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 AIT)是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医学称之为瘿病。重点阐述“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内涵,“阳化气,阴成形”是气化的两个过程,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概括了人体阳气和阴精的主要功能。探析AIT中医病机,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为基本病机,脾虚血瘀痰凝气滞为主要病机,阳化气不足为其发病之基,阴成形太过为其病变之标,阴阳失和,浊毒内结为其病变之果,“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临证治疗应以阴阳为本,从脾论治,以虚则补之,滞则行之,痰则散之,瘀则化之为原则,温阳化气,散结消阴,健脾益气以温阳,辨证祛邪以消阴,解毒散结以防变,同时还应顾护胃气。  相似文献   

2.
崔晓宁  孙士玲  关徐涛  高萍  王涛  王冰 《新中医》2023,55(10):106-110
从中医学阴阳理论为根本出发点,对肿瘤类疾病的形成、发展以及复发转移的基本病机进行论述。根据《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阳气不足,阴精无力输布,进而停留在机体,形成瘀血、痰凝、气滞,是肿瘤类疾病的主要病机。治疗应遵循“辨证-辨时-辨体”的原则,注意不忘扶阳,时时消阴,并根据疾病所处的阶段以及患者的体质辨清阴阳权重。在运用温阳散结消阴法时要谨守阳虚病机,才能不耗伤正气。“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肿瘤的病因病机学说,也可提高肿瘤类疾病的中医疗效。  相似文献   

3.
王雯雯  赵恒立 《陕西中医》2022,(9):1319-封3
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基础上,从遗传、环境、饮食、劳逸因素,分析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通过查验古籍,总结临床经验,分析痛风的病因病机、证治经验。痛风性关节炎的核心病机为“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治疗遵循扶助脾肾阳气为关键,兼清热、化痰、祛湿、逐瘀的原则。结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根据疾病发展不同时期辨证论治。探讨扶助正气,发挥“阳化气”功能,消已成形之阴结的方法治疗痛风,兼顾生活干预,巩固疗效,为痛风的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阳化气,阴成形”是对阴阳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阳推动有形阴精弥散为无形之气以实现脏腑功能,阴凝聚无形之气为有形阴精而滋润周身内外,二者在相互制约中维持动态平衡,其中阳化气在该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属于中医“皮痹”范畴,全程分为水肿期、硬化期和萎缩期,病程中常易累及心、肺、肾、胃肠道等脏腑。阳化气不足是SSc发病的根本原因,以肺脾肾三脏阳气亏虚为主,脏腑功能减退,有形阴邪凝聚过多,阴成形太过是SSc发展的必经环节。治疗以温阳化气、化痰祛瘀为原则,温补与温通共施,促进气化,振奋脏腑机能,助阴翳消散;祛瘀化痰治其标证,助阳气通达。扶阳、抑阴二法贯穿疾病始终,相辅相成。又因疾病分期中存在脏腑、虚实等主次之别而各有侧重,同时兼顾养阴以荣润肌肤、阴中求阳。病理上阳化气不足促使阴成形过度,阴成形太过又阻碍阳化气过程,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SSc的发生发展。治疗上扶阳为主导,打破恶性循环,兼能抑阴,抑阴又能扶阳,二法形成正向循环,使得阳气复、阴凝散,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介绍万冬桂教授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思想治疗女性腺体结节的临床经验。万冬桂教授认为, 甲状腺、乳腺结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常见女性腺体结节呈高度相关性,其发生的核心病机为阳化气不 足,阴成形太过。提出温补阳气以疗其本,疏肝理气以治其因,化痰散瘀以顾其标为基本治法,随证加减。温 补阳气常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化裁;疏肝理气常用柴胡、枳壳、郁金、香附等味;化痰散瘀常用瓜蒌皮- 猫爪草-山慈菇角药以化痰,川芎、石见穿以化瘀,痰瘀胶着者,酌情加以虫类药物。常收良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进一步阐发其内涵为阴阳和合、动静结合、体用联合。结合泛血管疾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从“阳化气”与“阴成形”的太过与不及分析病机,认为“阳化气”与“阴成形”不及所致的浊邪侵袭而化源修复不利是泛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而“阳化气”与“阴成形”的太过是发生变证和疾病进展的重要条件。结合临床经验,初步提出“温、通、补、动”四法辨治泛血管疾病,其中“温”调体质使命门启发、三焦气化,“通”为治标使三焦分治而有的放矢,“补”为治本使阴阳互求而形神相守,“动”为宗旨其关键在于三焦恒动、风药助动。以“阳化气,阴成形”指导泛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深入认识该病病因病机并拓宽临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梦  熊思雨  陈静 《新中医》2024,56(1):145-149
甲状腺结节又称瘿瘤,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阳化气,阴成形”解释了甲状腺结节产生的根本原 因在于阳气不足从而气滞、痰结、瘀阻,逐步形成痰瘀等病理产物聚积在颈部。在“阳化气,阴成形”思想的 指导下,治疗甲状腺结节重在扶助阳气,消散阴邪,恢复机体阴阳平衡。近年来,针灸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外 治法在各类结节、积聚等实证治疗上疗效突出,“阳化气,阴成形”思想也可作为针灸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指导 思想。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析针灸治疗甲状腺结节,以期为中医外治法治疗甲状腺结节提供新思路、 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宁云红  王仁忠  孟伟 《中医药导报》2023,(1):177-179+184
儿童鼾症的病机属于本虚标实,以肺脾肾气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过度肥大的扁桃体、腺样体病理性质属于“痰”“瘀”,归属“阴成形”的慢病范畴。儿童鼾症具有“肺、脾、肾常不足”,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且易受寒邪诱发的病机特点。治疗需扶阳气以化阴寒,运用苓桂术甘汤合消瘰丸内服配合扁桃体烙治法,以扶阳调阴,消除阴翳,祛邪而不伤正,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9.
魏江平  代渊  文跃强  徐世军 《中医杂志》2018,(24):2099-2102,2106
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着眼,分析机体生命气化活动与该理论的关系,认为"阳化气,阴成形"功能衰退是阿尔茨海默症发生的基础,"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异常为阿尔茨海默症病机核心,而改善"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异常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症的策略。指出平调阴阳、振动阳气是预防阿尔茨海默症形成的关键,主观认知下降、轻度认知障碍阶段防治当以补气助阳为主,兼以养阴补血;阿尔茨海默症阶段当以养阴补髓、填精充脑、化阴成形为主,兼顾益气助阳,重在修复或重建损伤的脑络。  相似文献   

10.
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子宫腺肌病的病机演变,阳气不足-阴阳相倾-阴结成癥是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演变规律,其中血瘀是关键病理因素,认为阳虚为腺肌病发病之根,阳气不足则气化能力渐弱,瘀血等阴邪停著日久,癥瘕继成。谨守病机,治疗上应注重温阳化气,化瘀消癥之法,制定围绕月经周期性变化的中医药序贯治疗方案,使阳气生长,阴邪无攀附之力,以期阴平阳秘,阻断或延缓异位病灶的进程,为子宫腺肌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结合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医学研究及患者临床症状,探讨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发病机理及论治思路。认为机体阳气亏虚导致清气和能量不足,继而影响水谷精微化生,致使阴血亏虚,有形物质的凝聚及形成乏源,为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因病机。治疗当重视温阳补肾、健脾养血,以达助阳化气、辅阴成形之功;“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在中医论治骨质疏松症中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但遣方用药当根据证候虚实、病邪性质调整,方能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基于《黄帝内经》中“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关键在于“阳虚阴结”。“阳化气,阴成形”失衡,阳气亏虚,邪气侵犯人体,并与精微物质相搏结,凝聚不化而生痰瘀,痰瘀为标,壅滞胞宫,阻碍气机而发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单用温阳扶正之法不可,仅用化瘀散结之法亦不当,应抓住阳虚阴结之病机,采用温阳、散结相结合的治疗原则,随症选用活血化瘀、化痰软坚之品除瘀消痰以治其标,用药可采用附子理中汤合桂枝茯苓丸合消瘰丸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肺间质病变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阳化气”功能不足是其病机特点,临证论治当以温阳为本,兼用化痰消瘀之法,据病症阶段、病患体质等方面,遵法灵活遣方用药,方显宏效。  相似文献   

14.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病率居慢性肝脏疾病首位,其起病隐匿易被忽视,且无特效性干预药物,中医药现有治疗手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结合临证实践经验,认为“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本病关键病机。阳虚则致气化无力,温养不足,脏腑机能下降,故气虚、气滞并见;日久酿生膏脂、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壅于脉管,滞于肝脏,发为本病,甚者可成积聚癥瘕,或累及他脏,变生他病。温阳消阴是本病的基本治法,当贯穿于MAFLD防治始终。根据疾病分期不同,温阳与消阴可各有侧重,结合生活调摄,临证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内涵进行梳理,从理论层面探讨“阳化气,阴成形”与肺癌形成及转移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阴阳的相对属性及无限可分,从机体物质代谢的角度阐释肺癌的中医理论渊源及“阳化气,阴成形”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对肺癌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同时,从瘤体增生侵袭的角度探究“阳化气,阴成形”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体与瘤体之间的阴阳消长、化气成形贯穿肺癌产生、发展及转移的全过程,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来诠释肺癌形成及转移的中医学病机具有高度的普适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阳化气,阴成形"作为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承载着气态、液态能源物质的转换."阳化气,阴成形"功能障碍导致气、液能源物质转换失常是结肠黑变病发生的基础.基于该理论,结肠黑变病的病机为阳气不足,气化功能减退,液态能源聚集过多,膏、瘀、痰、脂等阴性病理产物泛滥为害,而针灸足三里可通过促阳化气、以气调形、温阳消阴、通降肠腑来治疗结肠黑变病.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结节为有形之体,其病机关键为“阳虚阴结”,阳虚为本,阴结为要,盖因机体阳化气不足,温煦推动无权,以致阴成形太过,精血津液失于温通,布散失常,痰湿瘀滞暗生,日久凝结局部,临证当温而散之,既“益火之源”促阳化气,又散结祛邪“以消阴翳”,温阳扶正与散结祛邪并举,温散相因,攻补兼施,疏肝理脾,多法并用。本文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就甲状腺结节辨治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丰富中医论治甲状腺结节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18.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高度概括了在阳气主导下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本质。结合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 S)病情特点,认为“阳不化气”是贯穿本病始终的核心病机,为病之本,痰湿、瘀血等阴邪凝滞和伏火形成为病之标。“治病必求于本”,临证应始终遵循“重在扶阳”的基本治则,仔细分辨气虚、阳虚、阴虚的渐进层次以及气滞化热、壮火形成和痰瘀等阴邪凝滞的程度,或扶阳抑阴,或用阳化阴,以温扶阳气之乌梅丸为基础方进行加减辨治,其宗旨是恢复Met S患者正常阳化气功能,则阴平阳秘,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讨自噬生理病理机制与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的相关性,揭示“阳化气,阴成形”失衡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病机之核心,并阐明“温阳化浊法”治疗该病的微观机制,燮理阴阳贯穿MALFD全程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为中医药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丰富MAFLD的中医论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试从阴阳气化规律探讨消渴之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为机体物质代谢失调所致,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言精气味形转化失调,而精气味形则是在阴阳气化规律下进行,即“阳化气,阴成形”两个基本过程,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其失调,“阴成形”不足,“阳化气”有余,而形成阴虚阳亢,燥火炽盛,是导致消渴发生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