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患者均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术中采用丝线悬吊椎板,研究组术中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颈椎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取得显著效果,以微型钛板固定椎板能够减轻远期术后颈椎疼痛、维持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2.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时,椎管发生再狭窄、颈椎生理曲度的丢失、轴性症状的发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持久维持椎管的扩大状态和减少颈椎后部组织结构的干扰在临床治疗中非常有必要。目的:观察微型钛板置入内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近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年4月至2013年4月具有完整资料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共67例,其中微型钛板组27例使用微型钛板置入内固定,缝线组40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两组的减压节段均为C3-7。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变化值、轴性症状及椎板掀开角度。结果与结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曲度变化值,术后6个月微型钛板组颈椎曲度丢失不明显,缝线组颈椎曲度部分丢失(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微型钛板组明显低于缝线组(P〈0.05)。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微型钛板组(35.2±6.2)°与缝线组(34.0±4.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使用微钛板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方法,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微型钛板固定法能减轻术后的轴性症状以及防止颈椎曲度丢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对预防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2例,按照随机、单盲、阳性对照的设计思路分成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周两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均升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93.8%)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3%)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文章的特点为:1对椎管内神经鞘瘤,作者采用了椎板切除双侧钉棒内固定,对椎间孔区域神经鞘瘤采用部分椎板关节突切除单侧钉棒内固定充分暴露肿瘤所在区域的视野,完整切除神经鞘瘤,有效避免损伤脊髓神经,更能有效维持脊柱稳定性,防止出现椎体滑脱、椎体失稳,可预期和重点观察远期效果。 2对载瘤神经根的处理:椎管内外神经鞘瘤(尤其颈椎及下腰椎),切除椎管外神经根后往往造成相应支配区域的严重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此神经鞘瘤,应予以尽量保留。 3对脑脊液漏的处理:对于出现脑脊液漏合并感染者,不论年龄、体质好坏,均应立即行清创置管冲洗引流并根据药敏结果给予抗感染治疗。 背景:神经鞘瘤切除方式的选择关系着瘤体能否切净、能否有效避免肿瘤切除过程中牵拉损伤脊髓神经,最终关系着治疗的预后。 目的:分析椎管内、椎间孔区域神经鞘瘤行椎板关节突切除复合单侧或双侧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后的脊柱稳定性。 方法:对颈、胸、腰不同部位椎管内、椎间孔区神经鞘瘤48例患者行椎板关节突切除复合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其中管内神经鞘瘤34例行双侧螺钉固定,椎间孔区域神经鞘瘤14例行单侧螺钉固定。 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3 d及内固定后3,6,12个月X射线复查结果示:内置物位置良好,植骨融合,无脊柱失稳、椎体滑脱现象。治疗后神经功能Bodford(1997)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Lovett分级评估肌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疼痛程度分级(VRS)法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 〈0.01)。48例患者神经鞘瘤均完全切除,内固定后有6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脑脊液感染,有1例因脑脊液感染行二次手术,3例因肿瘤侵蚀神经根行肿瘤神经根一并切除。表明对椎管内神经鞘瘤采用椎板切除双侧钉棒内固定、椎间孔区域神经鞘瘤采用部分椎板关节突切除单侧钉棒能够充分暴露肿瘤所在区域的视野,完整切除神经鞘瘤,有效避免损伤脊髓神经,更能有效维持脊柱稳定性,防止出现椎体滑脱、椎体失稳,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F复位内固定加钛网椎板重建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段爆裂骨折均行AF复位内固定椎管减压钛网椎板重建植骨融合手术,术后结合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治疗。【结果】术后X线拍片复查,骨折椎体前缘高完全恢复,椎体后缘骨块复位,随诊6~26个月,X线拍片、CT扫描显示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应用AF复位内固定加钛网椎板重建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操作简单、复位满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椎管内髓外肿瘤的应用。方法经半椎板显微镜下切除21例椎管内髓外肿瘤,其中神经鞘瘤11例,脊膜瘤7例,神经纤维瘤2例,蛛网膜囊肿1例。结果肿瘤均获全切,随访期内(248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单侧半椎板人路切除椎管内肿瘤损伤小,有利于脊柱稳定性,具有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入路在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中的应用。【方法】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52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其中神经鞘瘤39例,脊膜瘤9例,神经纤维瘤4例。肿瘤位于颈段11例,胸段26例,腰段15例,其中哑铃型肿瘤6例。【结果]52例肿瘤均全切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恢复快。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长期随访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或消失,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经单侧半椎板入路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术创伤小,对脊椎后柱结构破坏少,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对椎管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治疗是良好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部分学者认为颈椎管狭窄症减压植入内固定后神经根麻痹与颈椎稳定性以及颈椎生理曲度有关,目前还存在争议。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后C5神经根麻痹及稳定性。
  方法:选取29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后路减压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法①: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在C3-6侧块以及C7椎弓根钉内固定,关节突关节处造成粗糙面。方法②:根椐治疗前对正侧位平片及动力位片结合MRI、CT影像学图片,明确不稳定的节段,给予相应节段侧块内固定、椎板行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治疗。
  结果与结论:29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随访8个月-2.3年,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治疗的患者14例,植入后早期出现C5神经根麻痹2例,远期症状复发出现不全瘫3例,二次手术行瘢痕切除减压治疗;采用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治疗的患者15例,治疗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肩外展功能不良1例,无治疗前症状复发病例。神经根麻痹最短6周,最长9个月均恢复。颈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植入物内固定后,C5神经根麻痹与节段稳定性、颈椎生理曲度、椎管减压程度、脊髓漂移范围是否相关以及发生程度、远期因瘢痕致再度出现椎管狭窄,两种治疗方式的区别是否有意义,目前病例数有限,有待病例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与观察。  相似文献   

9.
赵晶 《护理研究》2007,21(4):980-981
颈椎椎管内病变,如肿瘤、狭窄症等的治疗主要是以椎板切除达到暴露视野、椎管扩大、减压及神经根管减压为主,往往需要将椎板甚至连同小关节一并切除,此类手术颈椎脊柱后路的结构不可避免地受到破坏,脊柱的节段稳定性将会丧失,同时缺乏椎板的有效保护。因此,病变切除后,将椎体进行复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或重建椎板,减少了颈部功能受损,保存了颈椎后部肌肉-韧带复合体,防止了椎板塌陷,有效防止术后局部瘢痕组织的形成。现将10例颈椎椎管内肿瘤切除后巧用多余钛网对椎板进行复位的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棘突椎板原位回植在椎管内肿瘤后路手术椎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我院于2007年8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1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在后路手术时采用肿瘤切除后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用微钛片进行固定行椎板重建术.髓内肿瘤2例,髓外肿瘤9例;病变位于颈部2例,颈胸段4例,胸段2例,胸腰段2例,腰段1例.随访6~24个月,复查术区疼痛、椎管畸形及骨性愈合等情况.结果 11例患者未发生因椎板重建所导致的硬脊膜、神经根及脊髓的损伤;1例存在术区中至重度疼痛,2例存在轻度疼痛;未出现脊柱活动受限的病例,CT或X线检查未见椎管狭窄表现;9例椎板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性愈合,其中5例椎板完全愈合.结论 椎管内肿瘤后路手术采用微钛片进行椎板重建,有助于恢复脊柱正常的生理结构,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医源性椎管狭窄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在使用显微手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0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40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中有35例进行全切术,5例进行次全切术,无死亡病例;40例中32例(80.00%)症状改善,6例(15.00%)无变化,2例(5.00%)加重;40例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QOL)、健康调查简表-36(SF-36)评分相比治疗前显著较高(P0.05)。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绝大部分患者均能进行全切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椎板成形术在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椎管打开方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行椎板成形术,对照组行椎板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全切率、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1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远期指标(包括术后2年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椎管腔最窄处的截面积、脊柱不稳率、脊柱成角畸形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2年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椎管腔最窄处的截面积、脊柱不稳率及脊柱成角畸形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椎板成形术开放椎管,术野显露充分,肿瘤全切率与传统方法相同,但出血量更少,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胡凯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3):541-543
[目的]对比分析颈椎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中期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30例患,其中A组16例,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B组14例,行全椎板切除加侧块内固定术.两组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年.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日本骨科学会(JOA)17分法评价临床效果;对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加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治疗组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和椎体内植骨成形术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以同期随机选择的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的30例胸腰椎骨折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分别测量两组病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椎管内占位百分比,以ASIA 2000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以Charle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7.2个月(12 ~21个月),放射学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脊柱重建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后即刻伤椎高度恢复方面疗效相当,但对照组在术后脊柱的后凸矫形和骨折块复位方面较治疗组差(P<0.05).末次随访时治疗组与对照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治疗组2例,对照组5例.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伤椎固定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可提高骨折后凸畸形的矫正度,使脊柱和内固定物的载荷更合理、更稳定,降低了内固定失效和矫形丢失的发生,促进了骨折愈合,是弥补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不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笔介绍23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显微外科术后护理,着重讨论术后呼吸管理、观察肢体和大小便功能、镇痛泵使用以及营养支持。认为对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提供周密细致的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后路单开门加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加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32例颈椎管狭窄所致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ARCH钛板固定C3、C5、C7椎板与对应侧块。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比较术前术后改善情况。结果随访3~15个月,平均8.6个月。术前JOA评分9.3,术后评分13.7,总体改善率为57.6%。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加钛板内固定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所致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和防止再关门,及早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三明治"植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对58例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固定后应用"三明治"植骨法行椎管扩大成形术。所有患者做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并术前、术后行X线摄片、三维CT,MRI检查观察颈椎管容积、脊髓信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的患者行3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临床评分:手术前平均JOA评分6.85分,手术后平均9.6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3.50分,术后三维CT提示植骨成活,椎管管径扩大;MRI检查显示:脊髓后移3~6mm,脊髓受压解除。结论应用"三明治"植骨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满意,是一种新的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部分半椎板入路与半椎板入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4例经部分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以及同期采用半椎板入路治疗的30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脊柱稳定性、住院时间及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均获全切除,患者症状和体征术后均明显改善。与半椎板入路组相比,部分半椎板入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与脊柱畸形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部分半椎板入路较半椎板入路创伤更小,不增加手术风险与并发症,用于治疗椎板节段间椎管内神经鞘瘤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19.
吴端华  杨夏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9):1779-1780
目的改良眼眶内肿瘤摘除方法,更好的达到肿瘤摘除,减少外观畸形的效果。方法外侧壁开眶术治疗球后肿瘤,并微型钛钉钛板内固定,积极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手术完整摘除肿瘤26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4例,泪腺腺样囊性癌4例、泪腺多形性腺瘤4例、黄色肉芽肿4例。不全摘除18例,泪腺腺样囊癌4例、纤维瘤样增生5例、神经纤维瘤5例、梭形细胞瘤4例,全部手术顺利进行,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眼眶内肿瘤摘除并微型钛钉钛板内固定具有安全、方便、减少外观畸形的特点。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不良反应,防止并发症发生是治疗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管内髓外肿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了15例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管内髓外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哑铃型神经鞘膜瘤椎管外残留部分肿瘤,其他11例均完全切除肿瘤。无一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伤及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早期恢复活动及工作。结论: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管内髓外肿瘤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且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的优点,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