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灌肠方对脓毒症初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脓毒症初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清热解毒灌肠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结果:治疗7d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灌肠方改善脓毒症初期患者症状较好,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037-2039
目的:探讨自拟补肾解毒养肝方对肝肾阴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和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6例肝肾阴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口服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补肾解毒养肝方,治疗90 d后观察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检测免疫球蛋白、血液指标、24 h尿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9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38%明显高于对照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8,P=0.024)。观察组患者的皮肤斑疹、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疼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A、IgG、IgM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WBC、Hb、PL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24 h尿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2、IL-8和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补肾解毒养肝方治疗肝肾阴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免疫功能和血液指标,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自拟“盆炎方”治疗慢性盆腔炎8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灌肠消炎方辅助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灌肠消炎方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下腹痛、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腰骶酸痛、疲软无力、行经腹痛加重)、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ESR、FIB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联合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IL-2、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TGF-β1、MCP-1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灌肠消炎方辅助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盆炎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抗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盆炎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炎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辅治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胸腔穿刺抽液术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TGF-β1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降...  相似文献   

8.
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炎症,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而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迁延而致,或因起病缓慢而忽视治疗所致。此病症状繁多,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临床疗程长,迁延日久不愈。笔者于1997~1999年用慢盆炎方对慢性盆腔炎进行治疗50例,并按随机原则设对照组40例用妇乐冲剂治疗,经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显示了慢盆炎方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最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理气定痛汤对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奥硝唑胶囊的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理气定痛汤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氏盆炎方四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抗炎作用、免疫指标及对MCP-1因子的影响.方法:70只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60只采用苯酚凝胶化学烧伤联合机械损伤法制造大鼠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10d后将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高氏盆炎方四号方高、中、低(30g/kg、15g/kg、7.5g/kg)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合灸法及西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次1 g,1 d 4次,口服。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中脘) 15 d可进行重复埋线,埋线位点选取在原位点偏离0.1 cm处;加隔姜灸(中脘、足三里、神阙)每个穴位灸3壮,1 d 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7.50%(35/40)。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0.00%(28/4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及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穴位埋线合灸法及西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自拟盆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笔者自2000年4月~2006年12月采用自拟盆炎汤治疗该病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朱玉萍 《中医药导报》2011,17(6):112-113
目的:观察盆炎清方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药头孢唑肟钠和替硝唑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盆炎清方,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子宫体和附件增厚、活动、压痛等的变化,下腹腰部胀痛,带下量、色、质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和80.4%,愈显率分别为65.2%和39.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炎清方结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杜坚  陈群 《江西中医药》2010,41(1):45-47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与临床四诊信息的相互关系,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各证临床症状的相关程度及关键的证候特征,从而为其分类及规范化诊断提供参考。方法:编制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表获取四诊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作为提取公因子的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依临床症状的相关程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采集1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62项四诊信息,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与各临床症状关系较为显著的有21个公因子,可反映原62个症状总信息量的70.197%。根据62个症状对21个公因子的作用大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可划分为四类,分别与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湿瘀证、肾虚血瘀证较为符合。结论: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可以获得慢性盆腔炎的基础证型及主要临床特征信息,对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证候辨证及其分类研究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鞠红梅 《河南中医》2009,(4):365-366
目的:观察盆炎I号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治疗组口服盆炎I号方,对照组口服妇乐冲剂,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血流变学检查结果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明显优于对照组(51.0%);血流变学检查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盆炎I号方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7.
鞠红梅 《河南中医》2009,29(4):365-366
目的:观察盆炎Ⅰ号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治疗组口服盆炎Ⅰ号方,对照组口服妇乐冲剂,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血流变学检查结果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明显优于对照组(51.0%);血流变学检查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盆炎Ⅰ号方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盆炎方配合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应用盆炎方并配合灌肠方,用药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结果:痊愈43例,占71.67%;显效8例,占13.33%;有效2例,占3.33%;无效7例,占11.67%;总有效率88.33%。结论:盆炎方配合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四黄散外敷联合口服盆炎方对慢性盆腔炎患者下腹疼痛、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沉(ESR)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增加四黄散外敷联合口服盆炎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下腹疼痛评分、降钙素原(PCT)、hs-CRP、ESR水平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33/4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包括下腹胀痛、乳房胀满、经期延长、情志失调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hs-CRP及ESR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腔包块、盆腔积液、附件增粗患者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4.44%(2/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黄散外敷联合口服盆炎方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主要中医症候,降低患者下腹疼痛感,下调hs-CRP和ESR水平,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甘草泻心汤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和溃疡疼痛改善时间,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70/70),高于对照组的94.29%(6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时间和溃疡疼痛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NF-α、IL-6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