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IgA肾病(IgA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川芎嗪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RT-PCR检测肾组织的TGF-βmRNA、表达,ELISA法测血清TGF-β水平。结果:光镜下川芎嗪治疗组IgAN大鼠的肾组织病理损害减轻。RT-PCR结果显示地塞米松与川芎嗪下调TGF-βmRNA,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结果提法明地塞米松与川芎嗪显著降低血清TGF-β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芎嗪能明显改善IgAN大鼠肾组织的病理损害。川芎嗪能够下调肾组织TGF-βmRNA、TGF-β蛋白水平,这可能是川芎嗪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IgA肾病(IgA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川芎嗪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RT-PCR检测肾组织的TGF-βmRNA、表达,ELISA法测血清TGF—β水平。结果:光镜下川芎嗪治疗组IgAN大鼠的肾组织病理损害减轻。RT—PCR结果显示地塞米松与川芎嗪下调TGF-βmRNA,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结果提法明地塞米松与川芎嗪显著降低血清TGF—β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芎嗪能明显改善IgAN大鼠肾组织的病理损害。川芎嗪能够下调肾组织TGF-βmRNA、TGF—β蛋白水平,这可能是川芎嗪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杨倩  吕莉莉  孙蓉 《中草药》2018,49(11):2606-2613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预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已知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构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化合物-靶点网络,并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对丹参川芎嗪作用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进行基因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机制,并通过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海马MAPK表达的影响初步验证其作用机制。结果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15个主要化合物作用于94个靶点蛋白,PRSS1、PTGS2、F2、PTGS1是化合物-靶点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蛋白。PPI网络包含71个靶蛋白,关键蛋白涉及SRC、MAPK-1、MMP-9、MAPK-14、PTGS2、BCL-2等;PPI网络中的靶蛋白富集在26条GO功能和6条主要的KEGG通路中。结论本研究结果预测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广泛药理学作用的机制,并对其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验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机制、发现新的治疗作用及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脑基底动脉的扩张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小血管张力测量系统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经高钾、苯肾上腺素和血栓素受体激动剂(U46619)预收缩的血管环的扩张作用,并研究在不含钙的缓冲液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苯肾上腺素、氯化钙及咖啡因收缩血管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血管平滑肌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5~80ml?L-1)可以浓度依赖性地降低经高钾、苯肾上腺素和血栓素受体激动剂(U46619)预收缩的大鼠脑基底动脉;在不含钙的缓冲液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5ml?L-1、45ml?L-1和80ml?L-1)可以抑制氯化钙诱导的血管收缩,对苯肾上腺素及咖啡因诱导的血管收缩无影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45ml?L-1、60ml?L-1和80ml?L-1)对高钾诱导的大鼠肠系膜血管环收缩及血管壁荧光增强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浓度依赖性的舒张大鼠脑基底动脉,对抑制血管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是主要作用机制之一,主要表现为抑制细胞外的钙离子进入。  相似文献   

5.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一种复方制剂,其中所含成分川芎嗪可以起到改善患者微循环、抗氧化同时扩张小动脉以及抗纤维化等良好作用;而丹参素能够有效对血小板聚集产生良好的抑制,对心肌缺血的再灌注起到保护,对微循环障碍起到良好的改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应用于临床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目前在对心绞痛、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肌梗死和缺血性中风等方面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种辅助用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也被逐渐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神经病变等疾病的治疗中。此次研究将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脑基底动脉的扩张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小血管张力测量系统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经高K~+、苯肾上腺素(PE)和血栓素受体激动剂(U46619)预收缩的血管环的扩张作用,并研究在不含钙的缓冲液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PE、氯化钙(CaCl_2)及咖啡因收缩血管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血管平滑肌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 15~80 m L·L~(-1)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浓度依赖性地降低经高K~+、PE和U46619预收缩的大鼠脑基底动脉;在不含钙的缓冲液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5,45,80 m L·L~(-1))可以抑制CaCl_2诱导的血管收缩,对PE及咖啡因诱导的血管收缩无影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45,60,80 m L·L~(-1))对高K~+诱导的大鼠肠系膜血管环收缩及血管壁荧光增强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浓度依赖性地舒张大鼠脑基底动脉,抑制血管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是主要作用机制之一,主要表现为抑制细胞外的钙离子进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用药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全国20家三甲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数据,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描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合并用药等信息。采用clementine12.0软件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西医联合用药相关模型,得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联合用药特征。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居多,合并疾病是高血压、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等,西药多采用解热镇痛药、激素,如地塞米松、甘露醇、甲钴胺等,中成药多采用活血化瘀、补肾健骨类,如川芎嗪、丹参川芎嗪、金天格胶囊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药根据其发病特征及合并疾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如腺苷钴胺+川芎嗪/丹参川芎嗪/金天格胶囊,血栓通+普鲁卡因+青霉素+利多卡因,腺苷钴胺/利多卡因/甲钴胺+川芎嗪+丹参川芎嗪等,但临床需注意用药配伍,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兰珍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7):1693-1694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比较两组在UAER、UACR、β2-MG和各组患者血清IL-6、IL-18、TNF-α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尿UAER、UACRβ2-MG均有下降,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并且丹参川芎嗪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川芎嗪组下降较明显;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18、TNF-α方面均有明显改变,(P均<0.05),并且丹参川芎嗪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川芎嗪组下降较明显.结论 丹参川芎嗪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可降低尿UAER、UACR、β2-MG水平,提示丹参川芎嗪能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同时丹参川芎嗪能明显降低血清中IL-6、IL-18、TNF-α水平,提示丹参川芎嗪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创伤围手术期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均用常规西医治疗,丹参川芎嗪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丹参川芎嗪组1例,常规组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改善凝血功能,预防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合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于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D-二聚体、Fbg、48h伤口引流量、髌下10cm周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合桃红四物汤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积极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肢术后疼痛、肿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