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我院2014年5月~2019年5月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行根治术的Ⅲ期NSCLC病人200例,在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随访3年,根据3年无病生存情况分为无病生存组(76例)及非无病生存组(124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无病生存期(DFS),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SCLC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行根治术病人无病生存的因素。结果 200例病人3年无病生存76例,无病生存率为38.00%,中位DFS为21个月。无病生存组与非无病生存组吸烟史、分化程度、肿瘤直径、EGFR基因突变、ALK基因表达、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及术后辅助化疗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吸烟史(OR=2.016,P=0.004)、低分化(OR=2.125,P=0.001)、肿瘤直径>3 cm(OR=1.958,P=0.007)、EGFR基因突变(OR=2.305,P=0.002)、ALK基因阳性表达(OR=2.450,P=0.004)、新辅助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新辅助治疗后直肠癌脉管癌栓在中低位直肠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探讨脉管癌栓对直肠癌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 按照入选标准收集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连续收治的接受根治性切除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297例,根据是否接受术前辅助治疗将患者分成新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标本中的脉管癌栓并根据术后随访资料研究脉管癌栓与预后的关系.采用x2检验分析其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法分析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脉管癌栓总体阳性率为23.9%(71/297),新辅助治疗组阳性率为21.5%(31/144),对照组阳性率为26.1%(40/1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72,P>0.05).新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脉管癌栓均与病理T、N分期及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x2=13.490,27.401,7.323;16.188,21.623,16.534,P<0.05).新辅助治疗组脉管癌栓与局部复发无关(x2=0.000,P>0.05),对照组的脉管癌栓与局部复发有关(x2=4.010,P<0.05).两组的脉管癌栓均与远处转移有关(x2=4.950,14.332,P<0.05).脉管癌栓阳性者比阴性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率低,分别为46.4%(26/56)和75.1%(148/197)、56.7%(34/60)和79.4%(166/2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720,12.660,P<0.05).结论 新辅助治疗并未使脉管癌栓减少,但脉管癌栓在生物学行为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且脉管癌栓阳性的患者有可能从新辅助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R0切除的胆囊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及最佳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207例原发性胆囊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进一步筛选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207例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2.6(0.3~156.3)个月。术后1、2、3年总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8%、60.1%、57.1%。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3~T4分期、N1~N2分期、M1分期、术后感染是影响胆囊癌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肿瘤侵犯肝脏是影响病人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于T2b期胆囊癌,行解剖性肝Ⅳb+Ⅴ段切除与行楔形切除相比,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晚期(TNM分期为Ⅲ~Ⅳ期)病人,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病人有更长的OS(HR=1.708,95%CI 1.043-2.796,P=0.027)和DFS(HR...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辅助放化疗(nCRT)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随访病人5年总体存活率(OS)和无病存活率(DFS),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完成nCRT并接受根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乳腺癌(non-TNBC)接受表阿霉素联合多西紫杉醇方案(ET方案)的化疗敏感性及预后方面的差别。方法对接受ET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249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水平将乳腺癌分为三阴乳腺癌及非三阴乳腺癌两类,分析三阴与非三阴乳腺患者接受ET新辅助化疗方案后,二者病理疗效及远期生存的差别。结果 249例患者中,54(21.7%)例为三阴乳腺癌,195(78.3%)例为非三阴乳腺癌。三阴乳腺癌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25.9%,明显高于非三阴乳腺癌的12.3%(P=0.019)。三阴乳腺癌患者,特别是新辅助化疗后仍有癌残留的患者,其5年无病生存率(DFS)及5年的总生存率(OS)均明显低于非三阴乳腺癌(P值均<0.05)。获得pCR的乳腺癌患者5年的DFS和OS均明显高于化疗后仍有癌残留的患者(P值均<0.05)。获得pCR的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的DFS(P=0.837)及OS(P=0.398)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三阴乳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但预后却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强化治疗后患者肿瘤的降期情况及与术后无病生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135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放疗总剂量为50Gy,分25次完成;化疗采用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方案,放疗结束后4-8周接受手术。通过术后病理分期(ypTNM)与术前临床分期(uTNM)的对比,研究肿瘤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的变化及与患者无病生存率(DFS)的关系。结果13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7.1(12~87)月,3年DFS为85.2%。其中T分期降期患者(76例)3年DFS为90.8%,明显优于无变化者(48例)的75.0%(P=0.040);N分期降期患者(54例)3年DFS为98.1%,明显优于无变化者(53例)的77.4%和进展者(16例)的75.0%(P=0.009)。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N分期下降在肿瘤预后判断方面更有意义(HR=0.793,95%CI:0.626.1.004.P=0.054)。结论直肠癌新辅助强化治疗后能达到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下降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生存优势;N分期降期可能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部位及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123例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术后继续按术前方案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3年无瘤生存(DFS)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23例患者3年DFS率为84.55%(104/1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放化疗后T分期降期、术后淋巴结阴性、环周切缘阴性患者的3年DNF率明显升高(P0.05),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不同手术方式之间3年D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距肛缘距离2~3 cm组与4~5 cm组、6~7 cm组之间的3年DFS率存在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肿瘤距肛缘距离各亚组按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6~7 cm组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患者的3年DFS率(91.89%)与2~3 cm组切除肛门括约肌手术患者的3年DFS率(80.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3,P0.05);但明显高于4~5 cm组保留括约肌手术患者的3年DFS率(72.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37,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淋巴结及病理环周切缘状况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χ2=12.459、15.283,P0.05)。结论:术后淋巴结及环周切缘状况是影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仍存在肿瘤位置越低,预后情况越差的趋势;对于肿瘤距离肛缘4~5 cm的患者而言,虽然能够实施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但并不能从生存期中获益,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辅助放疗在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疗在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的疗效及其对保肛手术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39例行新辅助放疗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距肛缘3~7 cm,平均4.9 cm。放疗后21例(53.8%)排便困难、便血等症状得以改善。腹会阴联合切除14例,低位前切除术13例,Parks术8例,Hartm ann术4例。术后病理显示肿瘤完全消退(CR)3例,肿瘤部分缓解(PR)22例,无效(NR)14例,总有效率为64.1%(25/39)。保肛率为53.8%(21/39),其中放疗有效者(CR PR)保肛率为64%(16/25),无效者为35.7%%(5/14),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新辅助放疗对多数直肠癌病人有效,可以使肿瘤缩小、降低分期,并可提高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研究Ⅱ-Ⅲ期直肠癌切除术后伊立替康对5-FU/LV辅助治疗的作用,R98试验通过将1993年3月至2005年12月期间357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进行5-FU/LV化疗,实验组进行伊立替康联合5-FU/LV化疗,经过156个月的随访发现,实验组的无瘤生存率(DFS,HR=0.80,P=0.154)和总生存率(OS,HR=0.87,P=0.433)均增高,但尚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对不可根治肝癌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纳入周岱翰教授2020年9月-2023年1月经治的符合纳排标准的不可根治肝癌患者,根据其确诊后有无规范的中医辨证施治,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及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析不可根治肝癌的预后因素,并探讨中医治疗对患者接受西医抗肿瘤治疗次数及体重变化的影响。结果 纳入合格病例101例,暴露组(55例)与非暴露组(46例)基线均衡。生存分析显示,暴露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对比非暴露组为70.0%、60.6%、41.9%对比48.3%、29.3%、9.8%,中位OS为27.3个月对比1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P=0.02),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0.50(95%CI 0.29~0.89,P=0.02)。多因素Cox回归显示,规范的中医辨证施治为预后保护因素,调整后HR为0.34(95%CI 0.16~0.72,P=0.04)。非暴露组接受肝动脉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及PD-1/L1免疫治疗的占比均多于暴露组,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切除术病人嗜神经侵袭(PNI)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我院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病人200例,根据是否发生PNI分为PNI组和无PNI组,比较两组病人一般资料、临床特征等,记录所有病人术后总生存时间(OS)以评估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特征病人预后。采用Cox回归分析结直肠癌病人切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00例病人中,39例出现PNI为PNI组,其余161例为无PNI组;PNI组肿瘤直径较非PNI组大,T分期T3~T4比例高、转移淋巴结比例高、术后辅助治疗比例较非PNI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病理分期T3~T4病人3年总生存期显著低于病理分期T1~T2期者(Log-rankχ2=3.936,P=0.047);PNI阳性者3年生存率低于PNI阴性者(Log-rankχ2=10.629,P<0.001);术后辅助治疗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术后未辅助治疗者(Log-rankχ2=8....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与直接手术患者的生存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在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收治的282例初始评估为技术上可切除的结直肠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以肝转移术前是否接受过新辅助化疗,分为新辅助化疗组(244例)和直接手术组(38例),比较两组的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采用倾向性评分校正后进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校正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原发肿瘤T分期、临床风险评分(CRS)、RAS状态、辅助化疗有无、切缘状态。结果244例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术前完成4(1~15)个周期的化疗,其中207例患者一线选择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37例患者一线选择伊利替康为主的化疗方案,90例患者一线联合了靶向治疗。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0(5~134)个月,失访率1%。未校正前,新辅助化疗组1、3年OS分别为95.1%和66.4%,直接手术组1、3年OS分别为94.7%和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新辅助化疗组1、3年PFS分别为51.0%和23.4%,直接手术组1、3年PFS分别为39.5%和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经倾向性评分校正后,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是PFS的独立保护因素(HR=0.664,95%CI:0.449~0.982,P=0.040),但不是OS的独立保护因素(HR=0.651,95%CI:0.393~1.079,P=0.096)。亚组分析显示:新辅助一线化疗有效组(194例,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缩小但未达到部分缓解)的1、3年OS分别为96.9%和67.1%,优于直接手术组(94.7%和51.5%),经倾向性评分校正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而新辅助一线化疗无效组(50例,包括肿瘤进展或增大)的1、3年OS分别为90.0%和63.3%,与直接手术组(94.7%和51.5%)相比,经倾向性评分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结论对于可切除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肝切除手术相对于直接手术可使患者获得更长的疾病控制时间,虽然整体OS获益不明显,但新辅助一线化疗有效患者的OS优于直接手术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风险[T_3/T_4(N_0/N_+)]膀胱尿路上皮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例高风险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1例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36例直接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率等指标的差异,并分析新辅助化疗对总生存率(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的影响。结果:本研究67例患者随访2~60个月,平均(27.1±17.8)个月。研究组术后病理分期降低者18例,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15例;中位生存时间为58(33.62~82.38)个月,OS和CSS分别为36%和43%。对照组术后病理分期降低者7例,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15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9(24.54~53.46)个月,OS和CSS分别为24.9%和27.0%。两组肿瘤降期率和C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0)。结论:GC方案新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肿瘤的病理分期,并明显改善高风险膀胱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长程放化疗联合替雷利珠单克隆抗体作为错配修复基因蛋白无缺失型(pMMR)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病人新辅助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1例临床分期为cT3-4N0M0或cT1-4N+M0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且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替雷利珠单克隆抗体治疗的pMMR中低位直肠癌病人临床资料。研究主要终点为病理完全缓解,同时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11例病人均完成放化疗,10例病人接受3次替雷利珠单克隆抗体治疗,1例接受2次替雷利珠单克隆抗体治疗。1例(9.1%)病人出现3级免疫性肠炎的不良反应。保肛手术率为100.0%。1例病人术后出现Clavien-DindoⅡ级吻合口漏。所有病人肿瘤均为pMMR,共有6例(54.5%)病人达到病理完全缓解,3例(27.3%)达到主要病理缓解,客观缓解率达100.0%。6例病理完全缓解的病人中,有2例(18.2%)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结论 pMMR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病人行长程放化疗联合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的术后辅助化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Ⅰ~Ⅲ期≥65岁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接受辅助化疗有47例,未接受辅助化疗有33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特征。结果与未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比较,接受辅助化疗年龄轻的患者较多(P=0.005)、伴有合并症较少(P=0.040)、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P0.001)、ER/PR阴性率高(P=0.029)、接受放疗概率高(P=0.005);而在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HER2表达、手术方式、内分泌治疗无明显区别(P0.05)。中位随访期为73个月,辅助化疗组与未辅助化疗组相比,无病生存率(DFS)无明显区别(78.7%vs 90.9%,P=0.147),总生存率(OS)也无明显区别(83.0%vs93.9%,P=0.098)。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获益不明显,但对于年纪较轻、伴有合并症较少且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ER/PR阴性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应全面综合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和获益程度选择术后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青年与老年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差异并探讨影响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青年(诊断年龄40岁,398例)和老年(诊断年龄60~70岁,398例)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通过术后随访了解病人的生存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存活率,采用Log-rank检验与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青年组病人肿瘤家族史比例高(P0.001),TNM分期以Ⅲ、Ⅳ期为主(P=0.015),更倾向接受新辅助治疗(P0.001),血清白蛋白高(P0.001),术前贫血比例高(P=0.017),而术前癌胚抗原(CEA)阳性率及体重指数(BMI)较低(P值均0.001)。术后病理,青年组病人肿瘤体积较大(P0.001),浸润型肿瘤比例高(P=0.023),分化程度较低(P=0.003)且黏液腺癌的比例大(P0.001)。青年组与老年组的3年存活率分别为85.5%与85.6%。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均显示青年组与老年组总体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Ⅳ期(HR=10.85,95%CI 4.698~25.050,P0.001)及脉管癌栓阳性(HR=4.283,95%CI 1.956~9.378,P0.001)是影响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年与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存在差异,但总体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M分期Ⅳ期及脉管癌栓阳性是影响青年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细胞凋亡、增殖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为新辅助放化疗在直肠癌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新辅助放化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研究组)及60例未行新辅助放化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对照组)术后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对照研究。检测与直肠癌生物学特性相关指标癌胚抗原(CE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比较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CE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3.33%(50/60)、98.33%(59/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PCNA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3.33%(50/60)、96.67%(58/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VEGFR2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6.67%(28/60)、81.67%(49/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可使直肠癌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可能有利于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适形切除保肛术(CSPO)与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20年4月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3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17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66例)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0例,女73例;年龄为(57±11)岁。183例病人中,117例行CSPO设为CSPO组,66例行ISR设为ISR组。观察指标:(1)两组低位直肠癌病人手术情况。(2)两组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4)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预后因素分析。(5)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肛门满意度因素分析。采用门诊、问卷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人生存、造口还纳、肛门满意度评分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情况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将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中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两组低位直肠癌病人手术情况:CSPO组和ISR组病人腹腔镜手术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远切缘、术后化疗、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4例和55例、(165±54)min和(268±101)min、(142±101)mL和(91±85)mL、(0.6±0.4)cm和(1.9±0.6)cm、76例和9例、(6.6±2.5)d和(7.9±4.7)d,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531,t=8.995、-3.437、-3.088,χ2=44.681,t=2.267,P<0.05)。(2)两组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后并发症情况:CSPO组术后19例病人发生并发症,其中Ⅰ级并发症6例,Ⅱ级并发症12例,Ⅲb级并发症1例。ISR组术后14例病人发生并发症,其中Ⅰ级并发症4例,Ⅱ级并发症7例,Ⅲa级并发症1例,Ⅲb级并发症2例。两组病人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6,P>0.05)。两组病人并发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两组病人均无围术期(术后30 d内)死亡病例。(3)随访情况:18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CSPO组和ISR组随访时间分别为(41±27)个月和(37±19)个月,两组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4,P>0.05)。CSPO组和ISR组病人中,肿瘤局部复发分别为2例和3例、肿瘤远处转移分别为9例和4例,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77、0.170,P>0.05)。CSPO组和ISR组病人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4.0%和88.6%,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9.0%和92.8%,两组病人无病生存情况和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0.002,P>0.05)。CSPO组和ISR组分别有102例和66例病人随访至CSPO或ISR术后12个月,其造口还纳率分别为92.16%(94/102)和96.97%(64/66),两组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8,P>0.05)。CSPO组8例造口未还纳病人中,2例因高龄、4例主观拒绝还纳、2例因放疗致瘢痕无法还纳。ISR组2例造口未还纳病人中,术后因肝转移和主观拒绝还纳各1例。CSPO组和ISR组分别有92例和61例病人随访至造口还纳术后12个月,其中CSPO组75例和ISR组38例完成肛门功能满意度调查。CSPO组和ISR组病人肛门功能满意度评分分别为(6.8±2.8)分、(5.4±3.0)分,两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2,P<0.05)。CSPO组和ISR组病人肛门功能满意度评分>5分分别为54例和21例,两组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5,P>0.05)。(4)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预后因素分析: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为性别、肿瘤pT分期是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2.883,1.963,95%可信区间为1.090~7.622,1.129~3.413,P<0.05);性别、肿瘤pT分期是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10.963,3.187,95%可信区间为1.292~93.063,1.240~8.188,P<0.05)。(5)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肛门满意度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肛门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偏回归系数=1.464,-1.580,95%可信区间为0.323~2.605,-2.950~-0.20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术前放疗是影响低位直肠癌病人肛门满意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偏回归系数=1.637,-1.456,-1.668,95%可信区间为0.485~2.788,-2.796~-0.116,-2.888~-0.447,P<0.05)。结论与ISR比较,低位直肠癌施行CSPO同样可实现超低位保肛,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肿瘤学安全性,改善肛门功能,提升病人术后肛门功能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含微乳头成分的乳腺浸润性黏液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 IMpMC)与纯黏液癌(pure mucinous carcinoma, PM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乳腺癌数据库中有完整临床病理与随访资料的IMpMC与PMC病人。比较这两类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差异,分析微乳头成分对黏液癌病人预后的影响。结果:共239例乳腺癌病人入组,其中IMpMC病人27例(11.3%),PMC病人212例(88.7%)。临床病理特征的多因素分析显示,与PMC相比,IMpMC有较高的淋巴结阳性率(OR=4.84,P=0.014)、较多的脉管浸润(OR=13.38,P=0.001)以及较多的Ki67高表达(OR=4.07,P=0.044)。治疗方面的多因素分析显示,IMpMC比PMC病人较多行乳腺癌根治术(OR=10.00,P=0.003)、辅助化疗(OR=7.11,P0.001)与放疗(OR=5.33,P=0.006)。PMC病人的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2.5%和98.6%,高于IMpMC病人的79.2%(P=0.011)和93.8%(P=0.02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和肿瘤直径是影响病人DFS的独立因素。IMpMC较PMC病人有较差的DFS(HR=10.39,P=0.014)。结论:与PMC相比,IMpMC的肿瘤侵袭性较高。IMpMC病人的预后较PMC差。  相似文献   

20.
<正>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 cancer,MIBC)的主要治疗方式,国内外指南推荐为T2~4aN0M0期及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提供RC[1]。但MIBC患者接受RC后,仍有50%的患者出现术后复发[1],从新辅助和辅助治疗的层面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新辅助和辅助化疗的研究已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展,推荐c T2~4aN0M0期MIBC患者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未行新辅助化疗的p T3~p T4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建议术后辅助化疗[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