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康  王中林 《吉林中医药》2010,30(2):114-115
干眼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的不稳定和眼结膜、角膜表层组织病变,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常见的症状有眼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视疲劳、难以名状的不适等。干眼症属中医"燥症"范畴。肝肾阴虚,肝之阴液不足,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常用益气养阴、润燥生津之品内服,结合针刺、穴位按摩、中药喷雾等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外用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玉屏风散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外用滴眼,治疗2周,对患者治疗前、后自身症状、泪液分泌实验及泪膜破裂时间的对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率为53.3%。2组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泪液分泌量及泪膜破裂时间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之功,外治熏洗,将药直达局部,治疗干眼症,为干眼症提供了新的治疗角度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邱梅华  赵玉敏 《中医研究》2000,13(4):64-64,F003
带状疱疹中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 ,俗称“蜘蛛疮”、“蛇丹”。本文就近 5年来中医药治疗此病的进展综述如下。1 药物疗法1 1 内治法张冰凌[1] 根据带状疱疹多发于肝、胆经脉循行部位 ,自拟大青叶连翘汤治疗 4 6例 ,药用大青叶、连翘、金银花、茯苓皮、马齿苋、薏苡仁、丹参、贯众、柴胡、黄芩、延胡索、甘草 ,每日 1剂 ,结果痊愈 31例 ,有效 14例 ,无效 1例 ,其治疗效果优于西药对照组。苏进立等[2 ] 用乌蛇败毒汤 ,甚本方为乌蛇、荆芥、防风、黄芩、黄连、当归、赤芍、白芍、柴胡、甘草。脘腹胀满 ,食欲不振者加厚朴、鸡内金 ;便秘者…  相似文献   

4.
湿疹的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兰 《河南中医》2006,26(5):35-36
湿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以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瘙痒和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其发病与风:湿、热之邪关系密切,而其本在湿,其表在热,急性发作时必挟风邪,慢性缠绵乃顽湿不化,湿热毒邪蕴久可耗血伤阴。化燥生风。综之,湿疹本源于湿,再源于热,湿热互结,化燥伤阴。  相似文献   

5.
干眼症为一症状学名称,主要表现为眼不适症状,其常见症状有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此外,视疲劳也是干眼症常见的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典  于静 《国医论坛》2022,37(1):76-78
目前中医药在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症状和缓解功能障碍上有较好疗效,治法多种多样,且能较快减轻患者痛苦.通过回顾近几年各医家在强直性脊柱炎上的中医治法及用药,探讨其疗效,对其采用的内、外治法进行综述,体现中医治疗优势,以期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失眠是困扰人们的常见病之一,又被称之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探索中医治疗失眠的现状,文章对中文期刊(CNKI、万方、维普)中中医治疗失眠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从中医内治法、外治法和综合性疗法入手,分析中医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自1978年以来,我们用中医辨证施治,采取内服药与外用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284例臁疮腿进行治疗观察。同时用穿弹力袜的防护措施。减少了复发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84例中,男性201例,女性83例;年龄25~79岁,平均52岁;病史最长34年,最短30天,病程最长3年,最短10天;职业:工人107例,教师41例,农民75例,其它61例;发病部位:左小腿157例,右小腿102例,双下肢发病25例;下肢溃疡病种: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2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61例,白塞氏病2例;溃疡范围:最小0.5×0.4cm,最大21×15cm,其…  相似文献   

9.
干眼症中医临床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平山 《环球中医药》2012,5(3):237-240
干眼症为目珠干燥之症。中医学认为其为五脏正常功能受"燥"所伤,肺、肝、肾津伤液耗,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所致。病机以阴虚为本,尤以肝肾阴虚为主。中医药治疗干眼症疗效显著,无论是辨证论治还是针对特定证候的专方、验方,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的针灸治疗以及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但中医药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还存在缺乏统一的辨证论治标准、科学的疗效评定标准以及科研设计不够严谨等不足。以后应在在进行临床研究的同时,深入研究本病的发病机制、其病理生理状况、预防以及治疗。并将动物实验结果转化为临床可用的知识,为干眼症治疗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检索近年来浆细胞乳腺炎中医内外治法的相关文献,对其病因病机、内外治法进行分析,发现浆细胞乳腺炎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棘手,独取一法一药难能取效。中医内治法在治疗该病中不仅要遵循审因辨证论治、分期论治的原则,更要注意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未溃偏重内治,已溃偏重外治,药物外治、手术外治以及其他外治方法均应根据临证具体情况灵活变化、有序选择、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1.
干眼症又称结膜干燥症,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它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导致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总称。眼科学干眼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1995年美国干眼症研究小组报告中提出的分类方法,其将干眼症大致分为泪液生成不足型和蒸发过强型2种类型⑴。临床表现及诊断:人角结膜对干燥的感觉是模糊的,因此干眼症  相似文献   

12.
中医对干眼症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彦江  黄欣 《中医杂志》2011,52(22):1978-1979
对干眼症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几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杨志勇  王中林 《光明中医》2010,25(4):738-739
干眼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与眼部不适相关的泪膜和眼表面异常的一种疾病。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这使得中医疗法治疗干眼症日趋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中医方面对干眼症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便秘目前临床西医西药大多数是对症治疗,短期疗效尚可,但是远期疗效欠佳。中医药注重治病求本,通过从整体上来调节人体脏腑的阴阳气血,使之平衡,从而达到对症对因治疗的目的。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内治法与外治法进行治疗,内治法如辨证论治、经验方、单味药的使用等,外治法如针灸、推拿按摩、灌肠等,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以此为思路总结分析了近年来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阐述了其临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5.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如泄泻迁延不愈常可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或成为疳症等慢性疾病。小儿脾胃薄弱,运化功能不健全是泄泻发病最基本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刮痧疗法治疗干眼症简单安全,疗效突出,该文综述近年来刮痧疗法治疗干眼症的相关研究,发现刮痧疗法治疗干眼症,疗效确切,但存在临床辨证治疗较少、对患者的随访观察较少等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玉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6):269-270
中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4例朱玉沈阳铁路局沈阳医院(沈阳110005)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是骨伤科领域疑难病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日渐增多的趋势。本科自1993—08以来收治不同原因引起的骰骨头坏死患者多例,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5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荨麻疹中医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概括、总结,从内治法、外治法2个方面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作一详尽的阐述,旨在总结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以期对临床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中医经验方治疗干眼症,主要从肝肾、肾、肝、脾、肺论治,常用滋液润燥等方法,根据干眼症的发病机制,从这些方面入手治疗干眼症能取良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们对干眼症的关注与日俱增,中医药发挥其传统优势,运用内治,外治,针灸等方法,达到机体脏腑功能平衡,气血津液充足,化生泪液有源,泪液不乏。但是,目前中医学对于干眼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干眼的疗效评价标准参照西医学标准,中医方面尚无统一标准。第二,干眼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也无统一标准,数据可信度难以保证。第三,临床的研究设计多为小样本,科研设计不够严谨,缺乏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干眼症是多种原因诱发的疾病,已经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就其发病的病因及机制应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治疗上应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运用辨证施治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应统一干眼症的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增加临床观察指标的客观性及可信度,同时临床学者及科研工作者应尝试采取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让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也应该尝试更多的动物实验研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方法研究本病的病理生理状况,预防等,将其结果转化为临床可用的知识,为干眼症的诊疗开辟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