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评价胸腺五肽在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化疗组)和治疗组(胸腺五肽联合化疗组),观察两组痰菌阴转和病变吸收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对照组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0.6%、50.0%;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7.1%、53.3%;空洞闭合率分别为74.2%、46.7%,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胸腺五肽能协同化疗疗效,有助于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好转、空洞缩小,可作为耐多药结核病的安全有效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评价含加替沙星和卷曲霉素联合化疗方案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以加替沙星和卷曲霉素为主,联合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对照组以氧氟沙星和链霉素为主,联合药物同治疗组,疗程均为21个月。结果治疗组痰菌阴转率84%,对照组痰菌阴转率60%,痰菌阴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灶显著吸收率50%,空洞闭合率68%,对照组病灶显著吸收率27%,空洞闭合率4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含加替沙星和卷曲霉素化疗方案治疗MDR—PTB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可作为耐多药肺结核化疗的主要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及力克肺疾、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对照组给予氧氟沙星联合阿米卡星及力克肺疾、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3、6、9、15个月痰菌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至治疗结束,痰菌涂片、培养检查,治疗组阴转率为88.3%,对照组阴转率为67.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至治疗结束,治疗组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有效率分别为88.3%和73.3%;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1.0%和38.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含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的治疗方案能明显提高耐多药结核病的痰菌阴转及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介入配合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方法经痰结核菌培养确定的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3DZVThAk/15DVTh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同时使用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痰菌阴转率(涂片与培养)、病灶显著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8%和52%、82%和54%、60%和28%、66%和3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联合全身化疗对耐多药肺结核能促进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全身化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微卡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9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患者。化疗方案都是3HPCTh V/18DTh V,治疗组以此为基础,肌内注射微卡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病灶吸收状况、痰菌阴转状况、肺结核症状改善状况以及免疫力改变状况。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3个月、18个月时痰菌阳转阴率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X线吸收率、空洞缩小以及闭合率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卡可以提升人体免疫能力,提升痰菌阴转率,加快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有显著疗效,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并与单纯化疗治疗对照观察.方法 68例耐多药结核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标准化疗方案,手术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肺部吸收、耐菌转阴率情况.结果 手术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患者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治疗后均痊愈.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时痰菌转阴率分别为52=.78%、73.68%、81.58%,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CT吸收情况比较显示,手术组病灶吸收率为73.68%,对照组吸收率为63.33%,手术组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临床治愈率81.58%,对照组为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采取肺切除联合化疗治疗,具有较高的痰菌转阴率及治愈率,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接受,随访期间无病例死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壬昌 《抗感染药学》2019,16(7):1211-1213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配合抗结核药物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的疗效及其对病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段痰菌转阴的有效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痰菌转阴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与抗结核药物联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有效改善了其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提高了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闭合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司帕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司帕沙星或氧氟沙星联合对氨基水杨酸钠异烟肼、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利福喷丁、乙胺丁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各个月痰菌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至治疗结束,治疗组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含司帕沙星的治疗方案能明显提高耐多药结核病的痰菌阴转及病灶吸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洪茵  林宪和  邱志强 《海峡药学》2016,(10):118-120
目的:分析和评价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阿米卡星在治疗耐多药结核病( MDR-TB)中的疗效。方法10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以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丙硫异烟胺、帕司烟肼、吡嗪酰胺治疗方案,对照组以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帕司烟肼、吡嗪酰胺的治疗方案,疗程为24个月。结果104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5.5%和54.8%,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1.4%和41.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阿米卡星更能提高MDR-TB 结核患者的痰菌转阴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评估含莫西沙星的化疗方案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9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的化疗方案为阿米卡星、利福喷丁、对氨基水杨酸钠异烟肼、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莫西沙星,疗程为21个月。结果共有93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47例。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为87%,对照组为59.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含莫西沙星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变吸收好转,药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观察益肺止咳胶囊辅助治疗耐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262例耐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与对照组130例,治疗组应用益肺止咳胶囊联合抗结核化学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只用抗结核化学药物,疗程均为24个月。比较两组强化治疗后和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和病灶吸收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强化期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痰涂片和痰培养结核杆菌阴转率分别为38%和31%;巩固期结束时分别为71%和62%。X线影像学病灶吸收显效率分别是26%和19%;有效率分别74%和60%;空洞明显缩小或闭合率70%和5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和44%。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治疗组的阴转率和病灶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含益肺止咳胶囊联合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耐药肺结核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抗结核化学药物,且可降低抗结核化学药物的不良反应,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治疗组使用3HRZEV/6HREV方案,对照组使用3HRZE/6HRE方案,疗程均为9月;给药2,5,8月后检测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ADR情况,评价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痰菌阴转率治疗组(94.44%)高于对照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吸收率治疗组(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临床疗效显著,且ADR少,临床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空洞内置中心静脉导管介入治疗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6例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28例)和单纯化疗组(28例),均用3KmHPThZV/18PaVThZ化疗方案治疗,介入治疗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空洞内置中心静脉导管介入治疗,单纯化疗组单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介入治疗组痰菌阴转率(82.1%)、病灶吸收率(85.7%)、空洞闭合率(57.1%)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46.4%、46.4%和21.4%(P〈0.05)。两组完成疗程时痰菌阴转者经0.5~1.0年随访,介入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分别复发1例和2例,复发率分别为3.6%和7.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空洞内置中心静脉导管介入治疗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具有加速痰细菌学阴转、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的作用,可促进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及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波  高卫红 《中国药房》2009,(8):608-610
目的:评价母牛分枝杆菌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121例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抗结核药治疗方案为2HReZE/4HRe,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从治疗第2周末开始加用母牛分枝杆菌22.5μg,2周1次,持续6个月。结果:治疗1、2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63.9%、86.9%,对照组分别为30.0%、58.3%,2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月末X线胸片病灶显吸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2.6%、20.0%(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9.3%、18.3%(P<0.05);治疗4周末咳嗽、乏力、发热的消失率,治疗组分别为69.1%、73.3%、77.1%,对照组分别为26.4%、35.6%、37.8%,2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疗程结束后痰菌阴转率、X线胸片病灶改变及空洞闭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用抗结核药比较,母牛分枝杆菌联合抗结核药缩短了痰菌转阴、X线胸片病灶吸收和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可推广应用于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5.
陈波 《中国药房》2008,19(26):2052-2053
目的:观察利福平注射液-胶囊序贯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强化期的疗效。方法:8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强化期分别采用HZES+利福平注射液-胶囊序贯治疗和HZES+单纯口服利福平胶囊方案治疗;追踪观察强化期1、2个月末痰菌阴转、肺部病灶吸收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1、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82.5%、97.5%,对照组分别为65.0%、85.0%;1、2个月末胸部X线影像学检查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17.5%、40.0%,对照组分别为10.0%、25.0%;治疗组与对照组2个月末空洞闭合、缩小率分别为41.7%、22.7%,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2.5%、25.0%,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45.0%。结论:利福平注射液-胶囊序贯治疗起效快、效果佳、副反应少,在控制症状、缩短排菌时间、减少副反应及抢救重症结核病上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珂 《中国当代医药》2013,(7):90-91,94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涂阳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8例初、复治涂阳耐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采用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制定的标准化疗方案与中药抗痨丸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标准化疗方案,观察对比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90.6%)、病灶累计吸收率(85.9%)、空洞闭合率(60.7%)、临床症状改善率(8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64.1%、37.5%、59.4%。中药抗痨丸与西药联合治疗无任何不良作用,对改善患者症状有明显效果。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涂阳肺结核,症状改善迅速、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住院复治耐药肺结核病患者88例,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西医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疗程均为1个月,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疗效可靠,可以促进病灶吸收以及痰菌转阴,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和评价罗红霉素缓释胶囊联合其它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 MDR-PTB)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的MDR-PTB患者120例做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司帕沙星、丁氨卡那霉素及其他三种抗结核药物作为抗痨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罗红霉素缓释胶囊,疗程12个月;观察两组转阴率和疗效.结果 第3个月末,治疗组痰菌转阴率为64%,对照组为4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转阴率为91%,对照组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2,P<0.01);治疗组病灶吸收显效率为89%,对照组为7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P<0.05).结论 罗红霉素缓释胶囊联合其它抗结核药物治疗MDR-PTB疗效肯定,对促进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注射用利福平(维夫欣)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采用规范的全身抗结核治疗,治疗组给予注射用利福平(维夫欣),对照组给予利福平胶囊,观察患者体温、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及痰菌转阴、病灶吸收、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6个月后分别为(8.35±1.79)mmol/L和(10.19±2.21) mmoL/L(P<0.05),9个月后分别为(6.14±1.17)mmol/L和(8.21±1.56) mmoL/L(P<0.01);两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5.56%和80.00%(P<0.05);两组X线检查病灶吸收有效率分别为91.11%和65.71%(P<0.05);两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3.33%和31.43%),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5.56%和28.57%)P均<0.05;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利福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中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