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良方法检验冷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检验冷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弥补传统法的局限。[方法] 用改进碱性胨水(MAPW)和盐结晶紫增菌液(SVPE)同时对5种冷冻海产品50份样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至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CV)和硫代硫酸钠柠檬酸胆盐蔗糖培养基(TCBS),以评估2种增菌液和2种分离培养基的效果;随机选取改良方法检出的10个分离株,用PCR技术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特有tl基因,以认证改良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当采用改良方法,即MAPW增菌CV分离时,检出率为100%;当采用传统法即SVPE增菌TCBS分离时,检出率为60%~80%;用PCR技术在所选取的10个分离株中都扩增出了tl基因。[结论] 改良方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检验冷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孤菌,弥补传统法的局限。[方法]用改进碱性胨水(MAPW)和盐结晶紫增菌液(SVPE)同时对5种冷冻海产品50份样进行增菌后,分别接种至科玛嘉孤菌显色培养基(CV)和硫代硫酸钠柠檬酸胆盐蔗培养基(TCBS),以评估两种增菌液和两种分离培养基的效果;随机选取改良方法检出的10个分离株,用PGR技术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特tI基因,以认证改良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当采用改良方法,即MAPW增菌CV分离时,检出率为100%;当采用传统法即SVPE增菌TCBS分离时,检出率为60%~80%;用PCR技术在选取的10个分离株中都扩增出了tI基因。[结论]改良方法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铁岭市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污染情况,为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警示提供依据。方法按GB/T 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1]要求进行菌株分离培养鉴定。结果检测样品114份,检出副溶血弧菌47株(41.2%),以虾蟹类检出率最高(61.1%),海蜇类最低(7.7%),海蜇类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污染程度明显低于其他海产品类。47株脲酶试验均阴性;神奈川试验(KP)阳性34株(72.3%)。不同海产品检出副溶血弧菌的KP试验阳性率无明显差别。结论铁岭地区海产品受副溶血弧菌污染较严重,存在较高的食品安全风险。应加强海产品从运输到销售加工各环节的监测,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应用筛检方法快速检测小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筛检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方法,提高检出率和检测速度。方法:用PCR快速筛检,GB法寻找目标菌,以生化分步筛检作出初步确定,再经系统生化鉴定确认之。结果:356份海产品经筛检检出副溶血弧菌141株,检出率为39.61%,其中PCR一次性检出了141株副溶血性弧菌阳性基因,GB法分离到115株副溶血性弧菌,26株通过二次增菌才分离到,生化筛检与系统特殊化一致率达100%,检出带TDH毒力基因副溶血性弧菌5株,未检出TRH毒力基因。结论:应用发现PCR、GB和典型生化分步联合的筛检方法,可用于筛检食品中副溶血弧菌,具有快捷、大容量、方便的优点,为进一步开展食品多病原污染物监测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海洋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是引起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危害的首要食源性致病菌,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城市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总数的比例高达60%以上[1]。该菌也是北京市食物中毒主要病原菌之一,为了解北京市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2006年7~8月对市场出售的不同类型的海产品共52件进行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北京市各大商场、超市及农贸市场的随机抽检样品。包括鲜活和冷冻的虾、鱼、贝等海产品共计52件。1.2材料3.5%NaC…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沿海地区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了解河北省涪海地区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污染状况。方法:参照GB4789—2003进行菌株分离,生化鉴定采用API-20E。结果:305份样品检出139株副溶血弧菌,总检出率45.6%,秦皇岛59.8%,唐山51.6%,沧州14.1%;不同样品检出率:贝61.3%,虾55.4%,鱼23.3%,蟹17.0%。结论:河北省沿海地区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污染程度秦皇岛和唐山高于沧州;贝、虾类海产品高于鱼和蟹。  相似文献   

7.
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鉴定与毒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溶血性弧菌为海洋性细菌,广泛分布于近海岸的海底及海产品(鱼、虾、贝类、梭子蟹等)中,是沿海地区夏秋季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为了解本省沿海城市海产品中该菌的污染状况,防止该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于2004年6~11月对启东市100份海产品进行了检测,并对检出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及小白鼠毒力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对海产品中致病菌(副溶血弧菌)进行检测,探讨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利用DHPLC在非变性温度下进行双链DNA分离的原理及DHPLC技术分析副溶血弧菌特异性PCR扩增产物。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对样品洗脱峰排列形成的聚类分析图进行分析,得到副溶血弧菌的特征峰型图谱。结果该方法有很好的特异性,与传统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其准确度为100%。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PCR-DHPLC检测技术,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高,操作快速简便,在海产品安全检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主动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省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检测参照GB/T478—2003,药敏实验采用K-B琼脂纸片扩散法。[结果]95份样品检出51株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53.7%,样品类别及地区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株副溶血性弧菌对头孢克罗、诺氟沙星敏感率为100%;其他16种抗生素部分耐药。[结论]河北省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污染比较严重,同时显示一定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10.
应用API20E检验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PI细菌鉴定系统为国际公认标准鉴定系统 ,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 ,API2 0 E是肠杆菌科和其它 G-杆菌的标准鉴定系统。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一种主要细菌 ,海产品中带菌较多 ,为了食用安全 ,预防食物中毒 ,在每年夏季按照国家标准 GB- 4 789.7检验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本文首次应用 API2 0 E鉴定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了鉴定 ,检验结果快速、准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 鲜活和冷冻的虾、蟹、鱼、贝等海产品采自本市各大商场、宾馆、饭店 ,共 2 9件。1.2 培养基与试剂  API2 0 E试剂条 ,…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宁波和上海两地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以及菌株的流行优势型和毒力等.方法:用PCR快速筛检与GB法相结合方法分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用血清学和PFGE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群和基因分型;用PCR方法检测tdh和trh毒力基因;结果:从3 740份海产品中分离出1 507株疑似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40.29%,其中宁波地区检出率为41.42%,上海地区检出率为21.86%;菌株的生化反应典型,56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出10个血清群,有30株VP未被分型,分型率为95.06%,37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出29个PFGE型;497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7株带tdh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均未检出trh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41%.结论:宁波、上海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携带率较高,是诱发副溶血性弧菌疾病的原因食品.菌株的血清型和PFGE型较分散,其流行优势群与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相关性不明显;菌株带tdh和trh毒力基因较低,与病人分离株有明显差别,根据该特征,可将副溶血性弧菌分为致病的和非致病两类,便于分析和检测.  相似文献   

12.
在2006年8月,根据重庆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南岸区卫生监督所与南岸区疾控中心共同完成了本次海产品的抽样及检验任务。现将本次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检验样本采集重庆市南岸区各大餐馆生鲜海产品共计26件,依据GB/T4789-2003进行检验。1.2试剂,培养基来源均购于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1.3检验方法1.3.1增菌:取各样本约10g加入到90ml氯化钠结晶紫增菌液中,经适宜条件培养后,接种到氯化钠蔗糖琼脂,TCBS琼脂平板,经37℃18~24h后,取可疑菌落作后续实验。1.3.2后续实验:取氯化钠蔗糖琼脂,TCBS琼黏脂平板上淡蓝绿色菌落作生化…  相似文献   

13.
广州珠江河口地区水体中副溶血弧菌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珠江河口地区不同生态环境中副溶血弧菌的分布情况,为副溶血弧菌型食物中毒防控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根据广州珠江河口地区水网主要特征对南沙区内25个采水点(海水10个、河涌水15个)及10家养殖场、2家餐厅养殖水样的副溶血弧菌污染情况进行监测;海水、河涌水及养殖场分别对深层水与浅表水水样进行监测;海水、河涌水每月采集涨退潮的水样各1份,养殖水每月采集1次。副溶血弧菌定量分析按照GB/T4789—2003中方法进行;部分阳性菌株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毒力基因(tdh和trh小基因)的检测。结果共检测1368份水体样品,检出副溶血弧菌阳性样品373份,总阳性检出率为27.27%,海水、河涌水、养殖水的阳性栓出率分别为30.00%(144/480)、28.61%(206/720)、13.69%(23/168)(P〈0.01);海水、河涌水、养殖水的深层水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67%、25.56%、16.18%,而浅表水分别为34.17%、14.44%、12.00%,海水、河涌水的深层水与浅表水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海水退潮时阳性检出率(60.00%)高于涨潮时(24.17%),河涌水涨潮时阳性检出率(39.44%)高于退潮时(29.44%)(均P〈0.01);阳性检出率表现为6—8月最高(52.16%);海水的副溶血弧菌阳性检出率及平均密度分别与水体pH和盐度呈正相关关系(r=0.23~0.65,P〈0.01或P〈0.05);河涌水的副溶血弧菌阳性检出率与水体盐度呈正相关关系(r=0.27.P〈0.05)。检测其中120株菌株均未检出tdh和£旃基因。结论广州珠江河口地区水体中副溶血弧菌污染严重,海水中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环境水体,水体的阳性检出率与水体深度、潮汐、盐度、pH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鱼虾类捕捞渔场,有着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产品,新鲜的海产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口味,本地居民喜欢生食或半生食此类海产品,其中副溶血弧菌(VP)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已成为我市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分析了舟山市定海区农贸市场经济鱼虾类海产品的副溶血弧菌污染的动态分布、血清型别及毒力基因携带状况。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布,菌株血清型、PFGE型别及产毒基因等特征,为防控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用PCR筛检与GB法相结合方法分离细菌;用标准血清和PFGE对菌株进行分群和基因分型;用PCR方法检测tdh和trh毒力基因;用K-B法进行耐药性测定。结果从3 525份海产品中检出1460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41.42%;象山、宁海检出率分别为73.72%和70.69%,与其他县(市)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94,P<0.01);56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出10个血清群,0∶6群和0∶5群为流行优势血清群;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92.64%,但对常用抗生素均敏感;450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5株带tdh的,阳性率为1.11%,未检出trh毒力基因。依据PGFE带型差异将33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为29个型。结论在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带菌率较高,是引发疾病的高危食品;菌株的流行优势群型较分散;可用常用抗生素治疗;菌株带tdh和trh毒力基因较低,根据该特征可将副溶血性弧菌分为致病的和非致病两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辽宁地区副溶血弧菌腹泻病例分离株的表型及基因型特征。方法 对2012-2013年辽宁地区101株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微量肉汤法,进行16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通过PCR方法对其进行tlhtdhtrh毒力基因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101株副溶血弧菌分属于25种血清型,其中O3:K6为优势血清型,占37.62%(38/101);对磺胺甲恶唑、链霉素、氨苄西林产生耐药;对环丙沙星、强力霉素、头孢吡肟、甲氧苄啶、亚胺培南、头孢曲松钠等均具有较高敏感性;全部菌株tlh基因阳性;tdh存在于大部分菌株中,所占比例为84.16%(85/101);全部菌株trh基因阴性;O3:K6型菌株tdh基因阳性率100%,明显高于非O3:K6型菌株(76.19%,77/101)(P=0.00081)。101株副溶血弧菌分成63种型别,38株O3:K6型菌株分成19种型别,带型分散,无明显聚集性。结论 辽宁省感染性腹泻病例副溶血弧菌分离株以O3:K6型为主;毒力基因tlhtdh携带率高,且O3:K6型临床分离株毒力更强;副溶血弧菌对多数抗生素均具有较高敏感性;PFGE结果提示辽宁地区流行的副溶血弧菌存在多克隆来源。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中副溶血弧菌荧光定量PCR方法快速检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食品中副溶血弧菌污染的快速、准确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gyrase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副溶血弧菌FQ-PCR诊断试剂盒,研究其灵敏度、特异性,并应用于模拟食品样本检测。结果在31株不同菌株的检测中,8株副溶血弧菌结果均为阳性,而其他23株弧菌科及其他菌属的菌株均为阴性;纯菌条件下定量检测低限10cfu/ml;对模拟样本直接进行,检测低限为10^3cfu/g,经培养增菌后,检测低限则达到2cfu/g。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检验周期仅需36h,扩增与检测在封闭单管进行,可避免常规PCR方法易污染缺陷,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菌株之间及其与病人分离菌株的关系,了解食品中分离菌株的毒素基因携带情况。方法:对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并应用PCR法进行3种毒力基因(tdht、rh和tlh)测定。结果:55株O1~O4群副溶血弧菌的PFGE图谱分为50型别;三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为:12株菌tdh检测阳性、55株菌trh检测均为阴性5、5株菌tlh检测均为阳性。结论: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PFGE型别多,且相互之间关系分散;所有被检测副溶血弧菌均携带tlh基因,没有检测到携带trh基因的菌株,不同来源的菌株TDH基因携带情况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副溶血性弧菌(Vp)食源性疾病暴发占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60%。为此,我们连续3年(2004—2006年)采集了360份经济鱼虾类,对其Vp污染的定量分布、血清型别及毒力基因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