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小建中汤     
师韵  张林落  朱姗  谢忠礼 《河南中医》2016,(11):1866-1867
小建中汤以甘润胶饴为君,温中补中缓急,以酸苦微寒之芍药为臣,养精血而敛阴,桂枝助阳、生姜温胃、大枣补脾、炙甘草益气。诸药合用,辛甘化阳之中又有酸甘化阴,共奏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调和气血阴阳,复建中气之功。小建中汤甘温补脾、调和阴阳,主治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之证,其证为气血阴阳俱虚,以阳虚失温为主。小建中汤治法重在甘温建中、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2.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方药组成为黄芪、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绛雪园古方选注》云:“建中者,建中气也……今建中汤是桂枝佐芍药,义偏重于酸甘,专和血脉之阴。芍药、甘草有戍己相须之妙,胶饴为稼穑之甘,桂枝为阳木,有甲己化土之义。  相似文献   

3.
小建中汤,因其能建立中焦脾胃之气,而名"建中",全方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饴糖、大枣组成。本方多次分见于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临床同治外感与内伤脘腹痛,效验甚佳。  相似文献   

4.
小建中汤证涉及上中下三焦,多个脏腑,病机根本在于中气不立,进而导致四维皆病。针对此等上下交损之证,张仲景重用甘药,创立“建中”一法,通过立中气,调和气血营卫,使肝胆脾胃气机升降复常,继而回归阴平阳秘,五脏和合状态。小建中汤中生姜、大枣、炙甘草皆入脾经,同主中州,是圆心的角色,也就是车轮的轴,同时生姜味辛主升,大枣质醇主降,配合桂枝、芍药助戊己之土恢复健运,营卫相谐,中气轮转,布散有道,阴阳制衡,也是五脏生克制化的必要条件,是五脏安和的基础。小建中汤其实为治中气不立的母方,是恢复中气升降功能的根基,辨证时抓住疾病的本质,可用于疾病的不同阶段,法度为常,用药可变。“建中”之“中”反映了小建中汤的本质,中气立,则营卫协调,四维皆建,人体内外和谐,阴平阳秘,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理中汤均是对“建中”法的延伸。脾胃居于人体五脏之核心地位,脾气充则五脏受荫,脾气虚而百病由生。因此,善治脾胃者,可以通过调理脾胃治五脏。  相似文献   

5.
小建中汤是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著名方剂,由桂枝、炙甘草、大枣、芍药、生姜、饴糖组成。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通阳气和营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钱伯文教授运用小建中汤治疗肿瘤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建中汤原载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由桂枝、大枣、芍药、生姜、饴糖,甘草组成.本方所治虚劳诸证.皆因中虚所致阴阳两虚.故其治疗当以建立中气.调和阴阳为关键。方中重用甘温之饴糖为君药,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桂技温阳气.芍药益阴血,二者调和阴阳,并为臣药;  相似文献   

7.
毛水泉 《光明中医》2004,19(5):29-30
东汉张仲景所著之《金匮要略》 ,一共载有 3个建中汤。即大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由饴糖 18g ,人参9g ,蜀椒 3g ,干姜 6g组成 ;小建中汤由桂枝 9g ,生姜 9g ,白芍18g ,大枣 12g ,饴糖 3 0g ,炙甘草 6g组成 ;小建中汤再加黄芪 15g ,即为黄芪建中汤。建中 ,就建立中焦脾胃之气。脾胃之气有二 :一为脾胃之阳气 ,二为脾为之阴气。脾胃之阳气虚 ,则阴气盛 ;脾胃之阴气虚 ,则阳气旺。两者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 ,气机受阻 ,升降失司。因此 ,谈建中 ,必分阴阳二气 ,上述三个建中汤 ,是建立脾胃之阳气 ,还是建立脾胃之阴气呢 ?笔者…  相似文献   

8.
童舜华 《山西中医》2006,22(2):9-10
黄芪建中汤源于《金匮要略》,由黄芪、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组成,即小建中汤加黄芪。功能温中补气,补虚缓急。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魏荔彤说:“气虚者加黄芪,津枯甚加入参,以治虚劳里急。此言里急非单指里急之谓也,乃虚劳诸不足腹痛之谓也,故名其方为建中,正以扶持其中气,使渐生阴阳,达于营卫,布于肢体也”(《医宗金鉴》)。  相似文献   

9.
王军 《中医研究》2010,23(9):70-71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曰:“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该方由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黄芪、炙甘草组成,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效。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冠心病、颈椎病等,疗效较好,兹举案例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军 《中医研究》2010,23(10):63-64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有“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之说该方由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黄芪、炙甘草组成,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效。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冠心病、颈椎病等,疗效较好,兹举案例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董鸿朔  马晓峰 《河南中医》2023,(12):1786-1789
《金匮要略》中的“大气一转”思想强调了气机通畅对人体的重要性。水气病风水表虚证,张仲景用防己黄芪汤调和在表之营卫,使阴阳相得;风水夹热证,用越婢汤宣通肺气,使肺气转;皮水夹热证,用越婢加术汤运转肺气;气虚阳郁证,用防己茯苓汤通阳化气利水。血痹轻证,以针引阳气到达病所,引阳入阴;血痹重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通血脉,通阳行痹。虚劳失精,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在里之阴阳,使阴阳相交;虚劳腰痛,用八味肾气丸使阴阳互生;虚劳风气百疾,用薯蓣丸阴阳俱补。肺气痿弱,用麦门冬汤养阴润肺,兼清虚热,使阴得以制阳;肺痿虚寒,用甘草干姜汤辛甘化阳、培土生金。“阳微阴弦”之胸痹,以栝楼薤白白酒汤温通阳气,使阴阳之气复得;心痛轻证,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散逆消痞祛寒;心痛重证,用乌头赤石脂丸收敛浮越之阳气。冲任虚寒之崩漏,用温经汤温补冲任,养血祛瘀调经,使阴阳复得。或治以行脏腑之气,以上或治以温周身之阳,治法虽众,要旨惟一:使阴阳之气相交,气血调和,邪气自祛。  相似文献   

12.
病例1,76岁,女性,1993年8月23日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手术,术后为改善ADL住院治疗。入院时双下肢麻痹、肌肉废用性萎缩、意志减退,腹诊辨为小建中汤证,给予小建中汤(芍药8.0,桂枝4.0,大枣4.0,甘草2.0,生姜2.0,饴糖20.0)无效,改用黄芪建中汤(黄芪10,芍药8.0,桂皮4.0.大枣4.0,甘草2.0.生姜2.0.饴糖20.0)后,意志减退改善,ADL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系仲景用治虚劳的著名方剂,具有温中补虚,缓急和里之功,适用于治疗脾胃阳虚而致腹中时痛,痛时喜温喜按而痛减,舌淡苔白,脉细而缓,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病症。小建中汤由桂枝倍芍药加饴糖而成,变解表之方而为温中之方;主药饴糖,甘温补中、配桂枝、甘草、生姜,则辛甘温阳,调和  相似文献   

14.
大、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均源于张仲景,为建中系列方。三建中汤法是治疗五脏虚劳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后世《脾胃论》甘温健脾、补土升阳的理论渊源。建中汤法,即建立中气,补益中气之法,是内科脾胃病及其他各科病见脾胃虚损证的非常常用的治法,应用非常广泛。1三建中汤方组成与主治证候小建中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即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使辛温发表之剂变为温中补虚之剂。  相似文献   

15.
钱林超 《光明中医》2008,23(7):1021-1022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饴糖组成,中医学者多谓其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本方原为“虚劳、里急、腹中痛”而设,现代临床则广泛用于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现就其在消化性溃疡病中的应用浅议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建中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之名方,由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而成,具有建中补脾,调和气血之功效,临床多用于虚寒型胃脘痛,对于其它型胃脘痛,只要辨证准确,随证加减,效果亦很显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常以此方治疗慢性胃炎,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7.
“中和”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小建中汤作为“建中法”代表方剂,辛甘化阳与酸甘化阴同用,重建中气、调和气血阴阳、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核心思想是调节阴阳平衡以达“中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从《伤寒杂病论》中用于虚寒腹痛、虚人外感、虚劳、黄疸、妇人腹痛开始,后经临床验证和拓展,小建中汤中的“和中”达“中和”思想也可运用于治疗上下内外不调和的艾滋病、失眠、急性胃炎腹痛、顽固性便秘、糖尿病、抑郁症等杂病。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治伤寒,主以温法,药偏辛温,益阴降火亦多运用,而其论治阴阳两虚,实不多见。综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细味意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炙甘草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以及芍药甘草附子汤、当归建中汤,悉为调治阴阳两虚而设。“吐辞为经,举足为法”,虽仅数方,但是垂法示范,可供效习。一、调治方法 1.甘温和养,建立中气:虚劳里急,腹  相似文献   

19.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桂枝、生姜、人参、阿胶、大枣、麻仁、麦冬、生地黄等加清酒和水共煎而成。方中炙甘草甘温补中,以资脉之本源,又能通利血脉,为本方之君药。人参补气,桂枝通阳,生地,麦冬、麻仁、阿胶养阴补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更加清酒,藉其辛热以匡药势而行气血。合而用之,则气血充达,阴阳调和,故有补虚复脉之用。《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本为“脉结代,心动悸”而设,《千金》、《外台秘要》又用之以治肺痿,《金匮》、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强调"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其建中法将"保胃气"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创立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和大建中汤,分别治疗虚劳里急,虚劳里急诸不足证及虚寒腹痛。小建中汤主要治疗中焦虚寒,气血不足而兼伤寒表证;脾虚腹痛兼少阳邪郁证;虚劳病中焦虚寒,阴阳两虚证;"黄疸"病属脾虚气血不足证;房劳过度所致诸证。黄芪建中汤方较小建中汤补虚作用更强,阴阳俱虚偏于脾胃气虚者应用黄芪建中汤疗效颇佳。大建中汤适用于素体虚、病情急且重、腹痛较重的患者,即中阳虚弱而脘腹冷痛,阴寒内盛而上逆之人。三建中汤选药精准,配伍巧妙,扶正祛邪,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