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相关的DNA损伤蛋白在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细胞中的表达与原代培养海马细胞DNA损伤的相关性,探讨铅的神经毒理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于培养7 d全量更换培养液后加入不同浓度醋酸铅0.2、1.0、10μmol/L,置于37℃、5%CO2培养箱继续培养24 h;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生长抑制DNA损伤诱导因子(GADD 153)表达;彗星实验检测大鼠海马原代培养神经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染铅浓度增高,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中的DNA的尾距(OTM)和彗尾值增大,0.2、1.0μmol/L染铅组GADD 153蛋白表达较弱,染铅浓度为10μmol/L时,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细胞DNA损伤与GADD 153蛋白表达呈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对大鼠肝细胞DNA损伤和肝组织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每组5只,用1500和3000mg/kg的三氯乙烯经口灌胃染毒,48h处死动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肝细胞DNA损伤,并检测肝组织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三氯乙烯在1500和3000ms/ks剂量条件下,肝细胞DNA的Olive尾矩增加,DNA损伤细胞率分别为41.96%和54.1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0%(P〈0.01);大鼠肝组织中的ROS、MDA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同时GSH又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三氯乙烯在1500和3000mg/kg剂量条件下染毒大鼠后,造成肝组织明显的氧化应激并引起肝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3.
吡虫啉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 ,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nAchR) [1 ] 。吡虫啉对实验动物的急、慢性毒性研究已有报道[2 ] ,但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探讨吡虫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我们研究了吡虫啉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 :吡虫啉 (99% ,国家农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二甲亚砜 (DMSO ,AR ,天津化学试剂一厂 ) ,DMEM培养液及新生牛血清 (济南爱博公司 ) ,乳酸脱氢酶 (LDH)、总蛋白测定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其他试剂… 相似文献
4.
5.
铅硒联合作用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铅、硒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研究硒对铅的神经细胞生长抑制的拮抗作用。方法建立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无血清培养技术,通过PbCl2,Na2SeO3单独及联合作用,观察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10^-5mol/L铅明显抑制了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引起神经元存活率下降;单独硒(2×10^-6mol/L)有明显促进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作用.尤其在神经元突起生长早期;但对海马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不明显。铅和硒共同孵育时,培养早期硒能拮抗铅对神经元突起延伸的抑制.但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这种拮抗作用消失;从神经元存活率来看,在实验剂量下,未见硒能拮抗铅对神经元存活的抑制作用。结论铅具有抑制神经元生长和存活的毒性。本实验剂量下的硒在细胞培养早期有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和拈抗铅对神经元生长和存活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三氯乙烯(TCE)对大鼠睾丸细胞DNA损伤和睾丸组织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分为3组,每组5只,用1 500、3 000 mg/kg的TCE经口灌胃染毒,48 h处死动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睾丸细胞DNA损伤并检测睾丸组织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 TCE在1 500、3 000 mg/kg剂量条件下,睾丸细胞DNA的Olive尾矩增加,DNA损伤细胞率也明显增高(P<0.01);大鼠睾丸组织的ROS、MDA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同时还原型GSH叉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TCE在1 500、3000 mg/kg剂量条件下染毒大鼠后,造成睾丸组织明显的氧化应激并引起睾丸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讨神经元锌内稳态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 PCR法检测 :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 10 0 μmol L锌诱导后 ,不同时间点 (0、2、4、6和 8h)MT1 MT2 MT3mRNA的表达 ;及 0、5 0、75、10 0、12 5、15 0 μmol L锌诱导 4h后 ,各浓度组MT1 MT2 MT3mRNA的表达。 结果 基础状态下 ,MT的三个异构体在海马神经元内的表达峰度为 :MT3>MT1>MT2 ;在 0~ 10 0 μmol L范围内 ,MT1、MT2mRNA的表达随锌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 ,锌浓度进一步增加时 ,MT1、MT2mRNA的表达进入平台期 ;MT3mRNA的表达随锌浓度的升高而下降 ;锌可显著上调MT1和MT2mRNA表达 ,峰值时间点在 6h左右 ;锌可使MT3mRNA的含量降低约6 0 %。结论 除MT3mRNA外 ,MT1和MT2mRNA在神经元内也有表达 ;象神经胶质细胞一样 ,神经元同样可通过增加MT1和MT2mRNA的表达以维持锌内稳态 相似文献
8.
锌对新生大鼠海马培养神经元生长发育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无血清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观察锌对脑细胞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锌能促进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的神经突起生长,突起数增多;神经元的活存数和神经元胞体的直径和面积增加。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证明,神经元总蛋白含量增高。本结果提示,锌对海马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氟对原代大鼠海马细胞生长发育、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细胞暴露于20、40和80μg/ml氟化钠24h后,观察染氟前后海马细胞生长情况,采用噻唑蓝比色试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技术分别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存活情况、NCAM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0μg/ml剂量组海马细胞数量减少,突起减少、变短,细胞存活率下降。40、80μg/ml剂量组NCAM 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μg/ml剂量组NCAM mRNA水平虽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存在下降的趋势,NCAM mRNA水平与氟浓度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且随染氟浓度升高而降低。40、80μg/ml剂量组细胞NCAM-18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染氟组细胞NCAM-14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80μg/ml剂量组细胞NCAM-12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氟可抑制海马细胞生长和存活,并使NCAM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氟对发育中海马损伤可能是其神经毒性的作用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1 800 MHz电磁波辐射对大鼠海马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 800 MHz电磁波照射大鼠后对其海马细胞DNA的损伤效应.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2个暴露组及各自的平行对照组).暴露组大鼠在功率密度分别为0.5和1.0mW/cm2的1 800 MHz连续电磁场条件下照射;对照组进行虚拟暴露,每天12 h,连续21 d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大鼠海马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 照射后,1.0mW/cm2组大鼠海马细胞拖尾率高于对照组(P<0.05);0.5、1.0mW/m2组大鼠海马细胞拖尾面积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1.0mW/cm2组大鼠海马细胞拖尾率和拖尾面积均高于0.5mW/cm2组(均P<0.05).结论 大鼠经模拟手机辐射强度的1 800 MHz电磁波辐射后,海马细胞DNA有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2’,4,4’-四溴联苯醚(2。2’,4,4’-tetrabromodiphenyl ethers,PBDE-47)对原代新生大鼠海马细胞氧化应激、DNA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细胞暴露于10、20、40μg/ml PBDE-47,每组3个平行样,24h后,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细胞内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活性氧(ROS)水平以及DNA损伤和细胞凋亡隋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和40μg/ml组LDH漏出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GSH-Px活力均低于对照组,且20和40μg/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0、40μg/ml组GSH含量和SOD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染毒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和40μg/ml组细胞内RO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0、40μg/ml组尾部DNA百分率和Oliver尾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和40μg/ml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海马细胞DNA损伤、凋亡百分率与ROS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82,0.998,P〈0.05),细胞凋亡百分率与DNA损伤呈正相关性(r=0.967,P〈0.05)。结论PBDE-47可致原代新生大鼠海马细胞氧化应激和诱导细胞DNA损伤和凋亡,呈现一定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2',4,4'-四溴联苯醚(2,2',4,4'-tetrabromodiphenyl ethers,PBDE-47)对原代新生大鼠海马细胞氧化应激、DNA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细胞暴露于10、20、40μg/ml PBDE-47,每组3个平行样,24h后,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细胞内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活性氧(ROS)水平以及DNA损伤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0和40μg/ml组LDH漏出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GSH-Px活力均低于对照组,且20和40μg/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0、40μg/ml组GSH含量和SOD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染毒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和40μg/ml组细胞内RO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0、40μg/ml组尾部DNA百分率和Oliver尾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和40μg/ml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海马细胞DNA损伤、凋亡百分率与ROS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82,0.998,P<0.05),细胞凋亡百分率与DNA损伤呈正相关性(r=0.967,P<0.05).结论 PBDE-47可致原代新生大鼠海马细胞氧化应激和诱导细胞DNA损伤和凋亡,呈现一定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3.
硒对氟致L-02细胞DNA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硒对氟导致的L-02细胞DNA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80μg/ml氟化钠和/或1.73μg/ml亚硒酸钠对培养的L-02细胞进行染毒,24 h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各组L-02细胞DNA损伤情况;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L-02细胞凋亡率。结果氟组L-02细胞DNA损伤率和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硒组和氟硒组(P<0.01);而对照组L-02细胞DNA损伤率和凋亡率与硒组和氟硒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可导致L-02细胞DNA损伤,诱导细胞凋亡,适量硒可拮抗氟导致的L-02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枸杞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9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8组。采用慢性复合应激的方法,通过HE染色方法观察枸杞对实验大鼠海马锥体细胞的影响。结果应激组、枸杞低剂量+应激组和枸杞高剂量+应激组血清皮质醇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枸杞低剂量组、枸杞中剂量组、枸杞高剂量组、枸杞中剂量+应激组和枸杞高剂量+应激组血清皮质醇含量明显降低,与应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激组CA3区细胞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枸杞低剂量+应激组、枸杞中剂量+应激组和枸杞高剂量+应激组CA3区细胞数明显增多,与应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应激组细胞排列不整齐、间隙增宽,部分胞核固缩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枸杞低剂量组、枸杞中剂量组、枸杞高剂量组海马细胞形态与对照组基本相同,枸杞低剂量+应激组、枸杞中剂量+应激组、枸杞高剂量+应激组海马细胞形态介于对照组和应激组之间。结论慢性心理应激引起血清皮质醇含量升高,导致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受损;枸杞能够降低应激大鼠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减缓应激损伤海马,对受损伤的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燃汽油机动车尾气致核酸分子氧化损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燃汽油机动车尾气成分,及其对DNA分子的氧化损伤,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燃汽油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遗传毒性效应与机制。方法:以DNA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作为DNA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PLC-EC)法对污染物染毒后的DNA中8-OHdG进行定量检测,通过气质联用法(GC-MS)进行有机成分分析和原子吸收法(AAS)对其进行无机元素分析,并从化学组成成分的角度探讨DNA氧化损伤的分子机理。结果:在燃汽油机动车尾气的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中分别检出有机污染物85种和46种,无机元素7种和5种。燃汽油机动车尾气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均可在体外直接诱导DNA氧化损伤,尾气颗粒物还可诱导大鼠肺组织DNA氧化损伤,并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污染物直接以及间接的氧化作用,源于含有醌类、多酚等具有自氧化作用的化合物,不需要任何生物活化系统,在体外就可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并在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下进攻DNA的碱基形成8-OHdG,产生遗传毒性效应,而8-OHdG是DNA氧化损伤的较好的效应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Ismail KUCUKKURT I. Hakki CIGERCI Sinan INCE Esma KOZAN Ismail AYTEKIN Abdullah ERYAVUZ A. Fatih FIDAN 《Iranian Journal of Parasitology》2014,9(1):90-98
Background
A reactive oxygen and nitrogen intermediate produced during an inflammatory respons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host-defense strategies of organisms to kill the parasite. However, it is not well known whether these intermediates cause DNA damage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goats infected with Babesia ovi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larify the effects of babesiosis on basal levels of DNA damage and oxidative status of goats naturally infected with B.ovis.Methods
DNA damage and antioxidant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in B. ovis infected goats. Ten infected Anatolian Black Goats with B. ovis diagnosed via clinical signs and microscopic findings and ten healthy were used in the study.Results
The Babesia infection increased the levels of DNA damage, malondialdehyde (MDA), protein carbonyl content (PCO)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nitric oxide metabolites (NOx), and decreased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ies (AOA) and reduced glutathione (GSH).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NA damage, MDA, PCO, and NOx concentrations was found in the infected goats. DNA damage showed a negative association with AOA and GSH concentrations in the infected goats.Conclusion
The Babesia infection increases oxidative stress markers and DNA damage and decreases AOA in goat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creases in the production of free radicals due to Babesia infection not only contribute to host-defense strategies of organisms to kill the parasite but also induce oxidative damage in other cells. 相似文献17.
18.
目的 研究核酸对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纯种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核酸低剂量组、核酸高剂量组。空白组正常饮水,其余3组饮0.8%醋酸铅水溶液,核酸组灌胃核酸,空白组、模型组灌蒸馏水,5周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分析。结果 模型组大鼠淋巴细胞DNA的迁移率和尾长显著高于空白组,核酸组大鼠淋巴细胞DNA的迁移率和尾长显著低于模型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铅染毒可致大鼠淋巴细胞DNA损伤,饮食核酸对淋巴细胞DNA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轻铅中毒引起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