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并发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和不同分层诊断的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从2005年4月-2008年3月期间住院的血液病患者85例发生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肺部CT影像,以及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不同分层诊断的抗真菌疗效。结果:①呼吸道IFI肺部CT影像学主要特征有结节样/球状阴影和靠胸膜的楔形阴影等;②微生物检测结果念珠菌属占44.7%,霉菌占12.9%,未检出真菌占42.4%;③IFI初始治疗中伊曲康唑组有效(痊愈加好转)率(67.7%)好于氟康唑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氟康唑初始治疗无效改用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患者16例,治疗有效率分别是66.7%和75%,而伊曲康唑无效改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有效率为3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分层治疗中,拟诊治疗、抢先治疗与确诊治疗各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⑥影响抗真菌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中主要是与原发病是否进展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年龄、粒细胞缺乏时间、抗真菌治疗时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胸部CT影像学对IFI诊断有重要价值,而痰检真菌学诊断价值不大;②伊曲康唑注射液可以优先选择用于呼吸道IFI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7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比较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76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者68例(89.5%),化疗2个疗程以上者64例(84.2%),中性粒细胞缺乏者43例(56.6%),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34例(44.7%),中心或外周静脉置管者27例(35.5%)。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IFI的总有效率为60.5%和61.5%(P=0.929);两组间不良反应对比只在低钾血症方面有差异(14.0%比42.4%,P=0.005)。结论 化疗、应用广谱抗生素、中性粒细胞缺乏等是恶性血液病合并IFI的易感因素。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IFI疗效与两性霉素B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3.
Liu CY  Fu R  Wu YH  Ruan EB  Qu W  Wang GJ  Liang Y  Wang XM  Liu H  Song J  Guan J  Wang HQ  Xing LM  Li LJ  Wang J  Shao ZH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6):504-507
目的 分析伊曲康唑在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并接受伊曲康唑治疗的IFI患者156例,了解其疗效、影响因素及副作用等.结果 156例IFI患者中92例原发病为恶性血液病,64例为非恶性血液病;IFI拟诊77例,临床诊断79例.伊曲康唑治疗有效94例(63.5%),无效更换为其他药物54例(36.5%).恶性血液病、接受过化疗、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真菌培养阳性、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伊曲康唑有效率低.年龄、体温、既往应用抗生素、G试验结果、感染部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与伊曲康唑治疗疗效无关.5例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而停药,包括胃肠道不适3例和心动过速2例.结论 伊曲康唑能够高效、安全地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IFI.原发恶性病、粒细胞缺乏、合并细菌感染、迟用药物会影响伊曲康唑抗真菌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12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伊曲康唑治疗的疗效.结果 伊曲康唑临床总有效率47.2%(60/127).在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组病例的有效率分别为66.7%(16/24)、51.6%(33/64)、28.2%(11/39),拟诊组明显低于确诊和临床诊断组(P<0.01).副反应轻微.伊曲康唑对检出茵株,接受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剂及负荷量给药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 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茵感染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在治疗血液病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开放、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选择2007年1-7月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IFI的血液病或HSCT患者666例,给予静脉伊曲康唑,按前2天200ms/次、12h静脉滴注1次,第3天起200 ms/次,每天静脉滴注1次的方案治疗,并根据病情序贯伊曲康哗口服液或胶囊.根据临床和微生物学疗效标准,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全部患者抗真菌治疗的退热有效率为70.1%,治疗有效率为69.5%,其中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IFI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73.7%、68.1%、68.2%,其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全部患者中有58例(8.7%)出现与伊曲康唑相关的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肝胆系统和胃肠系统功能受损.结论 伊曲康唑是治疗血液病及HSCT患者IFI有效且安全的药物,适用于抗真菌的经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2006-02/2009-06住院的72例恶性血液病并发IFI患者,其中,男46例、女26例,中位年龄42岁。确诊或拟诊真菌感染或经验性治疗者使用伊曲康唑,剂量为:每次200mg,静脉滴注,1次/12h;用2d后,每次200mg,1次/d,完成疗程7d以上评价疗效。完成者共53例,疗程为732d,中位数14d。结果 53例完成疗程患者中:痊愈15例,显效19例,进步5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64.15%(34/53);不良反应发生率19.44%(14/72),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的症状,均为一过性。结论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IFI具有广谱抗真菌功效,其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伊曲康唑口服制剂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危重患者白色念珠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年11月至2007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住院患者中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者71例分为2组:伊曲康唑口服组36例,予伊曲康唑口服液200mg口服,每12h1次,疗程14d;氟康唑静脉制剂组35例,氟康唑静脉制剂首剂400mg静脉滴注,以后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d。结果伊曲康唑口服组完成总疗程者31例,真菌清除率64.52%(20/31),平均清除时间(10.12±2.57)d,有效率58.06%(18/31),痊愈率19.35%(6/31)。氟康唑静脉制剂组完成总疗程者29例,真菌清除率65.52%(19/29),平均清除时间(8.87±1.95)d,有效率62.07%(18/29),痊愈率17.24%(5/29)。伊曲康唑口服组与氟康唑静脉制剂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5.81%(8/31)和24.14%(7/29),经治疗无效停药者分别为3.23%(1/31)和6.90%(2/29)。结论伊曲康唑口服制剂治疗ICU白色念珠菌肺部感染疗效确切,且用药方便、安全、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8.
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9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对在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I)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予以伊曲康唑静脉及口服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真菌镜检等判定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伊曲康唑辅以综合治疗有效率达89%(8/9),其中痊愈7例,显效1例;1例患者因肺部体征继续进展导致呼吸衰竭死亡。未发生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结论伊曲康唑在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治疗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伊曲康唑治疗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1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对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06年11月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血液科的17例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诊断前给予氟康唑预防性治疗,无明显效果后改为伊曲康唑20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连用2d。后每日1次200mg静滴,应用2周,根据病情改为口服伊曲康唑并与使用氟康唑进行比较。结果17例患者应用氟康唑无效后改为伊曲康唑治疗,有效率为64.7%,并且有52.9%的患者在1周内即显效。结论伊曲康唑是治疗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与传统的抗真菌药物相比有更广的抗菌谱,且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恶性血液病患者因化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临床上常出现无明显感染灶的高热,且经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此时因考虑深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日前抗真菌药物主要为咪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和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AMB)。因AMB副作用大,疗程长,临床七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我院采用伊曲康唑针剂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长期高热的确诊或疑似深部真菌感染者2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抗真菌药物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患者中的总体疗效、分层诊断疗效、疗效与感染部位的关系以及常见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1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0%(40/58)、77.4%(24/31)、64.7%(11/17)和63.6%(7/11)(P=0.726);肺部感染患者中,4种药物的有效率分别为63.0%(17/27)、85.7%(12/14)、50.0%(4/8)和62.5%(5/8)(P=0.283);在肝脾念珠菌病、真菌血症及不明部位感染患者中,各用药组患者疗效相似;6周时各组存活率分别为86.2%、87.1%、70.6%和72.7%。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常见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轻度低钾血症,前者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12.1%)、低钾血症(20.7%),伏立康唑组个别患者出现视觉异常(9.7%)和椎体外系症状(6.4%);卡泊芬净毒副反应轻微,仅见胃肠道反应(15.4%);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毒副反应较常见,为寒战发热(81.8%)、低钾血症(100%)、胃肠道反应(18.2%)和肝损害(9.1%)。结论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恶性血液病合并IFD中总体疗效、分层诊断疗效以及6周存活率相当,临床治疗可根据患者特点选择个性化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disseminated penicilliosis mameffei,DPS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36例确诊为A[DS合并DPSM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结果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发热35例(97.2%),咳嗽30例(83.3%),贫血32例(88.9%),消瘦21例(58.3%),皮疹17例(47.2%),腹痛16例(44.4%),淋巴结肿大14例(38.9%)。患者血培养马尔尼菲青霉菌均阳性,骨髓培养阳性9例(25.0%)。单用两性霉素B治疗2例,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序贯治疗11例,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序贯治疗1例,单用伊曲康唑治疗14例,单用氟康唑治疗8例。好转出院17例(47.2%),自动出院11例(30.6%),死亡8例(22.2%)。结论 AIDS合并DPS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进展快,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可长期缓解或治愈DPSM。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治疗C0PD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费用。方法对比研究我院两性霉素B治疗COPD合并IPA的52例患者诊疗过程与伊曲康唑治疗COPD合并IPA的25例患者诊疗过程。结果两性霉素B治疗COPD合并IPA有效率70.2%,不良反应发生率53.1%,主要是低血钾(44.7%),寒战发热(31.9%),中位疗程29天,治疗经费1820元,7例中途放弃治疗(14.9%);伊曲康唑治疗COPD合并IPA有效率68.4%,不良反应发生率10.5%,均为轻度肝功能异常(5.3%),中位疗程26天,治疗经费28000元,6例中途放弃治疗(24%)。结论与伊曲康唑相比,两性霉素B治疗COPD合并IPA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无严重不良反应,且治疗经费低,患者能坚持治疗,是较为安全有效的一线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日益增高,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伊曲康唑在IFI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部分类型IFI感染的一线选择[1].但是,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的:IFI患者,伊曲康唑能否应用?是否安全?目前国内外很少报道.我们对15例恶性血液病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IFI应用伊曲康唑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序贯疗法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特比萘芬与伊曲唑治疗,对照组单用伊曲康唑.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率7~10d为91.30%;28~32d为89.86%;58~60d为92.75%;对照组临床痊愈率7~10d为84.06%;28~32d为65.22%;58~60d为65.22%.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别,但远期疗效治疗组明显做优于对照组.结论 两药联合优于单用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16.
疑诊肺部真菌感染的10例经验性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疑诊肺部真菌感染的经验性抗真菌用药方案.方法 对疑诊肺部真菌感染并以经验性广谱抗真菌治疗好转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10)、咳嗽、咳痰(8/10).胸部CT检查均表现为密度较高的感染性病灶(5例伴空洞,8例伴光晕征).4例痰培养见真菌孢子和菌丝.8例有真菌感染危险因素,3例初用氟康唑治疗无效,改用伊曲康唑好转;6例用伊曲康唑好转;1例用两性霉素B好转.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确诊困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非白念真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疑诊肺部真菌感染应及时将广谱抗真菌治疗作为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7.
114例恶性血液病(AML、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多次联合化疗。随机分为预防组52例,对照组62例。均于化疗前3天常规服用雷尼替丁、氟哌酸。预防组加服伊曲康唑200mg/d,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时停用。结果:预防组和对照组化疗后继发真菌感染率分别为3.8%(2/52)和12.8%(8/62),P<0.05。预防组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口服伊曲康唑预防血液病化疗后真菌感染是有效和安全的。表1参3  相似文献   

18.
黄峥慧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75-1476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口服(0.2qd)预防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0.2口服,每天一次;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康唑0.2口服,每天一次;C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三组分别于用药后7天和14天留取痰液行真菌培养,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组肺部真菌总感染率为19.30%;B组肺部真菌总感染率为36.36%;C组肺部真菌总感染率为67.86%,A与B、B与C及A与C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伊曲康唑口服(0.2qd)预防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优于氟康唑,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两性霉素B、氟康唑与伊曲康唑对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 Med数据库、美国Ovi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6篇,AIDS合并PSM共893例,其中两性霉素B治疗467例,氟康唑治疗152例,伊曲康唑治疗2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治疗好转率高于氟康唑[OR=7.138(95%CI 1.761~28.932),P0.05],病死率低于氟康唑[OR=0.507(95%CI 0.294~0.875),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对比,治疗好转率[OR=0.777(95%CI 0.498~1.212),P0.05]和病死率[OR=1.427(95%CI 0.890~2.287),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结论两性霉素B治疗AIDS合并PSM效果优于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今后应积累更多前瞻性资料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农冠荣  李剑鹏 《内科》2011,6(1):29-30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与外用奈替吩酮康唑乳膏联合治疗体股癣的疗效。方法 180例病人例分为两组,A组口服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1次/d,0.2 g/次,连服7d,同时外用奈替吩酮康唑乳膏,2次/d,14d为一疗程。B组单纯口服伊曲康唑服药方法1疗程同A组,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A组治愈34例,显效31例,无效25例。B组治愈21例,显效18例,无效51例,A组疗效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15,P=0.000)。结论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联合奈替吩酮康唑乳膏外用为治疗体股癣为有效方法之一,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