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警示复方丹参注射液时老年预防用药静脉给药应慎用.从生物药剂学角度考虑药物剂型、给药方案不同而呈现不同药效强度,应用不当可产生不良反应,造成药源性危害.方法 对31例该药物作心脑血管预防用药发生临床损害调查分析,评价临床应用与相互作用:耐受性与处置过程;药物效应与不良反应.结果 预防用药临床发生脑溢血、中风、体位性低血压、心悸等药源性损害.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预防用药静脉给药患者多为体弱多病老年群体,极易诱发心脑血管器质性病变,且能促发旧疾.  相似文献   

2.
李莉  方忠宏  曾宏辉 《中国药事》2012,26(7):776-777
目的分析2例药源性发热病人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据病人临床表现与用药关系,分别认定为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引起。结果与结论为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及其危害,应规范手术后用药,尽量避免抗菌药物与中药类注射剂等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血塞通注射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8--2012年有关血塞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道原文,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物过敏史、联合用药、用法与用量、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临床表现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例血塞通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与年龄、原发疾病、联合用药有关;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可发生于用药后各个时间段;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多样,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血塞通注射液的合理使用,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患者的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4.
杨雪  张酉秋  刘玲 《中国药事》2023,(1):109-117
目的:探究利巴韦林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过敏史、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指标作为考查项,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0年5月-2022年9月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893例利巴韦林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893例不良反应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1:1,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30 min以内(53.64%)。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性损害(26.7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4.23%)、消化系统损害(23.76%)、神经系统损害(11.30%)等。结论:上述结果提示利巴韦林注射液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应给予足够重视,确保合理用药,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变化,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药源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0例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老年住院患者的年龄、发病原因、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80岁老年患者易发生药源性心律失常,注射给药及联合用药易引发,最易引起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是抗心律失常药、抗感染药物。结论老年患者用药时应综合考虑临床用药指征,合理用药是预防药源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药源性发热( DIH)为临床上常见的药源性损害,国外报道其在住院患者中约占10%[1]。在国内药品应用广泛、过度用药情况严重的背景下,DIH的发生率可能会更高,应该会高于国外水平,故应高度重视。本文为对1例头孢地尼致药源性发热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6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摘要:目的 分析药源性过敏性休克发生的一般规律及抢救措施,为临床用药合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济南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2008年收到的86例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过敏性休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发生在用药后5分钟内;主要累及和损害循环、中枢神经、呼吸系统及全身。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注意用药全程的监护,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对症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患者性别、年龄、发生时间、过敏史、ADR/ADE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指标作为考查项,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1 533例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 533例ADR/ADE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46,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的患者(87.28%),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30 min以内(72.08%)。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0.22%)、全身性损害(18.74%)、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7.78%)等。结论:提示参麦注射液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要给予足够重视,确保合理用药,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变化,加强ADR/ADE监测,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源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文医药卫生期刊2000—2015年报道的药源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个案病例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发生最多。呼吸、消化、心血管系统疾病排在基础疾病的前三位。药源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在用药24h以后的最多(61.89%),其发生后未经药物治疗与经药物治疗痊愈的病例数基本相当(43.26%,49.92%)。在未经药物治疗而痊愈的病例中,有363例明确记载了患者的转归时间,其中87.60%的患者在3d之内痊愈。结论:临床中应警惕药源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生应首选停药等措施进行处理,多数患者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154例舒血宁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要 目的:通过对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特点、症状以及严重不良反应等方面详细分析,提示在使用舒血宁注射液时应引起相应的重视,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我省2004年-2009年所有舒血宁注射液数据,进行查重、目标药品查找,做以统计、分析、总结。结果:目标药品915例,其中怀疑药品812例,严重不良反应病例154例,怀疑药品主要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等为主占85.62%,947例次,其中以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憋气、喉头水肿等为主要严重不良表现,无死亡及后遗症病例。结论:合理使用舒血宁注射液能单独使用不联合应用,综合患者整体因素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了解引起老年患者药源性肝损害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减少药源性肝损害,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2010年收集到的老年患者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发生肝损害的病例,对患者一般情况、引起肝损害的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老年患者肝损害的药物涉及15大类药物,前5位的是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中药制剂和抗肿瘤药。引起10例以上肝损害的药品有16种。发生药源性肝损害的最常见给药途径是口服给药,占62.36%。肝损害发生时间差异较大,最短的1 d,长的超过1年。发生肝损害老年患者58.39%无临床症状,其余41.61%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以黄疸、纳差、乏力倦怠为主。实验室检查以ALT异常为主,占97.31%,大部分老年患者(94.64%)在停药和对症治疗后治愈或好转。结论:老年患者肝损害可由多种药物引起,长期用药的老年患者定期监测肝功能有利于及早发现肝损害,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小儿药源性脑病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瑢  张昌欨  边俊梅 《医药导报》2004,23(10):0797-0797
目的:分析小儿药源性脑病临床资料,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5~2002年武汉市第十二医院收治的25例药源性脑病病例,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经治疗病情迅速好转,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要合理用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炎琥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患者108例,对其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8例应用炎琥宁注射液患者中,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不良反应涉及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发热、神经精神症状等。结论:炎琥宁注射液可诱发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应引起重视,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食管癌患者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抗感染治疗实践1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食管癌患者粒细胞缺乏症伴发热抗感染治疗,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过程,将药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了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水平。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患者药物治疗,有助于临床治疗,减少药源性危害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药源性胰腺炎的发病特点与诱发药源性胰腺炎相关性药物的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drug-induced pancreatitis"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中搜索,将收集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的文献中涉及诱发药源性胰腺炎药物品种160余种;根据药物与诱发胰腺炎相关程度将药物分为明确相关、可能相关、也许相关三大类。结论: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药源性胰腺炎的认识和关注,及时发现,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16.
25例药源性心律失常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源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江苏省2004~2006年上报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符合药源性心律失常的ADR报告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报告引起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为循环系统用药和抗微生物药,大部分病例发生在用药期间,剂型以注射剂和片剂为主。25例心律失常病例经合理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结论:注意可能导致药源性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观察,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7.
49例药源性肺损害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药源性肺损害的发生规律。方法以“不良反应、肺水肿、哮喘、肺炎、呼吸抑制、肺结核”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1994-2005年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报道的药源性肺损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药源性肺损害的男性多于女性,主要集中于40岁以上(70.8%)的中老年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哮喘(77.6%)和呼吸抑制(16.3%),药物分布主要集中于抗感染药物(39%)和中药制剂(16%),大多数(55%)在给药后30min内出现。结论 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药源性肺损害的发生,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张士洋 《淮海医药》2014,(4):387-388
目的:分析药源性味觉障碍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89-2013年CNKI、VIP数据库收载的药源性味觉障碍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获得报道完整的有关药源性味觉障碍文献44篇,共54例,药源性味觉障碍与性别无关;涉及的药物有24种,诱发药物以抗微生物药及循环系统药占多数。结论加强用药监测,减少药源性味觉障碍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陈有法  王红艳 《中国药业》2010,19(15):43-44
目的分析药源性肝损害的特点及其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相关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及药源性肝损害患者相关资料共189份,从药物因素和患者因素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涉及药源性肝损害的药物有抗菌药物、抗结核病药、中药制剂、免疫抑制剂、心血管用药、非甾体抗炎药、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等126种,原发病以皮肤病、结核病、关节炎、前列腺增生、高血压、高血脂等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病为主,表现为肝细胞受损、肝内胆管瘀积等病理变化,经停药及对症处理,痊愈181例,好转8例。结论临床应强化安全用药意识,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的反应,必要时监测肝功能。发现疑似肝脏损害,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殷志萍  方忠宏 《上海医药》2005,26(8):360-361
目的:归纳药源性肾损害防治的研究资料,以寻求减少其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查阅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药源性肾损害发生率较高,并呈上升趋势,防治药源性肾损害应重视合理用药,如防止非甾体抗炎药在止痛、退热等方面的滥用;使用肾毒性大的药物,或进行造影检查时要进行充分的水化治疗等。结论:要尽可能避免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在使用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应充分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