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背景:普通超声部分类型的子宫肌瘤诊断和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价值有限,超声造影可以从微循环水平直观反应病灶的新生血管及血管架构,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本研究拟采用新型造影剂声诺维及相关成像技术研究子宫肌瘤的微循环情况及造影特点,并进一步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及临床处理方面的价值。 方法:采用CPS超声造影技术及第二代造影剂声诺维对9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将普通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性进行比较。 结果:注入造影剂后,造影剂灌注顺序为子宫肌瘤 子宫肌层 内膜,瘤体呈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后期消退呈低增强,瘤体边界清晰显示。变性及坏死区域无造影剂灌注呈无增强。部分浆膜下及粘膜下肌瘤可显示其滋养动脉来源于子宫动脉。普通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肌瘤的准确性分别为82.4%和96.7%。 结论:超声造影能准确显示子宫肌瘤的微循环状况,其造影增强模式具有特征性,故在肌瘤的鉴别诊断、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固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在B超检查监测下,应用凝固器,将射频定点介入到子宫病灶内,利用射频热凝固器直接接触病变部位使局部温度达55℃~85℃,使病变组织坏死、脱落,治疗各类直径小于5.0cm的子宫肌瘤35例、子宫腺肌瘤和子宫腺肌病33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45例、子宫颈糜烂78例。结果子宫肌瘤有效率100%,治愈率96.5%;功血有效率100%,治愈率98%;子宫腺肌瘤、腺肌病有效率96%,治愈率78%;子宫颈糜烂治愈率100%。结论射频热凝固治疗子宫良性病变是一种操作简单、易掌握且不宜损伤正常组织的有效方法。热凝固器不易损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阴道多普勒超声(TVCDS)对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方法:比较子宫腺肌症13例和子宫肌瘤29例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子宫腺肌症表现为:子宫普遍增大且多呈弥漫性,子宫轮廓规则或不规则,9例中7例(77.7%)病灶位于子宫后壁;病灶区回声呈现粗颗粒状稍强;肌壁间可见多个散在的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呈小岛状分布;病灶区血流呈稀疏星点状,频谱阻力指数RI 0.73±0.08;(2)子宫肌瘤边界清楚,其内呈漩涡线纹状、团块状或均质低回声,肌瘤周围有丰富血流环绕,频谱阻力指数RI 0.59±0.05。结论: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声像图各自具有不同特征,准确把握两者区别,可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二维超声造影(2D-CEUS)在射频消融(RFA)治疗子宫肌瘤中的意义。方法接受RF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10例,共176枚肌瘤,156枚为肌壁间肌瘤,20枚为黏膜下肌瘤,其中12枚为有蒂黏膜下肌瘤。全部病例在RFA前后1 d内进行2D-CEUS,观察病灶区血供变化,测量肌瘤体积、消融范围,得出灭活率。结果12枚有蒂黏膜下肌瘤完整取出。164枚在体肌瘤射频治疗后2D-CEUS表现:154枚肌瘤原部位无造影剂灌注,提示消融完全,灭活率达(98.30±22.03)%;10枚肌瘤边缘线性增强或瘤内片状增强区,考虑治疗不全,其灭活率仅为(51.09±1.96)%。结论 2D-CEUS可以客观反映肿瘤的血流灌注状态,对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疗效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133例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实施常规超声检查及静脉超声造影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对比常规超声与静脉超声造影检查之间的准确性差异,分析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之间的超声影像学特点。  结果  (1)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分别为92%,9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准确率分别为91%,1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静脉超声造影检查,子宫腺肌症患者开始时间早于子宫腺肌瘤患者,达峰时间早于子宫肌瘤患者,峰值强度低于子宫肌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1)静脉超声造影在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诊断中优于常规超声检查;(2)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在超声造影检查中有各自不同特征性改变,可作为鉴别两者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王蓓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97-98,F0003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超声检查结果,探讨各自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对60例子宫腺肌病及18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Philips HD11XE和ToshibaSSA-660A超声诊断仪多切面扫描;然后观察病变区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情况。结果子宫腺肌病超声特征:子宫增大形态饱满经期增大更明显、肌层散在分布似“蜂窝”状小无回声区,CDFI低速高阻血流频谱(RI=0.73±0.07);子宫肌瘤超声特征:以包块假包膜形成、界限清楚,CDFI团块周围血流呈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为主,肌瘤内部可记录到低阻力的动脉频谱(RI=0.65±0.08)。结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超声图像有不同特征性改变,超声对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琳 《当代医学》2012,(35):50-5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都有不同程度增大,病灶无明显边界,内部回声增强、不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病灶周围无血流环绕,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11例(40.74%)单纯性子宫腺肌症,子宫均匀性增大,形态规则,光点增粗,回声不均,内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区,子宫内膜前移,CDFI示未见明显异常.3例(11.11%)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弥漫性增大,回声不均匀,但宫腔线基本居中,肌层内可见散在分布的低回声区.5例(18.52%)子宫腺肌症合并肌瘤,子宫增大、形态失常,子宫内出现椭圆形低回声区,向后壁隆起,可见假包膜,CDFI示可见环状血流信号.8例(29.63%)合并腺肌瘤,子宫肌层内见形态不规则,局限性低回声区,边界不清晰,周围无假包膜.结论超声对子宫腺肌症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射频治疗子宫肌瘤、腺肌瘤或顽固性功血的方法和适应症。方法 采用BBT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经阴道入宫腔直接对准病灶进行射频凝固,使之坏死、吸收或脱落、排出,从而达到治疗子宫肌瘤、腺肌瘤或顽固性功血的目的。结果 共治疗44例。其中顽固性功血及月经过多患者22例,行内膜消融术20例并全部治愈;子宫肌瘤或腺肌瘤患者24例,10例同时进行了内膜凝固,瘤体消失7例,缩小11例,摘除4例,无效2例。结论 B超引导下射频治疗子宫肌瘤、腺肌瘤、顽固性功血是一种新型微创性手术,该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费用低、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5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66例,采用单纯经阴道超声诊断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诊断,并与金标准诊断进行比较,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超声诊断鉴别特征。结果经阴道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单纯经阴道超声诊断(P0.05),经阴道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黏膜下肌诊断Youden指数、Kappa值均较单纯经阴道超声诊断明显提高,Kappa值均≥0.75。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肿块大小、形态、显像内膜夹角、病灶内回声、病灶周边声晕、病灶内血流信号特征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与病理结果一致性高,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0.
白雪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8):920-92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子宫腺肌瘤及110例子宫肌瘤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子宫腺肌瘤表现为星点样血流,肌层呈不均匀高增强。子宫肌瘤周边有清晰条形、半环形丰富血流信号显示,而瘤体内部也有丰富点状、短线状、网状等较丰富血流显示,整个瘤体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变性坏死区呈无增强。结论彩色多普勒在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术后取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适宜时间。【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40例在本院门诊行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在超声引导下用负压吸引吸出瘤核内的变性坏死组织,并设对照组,对取瘤组的取瘤时机、时间的选择、对两组患者取瘤后的阴道排液流血、腹痛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取瘤组于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术后第26~66天时机成熟行取瘤术,手术顺利取出变性坏死组织,无1例子宫穿孔或大出血发生。取瘤组和对照组的阴道排液、腹痛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能够保留子宫的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手段,术后适宜时间取瘤是安全可行的,能减轻射频消融治疗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对射频消融治疗方法的心理接受能力。最佳取瘤时间为射频消融治疗后1~2个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及多普勒血流频谱特点,以提高超声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诊断符合率。方法对68例子宫肌瘤及33例子宫腺肌瘤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检测结果与其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子宫肌瘤彩色多普勒血流常环绕肿瘤周边,其内部血流常为周边血管分支进入,而子宫腺肌瘤彩色多普勒血流常平行或走向稍紊乱进入瘤体内,与瘤体外正常肌层内血管走行方向基本一致。②子宫肌瘤多普勒血流频谱常表现为肿瘤周边血流峰值速度及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肿瘤内部(P〈0.05);而子宫腺肌瘤周边与其内部血流峰值速度及血流阻力指数(RI)比较常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点及其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是鉴别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值得重视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子宫腺肌瘤、42例子宫肌瘤患者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并测定各组子宫动脉、病灶周边及内部RI。选取50名健康妇女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二维图像上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均呈特征性改变。CDFI示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患者子宫动脉平均RI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子宫肌瘤周边血流丰富,内部血流信号稀少或无;子宫腺肌瘤周边血流信号稀少,内部见丰富或星点状血流信号,子宫肌瘤周边及内部动脉RI均低于子宫腺肌瘤内部动脉RI(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为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射频消融(RFA)子宫肌瘤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201例子宫肌瘤患者在RFA术前、术后6个月时的子宫及肌瘤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变化;观察血流状况,并测量子宫动脉、肌瘤周边动脉的阻力指数的变化。【结果】RFA术前子宫平均体积为(252.3±51.5)cm3,肌瘤平均体积为(52.3±26.1)cm3。RFA术后6个月子宫平均体积为(145.8±38.7)cm3,缩小42.46%,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肌瘤体积(21.8±9.5)cm3,缩小59.62%,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术前肌瘤周边有晕环,血流丰富;术后晕环消失,肌瘤周边及内部血流消失。术前子宫动脉RI为(0.70±0.08),术后6个月子宫动脉RI为([0.84±0.09),P<0.01],恢复正常。治愈108例(53.73%),显效59例(29.35%),有效32例(15.92%),无效2例(1.00%),总有效率99.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观测RFA治疗前、后子宫及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并能观测子宫及子宫肌瘤血供的变化,是评价RFA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良性子宫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将2008年5月-2011年9月我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良性子宫出血性疾病62例(A组)与同期因上述疾病行宫腔镜手术治疗51例(B组)以及子宫切除手术治疗43例(C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射频消融术(A组)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5.2%,其中功血的有效率为94.7%,粘膜下肌瘤为100%,腺肌症为87.5%,宫内膜息肉为100%;B组的总有效率为96.1%;C组的治愈率为100%.虽然C组的疗效优于A、B两组,但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留尿管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多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良性子宫出血性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微创,易被广大患者接受,有望同宫腔镜手术一样成为替代子宫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出血性疾病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经临床与影像学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注入栓塞剂。术后3~6个月定期随访,观察介入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大小,以及卵巢内分泌功能变化等。结果:46例患者均栓塞成功,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前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分别为(325.9±43.61)cm3和(57.4±19.47)cm3,术后3个月子宫与子宫肌瘤体积较介入治疗前分别缩小40.1%和38.5%,术后6个月分别缩小52.0%和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二醇、卵泡刺激素以及黄体生成素水平介入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且不影响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兰春虎  王青  王常友 《当代医学》2009,15(17):295-296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17例,用聚乙烯醇(PVA)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1、3、6、12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后3月,16例肌瘤体积缩小。术后1年,16例症状改善或消失。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后子宫肌瘤切除术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润萍  董俊英  李彩萍 《吉林医学》2010,31(13):1759-176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切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6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后行肌瘤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采用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后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形成,定期随访观察月经量,B超检查监测肌瘤复发情况,并将两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83.7±29.5)min,与对照组(93.5±32.2)min相近;术中出血量(78.5±35.2)ml,明显少于对照组(150.3±50.5)ml;研究组术后无1例血肿形成,对照组有2例;两组随访1年,研究组月经量(50±20.8)ml,明显少于对照组月经量平均(120±50.5)ml,肌瘤复发率1.5%,明显低于对照组18.2%。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与腹腔镜下采用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后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较,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缓解月经过多,延缓肌瘤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和内膜组织Ki67基因、MMP2基因、Fa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6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38例,治疗组患者从月经周期第2~3d开始,每日服用25mg米非司酮,连续服用1个月后行子宫手术;对照组病人入院后不服用任何药物,直接手术,术中均取瘤体及内膜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肌瘤及内膜组织中Ki67、MMP2、Fas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子宫肌瘤组织Fas阳性率为5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肌瘤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3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子宫肌瘤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3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Ki67、MMP2和Fas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结论米非司酮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促进肌瘤细胞凋亡,这可能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的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疗效,探讨其对卵巢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本级35例患者中子宫肌瘤25例,肌腺瘤10例。对所有病例行股动脉穿刺,对肌瘤供血动肪插管和栓塞,栓塞前、后测定卵巢功能并比较治疗前、后卵巢功能的变化。结果 术后1-12个月复查,患者的瘤体均有明显缩小,平均缩小为原来的42.5%。腹痛和经量增多等症状基本缓解。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栓塞前、后测定卵巢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子宫肌瘤的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适应证宽;对卵巢功能无影响,可保留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