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喉次全切除咽环吻合术后喉功能的机制。方法 :对 2 7例喉癌患者施以喉次全切除咽环吻合术 ,保留会厌及环状软骨 ,构制人工披裂和梨状窝 ,常规切除舌骨将环状软骨与舌根及颏下肌吻合 ,术后分阶段纤维喉镜录相系统观察。结果 :2 7例术后全部重建较理想的喉功能。结论 :1环状软骨在新喉腔的塑形中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难以缺如。所建新喉与正常喉一样 ,除了单纯为呼吸通道外 ,亦有助于肺泡内的血气交换。 2咽缩肌在新喉口起着重要的括约功能 ,术中应避免过多分离损伤。 3新喉发出基音 ,起主要作用的位置是人工披裂的粘膜。凡人工披裂粘膜保留较多者 ,发音时振幅大 ,音量也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求建立颈段脊柱前路手术相关结构的数字模型及三维可视化方法.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头颅中部至第3胸椎下缘连续CTA动脉造影,MR脊髓造影(MRM)及臂丛神经薄层MRI连续扫描断层图像,Mimics软件基于不同组织阈值对骨骼,动脉,静脉,脊髓等组织用半自动方法进行分割和重建,神经管道编辑器和MedCAD(医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对颈丛,臂丛神经,颈肌进行重建,三维化显示颈段脊柱前路手术相关解剖结构.结果 建立颈段脊柱前路手术相关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显示骨性结构、主动脉、上腔静脉、甲状腺、舌骨、喉软骨、气管、肺、12组颈肌和脊髓、脊神经、颈丛、臂丛神经、颈椎间盘等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结论 在颈前部解剖结构三维模型基础上,参照解剖学层次逐层显示该手术相关重要结构,为解剖教学、手术培训提供医疗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SCPL)治疗喉癌防止术后误咽、改善发音质量的方法.方法 分析21例施行保留一侧或双侧环杓单元的喉次全切除后行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CHEP)或环状软骨舌骨固定(CHP)术后患者进食误咽、发音、呼吸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1~6年,21例均有不同程度误咽,经训练均能正常进食,拔管率为100%,发音声嘶、低沉,能进行日常语言交流.结论术中保护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及杓会厌皱襞重建等抬高新喉口的措施可保留发音功能,改善术后发音质量,减少减轻误咽.  相似文献   

4.
经鼻蝶手术入路相关结构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建立经鼻蝶手术入路中相关解剖结构的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集,选取从筛窦上缘到上颌窦下缘的连续断层图像,在计算机上对经鼻蝶入路重要结构的断层图像轮廓进行数据分割、对位重建和三维显示.结果重建了筛窦、蝶窦、上颌窦、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垂体、鞍背、颈内动脉、视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等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该模型既可以进行单个结构的显示,也可以进行多个结构的分色显示,同时也可以任意放大缩小和任意角度旋转观察.结论经鼻蝶手术入路相关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以为临床神经外科和耳鼻咽喉科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颈阔肌肌筋膜及胸骨舌骨肌在喉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阔肌肌筋膜瓣及胸骨舌骨肌在喉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28例喉癌患者(声门型T2N0M0)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后用颈阔肌肌筋膜瓣及胸骨舌骨肌修复喉缺损的临床效果。手术时根据癌肿的大小与部位行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根据缺损的大小,切制相应的带蒂颈阔肌肌筋膜瓣植入喉腔。用同侧的胸骨舌骨肌直接与残喉的甲状的软骨外膜吻合修复缺损的甲状骨。结果:全部病例均痊愈,喉腔内移植筋模生长良好,喉腔无塌陷,未出现咽瘘,进食无呛咳,发音好。拔管率96.6%,3年生存率为85.7%。结论:颈阔肌肌筋膜质地坚韧,取材方便,血供较好,是一种很好的修复材料;胸骨舌肌有定的张力,不易塌陷,是修复部分甲状软骨缺损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6.
喉外肌与甲杓肌同步肌电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对狗喉外肌(甲状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胸骨舌骨肌)与甲杓肌同步肌电图的研究,观察到甲状舌骨肌与甲杓肌在平静呼吸、深吸气、发音及吞咽时肌电活动基本一致,胸骨舌骨肌主要在呼气及发音时放电,胸骨甲状肌以吸气期放电为主,深吸气时更明显,发音期亦放电。提示用支配甲状舌骨肌的神经再支配麻痹的甲杓肌,恢复声带内收功能更符合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改良的舌骨肌瓣在一侧杓状软骨切除的部分喉手术中,用于喉癌术中修复的情况。方法:依据患者的病变范围为25例喉癌患者分别行5种喉部分切除术[1],全部采用改良的舌骨肌瓣进行喉重建。结果:患者拔管率100%,无呼吸困难,发音效果较理想,饮食无呛咳,痊愈出院,随访3年1例死亡,2例转移,2例复发,余20例未发现复发和转移,达到临床较好治疗效果。结论:在彻底切除癌灶的同时,用改良的舌骨肌瓣行一侧杓状软骨切除的喉功能重建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舌骨下肌群在颈椎前路手术入路中的解剖学位置,为颈椎前路手术提供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肌性标志物。方法取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人尸体标本40具,显露舌骨下肌群、颈脏器鞘、颈动脉鞘、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及对应椎体,观察舌骨下肌群与上述结构的解剖学关系。结果:舌骨下肌群临近颈脏器鞘及动脉鞘;喉上神经外支主要在C2/3和C3椎体水平穿入甲状舌骨肌外侧缘;喉返神经在胸骨甲状肌外侧缘穿入并走行于气管食管沟之间,其穿入点均位于肩胛舌骨肌前后腹转折点之下,主要位于T1椎体上半水平和C7/T1椎间盘水平;甲状腺上动脉约在C5椎体水平穿入胸骨甲状肌外侧;甲状腺下动脉约在C7椎体水平穿入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前后腹转折点对应C5、C6椎体之间,胸骨甲状肌与甲状舌骨肌的交汇点对应C4、C5椎体之间。结论舌骨下肌群与颈椎前路手术入路中的重要血管、神经及椎体的解剖关系密切,可作为颈椎前路手术较为安全可靠的肌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5 7岁 ,以“渐进性呼吸困难 1a余”为主诉入院。1a前 ,患者无明显诱因渐出现呼吸困难 ,13个月前出现轻度声嘶。检查 :外喉无异常 ,间接喉镜下见会厌正常 ,双声带轻度充血 ,外展受限 ,固定在正中线位置 ,声门裂约 2mm ,以喉钳拔动 ,可见环杓关节固定 ,双梨状窝无积液。颈侧位和前后位X线摄片。未见声门下及气管狭窄。一般情况好 ,心、肺、肝肾功能无异常。于全麻下行左颈侧途颈声带移位术。术中沿左胸锁乳突肌前缘 ,上至舌骨平面 ,下达环状软骨下缘 ,做一垂直切口约 7cm ,分离出肩胛舌骨肌 ,并于舌骨上端切断之。暴露甲状软…  相似文献   

10.
任俊宏  常新剑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436-1436
正常情况下,喉咽及喉部的结构两侧对称。梨状窝黏膜为淡粉红色,表面光滑,无积液。两侧声带为白色,声带运动两侧对称,杓区黏膜无水肿。多数患者可以顺利地接受间接喉镜检查,有的患者咽反射敏感,需要行口咽黏膜表面麻醉后才能完成检查,如经口咽黏膜表面麻醉仍不能顺利完成间接喉镜检查,则可选用纤维鼻咽喉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需求基于CT断层图像快速准确重建股骨颈骨囊肿数字模型及三维可视化的方法。方法:基于髋关节的64排螺旋CT连续断层扫描所得的二维图像, Mimics软件分别重建髋臼,近端股骨,股骨颈及骨囊肿组织的三维可视化结构并对骨囊肿区域进行三维测量。结果: mimics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对髋关节CT扫描的Dicom格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图像结构清晰,可真实再现髋臼和近端股骨的结构,并且能够对骨囊肿区域予以定位,体积予以计算,骨囊肿三维测量的数据精确可信,与术前影像资料及术中所见大致吻合。结论:Mimics软件根据CT扫描所得的Dicom原始数据能准确重建股骨颈骨囊肿的三维数字模型,为股骨颈残余骨质的评估及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疗了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成像分析在气管狭窄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X线胸片示气管受压狭窄的甲状腺疾病患者13例。术前患者从舌骨上缘至颈7下缘行螺旋CT扫描。选择CT模拟支气管镜、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图像。测量气管受压狭窄段的长度;气管受压狭窄段末端距环状软骨的距离;气管受压狭窄最严重处的直径、横截面积;未受压处气管的直径、横截面积。按Cotton(1989)分级标准评定患者的气管狭窄程度。气管狭窄程度Ⅰ级的患者,予常规诱导、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气管狭窄程度Ⅱ~Ⅲ级的患者,予芬太尼0.05mg、丙泊酚1~2mg·~(-1)镇静、镇痛,表面麻醉下经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术后带气管导管入ICU治疗。结果 13例患者中,气管狭窄程度Ⅰ级10例,气管狭窄程度Ⅱ级3例。气管狭窄最严重处直径3.4~9.3mm,平均(6.5±1.3)mm;气管狭窄最严重处横截面积0.82~1.23cm~2,平均(1.03±0.8)cm~2;狭窄段长度2.8~6.0cm,平均(4.5±0.8)cm;气管狭窄段末端距环状软骨5.0~7.1cm,平均(6.1±0.5)cm。1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麻醉诱导插管,且首次插管成功率为100%。术后,10例患者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3例患者入ICU治疗24~48h后拔除气管导管。1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麻醉前行螺旋CT气道重建成像分析,对指导气管受压狭窄患者的围术期气道管理及提高该类患者麻醉的质量与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颞骨低剂量CT扫描结合1 024 × 1 024矩阵重建的可行性及重建矩阵大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联影160层CT对12具成年男性离体头颅标本分别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双侧颞骨CT扫描。常规剂量CT采用512×512矩阵和1 024×1 024矩阵重建两组图像,低剂量CT采用1 024×1 024矩阵重建一组图像。比较三组图像的CT值、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15个颞骨解剖结构的可视化评分以及听骨链三维重建结果。   结果   低剂量组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组降低约50%。常规剂量512×512矩阵、 1 024×1 024矩阵和低剂量1 024×1 024矩阵三组图像空气、软组织和骨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1 024×1 024矩阵图像噪声较大,但对于颞骨结构的显示远优于传统常规剂量512×512矩阵图像。常规剂量1 024×1 024矩阵和低剂量1 024×1 024矩阵的三维重建较理想且无明显差距,均可清晰展示锤骨、砧骨、镫骨、耳蜗和迷路的形态、大小、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听骨链在颅中的定位。   结论   采用1 024×1 024矩阵重建行颞骨低剂量CT检查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与常规剂量512×512矩阵图像相比,可显著提升图像空间分辨率和颞骨解剖结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颈内静脉穿刺的最佳部位方法随机抽取31例成年人的颈部核磁共振图象和20例青年志愿者颈部超声图像,取甲状软骨上缘、环状软骨、第7颈椎3个横截面的图象,分别观察和测定动静脉前后关系、动静脉内外关系、静脉到皮肌的距离。20例青年志愿者中,10例探头置于环状软骨平面的气管两侧,在枕肩仰卧、去枕仰卧位、头低足高3种体位下,测定静脉的直径与呼吸的关系。结果: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紧密相连;颈内静脉有从上到下依次在动脉的后面过渡到平行、前面的趋势(P<0.01);三个平面自上而下颈内静脉前壁与颈前皮肤的距离依次变短(P<0.01);颈内静脉的直径在相同的呼吸状态,肩枕仰卧位<去枕头正仰卧位<头低足高位(P<0.01),在所观察的体位颈内静脉的直径都是深吸气<平静呼吸<深呼气(P<0.01)。结论 环状软骨平面颈总动脉外侧0.5cm处为颈内静脉穿刺的最佳进针点。  相似文献   

16.
咽鼓管三维重建和测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咽鼓管三维重建的影像学指标和参数,测量正常成年人咽鼓管的三维空间结构,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5具完整的干燥头颅骨的咽鼓管骨性段进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同时测量实物和三维图像上的咽鼓管长度和角度并对比.同法对经耳科检查正常(包括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声阻抗)的30例成年志愿(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20~42岁)在捏鼻鼓气时行双侧咽鼓管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图像上测量咽鼓管的长度、宽度、角度.结果:获得了清晰的咽鼓管三维重建图像和相应的影像学参数以及一些解剖数据.其中20例正常人咽鼓管全长显示,其余人部分显示.结论:咽鼓管螺旋CT三维重建是可行的,所获得的正常成年人生理状态下咽鼓管的解剖数据对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5例喉癌切除木后用颈阔肌肌筋膜瓣整复,全部(92%)或部分恢复了喉功能。手术时根据肿瘤大小与部位行喉部分切除、次全喉或扩大次全喉切除,沿颈浅筋膜层将颈阔肌连同其肌筋膜与皮下组织分开,根据缺损的大小,切制相应的单蒂颈阔肌肌筋膜瓣并转入术腔修补缺损。该法取材方便,制作简单,适用于较大的咽、喉缺损。由于预阔肌筋膜较薄,术后呼吸通畅,发音较好。  相似文献   

18.
颞骨立体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姜泗长  戴朴 《中华医学杂志》1997,77(8):579-582,T011
利用计算机图象技术进行颞骨立体形态学研究,为颞骨的病理学,诊断和手术治疗径路提供形态学依据。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颞骨连续切片进行处理,获取颞骨内各结构的三维,图象测其三维参数,并制作颞骨结构的立体图象。对颞骨内大部分结构共进行了37例次重建,获得成套的颞骨结构立体图对及大量的三维参数,可揭示所骨链的力学模式及骨膜迷路的空间关系,完成了面神经,内淋巴囊及后鼓室详尽折三维解剖研究,每一组重建结构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