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探寻香砂枳术丸(XSZZW)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作用机制,并使用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筛选活性成分和靶点,借助Perl语言与UniProt将靶点进行标准化;通过TTD、DrugBank、OMIM以及GeneCards数据库筛选FD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构建“中药复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活性成分和疾病相关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导入Cytoscape软件,以度值、接近中心性和介度中心性为条件筛选核心靶点;将核心靶点映射到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使用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进行结果验证。结果:获得活性成分75个以及靶点292个,FD相关的疾病靶点666个,经筛选最终获得核心靶点90个;GO富集分析主要在同源蛋白结合、酶结合、蛋白结合等生物学调控方面;KEGG富集分析得到信号通路103条,主要涉及癌症、细胞凋亡、炎症通路等方面。结论:香砂枳术丸可通过调控PI3K-AKT、FoxO、核因子κB、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来预防或治疗FD。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大黄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FC) 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 数据库获取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 数据库检索出FC 的潜在靶点,再筛选以上两者的共同靶点,获得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Cytoscape3.7.2 软件绘制“大黄-活性成分-靶点-FC”相互作用网络图,最后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GO 功能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收集到大黄有效活性成分16 个,所对应基因靶点37 个,FC 基因靶点4 521 个,大黄和FC 共同交集靶点为26 个。PPI 结果显示:大黄中的CASP3、MYC、ESR1、HSP90AA1、CCNB1、CASP8 等为治疗FC 的核心靶点。GO 功能分析显示靶点基因主要富集于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对雌二醇的反等。KEGG 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包括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激活、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型感染、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神经退行性疾病信号通路、p53 信号通路、胆碱能突触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对FC 产生治疗作用。结论:大黄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治疗FC,但其机制仍需进一步体内体外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白花蛇舌草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Uniprot数据库获取黄芪-白花蛇舌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基因;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NSCLC靶点基因;绘制韦恩图得到疾病和活性成分共同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成分靶蛋白-疾病靶蛋白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及成分;DAVID数据库及Bioinformatics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PyMol软件和AotoDock软件绘制相应的分子对接图。结果:经筛选共得到653个黄芪-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靶点和6178个疾病靶点,两者交集靶点154个。GO功能富集到747个生物过程、83个分子功能和150个细胞组分,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67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TGS1蛋白与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黄素均结合稳定。结论:黄芪-白花蛇舌草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桂枝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获取桂枝汤组方中药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 3.9.1构建“桂枝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桂枝汤治疗AS的关键活性成分。借助GeneCards、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筛选AS疾病靶点;将中药活性成分相关靶点与疾病靶点导入Venny 2.1.0软件,获取交集靶点,即为桂枝汤治疗AS的潜在靶点。将潜在靶点导入到STRING 11.0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使用R软件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  相似文献   

5.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平台,研究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半夏泻心汤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提取FD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上传关键靶点至STRING平台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利用ClueGO插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半夏泻心汤有效活性成分共211种;关键靶点共70个,包括ALB、CASP3、VEGFA等;KEGG通路富集得到相关作用通路15类,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5-羟色胺(5-HT)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调节炎症、胃动力、胃肠高敏性以及雌激素含量等途径是半夏泻心汤治疗FD的潜在作用机制,本研究为FD治疗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客观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分子对接以及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 exactive mass spectrometry, UPLC-QE-MS)非靶向代谢组学法,探讨和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TCMSP、TCMID数据库提取和肝汤相关的活性成分;通过DisGeNET、CTD和GeneCards数据库提取FD相关基因靶点;采用Cytoscape3.7.0建立处方-活性成分-靶点网络;由STRING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通过R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MOL2和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运用UPLC-QE-MS技术对和肝汤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76个和肝汤活性成分和75个FD潜在治疗靶标。处方-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显示:山柰酚、槲皮素、金合花素、木犀草素、桉树醇、丁香酚等8个活性成分,以及p53、前列腺素E受体2、核因子红系2...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生脉散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本草组鉴数据库(HERB)初步获取生脉散的活性成分,结合SwissADME和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筛选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通过GeneCards及DisGeNET数据库筛选VMC相关靶点。取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获得生脉散治疗VMC的潜在治疗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潜在治疗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挖掘PPI网络中的核心靶点。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图,将潜在治疗靶点导入DAVID 6.8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生脉散治疗VMC的有效活性成分151个,涉及55个潜在治疗靶点,405个生物过程,36个细胞组分,55个分子功能和147条代谢通路。结论:生脉散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蛋白激酶、天然免疫基因等多靶点、多途径干预VMC的进程,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来探究"黄芪-白术"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可能机制。方法:运用网络数据库对黄芪-白术药对有效成分及FC靶点进行检索筛选。运用作图软件构建"黄芪-白术"药对的"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黄芪-白术药对治疗便秘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拓扑分析出核心靶点。最后,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药物-疾病公共靶点进行生物过程及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在黄芪-白术药对中共筛选出27个与FC相关的有效成分和497个潜在作用靶点;拓扑分析得到16个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得到20条富集结果,其中基因本体论(GO)生物过程的细胞对激素刺激的反应上靶点富集数目最多。结论:黄芪-白术药对治疗FC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其机制可能主要通过对细胞对激素刺激反应的调控来实现,也提示该通路是未来研究黄芪-白术药对治疗FC机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搜索四逆散中中药的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利用GeenCard、OMIM数据库搜索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疾病靶点,利用R语言取得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通过Cytoscape3.7.2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Tools 1.5.6对核心靶点和核心成分进行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四逆散活性成分144个,有效作用靶点223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52个。PPI网络发现AKT1、IL-6、MARK、JUN、STAT3等可能是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发现了795个GO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筛选出作用通路127条,主要富集基因数量较大的通路有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验证显示核心靶点和核心成分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四逆散中的有效成分主要通过AKT1、IL-6、MARK、JUN、STAT3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四物汤治疗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检索四物汤组方中药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 3.9.0绘制四物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从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OMIM)中检索RSA的疾病靶点,运用Venn Diagram获取共同靶点,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PPI),使用Cytoscape软件筛选核心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柴胡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蛋白质序列数据库(Uniprot)筛选出柴胡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基因,并将目标蛋白名称标准化,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PSD靶点基因;对两者靶点取交集后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柴胡治疗PSD的潜在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Cytoscape-v3.9.1软件进行核心靶点筛选;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PyMol软件和AutoDockTools-1.5.7软件对柴胡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使用分子对接技术绘制相应的分子对接图。结果:共筛选得到柴胡活性成分17个,去重后对应靶点175个,疾病靶点852个,经Venny数据库预测到疾病-药物交集靶点45个。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323个GO功能注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获得106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川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成分并从分子层面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筛选川芎活性成分;利用PubChem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结构,并将其导入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取作用靶点;使用在线数据库GeneCards、OMIM、DrugBank获取三叉神经痛的相关靶点;将川芎作用靶点与三叉神经痛相关靶点通过映射获取川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潜在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潜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建立潜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对其绘图进行优化及筛选核心靶点,并进行聚类分析;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 Dock软件对川芎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评价其结合能力。结果:共收集川芎活性成分21种、作用靶点728个、三叉神经痛相关靶点394个、川芎治疗三叉神经痛潜在靶点51个;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得到14种有效成分作用于三叉神经痛相关靶点。由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得到5...  相似文献   

13.
徐希  齐月 《河南中医》2023,(11):1680-168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枸杞子-菊花药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干预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检索枸杞子、菊花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绘制“药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枸杞子-菊花药对治疗DR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及药物靶标数据库检索DR相关靶点。将活性成分相关靶点与疾病靶点导入Venny 2.1在线平台,绘制韦恩图,交集靶点即为枸杞子-菊花药对治疗DR的潜在靶点。将潜在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关系,导入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可视化,PPI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枸杞子-菊花药对治疗DR的核心靶点。将核心靶点输入Metascape在线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山楂叶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BATMAN、HERB、SymMap、TCM-ID等数据库筛选山楂叶中的化学成分,构建山楂叶化学成分库并导入SwissADME数据库筛选山楂叶的活性成分,从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并获取山楂叶的潜在靶点。利用DrugBank、TTD、GeneCards、CTD、OMIM数据库检索T2DM相关靶点,绘制韦恩图得到两者的交集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拓扑分析从而筛选关键靶点和核心成分,并采用AutoDock 4.2.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在DAVID 6.8数据库中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肠炎宁颗粒治疗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FD)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文献检索肠炎宁颗粒5味药材的成分;SwissADME平台筛选肠炎宁颗粒活性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反向靶标预测肠炎宁颗粒活性成分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预测FD和IBS-D靶点;Venny 2.1.0获取肠炎宁颗粒治疗FD和IBS-D的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后导入Cytoscape3.9.1软件获取核心靶点;OmicsBean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材-活性成分-靶点"及"关键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Schrödinger-Maestro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肠炎宁颗粒中筛选得到治疗FD和IBS-D的活性成分30个,其中10个关键活性成分为甲基异茜草素、槲皮素、4'',5-二羟基黄酮、山柰酚、鞣花酸、焦性没食子酸、金圣草黄素、咖啡酸、木犀草素、芹菜素;24个核心靶点为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 loproteinase 2,MMP2)、MMP9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其主要涉及内分泌抵抗、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前列腺癌等通路。分子对接表明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可自发结合。结论 肠炎宁颗粒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降低内脏敏感、减少炎性反应、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治疗FD和IBS-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中药藤梨根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以及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获取藤梨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和药物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获取结直肠癌的疾病靶点,再通过R语言及VennDiagram作图数据包映射筛选得出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即为藤梨根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靶点。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藤梨根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靶点的“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最后通过David数据库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富集结果可视化。结果 筛选到藤梨根药物主要活性成分6个,药物作用靶点154个,结直肠癌相关疾病靶点10 622个,两者取交集得到藤梨根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靶点145个;藤梨根的6种活性成分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ent-表儿茶素(ent-Epicatechin)、(+)-儿茶素[(+)-cat...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消炎利胆片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及ETCM数据库检索获取消炎利胆片的化学成分,通过Swiss ADME数据库进一步筛选活性成分并导入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药物相关靶点。利用Gene 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检索急性胆囊炎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在线平台获取“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并将“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药物-疾病”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计算网络拓扑学参数并筛选消炎利胆片发挥治疗急性胆囊炎作用的重要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通过Auto Dock平台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44个消炎利胆片活性成分及186个药物相关靶点,获得823个急性胆囊炎潜在靶点,取交集后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33个,这些靶点主要涉及磷脂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析桃核承气汤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UniProt数据库、化源网、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桃核承气汤中桃仁、大黄、甘草、桂枝、芒硝5味药物活性化合物和相关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搜索精索静脉曲张相对应的疾病靶点,使用韦恩图对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交集获得两者交集靶点,再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剖析,并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化合物-疾病”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在Omicshare云工具将富集结果可视化。结果 共得到桃核承气汤活性成分141个,作用靶点230个,精索静脉曲张疾病靶点208个,交集靶点40个,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萘酚、β-谷甾醇等,核心靶点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蛋白p53 (TP53)等;GO功能富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丹参-石菖蒲-丁公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筛选出丹参、石菖蒲、丁公藤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找出疾病靶点,并在UniProt数据库中将靶点基因名称标准化。通过韦恩图的绘制寻找出药物-疾病的潜在靶点基因,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选出关键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与Pymol将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丹参-石菖蒲-丁公藤的70种有效活性成分,1071个潜在靶点。共得到GO功能富集条目376个,其中生物过程234个、细胞组分68个、分子功能74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通路93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主要活性成分与疾病关键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丹参-石菖蒲-丁公藤的多种有效成分通过不同的通路发挥其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杨法智  徐向青 《河北中医》2023,(10):1732-1738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栀子-刺五加”药对调节重度抑郁症(MDD)的药理机制,为MDD的治疗提供新的辅助治疗手段。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栀子、刺五加的有效成分,并通过Pubchem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MDD的疾病靶点,再通过Bioinformatic数据库绘制“栀子-刺五加”有效成分靶点与MDD疾病靶点韦恩图获取两者的交集靶点即为潜在治疗靶点;通过STRING获取潜在治疗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PPI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借助David数据库及R语言包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R语言从GEO数据库获取MDD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差异分析,再通过Bioinformatic数据库获取“栀子-刺五加”调节MDD的核心DEG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筛选出栀子有效成分32个,刺五加有效成分31个,有效成分靶点572个,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