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巩固和完善农村的医疗保健制度是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农村提倡建立在农民群众自愿互利、互助互济,个人出资为主、集体扶助基础上的集资医疗保健制度。在现阶段,农村的集资医疗保健制度(合作医疗或其它形式)一般是以村或乡为单位举办(主要解决医疗问题,一般不包括预防保健费用)。由于集资规模和范围小,人均筹资水平低,集体和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 合作防保制度是类似于合作医疗集资方法,利用群众小量集资办农村预防保健事业。新洲1974年实行合作防保以来,稳定了乡村医生队伍,促进了管理机制的完善,保证了各项预防保健工作的落实,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 背景及形成概况前些年,新洲县农村台作医疗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失去了集体经济支撑而相继停办,乡村医生从事防保工作的报酬难以解决,纷纷弃医经商从副或个体行医。1983年春调查全县有251人改行,590人个体开业,两者合计占原有乡医1259名的66.8%。  相似文献   

3.
兴国县辖29个乡(镇),365个村,58万人。农村实行生产责任承包制后,村级合作医疗转为个体或集体等多种办医形式。由于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部分乡村医生从事防保工作报酬没有解决,一度出现了重医轻防现象,给农村防保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4.
一、集资医疗与集体办医的内涵集资医疗又称统筹医疗,是农村现行的一种医疗保健制度。集资医疗包括合作医疗、劳保医疗及部分地区同时实行的健康保健保偿制度、乡镇企业职工健康医疗、独生子女保健等形式。现阶段实行的集资医疗制  相似文献   

5.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地探索农村医疗保健制度改革,以适应现行农村经济模式和农民医疗保健需求。曲阜市从鲁西南地区经济不发达、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实际情况出发,创立了合医不合药的乡级集资医疗办法。这个办法有四个特点。一是以乡人大通过的决议案为执行依据,乡政府具体管理,乡人大实行监督;二是集资数额小,并限制在乡镇集资限额以内,不增加农民额外负担;三是在农民自身近期受益的同时,增加了乡卫生院的流动资金和医疗业务量,起到了就诊病人的分流作用;四是由于实行了合医不合药,既保证了农民的基本诊疗需求,又避免了集资医疗经费超支失控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规模办医”是指近年来在农村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村间联合举办的集体办医形式,其特点是财产归乡卫生院和村集体共有,行政、业务、核算和分配由乡卫生院管理。本次调查针对“规模办医”这种形式与一般集体办卫生室、个体办卫生室、乡设分院等形式在卫生室基本情况、医疗保健制度。卫生服务提供、卫生室管理、乡村医生报酬及对办医形式的意向等方面,进行对照比较,对“规模办医”的特点做一初步探讨,旨在为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研究了三种村级办医形式,结果发现合作医疗制度下的集体办医具有医疗保健条件好,服务项目齐全,即重视防保工作,又能更大程度地满足农村居民的就医需要,减轻群众经济负担的特点。群众、乡村医生和各级干部的信任和接受程度高,婴儿死亡率较其它两种形式更低。认为,在农村推行“多种形式办医”,并没有使农村居民获得本应能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合作医疗制度应作为我国农村的一项重大卫生政策得到确认和稳定。  相似文献   

8.
误区一:合作医疗=集资医疗 合作医疗保健是指在集体经济组织支持下,以农民互助合作为基础,按照自愿、受益、适度的原则筹集医疗预防保健费用的多种形式的医疗保健制度,包括合医(免注射费、处置费、门诊挂号费、出诊费)、合药(按一定比例减免药费)、合医合药、合医不合药、合药不合医等。集资医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两县村卫生室办医形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西畴、陆良两个县的典型调查,对云南省村卫生室的办医形式进行了定量描述与分析。结果表明,集体办医与个体办医是目前云南在村村卫生室的两种主要办医形式。两者比较,集体办医具有医疗保健条件好;重视乡医培训和业务素质的提高;重视防保工作;深受群众欢迎等特点。因此,在我省应继续坚持集体办医为主的办医方向,此外,文章还就如何加强云南省村卫生室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1巩固和发展集资医疗一个地区以常住人口为集资对象,地方政府、村委须按集资人日、每人每年以3~5元的经费投入.才能使证其正常实施,村民需组织、宣传发动,以每人每年20~30元集资为互助医疗,制订切实可行的医疗制度、参加对象发一医疗报销卡,每月或每季报销一次,村民享受医疗报销比率50%~70%为妥。重大病情,经医管会讨论,酌情扩大报销比率,医管会可由乡村分管领导、乡卫生院院长、乡村医生代表组成,经费使用独立核算,每年向群众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公布一次。根据实施情况,因地制宜地逐年修改补充。2坚持集体办医乡村医生在…  相似文献   

11.
集资医疗制度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依据系统调查的资料,综合评价了集资医疗制度对发展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作用。文章认为,这些作用提示了在80年代出现的合作医疗制度为自费医疗制度所替代的过程有失合理,集资医疗是一类符合我国国情的能够完善的制度,合作医疗带有的保险性质表明了上述替代从理论上属一类倒退行为,使农村居民失去了在一定经济条件下获得较多较好服务的机会,并引发了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农村居民医疗需求相对萎缩,经济风险增加,重医轻防现象抬头,村卫生室管理混乱,缺医少药在某些地区出现,以及社会办医热情减退等。集资医疗并逐渐向医疗保险过渡应是农村医疗保健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吴金陵同志针对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只合医合药,而不合预防保健的缺陷,提出了应建立合作保健制度的观点。合作保健可以根据当地群众的防病需求和经济实力,从企业利润和村民中统筹防病治病经费。使卫生、妇幼保健,地方病防治等工作均纳入合作的轨道。合作保健的好处是:①医疗和预防的观念得到统一;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有了物质保证;③有利于稳定乡、村两级防保队伍。这种制度的特征,一是合作,二是医疗预防一体化,三是按人均收入提成集资。苏州市郊区的实践证明,这是群众乐意接受的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13.
村卫生所是乡村两级政府机构对农民实施医疗保健和社会卫生工作的基层组织,是广大农民第一级接触的卫生保健机构,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防疫的网底。为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根据我县地处闽西北山区,又是省重点扶植贫困县之一的实际情况,近几年把村级卫生所建设纳入初级卫生保健的阶段目标,结合农村卫生所业务特点而制定的一种办医形式。主要内容四句话:“集资医疗、村办乡管、人员聘用、联防(医)计酬”,三个字“收、管、保”。经过近三年的实践,集资医疗,村办乡管的形式是办好社会主义农村基层卫生保健机构的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农民的医疗状况,农民、卫生人员及农村干部对农村医疗服务和现行医疗保健制度的看法与建议,研究组对旬邑县三个乡(镇)、6个村的农村、乡村医生及乡村干部共82人进行了专题采访及座谈。访谈结果表明,旬邑县农村三级保健网健全,农村不再缺医少药,而是有医有药。乡村医生为农民提供了大量医疗保健工作,受到农民欢迎,但村卫生室设备简陋,乡医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农民就医要求。主要由于经济原因,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受到限制。小病不治、大病小治、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现象还普遍存在。现行集体办村卫生室受到干部及农民欢迎。对在农村恢复合作医疗,农民认识上难以接受,干部则认为集资难,管理也难。  相似文献   

15.
扬州市邗江区乡镇防保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市邗江区于1999年开始对全区21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采用竞价拍卖、竞选竞价、协议转让等方式,使卫生院产权由国有或集体所有变为民营,核定卫生院为民办非企业。原隶属于卫生院的防保工作继续由卫生院承担,卫生院内设防保组,政府通过“花钱买服务”形式,每年以奖代拨补助防保经费70.5万元。经过近三年的运转,这种“医防合一”的乡镇防保资源配置模式,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此,从2002年起,邗江区开始实行“医防分设”的模式,理顺了预防保健与医疗服务的关系,把卫生院的医与防分开设置,组建了融社会卫生管理、预防保健服务、卫生监督执法等职能为一体的卫生防保所。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乡镇防保资源配置,笔者对“医防分设”模式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6.
(一)制订庐江县农村卫生人力培训规划,认真解决好农村卫生队伍素质低下,技术骨干严重缺乏的局面。(二)大力推行乡、村联合办医,巩固发展乡、村卫生机构。(三)大力推行集资医疗保健制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国各地卫生部门在总结过去办合作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外国医疗制度中的有益经验,试办了各种形式的集资医疗保健制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刊将陆续介绍一些不同形式的集资医疗保健制度的经验和模式,供各地开展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最近,武陵县政府转发县卫生局关于在全县农村实行集资医疗的报告,决定按照自愿、受益和适度的原则,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精神,在全县各乡、镇试行集资医疗保健制度。资金筹集办法,一是以村为单位,每人每年交2至3元;二是各乡(镇)卫生院每年从业务总收入中提取2%;三是卫生局每年从事业费中提取10%;四是各乡(镇)、村(街)从乡、村集体企业利润和其它经济收入中,拿出一定的数额。  相似文献   

19.
在深化卫生改革,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探索农村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之路,积极稳妥地发展集资医疗。做法为了更好地发展初级卫生保健事业,探索一条农民群众易于接受又能负担得起的医疗保健形式。我们于1986年,在农村卫生组织比较健全,过去合作医疗基础较好的翼城县选择了1个乡、17个行政村,开始了集资医疗保健制度的试点。经过3年的试点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不仅充分体现了这种制度在组织农民互助互济防病治病中的优越性,而且还初步探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绍兴县是在1990年开始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经过两代多的努力,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得到了巩固与发展。村卫生室覆盖率从59.9%提高到96.48%,其中,集体办的村卫生室从不足10%,提高到59.8%;乡村医生达到每千农村人口1.1名,比实施PHC前增加了0.4名;集资医疗保健覆盖率达97.83%,其中,实行合医合药的集资医疗保健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