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疾病(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pSS-ILD)的临床、化验及检查特点.方法 对近年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150例)[ILD组(55例)与非ILD组(95例)]的临床、化验及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SS-ILD发生率为36.7%,年龄>60岁、男性、咳嗽、咳痰、胸闷、抗SSA抗体阳性、高IgG水平、低补体血症及肺动脉高压是pSS患者继发ILD的临床、化验及检查特点.结论 老年男性、呼吸系统症状、抗SSA抗体阳性、免疫复合物形成及肺动脉高压是pSS患者继发ILD的临床、化验及检查特点.一旦pSS患者具有这些特征,应警惕IL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继发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实验室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2006-2008年住院的15例pSS-ILD的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18例pSS无ILD进行比较.其中8例pSS-ILD有随访,观察治疗后胸部高分辨CT(HRCT)的变化情况.结果①pSS-ILD的发病年龄[(57±11)岁]比pSS无ILD[(43±11)岁]晚(P<0.01).6例 pSS-ILD患者首发症状为咳嗽、咯痰、胸闷和(或)活动后气促,出现呼吸道临床表现、心脏受累及肺动脉高压(PAH)较pSS无ILD明显增多(P<0.01).②pSS-ILD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23±8)g/L]比pSS无ILD[(17±5)g/L]明显增高(P<0.01).③pSS-ILD胸部HRCT常见网格状、条索状、结节状影,8例胸膜受累,蜂窝状改变常见(5例),3例出现PAH.8例患者治疗6个月,4例胸部HRCT吸收好转,2例无明显变化,2例病变进展.④病理常见肺泡壁及肺泡组织局灶性纤维化,肺泡腔内有炎细胞浸润,间质多灶性淋巴细胞浸润,1例患者符合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改变.结论 pSS-ILD的发病年龄较大,易出现呼吸道临床表现,心脏受累及继发PAH,血清IgG水平高.1/3患者HRCT可见蜂窝状改变,多数患者治疗后病变吸收好转.病理可见NSIP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继发于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的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继发于SS的ILD患者的临床表现、肺部X线、HRCT、肺功能、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分析。结果本组继发于SS的ILD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气促。肺部HRCT主要表现为肺容积缩小、网格影、毛玻璃影、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弧线影、牵拉性小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粘连,在诊断方面优于胸部X线。肺功能检测异常主要为弥散功能降低和限制性通气障碍。实验室检查多见血沉增快,自身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升高。经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有改善。结论继发于SS的ILD的诊断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肺功能、肺部影像学、相关实验室检查。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对继发于SS的ILD患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风湿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收治的风湿病(RD)相关间质性肺病(ILD)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之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RD相关ILD患者资料。结果呼吸内科收治RI)相关ILD患者44例(占同期住院ILD33%),原发病多为干燥综合征,共23例(占52%)。所有患者行胸部高分辨CT(HRCT)检查,均显示肺间质病变,其中10例肺功能正常。20例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12例复查胸部HRCT,共9例ILD吸收,其中7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淋巴细胞增高,经糖皮质激素治疗肺部病变均吸收;4例胸部HRCT蜂窝不明显而无BALF结果,经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吸收。结论RD是引起ILD常见病因,常以肺部病变为首诊原因。胸部HRCT诊断ILD优于肺功能。BALF淋巴细胞增高和(或)胸部HRCT蜂窝不明显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ILD可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en’s syndrome,pSS)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pSS—ILD)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确诊且资料完整的219例pSS患者,对其中47例合并IL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1)pSS组ILD的发生率为21.46%,pSS-ILD组发病年龄晚于pSS一无ILD组,且病程长于pSS.无ILD组(P〈O.01);(2)pSS-ILD组血沉(erythroe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明显增快,C反应蛋白(C-reaetive protein,CRP)明显增高,两者与pSS-无IL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pSS-ILD组抗SSA抗体阳性率高于pSS-无ILD组(P〈0.05);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SSB抗体、血浆球蛋白〉30g/L、低补体C3和低补体C4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4)在诊断pSS—ILD病变时,肺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HRCT)明显优于普通X线胸片。结论ILD是pSS常见的系统损害。pSS-ILD的发生与疾病的活动及某些自身抗体有关,肺HRCT有助于pSS—ILD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的认识,了解CADM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109例DM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胸X线片、HRCT、肺功能测定及动脉血气分析等.结果 109例皮肌炎(DM)中有CADM 17例(15.6%),女:男为4.7:1;发病年龄2~65岁,平均(43±14)岁:病程24~108个月,平均(29±27)个月;合并ILD者9例,未合并ILD者8例.CADM-ILD中,9例HRCT均表现网状斑片影;肺功能检查8例异常,其中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6例,弥散功能障碍5例;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均无二氧化碳潴留;UCG检查测定轻至中度肺动脉高压4例;5例行肺活检示间质炎症,纤维化.17例患者全部给予激素,12例加用免疫抑制剂,重症予MP、静脉内免疫球蛋白(IVIG)冲击治疗.2例合并肺部感染于1个月内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本组CADM中35.3%有肌肉受累的亚临床证据;发生肺间质病变率52.9%,未合并感染时多表现为慢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对早期发现结缔组织病所致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南京红十字医院及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门诊及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0例、类风湿关节炎及干燥综合征患者共16例,行X线胸片及常规螺旋CT全胸扫描,运用HRCT对肺部扫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HRCT示21例(58.3%)患肺间质病变(ILD),常规螺旋CT示11例(30.6%)ILD,而X线全胸片仅4例(11.1%)示ILD。HRCT可见如蜂窝状阴影、胸膜下线影、小叶间隔增厚、毛玻璃样变等常规CT及X线胸片下无法观察到的征象。结论HRCT能充分显示肺间质纤维化的各种征象,对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肺间质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及肺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住院的PM/DM并ILD患者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5.7岁;5例为DM,2例为PM)均进行血清酶学和自身抗体测定、高分辨率CT(HRCT)及肺功能检查和皮肤肌肉活检。结果 6例患者出现酶学增高,以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增高明显;4例患者抗核抗体(ANA)(+),2例抗Jo-1抗体(+);皮肤肌肉活检病理诊断符合肌炎、皮肌炎改变。HRCT提示4例肺出现网点影及斑片阴影,3例出现双肺磨玻璃样病变和实变阴影。7例患者均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明显降低。6例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5例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1例患者死亡。结论 HRCT可以及早发现PM/DM肺部病变。CK明显增高和抗Jo-1抗体阳性是诊断DM/PM并ILD的重要指标。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弥散功能低下,应用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丽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2):336-337
目的探讨原发干燥综合征患者并发肺间质病变(pSS—ILD)的临床特点、特异性标记物与肺间质病变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就诊的22例pSS-ILD与20例未合并ILD的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疾病活动性指标,影像学表现,特异性标记物等进行比较,分析pSS—ILD患者的特点。结果pSS—ILD患者病程长、疾病活动、病情重者易出现,全部患者影像学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ILD表现,pSS-ILD组在年龄、CRP、ESR、抗SSA抗体、IgG表达水平方面均高于单纯pSS组(P〈0.05),两组在抗SSB抗体、低C3、c4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D是pSS的系统损害,pSS—ILD的发生与疾病的活动性及严重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A-ILD)的发生情况、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以便早期发现RA的肺部病变。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85例,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IRP)、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及亚类;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的水平。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肺泡一动脉血氧分压差(PA-αO2)。肺功能仪测定潮气容积(VT)、最大肺活量(VCmax)、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F)、最大通气量(MVV)和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放射学检查包括胸部正侧位片、双手像和肺高分辨率CT(HRCT)扫描。结果 ①本组RA患者出现ILD的占32.9%,易出现于男性、年龄大、病程长、病情重、RF滴度高的患者。②RA-ILD患者血清LN、PCⅢ、Ⅳ-C、HA水平明显升高,尤其LN和PCⅢ较无ILD组和对照组均高。③肺功能检测异常主要为弥散功能降低和限制性通气障碍④肺HRCT在发现RA-ILD病变时优于普通胸片。⑤根据临床表现、肺功能、胸片和HRCT结果,可将患者分为临床前期型、急性肺泡炎型、慢性肺间质病变型三个亚型。结论 RA-ILD的发生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性相关,血清LN和PCⅢ、肺弥散功能、HRCT在早期发现病变时有诊断意义,对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和分析不同结缔组织病(CTD)相关肺部病变患者组间各项肺功能指标的差异.探讨肺功能检查对于评价CTD肺部病变性质和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纳入CTD肺脏受累患者,根据肺部病变性质分为3组:CT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CTD-PAH)29例、合并肺间质病变组(CTD-ILD))35例、合并PAH及ILD组(CTD-PAH+ILD)16例;另纳入无肺部病变的CTD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0)%)、FEV_(1.0)/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弥散率(DLco/VA)等主要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共11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以女性多见,平均年龄35~39岁,易合并肺部病变的CTD依次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系统性硬化症(SSc)、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CTD-PAH组、CTD-ILD组和CTD-PAH+ILD组分别有10%、29%和46%的患者出现TLC下降;分别有50%、36%和71%的患者出现FVC%下降;分别有54%、47%和71%的患者出现FEV_(1.0)%下降;分别有100%、82%和100%的患者出现DLco%下降.多组间样本比较分析发现TLC%、FVC%、FEV_(1.0)%、DLco%在CTD对照组与CTD合并各肺部病变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TD-ILD组与CTD-PAH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LC%在CTD-PAH组大于CTD-PAH+ILD组[(89±15)%与(79±12)%,P<0.05)];FVC%在CTD-PAH组或CTD-ILD组均大于CTD-PAH+ILD组[(81±13)%、(80±16)%与(65±22)%,P<0.05)].结论 肺功能检查对于筛查CTD合并的各种肺部病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但从单次数值上无法鉴别CTD肺部病变种类(PAH与ILD).  相似文献   

12.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肺部表现的高分辨CT特征及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 losing spondy litis,A S)患者肺部高分辨CT(HRCT)表现及其临床特征。方法43例确诊A S患者分别进行肺HRCT、肺部X线平片、肺功能检查,并结合临床特征对比分析。结果43例A S患者中28例(65%)发现有肺HRCT异常,最常见的表现为非特异性间质改变20/43(46.5%),4例(9.3%)为间质性肺病(ILD),3例(7.0%)为上叶纤维化,每例患者可有1种以上病变表现。肺功能有16/43(23.3%)表现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无DLCO下降。肺HRCT异常与不同病程、骶髂关节炎严重度、肺功能均无统计学相关。结论A S病人的肺部表现不少见,通过肺HRCT可以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疾病(pSS-ILD)患者血清活性氧(ROS)、转录因子κB(NF-κB)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和风湿科收治的女性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94例,其中单纯pSS患者46例作为pSS组,pSS-ILD患者48例作为pSS-ILD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干燥综合征A(SS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B(SSB)抗体、抗Robert52(Ro52)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ROS、NF-κB及TGF-β_1水平;血清NF-κB水平与pSS-ILD患者血清ROS及TGF-β_1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pSS组和pSS-ILD组患者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及抗Ro52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pSS组和pSS-ILD组患者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及抗Ro52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S组和pSS-ILD组患者血清ROS、NF-κB及TGF-β_1水平高于对照组,pSS-ILD组患者血清ROS、NF-κB及TGF-β_1水平高于pSS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F-κB水平与pSS-ILD患者血清ROS(r=0.95)及TGF-β_1(r=0.98)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pSS-ILD患者血清ROS、NF-κB及TGF-β_1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NF-κB水平与血清ROS、TGF-β_1水平有关,推测ROS-NF-κB-TGF-β_1信号通路可能与pSS-IL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肺间质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原发性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肺间质病变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因素,以早期发现SS的肺部病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资料完整的原发性和继发性SS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胸部X线、肺高分辨CT(HRCT)、肺功能等。结果①抗SSA抗体阳性的原发性SS(pSS)患者易出现肺间质病变,而且病变较重;②肺HRCT示继发性SS(sSS)肺间质病变程度比pSS肺间质病变程度重,可能受其病程长的影响;③pSS肺间质病变者其肺容量减少、顺应性降低较sSS肺间质病变者更多见,sSS肺间质病变者以阻塞性通气障碍为主,二者肺功能损害均以小气道及弥散功能损害为主。结论SS患者应早期做肺HRCT及肺功能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肺间质病变,尤其是抗SSA抗体阳性pSS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振动反应成像系统(vibration response imaging,VRI)在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临床诊断为ILD的患者80例,进行VRIxp肺功能检查,并与传统肺功能进行比较,观察患者肺功能检查前后病情变化,分析VRIxp和传统肺功能在ILD患者肺功能评价上的优劣.结果 VRIxp主要参数变化及意义:①观察气流分布图及最大振动能量图发现所有受试者均存在图像不同步、大小不一等不同程度的异常;②69例受检者存在能量分布异常,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分组及CT表现分组比较能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能量曲线出现平台及曲线分离等异常表现;④VRIxp可客观定性、定量检出异常呼吸音,且检出率较传统听诊高,分别为90.00%、82.50%;⑤结合气流分布图及区域能量分布可定位病灶,本组73例VRIxp与CT定位一致,病灶定位准确率达91.25%.与传统肺功能比较:①传统肺功能通气功能正常者VRI检测结果均存在异常,且病变部位与HRCT相符;②肺功能检查前后受检者病情变化评分,传统肺功能检测评分差值为6.59,VRI检测前后评分差值为0.32.VRI对患者病情影响较小.结论 VRIxp是一种在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即可进行肺功能测定的一种新方法,较传统肺功能有诸多优势:可动态、直接、快速且准确地观测到肺容积的变化、判断病变部位和更为敏感地发现肺部异常呼吸音,且对患者病情无影响,特别适用于以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的ILD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间质性肺病(ILD)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肺动脉压力变化及其与肺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南京市鼓楼医院及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的pSS-ILD患者108例,按超声心动图检测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结果,依据肺动脉高压(PAH)诊断标准将其分为PAH组(26例)和非PAH组(82例),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肺功能的检测结果,电话随访患者的用药、治疗及死亡情况,并行PAH组的肺动脉收缩压与肺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结果(1)108例pSS-ILD患者中有PAH者26例(24.0%),PAH组中SPAP为35~82 mmHg,平均(56.8±9.2)mmHg,PAH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无关。(2)PAH组FVC%、TLC%、DLCO%较非PAH组降低(P0.05),肺动脉收缩压与FVC%、TLC%、DLCO%呈负相关,与FEV1/FVC无相关性。随访12月后PAH组再入院率、死亡率较非PAH组升高。结论 pSS-IL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后,肺功能减退明显,预后较差。定期对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检查对诊断PAH以进行早期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3C配体1(CX3CL1)在pSS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pSS患者共103例[合并ILD 42例(pSS-ILD组), 非ILD 61例(pSS组)],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6名(健康对照组);收集入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临床指标、肺功能、肺高分辨率CT(HRCT)及血清标本;ELISA法检测CX3CL1、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在3组血清中的水平, 分析CX3CL1与pSS-ILD和pSS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Pearson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CX3CL1、KL-6在pSS-ILD组比pSS组、健康对照组高[CX3CL1:9.08(3.97, 30.56)ng/ml、8.12(6.16, 8.89)ng/ml与7.09(5.86, 9.07)ng/ml, H=3.53, P=0.019;KL-6:19.08(8.05, 24.72)mU/ml...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p SS发生ILD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江苏省中医院自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临床确诊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61例,对其中23例p SS-IL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共计61例p SS患者被纳入研究,ILD的发生率为37.7%,p SS-ILD组更易出现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口干、眼干、velcro啰音、雷诺现象等;p SS-ILD组C反应蛋白(CRP)明显增高,血沉(ESR)明显增快,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乳酸脱氢酶(LDH)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抗SSA/抗SSB阳性组p SS-ILD发生率更高;肺功能检查示p SS-ILD组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为主,单纯p SS组肺功能基本正常;HRCT特征性病灶多位于下叶及胸膜下,主要表现为毛玻璃影、气腔实变影、蜂窝样改变、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线状阴影、网状阴影。结论 ILD是p SS常见的系统损害,p SS-ILD发生率高,胸部影像学具有多样性,CRP、ESR、抗SSA/SSB阳性、弥散功能下降是p SS发生IL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杨  桂明  李英  张浩  季迎  易斌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5):714-716
目的探讨不同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CTD-IL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82例CTD-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胸部高分辨CT(HRCT)特点并观察治疗后HRCT的变化。结果(1)SSc—ILD的发生率最高,为70.0%。其次为pSS—ILD、PM/DM-ILD、RA—ILD、SLE—ILD,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的ILD(SLE—ILD)发病年龄(26.2±7.8)较其他CTD-ILD早(P〈0.05)。RA—ILD、SSc—ILD病程较长,pSS—ILD、SLE一[LD和PM—ILl)病程较短。RA.ILD出现活动后气促少见(P〈0.05)。pSS—ILD出现呼吸道症状(40%)和体征(50%)最多见。85.7%SSc-ILD出现雷诺现象,支持雷诺现象与ILD相关。(2)SLE—ILD以磨玻璃影多见,丽蜂窝状改变较少;pSS-ILD以蜂窝状改变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相对较多。(3)大部分患者治疗后肺部间质病变吸收好转(56.7%),其中88.2%SLE—ILD吸收好转,28.4%患者肺部病变处于静止,14.9%患者间质病变较前进展。结论CTD—ILD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结缔组织病 (CTD)患者肺间质病变 (ILD)进行早期、安全、有效且可量化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 93例CTD患者 ,其中 4 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18例皮肌炎 (DM)、2 1例系统性硬皮病 (PSS)、6例干燥综合征 (SS)进行了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检测 ,并与X线胸片、肺部高分辨率CT(HRCT)结果相比较 ;同时测定了 5 0名正常人的X线胸片和一氧化碳弥散功能作为对照。结果 X线胸片、肺部HRCT和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检测 (以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 <80 %为标准 )在SLE中检测到ILD的比率分别是 15 %、36 %和 4 2 % ;在DM中的比率分别是 17%、36 %和 39% ;在PSS中的比率分别是 38%、4 2 %和 5 2 % ;SS的比率分别是 33%、6 7%和 5 0 %。而正常人的X线胸片均正常 ,一氧化碳弥散吸收率均≥ 80 %。结论 X线胸片在检测CTD患者ILD中敏感性最低 ,而HRCT和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是检测CTD患者ILD的敏感方法。尤其是后者 ,具有敏感性高、不受X线照射、易被患者接受和对其损害程度进行量化等优点 ,既可作为早期了解CTD患者ILD的检测方法 ,又可通过一氧化碳弥散功能的改变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