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使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血管造影机对疑有颅内血管病变的25例患者进行常规DSA和旋转DSA检查,通过遮盖表面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三维重建方法进行颅内血管重建。结果通过3D-DSA检查24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动脉瘤(26个动脉瘤),1例确认为后交通动脉起始端壶腹样膨大。在3D-DSA检查中25例患者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24例患者26个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尺寸、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均可清晰显示或测量。结论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造影中可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检查后再行3D-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动脉瘤检出率,评价瘤颈及瘤颈与载瘤动脉间的关系显示情况,比较对比剂用量。结果:经2D-DSA和3D-DSA检查,检出动脉瘤分别为76例(88枚)和82例(98枚),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80%和100%;2D-DSA与3D-DSA对动脉瘤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6,P<0.05);3D-DSA对动脉瘤瘤颈和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显示率均显著高于2D-DSA,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566,x^2=72.554;P<0.05);2D-DSA检查患者平均对比剂用量显著高于3D-DSA检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78,P<0.05)。结论:3D-DSA可提高动脉瘤检出率,清晰显示瘤颈及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并可减少检查中对比剂的使用量,提高患者在检查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的应用及其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50例临床怀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行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前瞻性分析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结果CTA检查50例患者,检出43例脑动脉瘤,共46个病灶,采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以及病灶与颅骨结构间的关系;50例患者中DSA检查最后确诊为脑动脉瘤42例,共45个病灶,其中3例为多发(2个病灶),有8例结果为阴性,其中7例与CTA结果相符。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在显示脑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明显优于D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诊断脑动脉瘤灵敏度高,在显示脑动脉瘤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优于DSA。  相似文献   

4.
沈富强 《医疗设备信息》2009,(5):123-124,122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经手术证实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术前进行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旋转DSA造影,分别阅片并记录动脉瘤的检出情况、瘤颈显示情况、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常规DSA诊断16个动脉瘤;旋转DSA诊断23个动脉瘤(P〈0.05)。常规DSA检出的动脉瘤中,清楚显示瘤颈者4个,清楚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者11个;旋转DSA组清楚显示瘤颈者17个,清楚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者21个(P〈0.05)。结论旋转DSA能更清晰地显示瘤体的大小、瘤颈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提供血管内治疗的最佳工作角度,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能量脑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30例经DSA证实为脑动脉瘤患者的双能量脑动脉CTA影像学特点,比较双能量脑动脉CTA和DSA检查对脑动脉瘤诊断准确性.结果 双能量脑动脉CTA能较好地显示脑动脉瘤的直接征象,对颈内动脉虹吸段的动脉瘤征象显示优于常规脑动脉CTA扫描.对瘤体及瘤颈的测量与DSA有较高的一致性,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脑动脉CTA辐射剂量为19.1~25.4(21.7±0.5) mSv.结论 双能量脑动脉CTA能够清晰显示脑动脉瘤的瘤体大小及瘤颈,对脑动脉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不同病变部位脑动脉瘤患者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脑动脉瘤患者55例,术前均行MSCTA、DSA检查。对比MSCTA、DSA脑动脉瘤最大径、瘤颈最大径、诊断符合率及对脑动脉瘤类型、大脑中动脉瘤的显示情况。结果手术结果:55例脑动脉瘤患者,共67个脑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1个,后交通动脉瘤8个,大脑前动脉瘤14个,大脑中动脉瘤8个,大脑后动脉瘤5个,椎基底动脉瘤3个,颈内动脉瘤18个; MSCTA、DSA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MSCTA检查有6个脑动脉瘤未显示,其中颈内动脉瘤2个,后交通动脉瘤2个,大脑后动脉瘤2个; DSA检查有10个脑动脉瘤未显示,其中颈内动脉瘤4个,前交通动脉瘤1个,大脑前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 DSA检查无法对左前交通动脉处造影剂充盈明确诊断,MSCTA检查可清楚显示前交通处动脉瘤; MSCTA、DSA检查脑动脉瘤最大径、瘤颈最大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 MSCTA诊断脑动脉瘤患者符合率与DSA检查相近,且可清楚显示前交通处动脉瘤,对DSA检查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的应用及其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50例临床怀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行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前瞻性分析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结果 CTA检查50例患者,检出43例脑动脉瘤,共46个病灶,采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以及病灶与颅骨结构间的关系;50例患者中DSA检查最后确诊为脑动脉瘤42例,共45个病灶,其中3例为多发(2个病灶),有8例结果为阴性,其中7例与CTA结果相符.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在显示脑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明显优于D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诊断脑动脉瘤灵敏度高,在显示脑动脉瘤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优于DSA.  相似文献   

8.
李广喜 《中国保健》2006,14(18):10-11
目的研究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LCV+高档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45例疑有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做旋转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于常规DSA检查比较.结果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45例病人常规DSA发现42例,3例只有通过旋转DSA才能发现.40例动脉瘤解剖结构显示不清的加摄旋转DSA后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分支的解剖关系显示清晰.结论旋转DSA可更好地显示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解剖结构,对临床诊断治疗颅内动脉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47例疑似或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二维(2D)DSA及旋转数字血管造影(旋转DA)检查,并在此基础上行3DDSA重建,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47例中经3DDSA共检查出46例53个动脉瘤,2DDSA有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在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示上,3DDSA明显优于旋转DA和2DDSA。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上,3DDSA比旋转DA和2DDSA能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黄玉伟  牛云丽  李定柯 《社区医学杂志》2023,(24):1282-1285+1290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技术在老年脑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破裂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06-01-2022-02-01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117例疑似脑动脉瘤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3D-CTA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D-CTA检查脑动脉瘤的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以及3D-CTA检查载瘤动脉与脑动脉瘤瘤颈关系;观察不同破裂出血情况患者3D-CTA检查相关参数[位置、数目、入射夹角、高度、长度、宽度、血栓、子囊形态、瘤体钙化、直径、瘤体长径/瘤颈宽度(AR)]差异。结果 117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手术病理共检出阳性82例,阴性35例;3D-CTA检查检出阳性78例,阴性39例;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3D-DSA)检查检出阳性81例,阴性36例。3D-CTA检查对脑动脉瘤诊断Kappa指数为0.803,与3D-DSA检查的0.899接近,P>0.05。3D-CTA检查显示脑动脉瘤瘤颈与其载瘤动脉关系为Ⅲ级的占80.77%,与3D-DSA检查的92.5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460,P=0.09...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诊断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可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3D—CTA检查,应用表面遮盖、最大密度投影等重建技术,1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得到的影像学资料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4例患者确诊为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38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4例。3D—CTA可以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将3D—CTA与DSA检查测量的瘤体及瘤颈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治疗23例,介入栓塞治疗7例。结论 16排螺旋3D—CTA图像质量高,可作为SAH及可疑动脉瘤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DSA可作为必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应用传统DSA、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进行检查,评价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常规正侧位DSA能显示存在动脉瘤病变或可疑存在动脉瘤,仅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形态、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旋转DSA显示病变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15例血管三维重建处理的图像都清晰显示了动脉瘤的结构关系。结论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病变结构的显示高于常规DSA,能够多角度立体观察、直观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颈的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传统DSA及3D-DSA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的显示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其中常规DSA能确诊12例,3例可疑动脉瘤,常规DSA中只有7例能清楚显示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所有病例中3D-DSA均匀清楚显示动脉瘤形态及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特别对3例可疑小动脉瘤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DSA。结论:3D-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病变显示佳,能提高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维(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7例疑似或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二维(2D)DSA及旋转数字血管造影(旋转DA)检查,并在此基础上行3D DSA重建,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 47例中经3D DSA共检查出46例53个动脉瘤,2D DSA有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在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示上,3D DSA明显优于旋转DA和2D DSA.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上,3D DSA比旋转DA和2D DSA能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研究CT血管造影(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75例经头颅CT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患者,分别进行CTA和3D-DSA检查.对比CTA与3D-DSA对动脉瘤确诊率及显示瘤颈和载瘤动脉的关系.结果 75例患者中共确诊动脉瘤69例,动脉瘤数目为83个.3D-DSA动脉瘤确诊率为100.0%(83/83),假阴性率为0;CTA动脉瘤确诊率为86.7%(72/83),假阴性率为13.3%(11/83).3D-DSA与CTA对于动脉瘤的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8,P<0.01).3D-DSA与CTA对于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显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1,P<0.01).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3D-DSA明显优于CTA,3D-DSA诊断动脉瘤具有金标准的地位,特别是在显露小动脉瘤、瘤颈及载瘤血管的关系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7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三维CTA及三维DSA检查结果与外科手术治疗的最终结果进行对比,评价三维CTA及三维DSA在动脉瘤的检出率、三维形态与空间关系的显示能力。探讨联合应用三维CTA及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结果:在27例疑似患者中有25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证实为动脉瘤,发现动脉瘤28个。三维CTA及三维DSA动脉瘤检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7,P>0.05)。三维CTA对检出的动脉瘤可准确清楚地显示其三维形态及与周围颅骨的空间关系,三维DSA对颅内动脉瘤和动脉瘤的瘤颈、瘤体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关系显示清楚、准确。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上,三维CTA和三维DSA各有优势,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联合应用三维CTA及三维DSA可为手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平板DSA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可疑脑动脉瘤的患者先行常规正、侧位脑血管DSA造影检查,再实施三维血管成像技术。结果:在33例可疑脑动脉瘤的患者中,检出动脉瘤23例,动静脉畸形6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脑出血1例。结论:三维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脑动脉血管解剖结构,病变处动脉血管的起源、分布、长度、数目、轮廓,以及动脉瘤瘘口位置、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及瘤体载瘤动脉关系[1],畸形血管的数目、走行及血液动力学关系,为脑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计划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毛崇梅  衣玲  李胜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433-1436
目的探讨CTA、MRA、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差异,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选择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29例,行脑血管造影术(DSA)及三维重建(3D-DSA)。之前全部病例行3D-CTA、21例病例行MRA检查并行三维重建,以3D-DSA及脑外科术中检查为标准,比较3D-DSA与3D-CTA、MRA之间显示动脉瘤立体形态、载瘤动脉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瘤颈及其与载瘤血管关系及穿支情况等方面信息的区别。结果 SAH患者资料共29例,其中28例共患有动脉瘤38个,阴性1个。CTA和DSA/3D-DSA各检出27例37个动脉瘤,二者检出动脉瘤的数目及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检查18例动脉瘤,漏诊3例。结论 CTA/3D-CTA和DSA/3D-DSA二者检出动脉瘤的数目及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R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SA/3D-DSA在与载瘤动脉关系、动脉瘤上有无穿支方面优于CTA/3D-CTA及MRA。  相似文献   

19.
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旋转DSA应用技术,提高脑血管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对122例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常规正侧位和旋转DSA造影检查,其中可疑动脉83例,动静脉畸形16例,脑动脉狭窄23例。结果:脑动脉瘤通过一次旋转DSA检查96%以上病例在脑血管造影中应用的优缺点。可清晰显示瘤颈、狭窄及畸形情况。结论:旋转DSA在脑血管造影中应用具有极大的优势,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为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1年11月60例就诊时临床表现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部行头颈联合3D-CTA及DSA检测,以DSA为诊断标准,采用双肓法评估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及与DSA检出动脉瘤数量的一致性;测量动脉瘤瘤颈宽度,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60例患者中,49例经DSA检查出51个动脉瘤,50例经CTA检出51个动脉瘤,以DSA诊断为金标准,CTA检查的灵敏度为97.8%,准确度为98.0%,2种诊断方法在检出动脉瘤的例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出瘤颈宽度为(3.6± 1.9) mm,DSA为(3.3±2.1) 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对颅内动脉瘤检查的灵敏度高,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筛查的首选方法,但仍不能完全替代D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