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合并乳腺增生患者用平消胶囊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统计本院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子宫肌瘤合并乳腺增生72例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并作出回顾性研究。将72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进行观察比较,每组36例患者。观察组36例患者使用平消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36例患者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临床治疗结果,对比分析两组子宫肌瘤合并乳腺增生患者治疗与改善情况。结果:使用平消胶囊治疗的观察组36例患者改善率高于使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的对比组36例患者,两组数据统计结果有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合并乳腺增生患者,使用平消胶囊进行治疗,具有较显著的治疗与改善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在临床治疗上可以使用此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价.方法 将64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2次/d,奈普生0.2g,3次/d,两组均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偏头痛疗效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英  赵晓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072-607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口服液、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应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包括溶栓、抗凝、祛聚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口服液、桂枝茯苓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是临床治疗本病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桂枝茯苓胶囊对乳腺增生病大鼠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用肌注外源性雌二醇(E)及黄体酮(Pt)的方法2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乳头形态学变化。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实验性大鼠模型血浆内E,Pt,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2坏死因子(TNF-a)的含量;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和孕激素受体(PR)的变化。R结果: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组大鼠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层数及小叶中腺泡数、血清TNF-a和E2含量显著减少,乳腺组织中ER和PR积分值显著降低,血清Pt和IL-2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t=2.31~3.16,P<0.05或t=3.45~13.21,P<0.01)。其中高剂量组血清E2含量(6.25±3.18)ng/L显著减少,与模型组(25.22±11.45)ng/L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05,P<0.01);高剂量组血清Pt含量(3.68±1.33)μg/L显著升高,与模型组(2.11±0.84)μ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6,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对大鼠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机制与调节实验性大鼠性激素的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内服配合中药灌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桂枝茯苓胶囊内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60例,用头孢噻肟钠加入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同时联合静脉滴注甲硝唑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变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变化幅度更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内服配合中药灌肠能使慢性盆腔炎患者各项升高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下降,提示本方法能显著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血液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6.
补肾消瘤方治疗80例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补肾消瘤方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在本院门诊经B超明确诊断的80例子宫肌瘤病例(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补肾消瘤方和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个月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观察症状积分、肌瘤体积大小、血红蛋白数值的改变。结果:以补肾消瘤方为治疗组和以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治疗子宫肌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3.4%(P〈0.05),B超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和对照组肌瘤缩小率分别为0.812±0.54,1.11±0.6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消瘤方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剂,能有效控制和稳定子宫肌瘤的大小,对改善临床症状及贫血状态疗效尤佳。  相似文献   

7.
桂枝茯苓胶囊对乳腺增生病大鼠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实验性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桂枝茯苓胶囊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用肌注外源性雌二醇(E2)及黄体酮(Pt)的方法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乳头形态学变化。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实验性大鼠模型血浆内E2,P1,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含量;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变化。结果: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组大鼠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层数及小叶中腺泡数、血清TNF-a和E2含量显著减少,乳腺组织中ER和PR积分值显著降低,血清Pt和IL-2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t=2.31~3.16,P&;lt;0.05或t=3.45~13.21,P&;lt;0.01)。其中高剂量组血清E2含量(6.25&;#177;3.18)ng/L显著减少,与模型组(25.22&;#177;11.45)ng/L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5.05,P&;lt;0.01);高剂量组血清Pt含量(3.68&;#177;1.33)μg/L显著升高,与模型组(2.11&;#177;0.84)μ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6,P&;lt;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对大鼠乳腺增生病的治疗作用机制与调节实验性大鼠性激素的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B超检查诊断明确为子宫肌瘤的患者,随机抽取60例。比较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组)和血府逐淤胶囊(对照组)治疗30例子宫肌瘤患者。从月经第1天开始治疗组服用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服用血府逐淤胶囊,3次/d,6粒/次,连服6个月,但经期停服,孕妇禁用。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肌瘤的大小。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组肌瘤平均体积比对照组缩小49.6%。结论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有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缩小瘤体疗效可靠,服用方便,易于吸收,副作用小,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疗效。方法:将49例经腹腔镜手术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2.5 mg/次,2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胶囊3粒/次,Tid po,10 d/月,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复查超声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术后患者应用孕三烯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能更好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中药乳增宁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组随机分乳增宁胶囊组850例,维生素E组为对照组100例。治疗组每次服乳增宁胶囊4粒,一天三次,一月为一疗程。对照组每次服维生素E50mg,每日三次,共30天为一疗程。结果:850例治疗组:痊愈者530例,占62.35%,显效250例,占29.41%,有效者65例。占7.65%。无效者5例,占0.59%,本组总有效率为99.41%。对照组100例痊愈者5例。占5%。显效者6例。占6%,有效者10例,占10%。无效者79例。占79%。结论:乳增宁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效果较好,总有效率可达99.41%,是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口服硝酸酯类、阿司匹林等治疗西药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20m g,3次/d口服;联合通心络胶囊3次/d,4粒/次)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片,3次/d,3片/次。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改变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0%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胶痛疗效确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将2008~2010年就诊的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片;观察组在月经干净后加服桂枝茯苓胶囊。观察治疗后两组疗效。结果服药1个月后两组患者均出现闭经,痛经症状逐渐消失,贫血患者均得到纠正。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52.0%和92.0%,对照组分别为36.0%和81.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较单独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更好,适用于术前或围绝经期保守治疗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止痛化癥胶囊与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12月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8 0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000例。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止痛化癥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血液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及红细胞压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痛化癥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疗效优于桂枝茯苓胶囊,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2月10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2),观察组患者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同时口服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3粒/次,3次/d,连服6个月。对照组单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进行治疗,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及血清CA125水平变化。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痛经明显缓解,月经量显著减少,子宫体积缩小,血清CA125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痛经评级、子宫体积缩小、血清CA12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女性盆腔良性包块的超声疗效。方法:经妇检和超声检查确诊为盆腔良性包块,给予口服桂枝茯苓胶囊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包块缩小情况。结果:120例患者用药后总有效率达94.16%。结论: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女性盆腔良性包块有良好疗效,大部分能达到缩小或消失并控制其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女性盆腔良性包块的超声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女性盆腔良性包块的超声疗效。方法:经妇检和超声检查确诊为盆腔盅性包块,给予口服桂枝茯苓胶囊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包块缩小情况。结果:120例患者用药后总有效率达94.16%。结论: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女性盆腔良性包块有良好疗效,大部分能达到缩小或消失并控制其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桂枝茯苓胶囊加黄连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洁 《临床医学》2007,27(9):91-93
目的以二甲双胍为对照,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加黄连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同时探讨胰岛素抵抗与PCOS的关系。方法PCOS合并不孕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和克罗米芬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给予桂枝茯苓胶囊加黄连素和克罗米芬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疗效。结果①各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雄激素血症,存在LH、LH/FSH和T的升高,E2降低,治疗后有关指标均显著改善。②治疗前各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腹型肥胖治疗后,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 I)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且停药3个月后仍能维持疗效。③各组病人治疗后血脂异常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以治疗组更为理想。④各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显著改善,以治疗组为优。⑤治疗并对照组和治疗组排卵率分别为24.44%、21.11%,治疗3个月后妊娠率分别为53.33%和70.00%。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者显著的胰岛素抵抗和性激素分泌失调,桂枝茯苓胶囊加黄连素治疗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月经周期和排卵,提高妊娠率,且其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指标的作用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卵巢囊肿患者,将其按照1∶1比例平均分组,其中命名为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命名为观察组的患者辅助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各种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52例(96.30%),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44例(81.48%),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月经不调、白带异常及下腹坠痛等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均在更短时间内得以消失(P<0.05)。结论针对卵巢囊肿患者,采用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的好处为治疗有效率高,患者月经不调、白带异常及下腹坠痛等症状在短时间内得以消失,加快其康复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片加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更年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更年期子宫肌瘤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即治疗组、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121服米非司酮10mg,每日次,睡前服,加用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3粒,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对照组52例,口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亮丙瑞林,每月1次肌肉注射3.75mg,共3-6个月(3个月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均用B超监测子宫肌瘤体积,化验肝功能。结果:两组在治疗期问均出现闭经现象,同时纠正了贫血。子宫平均缩小54.76%。对照组停药后复发率较高。结论:米非司酮配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较单纯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效果优,且副作用小,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5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有临床症状的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患者10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50例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连服3个月,随访至停药后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结束后复发等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的平均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平均缩小率为60.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的平均体积也比治疗前缩小,平均缩小率为44.0%: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