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诺病是发生于肢端的一种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常因情绪紧张或遇冷而发作或加重,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寒湿内伏"与本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恰好也符合仝小林教授所提之"脏腑风湿"学说。其发病部位在四肢末端皮肤处,此时风寒湿邪虽尚未侵袭脏腑但形成脏腑风湿病,往往在阳气虚弱的情况下,反复感受风寒而发生,亦因感受风寒而反复或加重,此过程中伏留的寒邪与瘀、热、湿等病理产物胶着,寒邪内伏,痹阻血脉,进而与痰瘀相杂,损耗阳气,亦可在外邪的引动下使疾病复发。并结合朱仁康、赵炳南、黄春生等名家医案,从"脏腑风湿"的角度来阐释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散邪、透邪,温阳法加减化裁在该病治疗当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邪毒外侵和正气内虚两方面认识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邪毒主要考虑风邪外袭、湿热胶着、痰瘀互阻;正虚有肺气虚、脾气虚、脾阳虚、肝阴虚、肝血虚、肾精不足。  相似文献   

3.
丰广魁 《陕西中医》1998,19(8):355-356
痫病历来多从实论治,主张风、痰、火、瘀致病,然其邪之产生多因肝脾肾失调而后生,与先后天之正气不足均有关系;或先禀不足而起,或脏腑功能失调而生;正虚易致痫发;且发作益盛;故治痫应注重扶正。  相似文献   

4.
痰邪乃正气不足,津液输布失司,水湿凝聚而成。由此而脏腑功能障碍,升降出入失常,气滞血瘀,痰气交搏,痰瘀互结,络脉不畅,癌症则生。痰在癌症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中医学认为癌应从痰而治。本文试从由痰致癌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进展方面介绍治痰在癌症治疗中的认识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难治性癫痫相较普通癫痫而言病势反复、病情迁延,其难治在于其病之顽,而夙疾之本当以禀赋失常,根本病机在于痰瘀阻窍。“主客交”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始名于吴有性所著《温疫论》,书中阐明“主客交”之实质,当以正气衰微为主,兼以客邪伏于血脉,正邪胶结,主客相交乃成痼疾。近现代众多医家藉此理论临证辨治皮肤病、肝病、癌病等多种慢性顽固性疾病,圆机活法,其效颇佳。本文拟从“主客交”理论剖析难治性癫痫之病因病机,乃知顽痫始发之主在于先天禀赋不足,肾、脾、心、肝诸脏虚损,脑窍失养,气机逆乱,神机失用;而痰、瘀、毒、湿、热、饮等诸邪内生,外内相引,元神失控,痰瘀阻窍,宿络为客;标本虚实错杂,日久主客胶结,脑窍失养,邪伏脑络之交结难解,乃顽痫难愈之根。基于此说,拟以分离主客为根本治则提出治顽痫三法,治之当以主为本,调脏腑、扶正气为先;以客为要,祛外因、逐客邪兼顾;以交为用,分主客、治标本并重。临证当分期而治,急性期则治其标、客去则交易解,间歇期则补其本、主盛则交自化。厘清邪正强弱与主客盛衰,辨证论治,正邪同治,胶结乃去,顽痫得瘥。  相似文献   

6.
肺小结节之为病,盖邪气侵袭肺脏,肺叶娇嫩,正气受损,邪气潜伏入里,或治疗不当,余邪留而不去,入里传变,客于肺络,肺气失宣,久郁生痰,痰留成瘀,酿生伏毒,痰、瘀、毒三者胶着,渐生积聚,耗伤正气,肺络空虚,正愈虚而邪愈恋,以“虚、毒、痰、瘀”为主要病理特点。透邪法治疗肺小结节,处方用药时着重轻巧宣散、灵动剔透,化痰、祛瘀、解毒并行,宣肺通络,透邪外出,辅以扶正益肺。  相似文献   

7.
肺癌发生是在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外邪入侵,痰、湿、气、瘀、毒等搏结日久,渐积而成。其临床特点是体内出现肿块,表现高低不平,坚如岩石,并伴有脏腑虚衰的表现。癌症的病因主要是由于六淫外侵、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及禀赋不足等,以致脏腑阴阳气皿失调,正气亏虚,气滞、痰湿、瘀血、热毒等病邪搏结,留滞不去,聚而成瘸。病机表现错综复杂,多脏同病,虚实并见,终至邪毒耗损,正气虚衰,病人危途。下面分型介绍一些治疗肺癌的偏方。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芳 《陕西中医》2001,22(1):61-62
本病为传染性疾病,乃由于偶失摄养,湿热疫毒内侵,密而不去,伤及肝脾,进而损及正气,瘀阻肝络,逐渐而成。据其临床特点归属于“胁痛”、“积聚”等范畴。 1湿热毒邪留恋湿热毒邪留恋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急性期失治、误治或治疗不彻底,致余邪残留潜伏;病久机体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胃运化失职,又湿热内生;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与热相合,蕴结郁蒸,胶着难解,上郁肺金,中困脾土,下注膀胱,阻遏三焦,致气化不利,水湿内生。湿郁化热,热郁成毒,湿、热、毒邪相互胶结,缠绵难祛。久蕴不解,必从化伤正,从阳明燥…  相似文献   

9.
通过病因病机、辨证用药、典型病案三方面内容介绍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癫痫的经验,认为癫痫主要病机是风痰内蕴、胶着难解,治疗上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发作期以痰瘀内扰、肝风妄动邪实为主,主要治以豁痰开窍、息风镇惊,缓解期以气阴亏虚、痰浊内扰正虚为要,主要治以健脾化痰、平肝息风、补肾填精,临床治疗剂型多样、灵活应用,运用汤剂、散剂、糖浆剂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成人病毒性肺炎中医临床辨治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成人病毒性肺炎的中医辨治思路,认为本病病因有“时行邪气”、“伏邪”和“非时疫邪”三种,其发病以正气不足为基础,毒邪、痰瘀内生是其重要病机,治疗应及早祛邪解表,重视扶正活血化痰。本文对SARS的证治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为正气不足,肝脾肾亏虚。其病因为受风、寒、湿、热等邪侵袭,内外合邪,气血不畅,痰浊瘀血闭阻经络、筋脉、骨节所致。痰瘀是病理因素,虚邪是痰瘀形成的病理基础。从虚、邪、痰、瘀4个方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李莹 《河北中医》2009,31(7):1007-1008
痹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或由内生痰、瘀、热毒,出现以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的总称。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相当于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等疾病,为临床常见病。轻则肢体关节疼痛,影响工作,重则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造成脊以代头,尻以代踵等严重残废状态。病机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复感受风寒湿邪,流注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痹证。气虚是患痹证的先决条件,瘀阻是痹证的重要病理变化,治疗宜用益气活血法。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肝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病因病机慢性乙肝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 ,所谓“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感受湿热疫毒之邪 (HBV) ,侵入血分 ,内伏于肝 ,影响脏腑功能 ,损伤气血 ,导致气机逆乱而变生诸症。但病情的发生发展又与以下因素有关。酒食不节损伤脾胃 慢性乙肝患者本来就有湿热内蕴 ,然不少人却嗜酒成性。酒毒伤肝 ,酿湿生热 ,又因饮食不节 ,恣食高粱厚味 ,辛辣炙 ,损伤脾胃 ,脾失健运 ,酿湿生痰 ,湿热内生 ,熏蒸肝胆 ,或痰瘀阻络 ,胆汁外溢 ,渗入血中 ,发为黄疸或胁下症块 (肝脾肿大 )。劳欲过度耗伤气阴 不少慢性乙肝患者不知劳逸结合 ,注意休息 ,经…  相似文献   

14.
痰瘀致痹机制及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痹病是机体正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热、燥等病邪侵袭为患,痰浊瘀血阻滞,引起经脉气血不通不荣,出现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肢体痿废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1]。《素问.痹论》曰:"痹之安生?歧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随着对痹病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痰瘀在痹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尹常健教授分期辨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经验。尹常健教授认为,该病当分期辨治,首辨分期,次辨脏腑,再辨虚实。初期多属实,以痰湿、气滞多见,治宜化痰祛湿或行气导滞;中期邪气渐盛,邪正相争,以湿热蕴结、痰浊壅盛为主,治宜清热祛湿或芳香化浊;晚期正气已虚,邪气仍盛,以肝肾不足、痰瘀互结多见,治宜调补脾肾、化痰散结、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周仲瑛辨治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典型门诊病例140例,采用数据挖掘结合传统中医思辨方法,对病案病机证素、治法方药等进行提取、分析. 结果 病性证素主要有癌毒、痰瘀、水湿、气滞(逆)、蕴热、正(气、血、阴、阳)虚;病位证素有脘管(食道)、脾、胃、肝胆、大肠等;治法用药涉及抗癌解毒、化痰消瘀、软坚散结、扶正补虚、调和脏腑等.结论 周仲瑛辨治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基本病机为正气不足,癌毒滋生,搏结痰瘀,扰乱气机,壅滞脾胃肝胆,纳运升降与疏泄失常,生化乏源,机体失养,癌毒走注,步入损途;不同癌肿,病机有异,治疗有别,但以抗癌解毒为主,配伍扶正攻邪、调和脏腑等综合兼治.  相似文献   

17.
李洪涛  柯庆铭  陈朝俊 《新中医》2024,56(11):193-197
基于中医学未病先防理念,提出应注重时间在中风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正邪变化及脏腑生 理,从健康状态到中风病发病的过程以时间为轴可分为“伤-生-显”3个阶段,应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分期进 行预防。提出正气损伤期为中风病萌芽之时,以随时间积累的正气损伤、脏腑损耗为病机,应以未病养生为主 要策略,从饮食、情志、锻炼等方面顾护正气,防其损伤;病邪内生期为疾病发展阶段,以风火痰瘀之邪内生 为主,应该防病调护,采用食疗等方法祛除内邪并改善体质;症状显露期提示中风先兆,宜见微知治,以治为 防,防治结合,采取针灸、药物等方法及时治疗,以防其进一步发展为中风。  相似文献   

18.
眩晕的病位在脑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是以本虚为主兼夹实邪的本虚标实证。正气不足是感受外邪外因发病的关键。内因与不内外因多属本虚证或本虚标实,本虚为主。  相似文献   

19.
张迎春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2):103-103,10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是一种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水平的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常表现为感染、出血及贫血。中医虽无“慢粒”病名,但据其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以上表现及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食纳减少、消瘦、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可归属“虚劳”、“血证”、“积”等范畴。在正虚前提下,感受邪毒,正邪相争,正不胜邪,邪气踞之,逐渐发展而成。内因为正气亏虚,外因情志抑郁、气滞血瘀或饮食不节,滋生痰浊或邪毒侵袭,留恋不去。以上诸邪气常交错夹杂,混合致病,痰、瘀、毒邪搏结于骨髓,连及脏腑,耗损正气而成虚劳。其病位多责之于肝脾,病理改变多为气滞、血瘀、痰结。邪毒久羁,变生多端,据以上病因病机采用中医扶正益气、活血化瘀解毒并配合羟基脲治疗巨脾一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癫痫 (痫病 )属发作性的神志异常疾病。脾虚 ,风、火、痰、瘀阻滞 ,致营卫不和 ,枢机不利 ,脏气不平 ,阴阳气不相顺接是其发病的基本病机 ,脾虚为本 ,风、痰夹瘀为标。《伤寒杂病论》虽然没有明确论述癫痫 ,但通研《伤寒》 ,结合《内经》及后世医家阐发 ,可从仲景学说探求癫痫发病的病机、症状及治疗方法。1 癫痫发病的机理1.1 癫痫发病与营卫的关系营卫乃指整个人体正气的卫外抗病力和内营支持力。外邪自表入里 ,营卫首当其冲。伤寒六经是仲景在脏腑、经络、气化理论的基础上 ,对人体正气的卫外抗病力和内营支持力的不同层次的概括[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