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源于张仲景《伤寒论》,文中第301条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方中由麻黄、细辛、炮附子三味药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里助阳,细辛温化寒饮,既助麻黄解表,又配合附子逐里之寒饮。本方具有助阳解表、温里寒饮之功效,组方严谨,众多医家对此各有所见,颇多发挥。笔者临证用于治疗各种杂症,每能应手取效,兹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2.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辨证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真 《中医研究》2010,23(1):58-59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物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既能助麻黄解表,又能助附子温经散寒。全方可内散少阴之寒,外解太阳之表,或为表里双解之剂。仲景组方颇多巧妙之处,附子配麻黄,助阳解表,使邪去而不伤正;细辛伍附子温通经络,活血行气,散寒通脉,通达上下。麻黄细辛合用,温太阳经腑,使经气通利,邪自表解;水道通调,寒湿自去,细辛、麻黄虽为发汗解表通调水道之峻品,今以附子为君,则无忧过汗亡阳,尿多伤阴之弊。  相似文献   

3.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和 《河南中医》1997,17(3):142-142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李和山东省无棣县中医院(251900)主题词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应用荨麻疹/中医药疗法牙痛/中医药疗法睡眠过多/中医药疗法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伤寒论》方,本为少阴伤寒而设。笔者用本方治疗阳虚感寒所致的顽固性荨麻疹、牙痛、多寐症,效果显...  相似文献   

4.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运用体会澧县纺织厂职工医院(415500)郭作文主题词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仲景《伤寒杂病论》,由麻黄、附子、细辛3味药组成。笔者遵从“少阴偏阳虚”之变化机理,在临床中见少阴为主的证候,又复兼外表的症状者,均以本...  相似文献   

5.
麻黄细辛附子汤临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友良 《陕西中医》1998,19(6):282-283
<正>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宗少阴证用附子,太阳证用麻黄之旨;方中麻黄外解太阳表寒,细辛辛温散少阴之寒;附子温少阴之虚,防亡阳之变,可谓温经散寒之圣剂。  相似文献   

6.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证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证举隅抚松县中医院(134500)杨振兴[关键词]心律失常,中医治疗,麻黄附子细辛汤麻贡附子细辛汤始我于(.寒jB》治疗少阴里还与太阳表证之方剂.功效为助用解表.主治“少用病站得之.仅发热,脉沉者”.笔者运用麻黄附子...  相似文献   

7.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自强 《新中医》1996,28(2):56-56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贺自强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余根据此方解表散寒,温经扶阳之功效,临证扩展运用,用以治疗头痛、痹证及风疹等属表里俱寒者,屡获良效,兹介绍如下。1头痛周××,男,35岁,1993年4月23日...  相似文献   

8.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耳鼻喉科中的运用湘潭市房产局卫生所(411100)彭文主题词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二两,细辛二两,烧附子一枚”组成。本方原为少阴伤寒而设。其证外涉太阳,内连少阴,用温经发汗之法以表里两治。此方温...  相似文献   

9.
王亚娟  石珺 《环球中医药》2013,(12):934-936
本文总结了马淑然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妇科带下病、月经病、月经前后诸证等疾病的经验。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温经解表之功,《伤寒论》原用于治疗太少两感之证。马淑然教授抓住太少两感之证"少阴本病,外感寒邪"这一基本病机,根据异病同治的基本理念,将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推广应用于阳虚感寒的妇科病证,效如桴鼓。临床中,马教授对于阳虚感寒的妇科疾患,常以本方为基本方,加完带汤以温经健脾、燥湿止带,加四物汤以温经养血、活血调经,加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温经解表、疏风止痒以治经行瘾疹,加苓桂术甘汤温经散寒、宣肺利水以治经行肿胀等,开拓了妇科疾病的诊疗思路,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0.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老年病中的应用朱一斌(长沙老年病医院,410005)麻黄附子细辛汤,首见于《伤寒论》,为张仲景所创,用以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的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方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为助阳解表的代表方。老年患者常见素体阳虚,...  相似文献   

11.
俞大毛 《新中医》1997,29(3):56-56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俞大毛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方由麻黄、细辛、附子组成。功能助阳解表。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太阳少阴同病之方。笔者30年来运用该方治疗凡属少阴本虚兼感寒邪所致的各种急性炎症,疗效颇佳,介绍如下。1急性喉炎陈×,...  相似文献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痛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痹病因病机为阳气虚弱,风寒湿邪侵袭.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治疗少阴袁证,主治阳虚感寒之轻证.独活寄生汤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治疗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麻黄附子细辛汤与独活寄生汤合用治疗痛痹疗效显著,使寒邪借助细辛,独活、防风等药物之透散,使风寒湿邪居无定所,以防闭门留寇之弊.  相似文献   

13.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伤寒论》的经典名方,由麻黄、细辛、附子组成。该方配伍严谨、用量精当,主治少阴兼表证(即肾阳虚外感证),是助阳解表的代表方剂,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通过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理论基础,探讨其温肾助阳、解表散寒的主要功用特点,从而论证了其重点在于"温散宣通"。基于对麻黄、细辛、附子三味药物进行的文献研究,分析其在治疗癥瘕积聚方面的作用,阐述了肺癌寒凝痰聚、阳虚为本的发病机制;最后结合王中奇老师临床治疗肺癌的验案,拓展经方的运用思路和范围,说明麻黄附子细辛汤温散宣通治疗肺癌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庆 《新中医》2004,36(5):64-65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具有助阳解表、温经散寒之功效,主治少阴与太阳两感证。笔者应用此方加减治疗咳喘、心悸、头痛等病症,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宗少阴证用附子、太阳证用麻黄之旨,方中麻黄外解太阳表寒,细辛散少阴经寒,附子温少阴之虚,防亡阳之变,可谓温经散寒之圣剂。笔者师其法,引申应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综合征)屡效。  相似文献   

16.
唐春芳  黄道富 《新中医》1996,28(7):51-51
麻黄细辛附子汤新用唐春芳,黄道富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宗少阴证用附子,太阳证用麻黄之旨,方中麻黄外解太阳表寒;细辛辛散少阴经寒;附子温少阴之虚,防亡阳之变,可谓温经散寒之圣剂。笔者师其法,引伸应用于高血...  相似文献   

17.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仲景《伤寒论》,原文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作用,后世以之为治疗阳虚外感之方。方中附子配麻黄,助阳解表,使邪祛而不伤正;细辛伍附子温经通络,增强气化,通达上下,温经利湿;麻黄、细辛合用,温散太阳经之寒邪,使经气通利,  相似文献   

18.
麻黄附子细辛汤对阳虚感寒型疾病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大多数医家因没能真正认识到附子、细辛的功用,以及不能准确把握伤寒方的剂量,而弃之不用。今从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及古今医家对伤寒剂量的误解与质疑探索伤寒之精髓。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麻黄细辛附子汤专治太少两感证。本文参考《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古籍探讨太少两感之痛证病因病机、病位及病理特征,明析麻黄细辛附子汤辨治太少两感痛证。举古籍中治痛之例以证之,并图谱化展示麻黄细辛附子汤所主诸痛证,拓展其治痛范畴,为下一步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例的效果分析,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治疗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例。结果:在不同的临床表象下,麻黄附子细辛汤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指征为太少两感或内伤肾阳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