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炎、癌”转化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重要机制。曹志群教授扎根临床多年,对于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曹老师认为“虚、瘀、毒”为“炎、癌”转化的关键病机,其中正气亏虚是“炎、癌”转化的根本,瘀血、毒邪既是病机演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该转化总体上呈现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特性。曹老师将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三者有机地进行结合,以及综合内镜、病理表现,提出以“扶正化瘀解毒”为基本治则,创立芪莲舒痞方以扶正补虚培中州、化瘀行滞通其络、解毒祛邪以防变,在改善临床症状,逆转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以及降低胃癌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体现了中医“治未病”之“既病防变”的原则,为中医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青青  刘文宾  叶宝东 《新中医》2023,55(24):193-197
铁过载是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多因铁代谢失常或输血依赖导致。中医认为血瘀是铁过载发生的关键病机,治疗当以活血祛瘀为要。现代研究表明铁过载形成中会产生氧化应激损伤脏腑组织,进而诱发铁死亡,影响骨髓微环境,损伤造血细胞。铁过载-铁死亡的转化与临床虚瘀日久、新血难生,脏腑失于濡养,蕴结成毒的病机演变类似。研究“铁过载-铁死亡”的发展机制对抑制铁死亡、恢复骨髓造血有重要意义。笔者从“虚、瘀、毒”角度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述铁过载发展至铁死亡的病机演变及中医药干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铁过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结节可归于中医学“瘿病”“瘿瘤”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正气虚损,邪毒瘀滞。究甲状腺结节结癌转化之变,实为本元亏虚的基础上,新邪惑乱诱发痰凝、气滞、血瘀、毒结等故邪作祟,结聚颈前,破坏正邪平衡,正气无力驱邪外出,久羁为患,变生癌浊,日久发为癌瘤。“因加而发”发病理论不仅包括多因素累加导致疾病发生,亦注重邪正交互的作用,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同之处。在“因加而发”理论指导下,探讨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将甲状腺结节治疗窗口前移,攻邪于毒未鸱张亢盛之时,扶正于正气尚未衰败之际,延缓甲状腺结节癌变进程,为临床中西医结合防治甲状腺结节结癌转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毒”为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原因,毒为邪之渐,为无用之物、满溢之物,内外毒入于血分,发于皮肤,“毒”可分阴阳;“瘀毒互结”为本病的病机,瘀贯穿银屑病发展始终,血气否涩,瘀从毒结,瘀久蕴毒,瘀毒结聚;“虚”为本病的发病基础,以肝肾亏虚,阴血不足为本,加之脾肾阳虚,卫外不固;正气不足,邪气居之,虚损生积,瘀毒互结,导致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临证用药谨守病机,立解毒活血之法,分期而论,侧重不同,同时寒热并用,调和阴阳,顾护脾胃,为临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肺结节发生机制,探讨肺结节“炎-癌转化”与中医药防治策略。“正虚伏毒”是肺结节发生“炎-癌转化”的关键,扶助正气、驱邪于外是预防肺癌发生的重要途径。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7.
出血中风是一种严重脑血管疾病类型之一,其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现代医学暂无有效治疗方法。郭建文教授基于全国名中医陈绍宏教授的中风核心病机论,综合历代医家的学术观点,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出血中风的核心病机为“虚-瘀-毒”。即元气亏虚,因虚致瘀,因虚致痰,痰瘀互结,化生诸邪,聚而为毒,腑实不通,毒损脑络,血溢脉外,其中元气亏虚为发病根本,毒损脑络发为发病的最终发病机制,血瘀是发病核心环节,腑实为常候。治疗上应以复元醒脑、破血逐瘀、通腑解毒为法。  相似文献   

8.
从周仲瑛教授“瘀热相搏”理论出发,通过类比的思维方法,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机制与出血性中风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周仲瑛教授提出出血性中风为“瘀热阻窍”证,瘀热为致病之本,风、火、痰、虚为发病之标。ACS与出血性中风存在相似的发病机制,并结合ACS本身的特性,探讨ACS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叶放  徐吉敏  薛博瑜  周学平  吴勉华 《中医杂志》2011,52(22):1908-1910
基于"复合病机转化论"和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肝病学术思想,提出"湿热瘀毒互结"复合病机的是慢性肝炎过程中的共性的基本病机。探讨了湿热、气滞、血瘀、毒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因果夹杂、复合为患的复合病机形成机制。提出临证之际只要把清化湿热瘀毒法作为基本治法,依据病机虚实多寡和兼夹主次,随证加减、灵活应用,就抓住了慢性肝炎祛邪的关键,提高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的针对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谭毅  蔡海荣  赵帅  陈秀华 《新中医》2022,54(14):189-192
克罗恩病与虚、毒、浊、瘀关系密切,脾虚是致病之本,久病及肾,湿浊热邪是重要的致病之标,血瘀贯穿疾病始终,伏毒不解,变化丛生。治疗上,固护脾肾是治疗的关键,燥湿化痰以畅气机,活血化瘀贯穿疾病始终,清热解毒以防止疾病传变。  相似文献   

11.
炎癌转化是当前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题,早期干预、防治结合是预防炎症向癌症转化的重要措施。中医药用于癌症历史悠久,也是目前癌症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化痰除湿法是中医常用肿瘤治法之一,阐述痰湿-炎癌转化的相关性,明确化痰除湿法治疗癌症的现代理论基础显得尤为必要。中医理论认为,痰湿与炎症发生密切相关,也是促进炎癌转化的重要病理因素。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从祖国医学角度阐释痰湿-炎-癌转化机制,是对中医治疗肿瘤的理论拓展和思路创新,有利于指导中西医结合论治恶性肿瘤,为临床防治恶性肿瘤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程海波 《中医杂志》2014,55(20):1711-1715
周仲瑛教授提出的癌毒病机理论是中医肿瘤病机的创新理论。从癌毒的概念,癌毒的产生,癌毒的病理属性,癌毒的致病特性与机制,癌毒与正虚、气郁、痰瘀的关系及从癌毒辨治肿瘤的原则等方面,阐明癌毒病机理论的核心内容,为运用癌毒病机理论指导中医药辨治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癌毒病机理论,笔者团队提出结直肠腺瘤分期辨治的观点.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对结直肠腺瘤的病理分期,将结直肠腺瘤进行临床分期,辨析不同分期的核心病机,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脾气亏虚,湿痰瘀互结是早期结直肠腺瘤的核心病机,治当健脾利湿、化痰祛瘀散结,重在消瘤散结,防治腺瘤复发增生;脾气亏虚,湿痰瘀毒互结是晚期结直肠腺瘤癌变的核...  相似文献   

14.
胃癌前病变(PLGC)是以胃黏膜萎缩、固有腺体减少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炎性疾病,控制PLGC炎癌转化对于预防胃癌具有重要意义。PLGC包括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具有病程日久、缠绵反复的特点。纵观各医家之见解,笔者认为PLGC以脾胃气虚为本,痰凝血瘀为标。同时提出PLGC治疗应以补气活血为基本大法,既顾护脾胃之气,又祛除胃部邪气,从而达到改善胃黏膜内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控制炎症向癌症转化的治疗效果。以补气活血为视角阐述PLGC炎癌转化,注重个体化差异,辨证论治,从中医学角度阐述PLGC的科学内涵,为预防及治疗胃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NF-κB介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双向"凋亡机制与"正虚"、"瘀毒"中医病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0例初诊MDS患者参照有关标准分为低危组与高危组,将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拆方进行体外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观察不同分组(低危组、高危组)在不同药物(健脾补肾方、活血解毒方及全方)干预下,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细胞内NF-κB活性表达变化,通过以方测证的方法探究MDS"双向"凋亡机制与"正虚"、"瘀毒"中医病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低危组MDS表现为骨髓细胞凋亡"过度";而高危组MDS则表现为凋亡相对"不足"。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中,扶正(健脾补肾)药物有抑制低危组MDS骨髓细胞过度凋亡的作用,而祛邪(活血解毒)药物则有诱导高危组MDS骨髓细胞凋亡的作用。扶正(健脾补肾)药物与祛邪(活血解毒)药物均有不同程度抑制MDS骨髓细胞NF-κB活性的作用。结论:低危组MDS病机本质以"本虚"为主而表现为过度凋亡,高危组MDS病机本质以"标实"为主而表现为凋亡不足。细胞内活化的NF-κB调节MDS的双向凋亡。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方药能有效改善MDS骨髓细胞的凋亡水平。NF-κB介导的MDS"双向"凋亡机制与"正虚"、"瘀毒"中医病机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难治性心绞痛以持续时间不少于3个月的反复、持久的心绞痛为主要症状,与冠脉狭窄、阻塞等引起的可逆性缺血、缺氧有关,主要涉及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和以冠脉痉挛、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瘀毒”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瘀毒”致病秽浊顽固、缓积急发、变化迅速,与难治性心绞痛复杂多变、迁延难愈的疾病特点不谋而合。难治性心绞痛的病机本质是本虚标实,“瘀毒”贯穿其始末,是其重要的病理因素。基于“活血解毒”的整体思路,结合不同类型的本虚机制,并辅以益气温阳、补肾健脾、清热化痰等治法,在中医药领域运用抗炎、调节脂质代谢、抑制氧化应激和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建立侧支循环等手段来预防和治疗难治性心绞痛。故该文从“瘀毒”理论出发,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研究,探讨难治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策略,阐明难治性心绞痛难以治愈的原因及与普通心绞痛、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冠脉痉挛和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心绞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虚、瘀、毒探讨胃癌术后的病理机制及治法治则,认为胃癌术后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脾气亏虚、瘀阻胃络、癌毒蛰伏,虚、瘀、毒贯穿疾病始终,对胃癌术后病情进展的影响各有侧重.其中,脾气亏虚是胃癌术后的病机根本,瘀血阻络是癌毒变生及依附的病理基础,癌毒走窜是肿瘤复发转移的内在机制.临证治疗时立足于虚、瘀、毒并存的病机特点,施以...  相似文献   

19.
“因加而发”作为《黄帝内经》所载的发病机理之一,将新邪引动故邪致病与新故合邪致病涵盖其中。基于此,认为肺结节“结癌转化”之变实为本元亏虚的基础上,新邪诱发痰凝、气滞、血瘀、毒结等故邪,正气无力驱邪外出,久羁为患,变生癌浊,日久发为癌瘤。故临床在癌毒未成、癌毒氤氲、癌变已成3个阶段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透、散、补、和、化六法,标本兼顾,将肺结节治疗窗口前移,攻邪于毒未鸱张亢盛之时,扶正于正气尚未衰败之际,延缓肺结节癌变进程,为中医防治肺结节“结癌转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慢性结肠炎在一定情况下可发生癌转化。慢性结肠炎“炎癌转化”是在线粒体能量代谢损伤、有氧糖酵解代谢上调的机制下,肠道上皮细胞代谢失衡,促使炎症微环境向肿瘤微环境转化的过程。认为由正气虚损而致太阴经、阳明经的寒热分离是结肠炎癌转化的触发机制,由邪毒鸱张诱发的气机升降失调是打破促瘤抑瘤平衡,进而邪聚成瘤的关键。临床治疗上应在中医恒动观理论指导下分清慢性结肠炎炎癌转化的不同阶段,灵活把握扶正与解毒的主次,改善肠道炎性环境,调节异常能量代谢,以延缓恶化时间,截断炎癌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