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对其超声心动图测值的改善作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UA、心脏超声参数、BUN、Cr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明确慢性心衰患者UA水平对心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组24例、心功能Ⅲ级组17例、心功能Ⅳ级组15例;依照患者UA水平分为UA正常组和高UA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UA、BUN、Cr等水平,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LVED)。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UA、BUN、Cr水平[(328.16±77.60)、(437.76±100.10)、(512.26±147.80)μmol/L、(6.50±1.60)、(7.76±3.00)、(9.71±4.50)、(80.76±17.24)、(95.55±37.12)、(112.34±60.11)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UA组UA、LVEF、LVED水平分别为(536.48±110.24)μmol/L、(35.90±4.55)%、(64.53±7.32)mm,与UA正常组的(339.57±53.35)μmol/L、(38.55±5.80)%、(60.17±7.28)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收缩情况直接影响患者的肾功能,UA水平可作为客观指标评价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疗程4个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和神经内分泌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脑素钠(BNP)和内皮素(ET)水平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SV和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BNP和E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有效抑制CHF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活性,纠正心功能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心脏康复在许多国家已经是心血管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心脏康复虽然发展很快,但仍相对滞后。心脏康复能改善疾病的相关症状、生活质量和临床结果。本研究旨在评估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3-31-2018-12-31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项目包括血压、心率、体质量指数、腰围、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谱和超声心动图等。经过2个月规定的运动康复训练,在康复计划开始及结束后均采用6min步行试验(6-minutewalk test,6MWT)评价心功能,采用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心脏康复结束时,患者体质量指数(t=6.271,P0.001)、腰围(t=8.472,P0.001)、收缩压(t=10.400,P0.001)、舒张压(t=8.793,P0.001)和糖化血红蛋白(t=5.601,P0.001)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YHA分级改善,χ2=31.8,P0.001。心脏康复运动前后心率分别为(78.75±9.45)和(71.70±7.23)次/分,t=5.621,P0.001;呼吸困难指数分别为(0.58±0.78)和(0.33±0.47)分,t=3.204,P=0.003;疲劳指数分别为(0.53±0.78)和(0.45±0.71)分,t=1.778,P=0.083;MLHFQ评分分别为(42.63±7.58)和(32.60±5.19)分,t=18.130,P0.001;躯体功能评分分别为(20.58±4.68)和(15.38±3.48)分,t=12.354,P0.001;心理功能评分分别为(4.33±2.73)和(1.10±1.22)分,t=12.315,P0.001。结论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提高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观察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34例.在治疗方法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干预范围更加全面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17%,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护理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给予综合干预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制定针对性干预计划,按计划进行早期干预。分别于入组时及干预后12个月观察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等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急性发作需治疗次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12个月,干预组LVEF、LVEDD、发作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6.78±8.12)%、(48.90±4.09)mm、(0.79±1.12)次、(9.34±3.12)分,与入组时的(41.67±6.78)%、(55.78±5.45)mm、(1.32±1.10)次、(19.98±4.1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2个月,干预组LVEF、LVEDD、发作次数、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的(43.89±5.56)%、(55.78±5.07)mm、(1.56±1.23)次、(19.89±6.1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行为干预可明显减缓慢性CHF患者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运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病情稳定的老年CHF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运动干预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运动干预组患者予以运动护理干预,观察干预过程的安全性和干预后心功能分级、LVEF及6分钟步行试验(6 MWT)距离的变化.结果 干预8周后,运动干预组①在研究期间未发现严重心血管事件;②心功能分级和6 MWT距离均有改善(分别P<0.05,P<0.01),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③LVEF没有明显改善.结论 对老年CHF患者实施合理的运动护理干预是控制其心衰、改善运动能力的安全干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金梅 《现代医院》2012,(Z2):84-8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干部病房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内科护理进行护理,两组在入院时和6个月后均接受心脏彩超检查和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量表的评估,最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入院时下降,治疗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但两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改进其生活质量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变化与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患者246例,均符合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力衰竭病史≥12个月,排除继发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120s/L为贫血;心功能水平的诊断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I级和Ⅱ级为轻度心力衰竭,Ⅲ级和Ⅳ级为严重心力衰竭,246例患者血红蛋白值取入院后最早的有效实验室检测值,实验结果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严重心力衰竭患者eⅢ级和Ⅳ级)血红蛋白下降明显高于轻度心力衰竭(I级和Ⅱ级),血红蛋白越低心功能分级越高。结论贫血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因CHF反复发作而入住我院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测量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血浆B型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同时应用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前、实施后6个月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后6个月患者的心率、血压、BNP、LVEF等心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较实施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问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运动康复干预对心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该院诊治的24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12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运动康复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性指标、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心功能相关性指标SV(59.24±3.63)m L、CO(5.24±1.24)L/min、CI(3.99±0.42)min/m2、LVEF(54.29±6.2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社会限制(3.78±1.14)分、体力限制(10.01±3.43)分、症状改善(7.14±1.74)分及情绪控制(7.85±2.17)分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376.07±51.22)m比对照组(252.55±55.14)m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运动康复干预对心功能有积极影响,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治疗的规范性,并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规范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在华北理工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46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基础心脏病因、心脏超声结果、治疗方法和治疗前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血压、心率、B型钠尿肽前体(BNP)等指标的数据资料,分析规范化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情况及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所收集的病例中,进行规范化治疗的患者共444例,占94.9%。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慢性心衰患者在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三种药物为基础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患者规范化治疗前后,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ALT、AS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UN、Cr、葡萄糖(GLU)、收缩压、舒张压、心率、BNP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大部分患者均应用规范化治疗方案,且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康复运动治疗老年CHF(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纳临床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纳康复运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6月内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观察组治疗1月后6 min步行距离、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月后LVESD、LVE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6月内再住院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运动可有效缓解老年CHF患者心悸、气促等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安全有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6 min试验结果(550.12±50.88)m、左室舒张末径(49.34±2.99)mm以及左室射血分数(54.79±5.06)%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社会能力(76.11±15.88)分、心理健康(80.09±12.99)分以及生活能力(68.26±15.06)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心脏负荷,增强心功能,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CHF患者9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FF)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两组LVEDD明显减少,LVFF明显增大,治疗组减少及增大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IL-6、TNF-α和hs-CRP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能有效缓解CHF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伴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别嘌呤醇组(治疗组),前者采用标准抗心衰治疗,后者在标准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300mg/d,疗程12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并计算EF值;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结果别嘌呤醇组血尿酸水平下降(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P<0.05),EF值升高(P<0.05)。结论别嘌呤醇治疗能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显著改善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伴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别嘌呤醇组(治疗组),前者采用标准抗心衰治疗,后者在标准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300mg/d,疗程12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并计算EF值;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结果别嘌呤醇组血尿酸水平下降(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P<0.05),EF值升高(P<0.05)。结论别嘌呤醇治疗能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显著改善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状腺素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大冶市某医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9例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甲状腺素。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HRV相关指标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24h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所有邻近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每5分钟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2个窦性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等HRV各时域指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E峰与A峰比(E/A),6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缩小,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T3(FT3),游离T4(FT4)等甲状腺激素指标逐渐趋于正常水平(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HRV各时域指标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联用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老年CHF能明显提高患者的HRV,恢复甲状腺激素水平,从而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对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二所三甲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61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住院期间心脏基础节律分为窦性节律组(窦律组)和房颤组,进行为期3年的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衰加重再住院.结果 房颤组中高龄、女性及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占有较高比例;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的病因主要为瓣膜性疾病,而窦律组则为冠心病;随访结果显示房颤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窦律组(P <0.01);Cox回归分析对其它因素校正后发现,房颤(RR =1.311,95% CI:1.002-1.715,P<0.05)、年龄(RR=1.014,95% CI:1.004-1.024,P<0.01)是影响慢性心衰患者3年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房颤及高龄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不良预后加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