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传芳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77-78
目的:探讨T管引流的护理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某医院63例胆道术后行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6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严谨科学的T管引流护理措施,不仅可减少胆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也能及时发现胆道手术并发症并及早做出相应处理,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我院采用置管冲洗引流治疗化脓性关节炎35例,使罹患关节的功能获得了满意的恢复,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肺脓肿是临床常见病 ,临床采用抗炎及体位引流等治疗疗程长 ,患者经济负担重 ,且有部分患者可能演变为慢性肺脓肿。 1990年以来 ,我院共收治肺脓肿 85例 ,其中胸外科采用置管引流治疗 2 8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将 8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2 8例 ,男 2 4例 ,女 4例 ,年龄 2 7~ 70岁 ,平均 5 1 0岁。病程 8~ 32d。脓肿部位 :右肺下叶 15例 ,左肺下叶 9例 ,右肺上叶 3例 ,左肺上叶 1例 ;对照组 5 7例 ,男 4 5例 ,女 12例 ;年龄 2 4~ 72岁 ,平均 5 3 0岁。病程4~ 6 0d。脓肿部位 :右肺下叶 2…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6 年以来对多例临床诊断为阻塞性黄疸的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胆管置管引流(PTCD) 术,效果良好,积累了一些操作体会,现总结如下.
首先,穿刺点的确定,选择合适的目标胆管.目标胆管应选择较粗、较直的胆管.穿刺点胆管的直径应在0.4cm 以上[1],预计导管从穿刺点胆管向胆管内至少能插入4-5cm 深.选择左支或右支系统应根据胆管扩张情况、病情的要求以及操作者的经验而定.左外下支胆管是常选用的目标,优点是穿刺路径较短,不需经过肋间隙,引流导管不易折叠等,缺点则是左肝管和肝总管的夹角在100 度左右,从左肝管向胆总管内置管成功率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置管引流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和置管引流治疗4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资料。结果46例病人中.45例治疗效果满意,死亡1例。结论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置管引流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和置管引流治疗4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资料。结果46例病人中,45例治疗效果满意,死亡1例。结论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置管引流的疗效和总结科学的护理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9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干预组采用置管引流和改良的科学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下的常规胸腔穿刺术方法,比较两者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科学的护理干预的置管引流术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显著,不仅能及时缓解病情减轻患者痛苦,还能节约医疗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胆道术后T管临床观察与有效护理.主要包括:病人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T管的管理、并发症的防治等。认为对患者护理时,要观察患者的具体病情以此来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这也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在实行完T型引流术后的并发症,且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使患者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12.
刘强勇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1):17-20
目的比较在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经胆囊管胆道引流与鼻胆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1月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引流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胆总管一期缝合经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胆总管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每日引流量、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引流管放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每日引流量、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超声检查两组均未见胆管结石和狭窄,且肝功能正常。结论经胆囊管胆道引流与鼻胆管引流均可达到胆道引流的目的,维护胆道生理功能,前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后者可缩短引流管放置时间,二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T管引流并发症的原因,并总结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肝胆外科T管引流患者648例,分析其并发症情况,并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共1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7%。其中,4例T管脱落,3例T管堵塞,2例胆道感染,1例胆漏,1例胆管十二指肠瘘,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T管引流可促进肝胆外科患者的康复,但容易发生各类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应提高并发症预见性,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95-396
目的观察采用双侧侧脑室置管冲洗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2例脑室内出血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双侧侧脑室置管冲洗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引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存活率为8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5%(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4.6%(P<0.05)。结论双侧侧脑室置管冲洗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孙华健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21-22
目的:为提高肝胆管结石病人术后,纤维胆道镜取净胆道残留结石率,探讨对T管引流技术的要求和改进。方法:通过507例T管引流术后,常规造影摄片、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对比,对T管引流放置的位置、型号,纤维胆道镜检查术后,T管的重置方法、要求,T管引流的并发症及处理、T管引流的护理加以讨论。结果:术中T管窦道损伤3例,窦道炎症、出血4例,T管脱落中途停止取石6例,T管窦道十二指肠瘘2例。诱发急性胰腺炎2例。结论:T管引流虽是一个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但随着纤维胆道镜的普遍应用,必须提出新的理论、新的要求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胰管置管胰液外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瘘的价值。方法在3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均采用胰管置管胰液外引流预防胰瘘。结果36例中出现胰瘘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肾功能衰竭。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胰管置管胰液外引流可有效地预防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盆腔脓肿是妇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盆腔发生严重感染时,大量的脓液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形成脓肿。临床表现为发热。下腹痛、内诊时可有明显压及包块,声像图随炎症的不同时期表现不同,炎症浸润阶段呈实质不均质,肿块边缘欠清,内部回声杂,若有坏死液化时,在相应部位出现不规则的液性暗区,脓肿完全形成时,肿块边缘清楚、壁厚、不规则内为无回声区域有散在细小光点。常规治疗是经阴道或腹部切口引流。我们经腹壁通过穿刺引导器行穿刺治疗,可以从屏幕上清晰看到进针前后穿刺针与脓肿的关系以及穿刺注药的全过程,可有效地避免损伤盆腔重要脏器及大血管,不需手术就能达以治疗盆腔脓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胆总管切开探查后,是将胆总管一期缝合,还是设置外引流,迄今仍存有不同认识。对免置T管,胆总管一期缝合,大多持否定态度。经10余年临床研究,我们认为,只要选择合适病例,免置T管是可行的,且效果满意。现就其临床研究经过及应用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90例。男33例,女57例,年龄16~64岁,平均40.5岁。病程6h~2a,平均2个月。其中初次发病44例,第二次发病41例,第三次发病5例。伴梗黄者63例,发热82例。本组病例均经B超或/和CT检查,胆总管扩张在1.0~1.8cm之间。胆总管结石81例,其中伴左或/和右肝管结石6例,胆总管残蛔9例,胆囊结石7例。急症手术27列,择期手术63例。术中肉眼观察胆总管扩张81例,9例基本正常。胆总管内取出结石78例,残蛔9例,探查阴性3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腔置管持续腹腔引流治疗肝硬化大量腹水(含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大量腹水患者78例,随机分为腹腔置管持续腹腔引流(试验组)40例,常规利尿剂治疗组(对照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状况、并发症以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7.50%,对照组为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置管持续腹腔引流治疗肝硬化大量腹水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患者的经济负担相对更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外科切口感染率平均8.4%,切口感染及液化的预防及处理仍是外科的难题。过去对切口感染的处理,主要是采用开放引流换药或卷烟纱布引流方法,时间长、效果差,部分病人需行局部清创缝合才得以治愈。我科自2004年11月至2007年10月,对21例切口感染或液化的病人改进了原开放引流换药的传统方法,采用置多孔管腹壁切口循环灌洗负压引流方法,与开放引流换药或局部冲洗方法的23例病人比较,可提前4-10d治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