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晨  张京兰  王非 《陕西中医》2022,43(6):793-796
目的:探析脑卒中伴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接受针刺夹脊穴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30例脑卒中伴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15例)、观察组(115例)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刺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困重、偏身麻木、手脚胀痛证候积分。采用躯干控制测试(TCT)、Fugl-Meyer量表(FMA)、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分别评估治疗前后躯干控制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肢体痉挛程度及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TCT评分、FMA评分、MoCA评分、MA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困重、偏身麻木、手脚胀痛证候积分、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CT评分、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D、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及偏瘫患者效果较好,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认知、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培元通脑胶囊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效果,并从改善微循环、抗炎和神经保护方面探讨了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31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进行康复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d-1;和辛伐他汀片,10 mg·d-1;并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仪,30 min/次,1次/d,5次/周,共治疗30次。观察组西医治疗及康复理疗措施同对照组,并加服培元通脑胶囊,3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进行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平衡能力量表(BBA),运动能力量表(FMA)和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液沉降率(ESR)]。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8,12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下降幅度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DL,BBA,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L-6,TNF-α,Hcy和Cys-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黏度、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FIB和ESR)均低于对照组(P0.01);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元通脑胶囊可促进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肝肾不足,风痰瘀阻证)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具有调节炎症因子、改善血液流变和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可增加常规西医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痹益脑汤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脑血栓患者1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等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通痹益脑汤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动脉斑块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痹益脑汤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脑血栓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与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3组基础治疗相同(包括基础疾病药物及康复训练),中成药组口服脑栓通胶囊,西药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中西药结合组予脑栓通胶囊加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同服。3组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中西药结合组FMA、MBI评分均高于中成药组与西药组(P<0.05),中成药组FMA、MBI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3组脑梗死复发率、心脑血管病引起的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成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西药组、中西药结合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中西药结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配合氯吡格雷片可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冰马膏穴位贴敷治疗中风急性期软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冰马膏穴位贴敷疗法,观察两组急性期软瘫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记分、改良Ashworth分级、改良Fugl-Meyer(FMA)法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明显改善ND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记分、改良Ashworth分级、改良Fugl-Meyer(FMA)法评分,缩短急性期软瘫持续时间,提高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冰马膏穴位贴敷治疗中风急性期软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刘锋 《光明中医》2016,(22):3297-3299
目的对自拟通脑汤结合针灸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78例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通脑汤结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通脑汤结合针灸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脑络欣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脑络欣通对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积分及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脑络欣通组、通心络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脑络欣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络欣通.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4 d、治疗后28 d三个不同时点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值、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脑络欣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28 d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通心络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脑络欣通能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值,改善凝血相关指标.结论脑络欣通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临床疗效优于通心络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康复训练,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脑栓通胶囊,14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评定,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5%~98%(95%CI),在α=0.05水准上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结论: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患者采用脑栓通胶囊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温阳化痰通络汤治疗阳虚痰瘀阻络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温阳化痰通络汤治疗阳虚痰瘀阻络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阳虚痰瘀阻络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豨簽通栓丸,观察组给予温阳化痰通络汤,对比2组临床疗效、改良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分级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分级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上述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阳化痰通络汤治疗阳虚痰瘀阻络型中风痉挛性偏瘫可通过发挥温阳益气、化瘀祛痰的功效从而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脑栓通胶囊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治疗的远期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66例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脑栓通胶囊,对比两组量表评分的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MBI、FIM、CSS评分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MBI、FIM、CSS评分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脑栓通胶囊治疗,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全面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秦慧兵  刘红钊  张小林 《新中医》2019,51(6):124-127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对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进行常规干预,对照组加用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栓通胶囊;均以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统计患者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6%,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第30、60天,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第30、60天,2组MBI、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MBI、ES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第30、60天,2组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于治疗第60天,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第30、60天,2组血清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hs-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栓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后遗症患者97例,随机分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及对照组。对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情况、患者的智能精神状态,及治疗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检测;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经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降低;血液流变学(血浆比黏滞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指标显著改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FMA肢体功能康复评分及MMSE智能精神状态评分显著升高。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及智能精神状态康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气通脑方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促进作用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10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现代综合康复训练手段,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脑方。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下肢肌力、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步行能力(BBS)量表、日常生活活动(BI指数)及痉挛程度(Ashworth法)评价,检测血清HCY,hs-CRP,D-D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4,8周下肢肌力和步行能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4,8周BI和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下肢痉挛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Ashworth肌力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BS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hs-CRP和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内科、康复治疗及针灸治疗的基础上,益气通脑方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减轻肌肉痉挛程度,提高平衡能力,提高下肢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秦慧兵  刘红钊  张小林 《新中医》2019,51(4):127-129
目的:回顾性研究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应用脑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者560例,依照治疗方式分为2组各28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加用脑栓通胶囊治疗。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及生活能力状态(ADL)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ADL评分均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2组间比较,观察组积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结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应用脑栓通胶囊治疗可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而降低NIHSS评分,提升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武晓波 《新中医》2021,53(21):84-87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 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脑栓通胶囊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S100β 蛋白表达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并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组MMP-8、S100β 蛋白表达水平及NIHSS 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MMP-8、S100β 蛋白表达水平及NIHSS 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8.33%(P<0.05)。治疗后,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脑栓通胶囊,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发现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状态评分等优于对照组,在调节TG和TC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HDL和LDL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基础治疗联合脑栓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和临床生活能力,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赤风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 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1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接受黄芪赤风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及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简化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 评分法(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 评分。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70.59%(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TNF-α、IL-6、hs-CRP 水平及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P<0.05),FMA、ADL 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TNF-α、IL-6、hs-CRP 水平及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低(P<0.05),FMA、ADL 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黄芪赤风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清TNF-α、IL-6、hs-CRP 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减星蒌承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肝门静脉(PV),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及NIHSS评分、IMT、PV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实施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效果显著,可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提高总有效率,加速中医证候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筋骨通脉汤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颈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肩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筋骨通脉汤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刺络放血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eyer评分变化,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BI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筋骨通脉汤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颈肩痛疗效优于单纯应用筋骨通脉汤治疗,并能进一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络通颗粒对老年血管性认知障碍伴失眠患者认知功能、脑血管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74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7例和研究组8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尼莫地平片30 mg,3次/d,口服;研究组予以脑络通颗粒1袋,3次/d,温水冲服。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神经心理学指标、脑血管血流灌注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1.27%)低于研究组有效率(86.2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较高,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OI)评分较低,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椎动脉(VA)血流速度较高,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Hc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为恶心、头痛、心悸,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为恶心、头痛、心悸、腹泻。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络通颗粒治疗老年血管性认知障碍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睡眠质量,提高脑血管血流灌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