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途径门静脉内支架置入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科治疗的8例 CTPV 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门静脉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其中3例经 TIPS 途径放置,5例经经皮肝穿刺途径放置。结果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均一次性成功,无腹腔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即刻复查造影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术后1 d~2周患者腹痛及消化道出血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1个月~3年,1例患者术后1 年复查支架闭塞,再次置入1枚支架后血流通畅,其余患者彩超提示支架内血流通畅,未再发消化道出血或腹痛。结论经皮肝穿刺或经 TIPS 途径门静脉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 CTPV 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全新肝内分流支架的结构和在经皮经肝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中应用的临床结果。分析应用该支架建立的门腔静脉分流道与经典TIPS所用支架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差异,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3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预应力支架行PTPS。其中静脉曲张出血36例,难治性腹水1例及肝肺综合征1例;肝功能Child Pugh B级27例、C级11例。经皮经肝穿刺进入门静脉右支,再经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穿刺肝段下腔静脉,经皮经肝植入预应力支架于门静脉左支与肝段下腔静脉之间。结果38例采用预应力支架行PTPS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出现与技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门腔压力梯度平均下降14 cmH_2O,平均随访493 d,所有患者未发生再出血,难治性腹水得到有效地控制。初步开通率达98.9%。结论采用预应力支架经皮经肝途径建立门腔静脉分流安全可行,其血流动力学结果提示预应力支架形态及与相关血管壁间“吻合”严密,符合正常肝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分布,既起到门静脉部分性降压作用,又保障了门静脉右支血流的肝内灌注,对术后预防分流道再狭窄及降低肝内分流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术式改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建立改良式猪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模型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11只家猪分成2组,7只采用改良术式(经肝段下腔静脉穿刺门脉)建立TIPSS模型,另4只行常规TIPSS作对照。共置入4枚进口覆膜镍钛合金支架,8枚国产覆聚氨酯膜支架。其中,改良组7只猪置入7枚支架(4枚进口支架,3枚国产支架);对照组4只猪置入5枚国产覆膜支架(1只猪置入时支架发生移位,故加用1枚支架)。术后4周(5只),8周(2只)和12周(4只)进行门脉造影观察分流道通畅情况。动物处死后,行分流道大体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改良组2只分流道通畅(进口支架、国产支架各1枚),分流道表面均形成完整的假性内膜组织;另5只分流道在4至12周均闭塞,分流道内形成血栓,其中2只内支架伸入下腔静脉内不全,陷入肝实质内。常规组4只分流道在4、8和12周观察期内均闭塞。两组间分流道肝(下腔)静脉端,肝实质段和门静脉端各段的增生组织厚度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0.14、0.16和0.20,P值均>0.05)。结论:改良式猪TIPSS模型的建立是安全和可行的。改良式TIPSS中应采用覆膜支架,并应有足够长度伸入至两端静脉内,有助于防止增生组织向分流道内长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一种全新肝内分流预应力支架的结构和在经皮经肝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中应用的临床结果。分析应用该支架建立的门腔静脉分流道与经典TIPS所用支架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区别,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38例门静脉高压患者采用预应力支架行经皮经肝途径门腔静脉分流术(PTPS)。静脉曲张出血36例,难治性腹水1例及肝肺综合征1例;Child's B级27例、C级11例。经皮经肝穿刺进入门静脉右支,再经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穿刺肝段下腔静脉,经皮经肝植入预应力支架于门静脉左支与肝段下腔静脉之间。结果38例采用预应力支架行PTPS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出现术中与技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门腔压力梯度平均下降14cmH2O,平均随访493d,所有患者未发生再出血,难治性腹水得到有效地控制。初步开通率98.9%,明显高于经典直管形裸支架TIPS。结论采用预应力支架经皮经肝途径建立门腔静脉分流是安全可行的,其血流动力学结果提示:预应力支架形状及与相关血管壁间“吻合”严密,符合正常肝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分布,既起到门静脉部分性降压作用,亦保障了门静脉右支血流的肝内灌注,对预防术后分流道再狭窄及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在肝静脉与门静脉间解剖异常时,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分支完成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操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6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完成TIPS。结果65例经肝段下腔静脉TIPS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出现与术中技术相关并发症,1年内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常规TIPS,3例肝性脑病需限流支架置入得以控制。结论经肝段下腔静脉TIPS技术用于肝静脉与门静脉间解剖异常病例是安全、有效的,同时由于肝内分流道曲度较小,1年内支架开通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疗效。方法本组14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BCS,因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严重门脉高压并发症(顽固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或广泛肝静脉闭塞而行TIPS术治疗。其中混合型8例,肝静脉型5例,肝静脉广泛闭塞型1例。TIPS术中对于下腔静脉、肝静脉的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穿刺点进行穿刺,7例从肝静脉开口处行门静脉穿刺,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4例从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分支,3例经皮穿刺开通肝右静脉后再经肝右静脉穿刺门静脉。术后对分流道支架开通情况进行长期随访。结果14例手术均获成功,门静脉压力由术前平均(4.9±1.4)kPa,降至术后(3.2±1.5)kPa,术后随访5~64个月,2例因支架狭窄分别于术后13、24个月再发上消化道出血,行分流道球囊扩张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TIPS适用BCS合并有进行性肝功能损害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的治疗。对于已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成形术后再发或加重的门静脉高压患者亦为适应证,但手术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中分流道支架延伸至下腔静脉肝静脉结合处时,不同分流道支架肝静脉端形态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比较分流道肝静脉端裸支架和覆膜支架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住院时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航天中心医院介入血管科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67例,其中分流道肝静脉端裸支架组40例,覆膜支架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流道通畅率、肝性脑病未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病变特征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分流道通畅率、肝性脑病未发生率、生存率、平均住院日、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分流道支架肝静脉端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开窗技术建立Y形通道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支架分流道梗阻的可行性.方法 2012年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穿刺支架开窗梗阻建立Y形通道治疗7例支架分流道梗阻伴复发性门静脉高压所致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或腹水患者.术前肝功能Child-Pugh评分5~10分,平均(6.85±1.56)分.对比术前与术后5d、术后1、3、6个月门静脉和分流道内血流情况.结果 7例患者均成功重建Y形通道.平均随访11个月,无一例死亡,未发生肝性脑病.结论 梗阻支架内Y形开窗重建治疗TIPS术后支架分流道梗阻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左支分流道内支架位置对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门静脉左支TIPS术治疗的527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支架是否进入门静脉主干分为门静脉左支组(n=318)和门静脉主干组(n-209),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分流道血流动力学、支架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等.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1年门静脉左支组分流道流速及流量参数均显著高于门静脉主干组(P<0.05).1年随访期间门静脉左支组、门静脉主干组分流道功能异常率分别为1.26% (4/318)、5.74%(12/209) (P=0.003),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0.31%(1/318)、4.31%(9/209) (P=0.001),再出血率分别为0.94%(3/318)、2.87% (6/209) (P=0.095).结论 TIPS术中穿刺门静脉左支并将支架留植左支内,能获得较低的分流道功能异常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TIPS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内、1、3、6个月分别行超声检查,比较患者术后1周内与术前门静脉高压指标变化,并通过超声检查肝、脾变化以及支架内血流情况,包括正常、狭窄和闭塞。结果术后1周内,患者门静脉压力指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肝脏分流叶缩小,左叶代偿增大,脾脏缩小,随访期间超声共检查出6例(次)支架内狭窄,均复通成功,2例支架闭塞,复通失败后重新置入支架。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检查TIPS术后患者肝、脾变化情况,还能较好地观察支架内血流情况,尽早发现支架内狭窄或闭塞,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静脉型Budd 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方法选择和疗效的评估。方法  36例肝静脉型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 ,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 9例 ,B级 2 1例 ,C级 6例。术前常规行腹部彩超检查及胃镜检查 ,31例患者行CT扫描及肝脏血管重建。介入治疗方法 :经颈静脉 (股静脉 ) 下腔静脉途径行肝静脉 (或副肝静脉 )开通 ;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途径行肝静脉开通 ;经颈静脉行肝内门 腔静脉支架分流术 (改良式TIPS)。术中常规行肝静脉、门静脉造影和测压和下腔静脉造影 ,术后给予护肝、抗感染及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抗凝治疗。结果  19例患者行肝静脉球囊扩张术 ,其中 14例患者扩张后置入网状内支架共 18枚。 5例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行副肝静脉球囊扩张术 ,其中 4例患者扩张后共置入网状内支架 4枚。 2 4例患者术后肝静脉 (或副肝静脉 )压力均明显降低 ,术前肝静脉 (或副肝静脉 )压力为 (37.4± 5 .2 )cmH2 O(2 6 .3~ 5 2 .5cmH2 O) ,PTA或内支架置入术后即刻降为 (2 1.4± 4 .6 )cmH2 O(12 .4~ 31.2cmH2 O) (T =12 .34,P <0 .0 1)。 12例患者行改良式TIPS术 ,分流前门静脉主干压力为 (4 5 .2± 3.5 )cmH2 O ,分流后降至 (2 0 .4± 4 .1)cmH2 O。结论 肝静脉型Budd Chiari综合征可根据肝静脉闭塞和肝内侧  相似文献   

12.
六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B超引导穿刺 ,在肝后段下腔静脉 (RHSIVC)与肝内门静脉之间建立直接性门腔分流 (DIP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B超导引下为 6例门脉高压患者 (3例同时合并有肝癌 )实施DIPS术 ,对 1例合并有肝癌的患者同时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HACE)。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 ,测量RHSIVC的直径、长度及周围肝实质包绕RHSIVC的范围 ,分别对术前、术后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肝功能、血氨水平及门脉主干压力的改变进行比较 ,采用彩色多普勒对分流道的通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6例DIPS术均获成功 ,患者门脉主干压力由术前的 (3 0 83±3 19)mmHg(1mmHg =0 13 3kPa)降至分流后的 (18 50± 6 47)mmHg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t =17 19,P <0 0 5)。术后 3d ,1例肝癌患者 (同时行HACE术 )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 ,其余 5例患者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分流道保持通畅 3 0~ 150d ,中位通畅时间为 60d。结论 在肝后段下腔静脉及门静脉之间建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通道安全、可行 ,在临床上推广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静脉与门静脉间存在解剖异常时 ,行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分支 ,完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TIPS)的适应证及相关解剖基础 ,评估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 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完成TIPS分流术。静脉曲张出血 5 2例 ,难治性腹水 12例 ,等待肝移植 1例。结果  6 5例经肝段下腔静脉TIPS分流术均获成功 ,技术成功率 10 0 % ,未出现术中技术相关并发症 ,1年内初步开通率明显高于常规TIPS。结论 经肝段下腔静脉入路TIPS技术用于肝静脉与门静脉间解剖异常病例是安全可行的 ,结果提示由于肝内分流道曲度较小 ,1年内支架初步开通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后短期总胆红素显著升高的相关因素,观察术后短期总胆红素显著升高对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失代偿接受TIPS治疗的患者202例。根据术后短期内是否出现总胆红素显著升高分为两组:A组为总胆红素未显著升高组106例,B组为总胆红素显著升高组9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IPS术后短期总胆红素显著升高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通过长期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预后。 结果:202例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内门腔支架分流道。门静脉压力从术前的(24.2±5.1)mmHg降至(14.6±4.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3,P<0.01)。TIPS术前总胆红素为(23.27±18.67)μmol/L,术后2周升至(36.52±28.1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1,P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B组患者的年龄、术前总胆红素、术前Child-Pugh评分、肝内支架分流道长度均高于A组(P<0.05);两组的门静脉高压病因、门静脉穿刺位置、术后门静脉分支显影情况以及分流道支架类型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总胆红素、术前Child-Pugh评分、肝内支架分流道长度及术后门静脉分支显影情况与术后短期内总胆红素显著升高有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TIPS术后A组的生存率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χ2=4.528,P=0.033),术后两组的分流道累积通畅率及H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术前总胆红素水平高、术前Child-Pugh评分高、肝内支架分流道长度长是TIPS术后短期总胆红素显著升高的危险因素,术后门静脉分支显影支数多是TIPS术后短期总胆红素显著升高的保护因素。术后短期总胆红素显著升高比未显著升高患者的长期累积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Viatorr支架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中治疗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因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7例,使用Viatorr支架行TIPS治疗。测量Viatorr支架分流前后门腔静脉压力梯度(PSG)值变化,手术前后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变化,以及术后支架通畅率与再出血情况,并对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100%技术性成功。TIPS术后的PSG为(14.47±3.39)mmHg,比术前的(25.47±5.77)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15,P<0.05)。TIPS术后1 d,血氨较术前有所升高[(55.38 ±9.27)μmol/L vs.(40.60±8.14)μmol/L,P<0.05],而术后1周的血氨较术前没有明显变化[(34.77±5.01)μmol/L vs.(40.60±8.14)μmol/L,P>0.05],手术前后的总胆红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例患者中16例存活,1例于术后52 d并发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死亡;4例患者出现I期或II期肝性脑病,纠正后症状逆转;所有患者至随访结束均未再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所有病例术后1周及3个月后均行腹部彩超或增强CT检查,至随访结束(或死亡前)TIPS分流通道血流通畅,通畅率100%,2例合并腹水患者复查腹水消失。术后1~3个月内4例患者复查胃镜,均提示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缓解或消失。 结论:TIPS术中使用Viatorr支架能明显降低门静脉压力,维持分流道的长期通畅,降低上消化道再出血率,术后肝性脑病并发率在可控制范围内,是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经肝段下腔静脉建立TIPS分流道的初步临床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经肝段下腔静脉TIPS分流术在肝静脉与门静脉间解剖异常时操作的可行性,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65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完成TIPS分流术。结果 65经肝段下腔静脉TIPS分流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未出现术中技术相关并发症,一年内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常规TIPS,3例肝性脑病经限流支架置入得以控制。结论 经肝段下腔静脉TIPS分流术技术用于肝静脉与门静脉间解剖异常病例是安全有效的,同时提示由于肝内分流道曲度较小,一年内支架开通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和双支架植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5月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对常规TIPS穿刺技术进行改良,采用覆膜支架和裸支架建立分流道,测量TIPS术前后门静脉主干压力。术后3、6、12、24、36个月进行规律随访,复查超声或CT,了解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92例患者完成TIPS术(常规TIPS 22例,改良TIPS 70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血管造影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门静脉主干压力由术前(44.1±6.8)cmH2O降低为术后(23.0±3.4)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随访(21.4±7.9)个月(3~43个月),85例支架内血流通畅,4例分别于术后10、13、24、33个月出现分流道闭塞,再次植入1枚支架后血流恢复通畅,3例分别于术后4、18、30个月死于多脏器衰竭或消化道出血。术后1年、2年、3年累计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8.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MPWIT)患者经门静脉支架置入及经导管化疗栓塞治疗后序贯门静脉适形放疗的效果.方法 45例肝癌合并MPVTY的患者行经皮门静脉支架置入,支架置入后即刻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其中16例于2~3周后行门静脉适形放疗(A组),29例未行放射治疗(B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评价两组间支架通畅率、累积生存率的差异;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比分析两组间肿瘤及癌栓缓解率的差别.结果 本组支架放置过程中及置入后24 h内无患者死亡,无大出血及急性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支架置入后2周内所有支架通畅,术后60、180、360 d支架累积通畅率:A组分别为100.0%.62.2%、34.6%,B组分别为58.6%、21.7%、10.8%;累积生存率:A组分别为93.8%、81.3%、32.5%,B组分别为86.2%、13.8%、6.9%,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672、14.596,P值均<0.01).支架平均通畅时间A组为(475±137)d,B组为(200±61)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72,P<0.01).结论 经导管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支架置人后序贯门静脉适形放疗可提高肝细胞肝癌伴MPVTT患者支架通畅率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内皮祖细胞(EPC)种植支架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TIPS)家猪动物模型中减少分流道再狭窄的疗效.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家猪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并构建内皮祖细胞种植支架.15头家猪行TIPS介入手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EPC种植支架组9头(实验组),裸支架组6头(对照组).术后14 d行直接门静脉造影,然后处死动物,作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记录分流道狭窄及阻塞率,并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TIPS分流道假性内膜厚度及面积.计数资料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行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5头猪TIPS手术均成功.实验组分流道通畅5头,狭窄2头(狭窄率50%、70%),阻塞2头(共9头).对照组狭窄1头(狭窄率80%),阻塞5头(共6头).2组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实验组假性内膜增生的厚度(肝静脉、肝实质、门静脉段)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0 ±0.6)、(0.9±0.5)、(1.0±0.4)mm和(1.2±0.4)、(1.3±0.5)、(1.5±0.4)mm,P值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中通畅的分流道有完整的内皮形成;再狭窄分流道的假性内膜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而通畅分流道的假性内膜主要由细胞成分组成.结论 体外构建EPC种植支架是可行的,置入后促进了家猪模型TIPS分流道内皮化形成,可以提高分流道的通畅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述改良式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的技术步骤和评价其对肝静脉闭塞型Buddi-Chiari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11例被诊断为Buddi-Chiari综合征的患者,经影像学证实为肝静脉广泛狭窄和闭塞后,接受改良式TIPS技术治疗,TIPS改良技术的关键在于假想肝静脉通道的设计与建立;术后对其门脉系统压力变化、分流道血流改变及内支架开通状况进行了24个月的随访.结果 11例患者全部成功地建立肝内门静脉-下腔静脉分流通道,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门静脉主干压力由分流前的平均(4.62±0.52) kPa (1 kPa=10.2 cm H2O)下降至分流术后的(2.16±0.21) kPa;术后24个月随访,分流道血液最大流率(Vmax)为(56.2±3.50) cm/s,内支架通畅7(7/11)例.结论改良式TIPS技术具有高技术成功率,为肝静脉闭塞型Buddi-Chiari综合征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