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雅春  陈璐  洪建国 《上海医学》2005,28(3):214-216
目的 观察儿童肾小球疾病时尿蛋白和尿转铁蛋白(TRF)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2例肾小球肾炎患儿(单纯性血尿9例,单纯性肾病5 例,血尿伴蛋白尿8 例)进行肾组织活检,并对肾小球、肾间质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同时测定尿TRF。结果 ①儿童肾小球肾炎单纯性血尿、单纯性肾病者的肾小管间质病变较轻,预后较好;血尿伴蛋白尿者肾小管间质病变明显,与单纯性血尿和单纯性肾病患儿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易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②3组间肾小球损害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22 例患儿的肾小球病变与肾小管间质病变不相关(P=0.234)。③单纯性肾病、血尿伴蛋白尿患儿的尿TRF明显增高,与单纯性血尿患儿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④血尿伴蛋白尿患儿肾小管间质病变与尿TRF增高呈正相关性(r=0.615,P=0.025)。⑤单纯性肾病患儿尿TRF亦明显增高,其肾小管间质病变较轻,可能与治疗效果较好、尿蛋白和尿TRF持续时间较短有关。结论 儿童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不仅与肾小球本身的病变有关,更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尿蛋白和尿铁离子可导致肾小管间质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的临床重要性。方法:分析201例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IgA肾病伴有肾小管间质损害占86.1%,其中轻度损害占47.3%,中度损害占21.9%,重度损害占16.9%,无损害占13.9%。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多及肾功能减迟是IgA肾病预后不良的临床因素。肾小球各项病理指标:血管损害、肾小球总体损害、系膜增殖程度及球性硬化的积分随着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程度增加,二者呈平行关系。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病理改变中广泛存在。随着其损害程度的加重,IgA肾病的病情逐渐加重,提示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决定IgA肾病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小荣  沈颖  伏立兵 《北京医学》2005,27(5):276-278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在儿童肾小球肾炎进展中的临床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44例肾小球肾炎患儿,对其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15例,中度20例,重度9例.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患儿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加,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减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血肌酐呈正相关;肾小球和血管的病变也加重,球性硬化加重;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球性硬化呈正相关.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能是决定儿童肾小球疾病进行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在儿童肾小球肾炎进展中的临床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44例肾小球肾炎患儿,对其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15例,中度20例,重度9例。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患儿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加,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减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血肌酐呈正相关;肾小球和血管的病变也加重,球性硬化加重;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球性硬化呈正相关。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能是决定儿童肾小球疾病进行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46例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及相关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逐渐加重,CD35活性水平越低,肾小管间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及尿β2微球蛋白活性水平越高(P<0.05).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加重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足细胞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45例IgA肾病患者根据Banff分级半定量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肾组织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ilms'肿瘤蛋白(WT1)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变化,并和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IgA肾病患者肾组织TGF-β1表达与肾小球系膜的增殖程度、肾小球硬化程度呈正相关,且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逐渐加重,肾组织WT1表达减少越明显,肾小管间质TGF-β1表达及尿β2-MG活性水平也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善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能成为治疗IgA肾病足细胞损伤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小管间质损害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77例经肾活检诊断的IgAN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比较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IgAN伴有小管间质66例(85.7%),其中轻度36例(46.3%),中度17例(22.2%),重度13例(17.2%)。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多及肾功能减退、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是IgAN预后不良的临床因素;重度肾小管损害表现为血压、血肌酐、尿蛋白定量等升高。肾小球各项病理指标(血管损害、肾小球总体损害、系膜增殖程度及球性硬化的积分)随着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程度增加,病理分级加重。结论IgAN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血压、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血尿酸水平等临床指标及肾小球病理损害、血管损害呈平行关系。肾小管间质损害能反映IgAN病变的程度,可作为判断预后及干预治疗的重要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关系及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共8种病理类型、1797例肾脏病患者入选,由于肾小管间质的评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IgA肾病组和非IgA肾病组,探讨肾脏病中血尿酸/血肌酐比值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血尿酸、血尿酸/血肌酐比值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相关(P0.001)。比值升高提示轻度小管间质损害,普通人群组、IgA肾病和非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0分组的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分别为3.66±0.02、4.20±0.06、3.63±0.10;比值降低提示中重度小管间质损害,普通人群组、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2分组、非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3分组的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分别为3.66±0.02、2.97±0.17、0.98±0.06。结论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有参考价值,比值升高或降低时均提示出现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9.
《北京医学》2012,34(4)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关系及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共8种病理类型、1797例肾脏病患者入选,由于肾小管间质的评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IgA肾病组和非IgA肾病组,探讨肾脏病中血尿酸/血肌酐比值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 血尿酸、血尿酸/血肌酐比值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相关(P< 0.001).比值升高提示轻度小管间质损害,普通人群组、IgA肾病和非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0分组的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分别为3.66±0.02、4.20±0.06、3.63±0.10;比值降低提示中重度小管间质损害,普通人群组、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2分组、非IgA肾病小管间质病变3分组的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分别为3.66+0.02、2.97±0.17、0.98±0.06.结论 血尿酸/血肌酐比值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评估有参考价值,比值升高或降低时均提示出现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10.
王墨  李秋  唐雪梅  王晓刚  吴道奇 《重庆医学》2005,34(12):1820-1822
目的了解早期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尿微量蛋白与不同临床类型的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将41例我院肾活检证实为HSPN的患儿,按不同临床类型、病理分型、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分组,并对各组微量蛋白(β2-MG、THP、IgG、Alb)进行比较。结果HSPN表现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7例(17.07%),血尿及蛋白尿11例(26.83%),急性肾炎型7例(17.07%),肾病综合征型16例(39.02%),所有病例伴有蛋白尿时IgG和Alb增高更明显。其中肾病综合征型有β2-MG、THP的显著异常;肾活检肾小球病理类型Ⅱ级19例(46.34%),Ⅲ级15例(36.59%),Ⅵ级7例(17.07%),肾小球病理类型的加重伴随间质损伤的加重(χ2=23.33,P<0.01),以及β2-MG、THP的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能反映HSPN各种临床及病理类型随肾小球病理损害的加重而小管间质病变加重,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程度增加,可作为判断HSPN的病理损伤的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