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延长中药液在肠内的存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要中药保留灌肠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40例,传统组40例。传统组采用一次性灌肠袋盛装中药液连接12号肛管,按传统要求插入肠内15cm-20cm进行保留灌肠;改良组采用注射器抽取中药液后连接12号吸痰管插入肠内30cm进行保留灌肠。观察记录2组灌肠后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药液外溢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减少(P〈0.01),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使中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减少,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采用改进中药保留灌肠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每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中药保留灌肠法,改进组采用改进后的中药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漏液发生率、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第1次灌肠后第1次排便时间及便秘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改进组漏液发生率和第1次灌肠后第1次排便时间均低于常规组,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后的中药保留灌肠能有效减少灌肠液漏液的发生,使灌肠液在肠内保留的时间得到保障,提高便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生大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20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经生大黄胃管灌注和/或保留灌肠后,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排便和腹胀消除的情况.结果 应用生大黄后,患者出现排便、肛门排气、腹胀缓解,生大黄灌注时间越早,肛门排气恢复越快,经胃管灌注生大黄的病人比保留灌肠病人排便时间迟,但恢复肛门排气、腹胀消退则要早,且效果明显.结论 生大黄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效,且生大黄从胃管灌注的疗效要优于保留灌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生大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20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经生大黄胃管灌注和/或保留灌肠后,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排便和腹胀消除的情况.结果 应用生大黄后,患者出现排便、肛门排气、腹胀缓解,生大黄灌注时间越早,肛门排气恢复越快,经胃管灌注生大黄的病人比保留灌肠病人排便时间迟,但恢复肛门排气、腹胀消退则要早,且效果明显.结论 生大黄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效,且生大黄从胃管灌注的疗效要优于保留灌肠.  相似文献   

5.
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分析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9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传统的中药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于每晚灌肠前先用开塞露排便,再用注射器接吸痰管(代肛管)方法,灌肠后不断改变体位,观察其疗效及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减少(P<0.01),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应用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6年01月至2017年01月间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此次研究纳入的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9例。两组行保留灌肠之前,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常规组在此基础之上行传统保留灌肠,研究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之上行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药物灌肠保留时间方面,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延长药物在患者肠道内的保留时间,作用疗效突出,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改良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结肠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100例湿热内蕴型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药物相同,疗程均为14d,观察组采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结果中药保留灌肠在肠内保留时间、肠腔环境、病变部位及灌后的体位,将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传统的保留灌肠,药物难以作用于病灶,而改良后的中药保留灌肠,延长药液在肠腔内的存留时间,达到药液最有效的吸收和利用,且缩短疗程,较快减轻病人痛苦。结论应用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湿热内蕴型结肠炎,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且较快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术后早期中药灌肠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炎症较重的患者2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9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或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水煎剂加减分次胃管内注入或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为2~4 d,1例出现术后炎性肠梗阻;对照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平均时间为4~8 d,12例出现术后炎性肠梗阻;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出现术后炎性肠梗阻机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早期使用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能显著减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率,起到预防作用,肠道功能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病苦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志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0):1255-1257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将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灌肠方法,观察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效果确切,用物简单经济,易于操作和掌握,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增液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增液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相关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22%(35/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进食、首次排便、首次排气、腹胀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液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更显著,可明显减轻炎性反应,促进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9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传统的中药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于每晚灌肠前先用开塞露排便,再用注射器接吸痰管(代肛管)方法,灌肠后不断改变体位,观察其疗效及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减少(P〈0.01),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次性肠道冲洗袋和一次性吸痰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中药保留灌肠的效果。方法:选择20例无其他并发症的SAP患者,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传统法(常规灌肠法)和改良法(改进后方法)灌肠。结果:改良法肛管插入不适、注入药液时不适、灌肠后腹部不适、灌肠后明显便意感、药液保留时间〉2小时等评价指标与传统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肠道冲洗袋和一次性吸痰管改良后中药保留灌肠法可以提高灌肠效果,减轻患者灌肠中的不适,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早期氧化苦参碱(OM)灌肠治疗结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则选取该院2014年1月1日‐2015年5月1日的60例SAP患者,将接受肠内营养等基础综合治疗和基础综合治疗加早期OM灌肠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OM灌肠组的肠鸣音和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OM灌肠组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OM灌肠组的腹泻发生率和继发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OM灌肠组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早期氧化苦参碱灌肠治疗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效果理想,胃肠道功能迅速恢复,并发症少,缩短病程,可考虑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将在我院接受的改良后保留灌肠法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药液外溢,对照组药液外溢率10.5%,两组比较,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接受改良后保留灌肠法治疗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腹围减少情况、胃肠减压量、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腹围减少量、胃肠减压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其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以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增加腹围减少量以及减压量,具有更为有效的治疗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改良中药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结肠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将100例湿热内蕴型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药物相同,疗程均为14d,观察组采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结果 中药保留灌肠在肠内保留时间、肠腔环境、病变部位及灌后的体位,将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传统的保留灌肠,药物难以作用于病灶,而改良后的中药保留灌肠,延长药液在肠腔内的存留时闻,达到药液最有效的吸收和利用,且缩短疗程,较快减轻病人痛苦。结论 应用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湿热内蕴型结肠炎,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且较快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7.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输入药物以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根据灌肠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保留灌肠是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进开塞露使用方法,提高骨科便秘病人排便效果,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方法:将108例住院期间出现便秘的骨科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塞露塞肛方法,观察组采用开塞露灌肠法,评价2组病人排便效果,记录药液保留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排便效果明显提高(P0.01),药液保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改良后的方法排便效果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塞露联合50%GS高位低压灌肠治疗腹胀的效果。方法:对60例术后肠梗阻和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开塞露联合50%GS高位低压保留灌肠,灌肠液低于500mL,插入30~90 cm;对照组采用肥皂水保留灌肠,灌肠液超过500 mL,插入20~25 cm,观察第一次解出粪便量和腹胀缓解程度、恢复自主排便时间。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解出粪便量和腹胀缓解程度、恢复自主排便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塞露联合50%GS高位低压保留灌肠治疗腹胀具有能解出大量粪便、腹胀缓解快、恢复自主排便时间短的显著疗效,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承气汤灌肠在腹部外科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13例腹部手术后的患者根据疾病种类随机分为二组,分别于术后12h开始给予中药复方承气汤灌肠和温盐水灌肠,观察患者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余腹部疾病术后,中药灌肠组患者第一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温盐水灌肠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复方承气汤灌肠在促进腹部手术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中有确切疗效,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