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周莉 《吉林医学》2006,27(12):1505-1505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的心理特点及心理—行为疗法在患儿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EPQ量表,对63例病程3~11年,年龄7~12岁的中、重度哮喘患儿进行心理测试。结果:哮喘儿童神经质个性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患儿显示出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点,存在着明显的行为问题。结论:通过心理—行为疗法对哮喘患儿的心理护理,可以显著地提高哮喘患儿对于疾病的认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预防,达到减少哮喘发作,维持长期稳定的目的;同时利用哮喘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增强了患儿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行为方面的差异。方法:根据病例对照原则,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对84名哮喘儿童及84名正常对照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哮喘的不同程度、患儿不同性别其行为问题不完全相同,哮喘的严重程度对患儿的行为影响较大,学习成绩、家庭及父母的婚姻关系、母孕期疾病对行为问题也有影响。结论:哮喘儿童易出现行为问题,提示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可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3.
哮喘儿童心理行为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心理、行为状况及综合性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学龄期60例哮喘儿童和50例正常儿童进行社会心理状况问卷调查及行为、情绪评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干预治疗(采用按摩放松疗法、情绪疏导疗法以及实践脱敏疗法),比较治疗前后患儿心理、行为变化情况。结果:71.8%哮喘儿童存在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发作的恐惧,长期用药副作用的担忧及社会交往困难;35%的患儿存在行为异常,与正常儿童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显著,干预治疗后患儿心理、行为状况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哮喘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障碍,在哮喘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心理、行为障碍进行干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哮喘儿童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4.
谢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94-1194
<正>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近10a来,一些国家哮喘患病率及死亡率有所上升,我国儿童哮喘调查显示其患病率约为0.5%~2.0%,因此,哮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引起大家的关注。哮喘患儿心理状态在哮喘的发病及治疗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除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采用“特质焦虑问卷”(STAI,Formy-Ⅱ,简称T-AI),对我院呼吸科诊治的部分哮喘患儿进行测评,并同龄儿童进行对比,探讨哮喘发作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儿及家庭心理问题出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儿童支气管哮喘心理学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有研究认为 5 %~ 10 %的孩子在儿童期某一阶段曾发生过支气管哮喘 ,在儿童中男女发病率之比为 2 :1。许多研究已证实儿童哮喘除婴儿外与心理因素存在一定关系 ,社会心理因素直接或间接对患儿的哮喘促发起重要作用。免疫学研究也发现支气管哮喘变态反应的启动与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1] 。近年来研究发现 ,情绪或行为的紊乱对不易控制的哮喘发作 ,与疾病病势关系甚为密切 ,因此恰当的心理干预以消除患儿不良社会心理因素会对哮喘患儿 ,尤其是难治性哮喘产生重大影响。一、心理影响因素儿童患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学龄前哮喘患儿血清25-(OH)-Vit D水平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53名学龄前哮喘患儿和30名健康学龄前儿童纳入本研究,测定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Fe NO,并对两组儿童的体质量、既往患过敏性鼻炎、湿疹情况,吸烟暴露情况,家族史,宠物接触情况及哮喘预测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患儿与健康儿童相比,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减低,Fe NO明显升高,同时有明显增高的过敏性疾病史、吸烟暴露、父母哮喘家族史,在患儿组中哮喘预测指数阳性较阴性者有更低的血清25-(OH)-Vit D水平。结论:哮喘患儿较正常儿童血清维生素D明显减少,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哮喘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具有长期性、反复发作性和部分可逆性 ,甚至部分儿童在症状获得良好控制后可以终身不再发作。因此 ,支气管哮喘的管理和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 (1)和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和治疗常规 (试行 ) (2 )都明确指出哮喘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通过举办哮喘夏令营的形式来验证我们的管理效果及其在防治中的意义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我们从 1999年起每年 8月份都开展哮喘夏令营活动 ,为期 3天 ,参加哮喘夏令营的患儿均在本哮喘防治中心建立哮喘管理档案 ,年龄 3.5~ 14岁 ,大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哮喘儿童的气质、个性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45例儿童哮喘患者与69例正常儿童,应用自制哮喘儿童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儿童艾森克个性测试(EPQ)、儿童气质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儿童行为:哮喘儿童组与正常对照组在总粗分、学习能力、分裂性、交往不良和强迫性因子上差异有显著性(t=2.778~3.805,P<0.05).2.儿童气质:4~7岁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儿童在规律性因子上差异有显著性(t=2.602,P<0.05).哮喘儿童气质的活动水平与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的总粗分、分裂性、强迫性、攻击性和违纪因子存在正相关(r=0.451~0.804,P<0.05).反应强度与分裂性因子呈正相关(r=0.444,P<0.05).3.儿童人格(EPQ):8~14岁哮喘儿童和正常对照儿童人格差异无显著性(P>0.05).4.父母教养方式: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只在父偏爱和母偏爱两个维度上差异有显著性(t=2.946,2.997,P<0.05).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哮喘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之间无相关性(P>0.05).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哮喘儿童行为问题与儿童气质的活动水平,规律性及父母教养方式的母拒绝有关.结论 哮喘儿童与正常对照儿童相比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哮喘儿童的气质相关,与儿童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通过心理护理、氧疗、药疗、环境安置、饮食等措施综合治疗和护理.结果: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有效的个体化、规范化、人性化、尤其是心理护理,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哮喘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能够减少患儿发病次...  相似文献   

10.
哮喘儿童的行为特点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行为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41例非急性期发作的6~14岁哮喘儿童(哮喘组)和41例无慢性躯体疾病的健康儿童(对照组).由两组儿童的父母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由儿童完成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结果 (1)哮喘组儿童在父亲量表中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度保护及母亲量表中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哮喘组儿童的活动能力、抑郁、体诉和社交退缩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评价中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与儿童抑郁呈负相关(P<0.05);父亲过分干涉与儿童多动、违纪呈正相关(P<0.05);父亲过度保护与儿童攻击性、违纪呈正相关(P<0.05);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与儿童体诉呈正相关(P<0.05);母亲拒绝、否认与儿童社交退缩呈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儿童较健康儿童存在一定的行为问题,且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足小儿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严重的影响了患儿的学习、生活及活动,影响厂儿童的生长发育,许多患儿由于治疗不当最终发展为成人哮喘,导致肺功能受损,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极人负担。因此对哮喘儿童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得到家长的配合,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哮喘的发作次数,提高其生活质量十分必要。我们于近年来对哮喘患儿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哮喘儿童行为问题及干预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在行为方面的差异,及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原则,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分别为84名哮喘儿童及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18名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3-4个月的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结果: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哮喘的不同程度,不同性别,其行为问题不完全相同,对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变哮喘的症状。结论:哮喘儿童易出现行为问题,对哮喘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控制哮喘症状,干预和矫治不良行为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广东省佛山市3~7岁支气管哮喘患儿与其气质的关系.方法 对6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和113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采用Carry 3~7岁儿童气质问卷(behavioral style questionnaire,BSQ)进行气质维度评分,并根据各气质维度的得分情况对2组进行气质类型测评.结果 哮喘组在气质维度中的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性、注意分散度评分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哮喘组患儿ID型、D型、S型所占比例较高,IE型和E型所占比例较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气质类型分布和气质部分维度与正常儿童有明显差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时应考虑其个体气质特征,并给予适当的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与正常儿童在行为方面的差异,及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原则,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分别对84名哮喘儿童及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18名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3~4个月的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结果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哮喘的不同程度、不同性别,其行为问题不完全相同。对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变哮喘的症状。结论哮喘儿童易出现行为问题,对哮喘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控制哮喘症状,干预和矫治不良行为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合肥市哮喘儿童发病的相关因素 ,发作期采用呼吸道给药和非呼吸道给药的疗效差异 ,以及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吸入皮质激素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近四年间收治的合肥市区及郊县哮喘儿童的病史资料、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用药情况及发作情况 ;哮喘急性发作期分别给予非呼吸道给药、气雾剂吸入和雾化水溶液吸入。结果 儿童时期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 (占 81 %),发病季节主要在秋冬和早春 ;有近一半 (43 %)的患儿一、二级亲属有支气管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 ;一半 (51 %)儿童有其他过敏史 ;发作期经呼吸道给药可缩短病程 ;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吸入皮质激素可以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但大多数患儿都未能做到。结论 儿童哮喘的发生与遗传和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 ,发作期经呼吸道给药疗效明显 ,今后仍须加强对患儿及家属有关哮喘防治知识的宣传以落实“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杨惠华 《中外医疗》2011,30(3):69-70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发病的相关因素,发作期采用呼吸道给药和非呼吸道给药的疗效差异,以及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吸入皮质激素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近10年间收治的哮喘儿童的病史资料、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用药情况及发作情况。结果 儿童时期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发病季节主要在秋冬和早春;有近一半的患儿一、二级亲属有支气管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一半儿童有其他过敏史;发作期经呼吸道给药可缩短病程;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吸入皮质激素可以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程度,但大多数患儿都未能做到。结论 儿童哮喘的发生与遗传和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且与年龄、季节、家族史及个人过敏史等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与规范化管理治疗是儿童哮喘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儿童哮喘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芬  龙苹 《广西医学》2008,30(2):203-204
目的了解儿童哮喘患儿的首发年龄、发病原因及诱因、个人及家族过敏史、既往诊断及治疗等情况,推广G INA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哮喘患儿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为儿童支气管哮喘132例中,男∶女为1.64∶1。3岁以下第一次发病占62.9%。起病原因及发病诱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占92.2%。既往患湿疹者64例(68.5%),过敏性鼻炎70例(53.0%),荨麻疹33例(25.0%),药物过敏23例(17.4%),食物过敏25例(18.9%),父母中有过敏史者53例(40.2%),祖父母及父母中有哮喘史者55例(41.7%)。132例患儿既往哮喘发作时诊断治疗中,只有30例(22.7%)曾诊断或考虑过哮喘,127例(96.2%)的哮喘患儿均反复应用抗生素,104例(78.8%)的儿童口服支气管舒张剂,109例(82.6%)应用过口服或静脉激素,13例(9.6%)曾在哮喘发作时吸入激素及/或支气管舒张剂。只有8例(6.1%)有过哮喘长期规范化治疗,124例(93.9%)均未按G INA方案规进行范化治疗及管理。结论132例儿童哮喘中发病多在6岁以下,起病原因及发病诱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天气变化多见,多有湿疹史及家族特应性体质,伴有过敏性鼻炎,发作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大部分哮喘的治疗仍应用抗生素,口服气管舒张剂或激素。G INA方案的推广和执行力度明显不足,应规范哮喘患儿的诊断及治疗,大力推广G INA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对哮喘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在患儿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伦理意义.方法 在对患儿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手段.结果 在经过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后,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下降,治疗依从性提高.结论 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能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哮喘患儿生活质量,得到了患儿父母和监护人的认可,改善了医患关系,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宗旨和医学伦理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慢性疾病,其反复发作的特点使患儿易出现明显焦虑和抑郁情绪[1].近年来,多方面研究显示,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缓解成人焦虑抑郁情绪、强迫行为、改善人际关系.基于此,本研究针对哮喘儿童情绪和门诊治疗特点,制定了一套方便、简单、经济易于掌握和接受的运动处方.初步探讨运动处方对哮喘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许巍  向莉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1):1864-1867
目的 增强哮喘患儿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是改善儿童哮喘控制状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患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的特殊年龄与心理特点需要不同于成人的教育形式。本文通过问卷的方式,评价同辈互动教育在提高学龄期哮喘儿童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8月9—22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参与异国疗养的哮喘儿童(8~14岁)39例,在脱离父母监护的疗养期间开展同辈互动哮喘教育(同龄人参与并互动引导),研究前后分别进行涉及哮喘知识、哮喘治疗方法、哮喘管理意识等内容的问卷调查。 结果 患儿对自己过敏原的识别方法(Z=-4.088,P<0.001),对出现过敏性鼻炎(t=-2.806,P=0.007)、哮喘发作(Z=-2.864,P=0.004)、食物过敏(t=-3.480,P=0.001)、皮肤过敏(t=-3.517,P=0.001)时的治疗措施,对哮喘吸入装置(Z=-2.726,P=0.006)和峰流速仪的使用方法(Z=-3.708,P<0.001),对哮喘患者运动管理(Z=-2.795,P=0.005)等项目的掌握程度,在研究后均比研究前有显著提高。过敏症状了解的全面程度、识别同伴症状的能力有一定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后了解哮喘急性发作首选吸入沙丁胺醇治疗的人数(27/31)较研究前(12/31)显著增多。具备动态观察病情意识的人数提高了1.12倍(研究后70人次 vs. 研究前33人次)。 结论 同辈互动哮喘教育可有效提高儿童哮喘知识水平和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在哮喘规范化管理中应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