、包膜钙化2例(22.2%)、囊内不均匀强化或见囊实相间改变5例(55.6%),术前诊断率为66.7%(6/9例)。本组6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3例行肾切除术,平均随访28个月,疾病特异生存率为88.9%(8/9例),高于同期非囊性肾癌的71.0%(147/207例)。结论囊性肾细胞癌的分期、分级较传统肾癌更低,并有其特殊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38例确诊的PNS类型、临床特点和肿瘤标志物、抗神经元抗体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亚急性小脑变性14例.癌性周围神经病15例;原发肿瘤为肺癌者20例;血肿瘤标志物检查异常者占39.4%;血清抗Hu、Yo、Ri抗体阳性者占60.0%。25例经胸部CT扫描发现肺癌或纵隔肿瘤,5例行18F—FDGPET全身扫描提示肺内或纵隔肿瘤。结论亚急性小脑变性和癌性周围神经病是最常见的PNS,同一患者身上可表现多种PNS类型;原发肿瘤以肺癌、胃癌较多。特别是小细胞肺癌。肿瘤诊断多数在PNS症状出现之后。血肿瘤标志物和抗Hu、Yo、Ri抗体检查,胸部CT扫描和,BF—FDGPET全身扫描等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高度怀疑PNS者.应随访3年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在胸部影像学阴性的中央型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呼吸内科38例胸部影像学正常而经纤支镜检查确诊的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纤支镜下的表现及病理学、细胞学的改变。结果:3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或咯血痰和胸痛;镜下表现:管壁浸润型24例(24/38)、增殖型14例(14/38),其中有6例表现为小菜花状,5例为息肉状,3例为小结节状;病理病理学及细胞学改变:鳞状细胞癌20例,腺癌12例,小细胞癌6例,刷检涂片细胞学检查阳性20例,其中6例提示腺癌、2例提示鳞癌,其它未能分型。结论:对胸部影像学正常的、不明原因的咳嗽、咳血痰、胸痛患者,应把纤支镜检查列为肺癌筛选的必要手段,以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