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麻木酚素(SD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及血浆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32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来曲唑造模法建立PCOS大鼠模型,每日监测动情周期变化。造模成功后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SDG对照组和SDG干预模型组灌胃等量SDG溶液。干预8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脾脏、肝脏和骨髓中MDSCs比例;ELISA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水平;Pearson统计分析MDSCs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SDG干预模型组脾脏、肝脏和骨髓中MDSCs的比例显著增加,外周血MDSCs比例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血浆中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显著升高(P<0.05),IL-6水平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MDSCs与TNF-α、IL-6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结论SDG通过代偿性增加PCOS大鼠脾脏、肝脏和骨髓的MDSCs以及抑制炎症改善PCO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与MDSCs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MC)小鼠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首先诱导VMC模型,然后实验分为对照组、VMC组、VMC+吉西他滨(MDSC清除剂)组,第7天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心肌炎症浸润情况;ELISA检测Leptin的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心脏组织中相关炎症介质(IL-1β、IL-6、TNF-α)的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小鼠脾脏组织MDSCs(CD11b~+Gr-1~+)的比例变化;体外FCM检测leptin对MDSCs的分化。结果成功诱导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心脏组织中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leptin表达水平升高,心脏组织中炎症介质表达上调;VMC组脾脏组织中MDSCs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吉西他滨处理后脾脏组织中MDSCs比例减少,leptin表达减低,心肌炎症浸润缓解。结论 MDSCs调节leptin分泌参与VMC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与细胞因子含量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实时PCR技术定量检测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5例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含量,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6、TGF-β1、sIL-2R)水平。结果: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6、TGF-β1、sIL-2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②单个核细胞HBVDNA阳性组IFN-γ、TNF-α含量明显低于阴性组,而sIL-2R含量则高于阴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IL-4、IL-6、TGF-β1含量无差异;③随着PBMCs中HBVDNA含量升高,TNF—α含量逐渐降低,IL-4和sIL-2R含量逐渐升高,而IFN-γ,IL-6、TGF-β1含量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DNA持续存在及含量变化与细胞因子相对异常有关,进而导致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富含亚麻酸的膳食亚麻籽油(FO)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髓源抑制细胞(MDSCs)比例变化及其与血浆炎症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糖尿病组(T2DM)、亚麻籽油干预对照组(NC+FO)和亚麻籽油干预组(T2DM+FO)。NC+FO组和T2DM+FO组每天摄取亚麻籽油饮食(10%w/w),NC组和T2DM组给予10%玉米油饲料喂养。干预5周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脾脏MDSCs含量;ELISA检测各组血浆中IL-1β、TNF-α和IL-10水平,Pearson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与T2DM组相比,T2DM+FO组大鼠外周血和脾脏中MDSCs含量显著增加(P均0.05),血浆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IL-10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外周血和脾脏细胞中MDSCs含量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发现MDSCs与IL-1β和TNF-α呈负相关。结论:FO可募集血浆和脾脏中MDSCs,降低血浆中IL-1β、TNF-α含量,进而发挥抗炎作用,延缓T2DM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机制.方法 用MOG35-55肽和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剂诱导建立C57BL/6小鼠的EAE模型;分离纯化培养骨髓来源MSC细胞;临床评分和脊髓组织切片评估小鼠的发病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AE组,MSC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TNF-α,IFN-γ,IL-4和TGF-β的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3组小鼠脾脏细胞中CD4+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变化.结果 分离纯化C57BL/6小鼠MSC成功;MSC治疗组小鼠的临床评分明显降低,且脊髓组织切片显示T细胞浸润显著减少;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4,TGF-β显著高于对照组(t=7.719、17.17,P均<0.01)和EAE组(t=54.45、48.36,P均<0.01),IFN-γ,TNF-α低于对照组(t=104.90、1.998,P均<0.01)和EAE组(t=270.1、13.58,P均<0.01);脾脏细胞中CD4+ Foxp3+ Treg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15.91,P<0.01)和EAE组(t=33.39,P<0.01).结论 MSC能够有效改善EAE小鼠的症状;其对EAE小鼠的治疗作用是通过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4,TGF-β)和Treg细胞并下调促炎因子(IFN-γ,TNF-α)的水平,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诱骗受体DcR3 对佐剂型关节炎(AA)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注射弗式完全佐剂建立大鼠佐剂型关节炎(AA)模型,尾静脉注射DcR3蛋白,观察大鼠关节肿胀度、间接 ELISA 检测血清和滑膜液中细胞因子IL-1 β、TNF-α、IFN-γ的变化.RT-PCR检测滑膜和淋巴细胞中DcR3、Fas、FasL mRNA的表达以及脾脏中TGF-β、IFN-γ、TNF-α、IL-4、IL-10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滑膜细胞中Caspase-8、Caspase-3、Caspase-9、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DcR3 治疗AA大鼠后,足肿胀度降低;血液和滑膜液的IL-1β、TNF-α、IFN-γ水平下降;脾脏中TGF-β、IFN-γ、TNF-α mRNA 表达下调,IL-4、IL-10 mRNA表达上调;滑膜细胞中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 结论 DcR3 可以用于实验性大鼠AA的治疗,其治疗机制与调节滑膜细胞FasL、Fas mRNA的表达和血液淋巴细胞中 Fas mRNA的表达,促进滑膜细胞和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凋亡;调节脾脏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RA的发病机理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有效治疗RA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复方黑骨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中IL-4、IFN-γ和TNF-α及关节滑膜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深入探讨复方黑骨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弗氏完全佐剂性(AA)关节炎模型,通过ELISA与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液中IL-4、IFN-γ、TNF-α的含量和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TGF-β1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的IFN-γ、TNF-α水平升高,IL-4和滑膜组织中的TGF-β1水平降低(P0.01)。复方黑骨藤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IFN-γ、TNF-α水平显著下降,IL-4、TGF-β1水平上调,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研究表明复方黑骨藤能显著抑制IFN-γ、TNF-α的表达,增强IL-4、TGF-β1的表达,调整大鼠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失衡,从而减轻关节滑膜炎症的持续发展和软骨破坏,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组织中T细胞增生及浸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菊粉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单核细胞样MDSCs(monocytic-MDSCs,M-MDSCs)比例的变化和意义及其与血浆炎症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60%高脂饮食联合颈背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6 mg/100 g+0.1 ml芝麻油制备PCOS小鼠模型,选取21~27日龄的雌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菊粉干预组,每组10只。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脾脏、肝脏中MDSCs和M-MDSCs的比例变化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17A和IL-10的水平。结果对MDSCs和M-MDSCs分析发现: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脾脏、肝脏中MDSCs和M-MDSCs显著增加,与模型组小鼠相比,菊粉干预组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肝脏MDSCs及M-MDSCs也显著增加。对血浆炎症因子分析发现:TNF-α、IL-17A在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中相比显著增加,而在模型组与菊粉干预组中相比显著降低,IL-10在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中相比显著降低,而在模型组与菊粉干预组中相比增加,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对MDSCs和M-MDSCs与血浆炎症因子TNF-α, IL-17A相关性分析发现:PCOS小鼠外周血、脾脏、肝脏中MDSCs和M-MDSCs与血浆炎症因子TNF-α、IL-17A均呈负相关。结论菊粉能够诱导MDSCs、M-MDSCs在外周血、脾脏和肝脏中募集,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17A的生成,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中的髓源抑制细胞(MDSCs)的免疫抑制功能及对T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感染BALB/c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动态比例变化,免疫磁珠分选小鼠骨髓中单核系MDSCs(CD11b+Gr1+Ly6G-)和粒系MDSCs (CD11b~+Gr1~+Ly6G~+)亚群细胞,Write-Giemsa染色进行形态学鉴定; CFSE法检测单核系和粒系MDSCs亚群对CD4~+T、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4、IL-10、IL-13、TGF-β和精氨酸酶(ArgⅠ)、一氧化氮合酶2(NOS2)的表达。结果:血吸虫感染模型小鼠的MDSCs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增多,以粒系MDSCs(CD11b+Gr1+Ly6G+)亚群增多为主。两个亚群细胞均能降低CD4+T、CD8+T细胞的增殖活性,粒系亚群MDSCs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两个亚群细胞的细胞因子IL-4、IL-10、IL-13、TNF-α、IFN-γ以及ArgⅠ、NOS2的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结论:血吸虫感染模型小鼠体内的MDSCs显著增高,单核系MDSCs(CD11b+Gr1+Ly6G-)和粒系MDSCs(CD11b+Gr1+Ly6G+)亚群均能抑制CD4~+T、CD8~+T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两亚群细胞均能上调相关细胞因子IL-4、IL-10、IL-13和ArgⅠ、NOS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髓微环境中细胞因子IL-Iβ、IL-2、IL-4、IL-10、INF-γ、TNF-α水平与外周血中相应细胞因子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诊断的缺铁性贫血(ID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EB-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各2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IDA、MDS-EB-1、CML-CP和AM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IL-Iβ、IL-2、IL-4、IL-10、INF-γ、TNF-α的水平。结果 IDA患者骨髓微环境和外周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EB-1、CML-CP及AML患者骨髓微环境中IL-Iβ、IL-2、IL-4、IL-10、INF-γ、TNF-α水平高于外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A、MDS-EB-1、CML-CP及AML患者骨髓微环境中细胞因子IL-Iβ、IL-2、IL-4、IL-10、INF-γ、TNF-α的水平高于外周血中相应的细胞因子水平。在研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因子时,应检测骨髓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对卵巢癌小鼠移植瘤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BALB/c裸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利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建立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吉西他滨组给予吉西他滨治疗;联合组在吉西他滨组基础上,给予曲妥珠单抗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观察各组裸鼠质量、移植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裸鼠治疗前后细胞中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裸鼠血清中IFN-γ及IL-4水平,并计算IFN-γ/IL-4比值。结果:吉西他滨组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为(87. 40±9. 06)%,联合组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为(94. 87±9. 59)%,联合用药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 05)。与模型组比较,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组肿瘤细胞数目减少,较多散在的凋亡细胞核固缩,可见凋亡小体。对照组模型组血清中IFN-γ、IL-4、IFN-γ/IL-4水平分别为(101. 67±10. 45) pg/ml、(72. 14±9. 66) pg/ml、1. 40±0. 12;模型组血清中Cox-2表达、IFN-γ、IL-4、IFN-γ/IL-4水平分别为0. 69±0. 08、(41. 91±5. 06) pg/ml、(39. 52±2. 83) pg/ml、1. 05±0. 08,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组血清中IFN-γ、IL-4、IFN-γ/IL-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组Cox-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血清中IFN-γ、IL-4、IFN-γ/IL-4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联合组变化趋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可有效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蛋白表达有关,且联合治疗可改善裸鼠免疫功能,对卵巢癌裸鼠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收集了1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环境下观察G-CSF对其释放几种细胞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干扰素.了(IFN-γ)、白介素.10(IL-10)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活动期肺结核病人和结核分枝杆菌ElISpot阳性健康体检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肽(ESAT-6,CFP-10)刺激后Th1、Th2、Th17和Treg细胞代表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IL-6、IL-10、IL-17、TGF-β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 24例初治活动期肺结核患者和25位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ESAT-6,CFP-10肽库刺激PBMCs,采用FlowCytomix流式技术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6、IL-10、IL-17、TGF-β的表达。结果 PBMCs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肽刺激后,IL-17反应低下,而IFN-γ、TNF-α、IL-6、IL-10和TGF-β均因刺激而升高,但只有IFN-γ和TNF-α的水平在2组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P=0.006)。结论Th1细胞因子可能在结核病免疫病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是否能够抑制正常人CD4+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2(IL-22)。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加入PMA+Inomycin刺激细胞后,做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人外周血PBMCs中产生IL-22的T细胞亚群,以及IL-17-IFN-γ-IL-22+CD4+T细胞亚群(Th22);PMA+Inomycin刺激正常人PBMCs,同时加或不加环孢素A(CsA)后,做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IL-22+CD4+T细胞和IFN-γ+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IL-22+CD4+T细胞表达记忆表型分子CD45RO情况。结果正常人外周血中产生IL-22的T细胞以CD4+T细胞为主,且存在仅分泌IL-22,不分泌IL-17和IFN-γ的Th22亚群;CsA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CD4+T细胞产生IL-22和IFN-γ;CsA抑制外周血PBMCs中记忆CD4+T细胞产生IL-22。结论 CsA能抑制正常人外周血中记忆CD4+T细胞产生IL-2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诱导的先兆子痫模型小鼠中自然杀伤(NK)细胞在外周血、脾脏及子宫的数量及其表面受体的变化,同时了解外周血中的细胞因子(TGF-β、TNF-α和IFN-γ)的水平.方法:用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诱导小鼠出现先兆子痫(PE)样症状,流式细胞仪检测自然杀伤(NK)细胞在外周血、脾脏及子宫的数量和表面受体,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TGF-β、TNF-α和IFN-γ.结果:我们建立的PE样小鼠模型是成功的;与对照组相比,gd17.5时PS/PC组外周血和脾脏中NK细胞数目增加.gd11.5时子宫中NK细胞数目突然增加,随后逐渐降低,且在gd14.5和gd17.5时PS/PC组比对照组NK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S/PC组脾脏中表面受体CD122表达显著降低,而CD244、CD94及NKG2D均显著增加;子宫中所有表面受体显著降低.在gd11.5、gd14.5及gd17.5时,与对照组相比,PS/PC组外周血中TGF-β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TNF-α和IFN-γ表达的水平大多不发生明显变化.结论:PE可能与母胎界面处NK细胞的数量及表面受体改变有关.外周血中TGF-β的增加可能抑制子宫处NKG2D等NK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关于TNF-α和IFN-γ在PE样小鼠模型中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在炎性刺激下的激活及功能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C57BL/6小鼠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测定炎性刺激下各组细胞形态学及促炎因子(iNOS、IL-6、TNF-α)和抗炎因子(ARG1、IL-10、TGF-β1)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炎性刺激后,免疫荧光细胞染色结果显示,M1(LPS+IFN-γ)组细胞被异常激活,胞体出现肿胀变大、扭曲等形态改变,且GFA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01 vs. control))。CCK-8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LPS组、IFN-γ组及M1组的吸光度均升高,其中M1组显著升高(P<0.001 vs. control)。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1组促炎因子(iNOS、IL-6和TNF-α)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 vs. control);各组抗炎因子(ARG1、IL-10和TGF-β1)的表达也显著升高(P<0.01 or 0.001 vs. control)。结论 体外炎性刺激异常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和功能显著变化,且A1样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绿茶提取物EGCG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取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AE模型组和EGCG治疗组,对各组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对中枢神经系统炎性浸润情况进行观察;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Th17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频率变化;免疫组化观察25 d脑组织IFN-γ、IL-17和TGF-β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17、TGF-β、IL-10、IL-4的质量浓度。结果 EGCG治疗明显缓解EAE小鼠疾病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抑制Th1与Th17细胞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与EAE模型组相比,EGCG治疗组脑IFN-γ及IL-17表达上调,而TGF-β表达下调;外周血中可溶性上述细胞因子表达情况与脑一致。结论 EGCG可能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血中IFN-γ、IL-17、TGF-β的表达,调控T细胞亚群的分化对EAE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大鼠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21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DHEA 0.5 mg治疗组、 2 mg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于注射牛周围神经髓磷脂(BPM)抗原乳剂后第5天开始每日皮下注射DHEA, 对照组皮下注射相同体积的DHEA溶媒.疾病高峰期检查坐骨神经IFN-γ、 TNF-α阳性反应细胞, 检测引流淋巴结和脾脏单个核细胞增殖反应, 检测培养上清TNF-α、IFN-γ、IL-10含量.结果:两种剂量DHEA治疗组均能减少坐骨神经IFN-γ、 TNF-α阳性反应细胞数目(P<0.05), 抑制BPM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P<0.05), 降低培养上清中IFN-γ、 TNF-α水平(P<0.05).各组间 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EA可抑制EAN大鼠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和促炎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 抑制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咪多吡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干扰素(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帕金森病模型组(PD组)、左旋多巴治疗组(Levodopa组)和咪多吡治疗组(Eldepryl组),各组随机分为模型制备成功后4 d组和8 d组2个亚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NF-α、IL-1β和IFN-γ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黑质中TNF-α、IL-1β和IFN-γ表达显著增多(P均0.01),8 d组高于4 d组(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咪多吡治疗组和左旋多巴治疗组各时间点黑质中TNF-α、IL-1β和IFN-γ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8 d组低于4 d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左旋多巴治疗组相比,咪多吡治疗组各时间点大鼠黑质TNF-α、IL-1β和IFN-γ表达明显减少(P0.05或P0.01),8 d组低于4 d组(P均0.05)。结论咪多吡可通过抑制黑质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FN-γ的表达,发挥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分泌的IFN-γ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IL-10等细胞因子含量的关系。方法:收集119例慢性HBV感染肝病患者,其中CHB患者57例,LC患者40例,HCC患者22例,另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HC) 27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NK细胞及IFN-γ~+NK细胞比例,CBA细胞因子(IL-10、IFN-γ、IL-2、IL-4、TNF及IL-5)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结果:CHB、LC、HCC患者外周血Treg百分比和血清中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HC组, CHB、HCC患者外周血Treg绝对数值显著高于HC组(P0.05),CHB、LC及HCC患者Treg与IL-10呈正相关(P0.01,r=0.564;P0.05,r=0.426;P0.05,r=0.476)。NK细胞绝对数、IFN-γ~+ NK细胞百分比及血清中IFN-γ含量在CHB、LC、HCC组中均显著低于HC组(P0.01)。同时CHB患者组IFN-γ~+NK细胞比例与Treg细胞比例、血清IL-10水平均负相关(P0.05,r=-0.618;P0.05,r=-0.635),血清IFN-γ水平亦与Treg负相关(P0.01,r=-0.342);LC患者中,外周血中NK细胞绝对数值与Treg细胞比例负相关(P0.05,r=-0.317),IFN-γ~+NK细胞比例与血清中IL-10水平负相关(P0.05,r=-0.514);HCC患者组IFN-γ~+NK细胞比例与Treg细胞比例、血清IL-10水平均负相关(P0.01,r=-0.676;P0.01,r=-0.615)。结论:CHB患者及其进展疾病如LC和HCC外周血IFN-γ~+NK细胞比例与Treg比例、血清IL-10水平负相关,提示Treg和IL-10参与抑制IFN-γ~+ NK细胞可能是慢性HBV感染及其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逆转Treg及IL-10所致的免疫耐受,将会有力提高NK细胞抗HBV慢性感染及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