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社区伤害事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通过EHR区域医生信息平台伤害报告软件填报首次就诊的意外伤害患者,门诊医护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填报伤害报告卡,对2011年首次就诊社区医院的伤害患者进行监测,了解信息化伤害监测效果及伤害发生原因、发生情况.结果 1年共监测6 325例伤害患者,男女比为2.04:1,本地户籍伤害原因跌倒坠落多(38.4%),外地户籍伤害原因刀/锐器伤多(37.7%),10.0%~12.0%的伤害发生在8点到10点,7.6%~8.9%的伤害发生在13~15点,≤15岁和≥65岁年龄人群伤害原因中跌倒坠落最多,16~64岁年龄人群则以刀/锐器伤害为主,致伤物以人造/工业材料占比例最高.结论 社区伤害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预防意外伤害,应当进一步完善社区信息化伤害监测,通过监测发现社区主要伤害问题,为社区伤害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奉贤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海英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297-1299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情况及分布特征,为制定学生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学校、社区二级监测报告网,对上海市奉贤区2006学年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个案登记和报告资料进行统计。结果2006学年奉贤区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74‰,其中小学生为3.12‰,初中生为5.11‰,高中生为2.20‰;男生为5.51‰,女生为1.79‰。学校是学生发生伤害的最主要场所,占33.12%;课间休息是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最主要时段,占35.67%;消遣是发生意外伤害时的最主要活动,占45.22%;跌倒或跌落是伤害最主要的原因,占58.6%;骨折最主要的伤害性质,占59.87%;手和腕是最主要的伤害部位,占29.3%。结论学校应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促进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3.
384例社区老年人意外伤害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锦花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396-4397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意外伤害的特点与原因,为防范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7年6月~2009年12月的384例社区老年人意外伤害报告。[结果]家中和公路是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的主要场所;跌倒、坠落是老年人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老年人意外伤害易导致骨折。[结论]老年人的身体特点易导致意外伤害;改善环境设施、预防跌倒、预防骨质疏松症是防范意外伤害的重点;应建立健全意外伤害防护网络。  相似文献   

4.
金山区老年人意外伤害死因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艳英  汤喜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451-1452,1463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老年人意外伤害致死情况,探讨伤害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对金山区2000~2004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全部报告资料进行意外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析。[结果]意外伤害在老年人全死因顺位中居第4位,意外伤害标化死亡率为112.13/10万。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淹死、其他事故有害效应和自杀是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意外伤害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家庭和社会都应重视老年人意外伤害的防治工作,采取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对策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并实施"社区儿童伤害监测干预模式",降低儿童伤害发生率,改善儿童生存质量。方法选择伤害发生率比较高的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作为社区儿童伤害监测干预点,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伤害发生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建立了"社区儿童伤害监测干预模式",伤害发生率由8.36%下降至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干预前比较,机械伤、中毒、意外跌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儿童伤害监测干预模式"能有效地控制儿童伤害发生,为深圳市社区儿童伤害预防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伤害已经成为21世纪上海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展伤害监测和干预已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完善的伤害监测体系是伤害防制工作基础,而社区伤害监测则是整个伤害监测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可以弥补二级和三级医院中急诊的监测不全。通过分析虹口区历年社区伤害监测的数据,初步揭示近期本地社区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探讨社区伤害防制的策略,为进一步完善社区伤害监测体系以及进行社区伤害干预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麻城市居民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中伤害的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麻城市居民伤害平均死亡率为60.18/10万,在死因顺位中排第4位,男性高于女性。伤害死亡的前五位死因为自杀、交通事故、淹死、意外跌落和机动车意外的运输事故,共占伤害总死亡的88.72%,其中以自杀最高,占伤害总死亡32.29%。伤害死亡率随着年龄组上升而增长。结论意外伤害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政府应尽快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针对不同人群和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际旅行过程中的意外伤害发生率。[方法]对国际旅行者人身安全威胁最大的机动车交通事故、火灾等意外伤害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在出入境死亡案例中,因意外伤害而死亡者,常常占全部死者死因顺位的第1、2位。意外伤害不仅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是人体致伤致残的重要原因。[结论]针对意外伤害的种类和危害发生的原因,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包括旅行者自身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单位接待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完善意外伤害信息报告和监测系统等综合措施,可减少和降低国际旅行中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深圳市15岁以上的妇女意外伤害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妇女伤害监测信息系统。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取社区,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获取社区15岁以上妇女意外伤害流行状况及认知状况的基线资料,了解妇女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74.13%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12.94%有过未做好劳动安全防护的行为;有93.71%听说过伤害,75.52%认为有必要进行伤害的健康教育,66.43%认为伤害是严重的社会问题,50%调查人群认为对防治伤害需要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66.78%从亲朋好友、16.08%从广播电视、10.49%从报纸杂志了解伤害及其急救知识。结论伤害是严重社会问题,交通事故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需要加强认识并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从亲朋好友、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等途径来增强对伤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广东省深圳市社区0~6岁儿童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12个社区作为干预地点,在幼儿园、社区和镇实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儿童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8.36%下降至干预后的6.40%(P<0.05)。机械伤、中毒、意外跌落的发生率分别从干预前的1.11%、0.56%和4.68%降至干预后的0.18%、0.10%和3.2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担心发生伤害、认为伤害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认为预防伤害与政府、学校、个人均有关的比例分别为96.89%、80.61%和95.56%,高于干预前的95.69%、76.01%和86.18%(P<0.01)。结论社区0~6岁儿童伤害监测干预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家长对伤害的认知水平,降低了儿童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周桥社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长宁区周桥社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本社区6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889名及其家长的安全知识、2004年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该社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5.22%,人年均意外伤害1.99次。发生意外伤害的有关因素包括儿童性别、早产史、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儿童自身性格、生活能力、大人陪伴时间等。结论 该社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比较严重与多种因素有关,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和家长的重视,切实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2.
意外伤害是指意料之外突然发生的伤害,包括运输事故、跌落伤、无生命机械力伤害、有生命机械力伤害、淹溺、窒息等。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已列入社区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广州市已将7岁以下儿童的意外伤害监测工作纳入每年妇幼卫生工作督导内容,笔者收集自开展监测工作以来的报表数据加以初步分析,为今后监测工作总结经验,并为上级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宁波市流动儿童意外伤害现状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宁波市流动儿童意外伤害的现状与特点,探讨预防措施。方法:依据《宁波市0~4岁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监测地区所有的5岁以下流动儿童(指户籍不在宁波市内的)发生意外伤害后,利用三级死亡报告网来收集死亡监测资料,对其意外伤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在1~4岁儿童组中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一直是1~4岁流动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也是5岁以下流动儿童的第一或第二位死亡原因,其中以溺水和意外窒息最为多见。结论:意外伤害是危害流动儿童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应加强宣传,尤其是对溺水和意外窒息的宣传,提高防范意识和护理技能,最大限度降低5岁以下流动儿童意外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意外伤害是威胁0~14岁儿童健康成长的首要因素.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涉及范围广泛,必须是多部门和多领域的共同参与,采取综合性、全方位的防范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采取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性儿童伤害预防措施是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结合近年社区发生儿童意外伤害情况,探讨社区实施健康教育对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汉源县居民近6年全人群居民意外伤害原因,为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汉源县居民近6年报告死因资料,按国际疾病ICD-10标准进行分类编码,运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录入,用Deathreg 2005版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近6年监测人口1 929 930人,居民粗死亡率6.33‰,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1.21‰,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居全死因死亡的第4位;报告全死因男性寿命69.46岁,女性寿命76.41岁,去除伤害后寿命分别是增加4.2岁和1.86岁;居民伤害死亡前五位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砸死、溺水。结论提示我们要加强健康促进工作,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同时改善居住环境,尽量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儿童意外伤害社区干预策略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意外伤害严重影响着儿童的生命质量 ,不仅给儿童和家庭带来身心痛苦 ,也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儿童伤害的有效干预和控制过程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协作、多部门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 ,积极提倡和推行社区干预是一个有效、经济、符合我国国情的理想选择。结合对中国儿童意外伤害现状的统计分析 ,对儿童意外伤害社区干预的原则、策略的选择方案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现状及其干预对策,为进一步研究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近10年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相关研究。结果: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问题严峻,意外伤害呈现年龄阶段性,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要的伤害原因,干预策略主要有教育干预、社区干预和法制强化。结论:社会各学科、各部门应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干预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意外伤害死亡分析是青少年健康统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揭示影响当地青少年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制定本地区的青少年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006年8月1日,清远市开始全人群死因监测。现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全人群死因监测报告的青少年意外伤害死亡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相似文献   

19.
540例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贵州省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死亡水平及特点。方法 收集1991~1998年贵州省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意外死亡病例,用Epi Info5.0软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意外死亡是贵州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4位分类死因,1~4岁儿童的第2位分类死因。绝大部分死亡发生在农村。意外窒息、溺水、跌落、中毒占意外伤害死亡的68.7%,以上几种死因死亡率远高于自然人群。结论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预防意外伤害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特点,为开展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温州市卫生监测区死亡报告数据,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结果]2010年温州市伤害死亡率为46.30/10万,校正死亡率37.51/10万,在减寿顺位中居于第2位。伤害死亡的前4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占全部伤害死亡的72.81%。[结论]伤害是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是温州市城乡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意外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年龄、性别等),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开展伤害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