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躁动患儿的安全护理。方法全麻术后加强患儿的安全护理,包括注意约束患儿、气管插管的护理、观察病情、减少疼痛、心理护理。结果261例手术全麻术后患儿均安全返回病房,无1例事故发生。结论全麻术后躁动患儿的安全护理,既减少患儿痛苦又提高护士护理安全意识,可以有效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00例全麻醉术后复苏期躁动患儿安全护理经验。方法:针对患儿全麻醉术后复苏期的躁动特点及所带来的危害性,严密监测呼吸循环功能,掌握躁动指征:重视管道、呼吸道及输液等护理。结果:300例躁动患儿因躁动造成静脉输液外渗或滑脱25例、胃管滑脱1例、导管滑脱1例、伤口出血2例,经护理后安全平稳转出恢复室。结论:全麻醉术后复苏期患儿躁动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而采取各种评估及安全护理措施是患儿顺利渡过术后恢复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和术后恢复,探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苏醒躁动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应激指标及苏醒躁动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心率及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两组心率及血压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99,P<0.05)。结论 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用于手术麻醉患者中,有利于稳定患者血压,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降低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综合保温措施对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寒战的影响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碧燕  周巧 《现代医院》2011,11(8):92-93
目的观察综合保温措施对全麻术后患者复苏期寒战发生的影响和护理。方法选择全麻后寒战的成年手术患者140例,ASA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给予综合保温措施(术后寒战给予曲马多1 mg/kg静脉推注,并复合使用充气电热毯,输入预热液体),未作特殊处理为常温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升温治疗前后变化、寒战发生级别。结果治疗前2组平均血压、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温组体温恢复较常温组快(p<0.05);并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综合保温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术后患者低温和寒战,并在短时间内使体温回升至正常,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隋平  阮辉 《现代保健》2011,(3):34-35
目的 分析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0月3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全麻后手术的7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和发生躁动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结果 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为27.51%,其中麻醉深度不当、术后镇痛不良、不良因素刺激、术后制动不全以及患者心理应激等是导致麻醉术后躁动的主要原因.结论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加强术中和术后监护,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和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鲍淑梅 《现代保健》2009,(19):117-117
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全麻手术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现象,因此全麻苏醒期躁动是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情绪激动、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等,个别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自主运动,严重时还有个别患者造成自身的意外伤害等,若处理不当,可危机患者生命安全。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全麻手术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现象应根据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麻醉苏醒护理,观察组给予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气管拔管时的生命体征指标以及苏醒指标、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气管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的应激和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观察组使用保温护理,对照组则实施常规保温措施,对比分析两组低体温发生率和术中应激、麻醉复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的低体温发生率为2.50%,要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血中肾上腺激素(AD)和去甲肾上腺激素(NE)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手术前相比均显著升高,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观察组升高的幅度要显著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保温护理能股有效地降低全身麻醉患者在术中的低体温的发生率,可以减轻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的程度,能够缩短麻醉的恢复期,值得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胸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循证护理。方法:将12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实验组60例在传统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并对两种护理模式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6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基础值与苏醒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BP、DBP、HR基础值与苏醒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护理工作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弥补传统的护理模式不足,提高手术室护理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降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以我院2012年5月至10月间128例行优质护理干预的全麻患者为护理组,以我院2012年1月至5月间133例行普通常规护理的全麻患者为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54例,发生率为40.60%;护理组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22例,发生率为17.19%,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可极大地降低全麻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面分析全麻病人术后苏醒产生躁动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方法深入观察与回顾分析本院麻醉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出现的87例全麻病人术后苏醒产生躁动的状况和临床资料。结果麻醉原因、麻醉相关原因、手术原因、病人自身状况都可能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因素。结论对烦躁病人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相关因素,对症处理,能帮助病人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原因和护理策略。方法:在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全麻患者中筛选300例开展此次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数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在传统护理的同时进行舒适护理,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苏醒期血压与心率状况。结果: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较低,苏醒期血压与心率指标均较低,各项对比差异均比较显著,P<0.05。结论:在全麻手术患者中在进行传统护理的同时采用舒适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率,良好稳定患者的血压与心率,临床运用效果较好,应该广泛运用于临床全麻手术患者中。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院》2019,(7):1052-1054
综述麻醉恢复室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机制、原因、危害、评估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出术前干预、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严密病情观察、加强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是预防和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躁动出现后的护理等措施能使患者安全平稳的渡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与研究全麻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注意事项。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0年8月在本院五官科室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回顾性分析该200例患者的手术后护理方法与服务质量,并且记录患者预后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根据对于200例患者的调查分析结果得知,患者的预后情况良好,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9.00%。结论高品质的全身麻醉[1]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手术室的护士应当主动配合主刀医师的工作,并且多与麻醉师沟通,并在心理上安抚患者,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使得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全麻苏醒期躁动全麻病人苏醒期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躁动,是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其发生机理尚不明确,因此给预防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它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许多并发症,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了解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对病人的危害、发病原因、机制、预防及其处理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将笔者多年的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全麻下扁桃体切除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的患儿80例,分为对照组(2010年10月—2011年12月40例)和研究组(2012年1—12月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扁桃体切除常规护理,统计常规护理组患儿躁动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麻苏醒期护理干预,并对两组躁动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评价苏醒期躁动护理的有效性。结果对照组患儿躁动原因分析显示年龄、不良刺激、术前焦虑、制动不当及麻药残留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全麻下扁桃体切除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躁动原因给予苏醒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躁动情况发生,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伟  石春来 《现代保健》2014,(12):116-1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神经外科全麻术患者对术后躁动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组,手术结束前10 min,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生理盐水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注。记录两组患者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对两组患者拔管后躁动发生情况、躁动程度、镇痛和镇静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术后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麻醉拔管期躁动程度(0级、1级)和躁动发生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Ramsay镇静评分拔管后5 min、30 min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拔管后5、30、60和120 min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减少神经外科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改善术后疼痛镇静效果,且不延长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行全麻腹部手术的5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期心率、血压、躁动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苏醒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避免患者的血压、心率急速上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的躁动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全麻手术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原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168名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占总数的16.8%。导致躁动的原因主要是疼痛,共计69例,占总数的41.07%,气管导管刺激,共计44例,占总数的26.19%,尿管刺激,共计28例,占总数的16.67%。同时,躁动发生率与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催醒药有着密切的联系,发生率最高的手术类型为耳鼻喉手术,共计56例,占总数的46.67%,其次为胸外科手术,共计40例,占总数的40.40%,应用药物催醒的患者中有65例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占总数的28.26%,而不用催醒药中有103例患者发生躁动,躁动发生率为13.38%,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的躁动原因主要包括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同时与患者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是否应用催醒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时对全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做好干预措施,降低躁动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的度过麻醉复苏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状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麻醉重症监护室患者共计127例,对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状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家属轻度迁移应激29例,占比22.83%,家属中度迁移应激43例,占比33.86%,家属重度迁移应激55例,占比43.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