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从病原学方面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病原菌和药敏差异,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RVVC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加以比较,同时采用真菌药敏培养法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进行体外药物敏感研究。结果:1 634例RVVC患者中,共分离出569株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339株,占59.58%;非白念珠菌230株,占40.42%。非白念珠菌由高到低依次为光滑念珠菌59.57%(137/230),热带念珠菌17.39%(40/230),克柔念珠菌12.61%(29/230),近平滑念珠菌5.65%(13/230),清酒念珠菌4.78%(11/230)。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均高于非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凸显。结论:白念珠菌仍是RVVC的主要致病菌,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比例最高。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率最高,对唑类药物耐药性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念珠菌性龟头炎及其致病菌种、药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引起男性念珠菌性龟头炎的主要致病菌种,及念珠菌病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2002年2月-2003年2月到北京协和医院性传播疾病(STD)医疗中心就诊的龟头炎患者347例进行标本采集,做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47例患者共培养出62株阳性标本(17.87%)。其中白念珠菌(CA)56株(90.32%),非白念珠菌6株(9.68%)。受试菌株对各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分别为:氟康唑75.81%(47/62)、6.45%(4/62),伊曲康唑74.19%(46/62)、4.84%(3/62),特比奈芬67.74%(42/62)、14.52%(9/62),两性霉素B43.55%(27/62)、12.90%(8/62),咪康唑29.03%(18/62)、25.81%(16/62),酮康唑22.58%(14/62)、16.13%(10/62)。结论:念珠菌感染是引起男性包皮龟头炎的常见病因。CA为念珠菌性龟头炎的主要致病菌种。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男性龟头炎念珠菌显示一定的敏感性,酮康唑和咪康唑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学及药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病原学方面探讨VVC和RVVC病原菌和药敏的差异,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VVC和RVVC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加以比较,并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M-27A方案,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了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两性霉素B的体外药物敏感研究。结果VVC、RVVC组共分离出125株念珠菌,其中RVVC组67株,VVC组58株;在125株念珠菌中白念珠菌98株,占78.40%,非白念珠菌27株,占21.60%。RVVC组67株中有47株为白念珠菌,占68.66%(47/67);VVC组58株中有51株为白念珠菌,占87.93%(51/58)。RVVC组非白念珠菌所占比例与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非白念珠菌比例较高。念珠菌对三种药物敏感性依次为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非白念珠菌唑类药物敏感性低于白念珠菌。结论白念珠菌仍是VVC、RVVC的主要致病菌,RVVC组非白念珠菌比例高于VVC组,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比例最高。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明显低于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药敏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资料与方法本院皮肤性病科和妇科门诊2002年8月~2003年10月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取其阴道分泌物(采集标本前1周内全身及局部停用抗真菌治疗).采用梅里埃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分离念珠菌110株,其中白念珠菌79株(71.8%),光滑念珠菌13株(11.8%),近平滑念珠菌2株(1.82%),热带念珠菌3株(2.73%),季也蒙念珠菌2株(1.82%),酵母样菌7株(6.36%),无名酵母菌4株(3.64%).采用梅里埃ATB.FUNGUS真菌药敏试验系统检测110株临床试验菌株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过程严格按要求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都柏林念珠菌在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分离率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通过45℃生长试验,区分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都柏林念珠菌对氟康唑等6种药物的MIC。结果:都柏林念珠菌在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分离率为13.74%,25株都柏林念珠菌的MIC范围:氟康唑0.25~64μg/mL,伊曲康唑0.06~8μg/mL,5-氟胞嘧啶0.25~64μm/mL,酮康唑0.06~8μg/mL,咪康唑0.015~4μg/mL,特比萘芬0.06~8μg/mL。结论:都柏林念珠菌在阴道念珠菌病有较高的临床分离率,多数都柏林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部分都柏林念珠菌可产生剂量依赖敏感或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疑似外阴阴道炎患者念珠菌菌种的分布及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药物敏感性监测。方法:常规分离菌株并鉴定,药敏采用E—test方法测定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阴道分泌物分离念珠菌419例,其中:自念珠闲348株(83.1%),光滑念珠菌35株(8.4%),近平滑念珠菌17株(4%),热带念珠菌8株(2%),清消念珠菌4株(1%),克柔念珠菌5株(1%)。419株中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分别有13株(3%)、66株(16%),双重耐药7株占2%。结论:在疑似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VVC)患者分离的念珠菌中,仍以白念珠菌为优势菌株。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显示逐年增高趋势,不同念珠菌对常川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部分菌种存在交叉耐药,非白念珠菌交叉耐药明显高于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7.
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API法对分离自临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120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A方案(1997),采用微量法检测120株临床试验菌株、5株参考株及1株质量控制株对6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120株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念珠菌中,白念珠菌105株(87.5%),非白念珠菌15株(12.5%);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酮康唑、特比萘芬及5-氟胞嘧啶对120株临床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数(μg/mL)分别为:9.474±2.329,0.305±0.062,0.599±0.062,0.855±0.377,9.970±3.324和14.819±5.180。提示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对念珠菌显示一定的敏感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的主要菌种为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RVVC)最主要的病原菌,即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从RVVC患者阴道中分离出的102株白念珠菌,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分会公布的《酵母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参考方案》(M-27A方案)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氟康唑(FCZ)对102株白念珠菌的药敏试验示,37株白念珠菌最小抑菌浓度(MIC)≥64.000μg/mL,57株MIC>0.125μg/mL、<64.000μg/mL,8株MIC≤0.125 μg/mL。伊曲康唑(ICZ)对37株耐FCZ的白念珠菌药敏试验示,35株MIC≥16.000μg/mL,仅2株MIC<16.000μg/mL。结论:①NCCLSM-27A方案操作简便,MIC的一致性及重复性好,可作为体外抗真菌药敏感性试验的一种较好方法。②37株耐FCZ的白念珠菌对ICZ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FCZ和ICZ可能具有相似的抗真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生殖道念珠菌病的菌群分布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情况.方法: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对60例患者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白念珠菌占71.67%,热带念珠菌占11.67%,光滑念珠菌占8.33%,克柔念珠菌占5.00%,其他念珠菌占3.33%.ROSCO纸片扩散法测得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73.33%和65.00%.结论:白念珠菌仍为生殖道念珠菌病主要致病菌;ROSCO纸片扩散法为选择抗真菌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男性STD病人治疗后泌尿道念珠菌感染情况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男性STD病人治疗后泌尿道念珠菌的感染情况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取治疗后的STD患者前列腺液和无菌尿液,进行念珠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设健康对照。结果104例患者阳性标本17例,阳性率16. 4%,分离到念珠菌18株,其中白念珠菌8株,光滑念珠菌2株,热带念珠菌1株,其他7株。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高(100% ),酮康唑和5-氟胞嘧啶敏感性最低(66. 7% ); 313例健康男性分离到念珠菌24株,阳性标本23例,阳性率7. 3%,其中白念珠菌2株,光滑念珠菌6株,其他16株。药敏结果示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高(100% ),氟康唑敏感性最低(75. 0% )。结论 男性STD病人治疗后泌尿生殖道念珠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男性,检出菌种仍以白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最敏感,对唑类药物有耐药。STD病人和健康人群泌尿道分离的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阴道分离的念珠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念珠菌在女性阴道黏膜所致的不同表现与其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NCCLSM27-A方案推荐的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对来自外阴阴道念珠菌健康携带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8种抗真菌药对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MIC值几乎均比白念珠菌高。来自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菌株MIC值较高,而健康带菌者菌株的MIC值较低。耐药菌株主要来源于复发组,健康带菌者来源的白念珠菌菌株对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和制霉菌素未见有耐药菌株出现。结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治疗中应重视非白念珠菌的耐药性,长期或间断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可能诱导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假丝酵母菌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菌种分布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108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分泌物标本,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酵母菌鉴定试剂盒ID32C和药敏试剂盒ATBTM FUNGUS3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08株假丝酵母菌中分离出光滑假丝酵母菌36例,白色假丝酵母菌35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0例,热带假丝酵母菌7例,其他11例;对抗真菌药物AMB、5FC敏感性分别为96.30%、85.19%,对FCA、VRC、ITR耐药率分别为42.59%、50.93%、72.22%。有26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对3种三唑类药物均耐药。光滑假丝酵母菌对ITR耐药率高达83.33%。结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主要是光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呈现非白假丝酵母菌占67.59%的分布特征,并且对AMB、5FC敏感性高,ITR耐药率高于VRC、FCA。  相似文献   

13.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致病菌种及其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致病菌种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YBC鉴定卡和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念珠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380例患者共培养出93株阳性标本(24.47%),分离出白念珠菌81株(87.10%),非白念珠菌12株(12.90%)。93株念珠菌对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特比萘芬的敏感率分别为100%,95.70%,92.47%,67.74%,56.99%,45.16%。结论白念珠菌是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的主要致病菌种,分离菌株对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其次是酮康唑和氟康唑,特比萘芬最低。  相似文献   

14.
高危人群阴道念珠菌带菌情况及抗真菌药物药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为了解性病高危人群酵母菌的带菌情况和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167例特殊职业的性病高危女性人群进行了阴道分泌物涂片及培养检测,对分离出的临床菌株进行了8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结果:性病高危女性人群中阴道念珠菌带菌率为12.1%,优势主要菌株仍以白念珠菌为主。结论:伊曲康唑、氟康唑,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和5-氟胞啶的的药物敏感性显示,前4种均属高度敏感,后4种药物有不同程度的中度敏感与耐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方法鉴定常见致病性念珠菌的可行性,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芽管试验、厚壁孢子试验、科玛嘉(CHRO Magar)显色培养基及API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对临床致病性念珠菌进行鉴定,然后对5株标准株和80株临床分离株的基因组DNA内转录间隔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对扩增产物进行高分辨熔解曲线分型。结果 5株念珠菌标准株和80株临床株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通过熔解曲线技术分析产生5种不同的峰图,即得到念珠菌5种分型。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的主要致病菌是白念珠菌(77.50%),高分辨熔解曲线方法鉴定常见的致病性念珠菌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是传统鉴别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阴道的常见致病性非白念珠菌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的鉴定。方法首先采用芽管试验、厚壁孢子试验、法国科玛嘉(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将分离自VVC患者阴道内的念珠菌菌株鉴定到种,然后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将4种常见非白念珠菌(包括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进行PCR扩增,并选用MspⅠ和HaeⅢ两种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析。结果在4种非白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15株(7.50%),近平滑念珠菌7株(3.50%),克柔念珠菌5株(2.50%),热带念珠菌2株(1.00%);PCR扩增后均产生稳定、清晰的条带,扩增产物经MspⅠ,HaeⅢ酶切后分别产生4种和2种特异性带型。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PCR-RFLP方法在鉴定常见致病性非白念珠菌中比较可靠、稳定、特异,但仍有方法繁琐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从母婴分离的念珠菌DNA分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念珠菌在母婴间垂直传播的可能途径.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1对分离于分娩前母亲阴道分泌物及其新生儿口腔并经常规形态学和生化学鉴定为同种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再次进行大亚基rDNA的D1/D2区域DNA序列鉴定.采用电泳核型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进行分型研究,以确定是否为同一来源的菌株.结果 11对22株菌,其中8对母婴分离株的16株菌的DNA序列经DDBJ Gene Bank(登录号U45776)搜索与白念珠菌参考株Cal_Y12983具有100%的同源序列,被确认为白念珠菌;另2对的4株菌和1对的2株菌的DNA序列经DDBJ Gene Bank搜索与Cgra_Y65(U44808)和C.krusei Y-5396(U76347)具有100%的同源序列,分别被确认为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电泳核型分析,每一对白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都具有完全相同的谱带.每一对光滑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尽管产生1、2条不同谱带,但仍被认为是来源于同一个体,因为主要谱带是相同的.RAPD DNA带谱分析,对母婴分离株除1对2株菌的DNA谱带略有不同外,其余10对皆具有同样的DNA谱带.结论 1111株婴儿株与其母亲株分子生物学特征完全相同,可认为是经母亲产道垂直传播所致.  相似文献   

18.
微量稀释法检测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白念珠菌敏感性.方法采用NCCLS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对19株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和3株标准株进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药物的敏感性观测.结果19株临床分离株发现氟康唑耐药株7株,敏感株8株,剂量依赖的敏感菌株4株;伊曲康唑耐药株9株,敏感株8株,余2株为剂量依赖的敏感菌株;3株标准株结果符合.结论M27-A方案微量稀释法适合于临床检测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在白念珠菌中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和交叉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