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IL-15促CD34^ 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NK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MACS法分离脐血中CD34^ 细胞,分别用IL-15、SCF(造血干细胞因子)和IL-15 SCF体外培养,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16、CD56分子,MTT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IL-15可以促进CD34^ 细胞分化为以CD56^ CD16^-为主的NK细胞,SCF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结论 IL-15具有促使NK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重建中,CD226分子在CD56bright和CD56dimNK细胞亚群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中,于干细胞回输第12天,CD56 N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率为26.6%,其中CD56bright亚群,占CD56 NK细胞87.3%;CD56 CD226 细胞占CD56 NK细胞92.1%,CD56brightCD226 细胞占CD56 CD226 细胞89.9%.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中,CD56bright亚群是NK细胞造血重建最早出现并占优势的一个亚群, CD226分子可能作为一种分化标记主要表达在CD56bright亚群上.  相似文献   

3.
张羽  林其德 《现代免疫学》2006,26(4):322-326
探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蜕膜NK细胞杀伤活性与其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p46、NKp44、NKp30和NKG2D表达的相关性。选取21例早孕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患者为病例组,25例正常早孕人流妇女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蜕膜组织,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淋巴细胞,MACS磁珠分选CD3-CD56+NK细胞。以K562细胞为靶细胞,用细胞染色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蜕膜NK细胞杀伤活性,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蜕膜CD56brightCD16-NK和CD56dimCD16+NK细胞上活化性受体NKp46、NKp44、NKp30和NKG2D的表达,并与NK细胞杀伤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早孕蜕膜NK细胞具有杀伤活性;(2)病例组蜕膜NK细胞的杀伤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4);(3)病例组蜕膜CD56brightCD16-NK细胞中NKp44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21);病例组蜕膜CD56dimCD16+NK细胞中NKp46和NKp44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P=0.026,P=0.041);其余活化性受体的表达两组未见明显差异;(4)蜕膜NK细胞杀伤功能与蜕膜CD56brightCD16-NK细胞中NKp44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77,P<0.05),和蜕膜CD56dimCD16+NK细胞中NKp46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34,P<0.05)。蜕膜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p46和NKp44表达增加,从而使蜕膜NK细胞的杀伤功能增强可能在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据结直肠癌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 NKT细胞表面蛋白受体表达情况,探索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评价体系。方法 收集14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87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通过流式细胞术、细胞培养等方法,分析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面受体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总淋巴细胞、 CD16brightCD56dimNK细胞、 NKT细胞百分比降低;T细胞、 CD16brightCD56dimNK细胞、 NKT细胞表面抑制型受体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IGIT)百分比增加;T细胞、 NK细胞、 NK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7(CCR7)略降低。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亚群比例及表面受体表达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链球菌菌体制剂OK-432刺激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自体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 cells,NK)体外扩增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DC分为未成熟DC组和OK-432刺激的DC组,48小时后MTT法检测DC增殖情况,FCM检测DC表型CD80、CD83、CD86的表达情况;后将未成熟DC组和OK-432刺激的DC组分别与NK细胞以1∶1、1∶5、1∶10、1∶20、1∶40比例混合继续培养。0、2、4、6天时计算NK细胞扩增倍数;FCM检测NK细胞PFP、GraB、CD107a的表达;LDH释放法检测NK对HepG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OK-432(5μg/ml)使DC增殖达到最佳(30%),且能显著增强DC表型表达(P<0.05)。1∶5(OK-DC)组NK细胞扩增倍数达最大(P<0.05);1∶5(OK-DC)组能显著促进NK释放穿孔素(Pore-forming protein,PFP)、颗粒酶(Granzyme B,GraB)、CD107a(P<0.05);1∶5(OK-DC)组对HepG2细胞的杀伤活性(67.12±5.36)%达到最大(P<0.05)。结论:OK-432(终浓度5μg/ml)能促进DC增殖,并促进DC成熟;OK-DC与NK细胞共培养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强NK细胞杀伤HepG2细胞功能,可能与增加NK扩增倍数和PFP、GraB、CD107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人胚胎干细胞(hESC)体外自发分化过程中,检测子宫内膜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子宫内膜样组织结构,子宫内膜样细胞的存在.方法 悬浮法培养类胚体14 d,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取具有子宫内膜样组织结构的切片行雌激素受体(E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ESC贴壁分化10 d,免疫荧光双标检测雌激素受体/波形蛋白(角蛋白)的表达.hESC贴壁分化5 d,RT-PCR方法检测子宫内膜发育相关基因:Wnt4、Wnt7a、Wnt5a、Hoxa10、Hoxa11、ER的表达.结果 hESC贴壁分化5 d后可检测到Wnt4、Wnt7a、Wnt5a、Hoxa10、Hoxa11、ER的表达.hESC贴壁分化10 d后,部分细胞同时表达ER/波形蛋白(角蛋白).培养14 d类胚体内存在子宫内膜样的腺体结构,部分腺体结构ER表达阳性.结论 hESC自发分化过程中,可能部分细胞具有自发分化为子宫内膜干细胞,子宫内膜细胞的倾向,但需对整个发育过程进行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脐带血CD34~+CD38~+造血干细胞移植入MISTRG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的人源化免疫特征。方法利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新生儿脐带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并结合免疫磁珠法分选hCD34~+造血干细胞,然后经体外扩增培养后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34~+CD38~+细胞的比例。取2×105细胞数注射至辐照后的新生MISTRG小鼠肝脏内,分别于第3、6、9、12周采血检测人源免疫细胞的分化与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磁珠法分选人的CD34~+CD38~+造血干细胞纯度高达92.0%。移植小鼠外周血中的hCD45~+细胞初始浓度水平大于10.0%,淋巴细胞群包含人源T(hCD3~+CD45~+)、B(hCD3-CD19~+)和NK(hCD3-CD56~+)淋巴细胞,其中B(hCD3-CD19~+)淋巴细胞所占比值最大(初始水平为49.0%±7.4%),髓系细胞群则主要由巨噬细胞组成(初始水平为82.3%±4.5%)。小鼠外周血中hCD45~+细胞比值和T细胞占免疫细胞的比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而NK细胞基本完全消失。结论人源CD34~+CD38~+造血干细胞在新生MISTRG小鼠中可有效分化为人源淋系和髓系免疫细胞。在移植后的12周内hCD45~+细胞的比例逐渐下降,MISTRG免疫缺陷小鼠最佳的人源化免疫系统维持时间为第3~6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体外对脐血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及其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脐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在含有APS(浓度为100mg/L)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阴性对照组:在无药物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阳性对照组:在含有细胞因子(IL-4、GM-CSF、TNF-α)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用倒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收集部分培养第12天的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表面CD1a、CD80、CD83和CD86的表达;收集实验组培养第12天的细胞(DCs),作为刺激细胞;分离制备健康志愿者异基因外周血单核细胞(MNC),作为反应细胞混合培养,MTT比色法检测DCs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结果:在培养的第72小时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开始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树突状结构更加明显,第12天细胞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阴性对照组细胞生长缓慢,培养至第12天细胞呈梭形巨噬细胞形态。培养至10天的实验组细胞扫描电镜下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培养12天实验组、阳性对照组细胞分别高表达DCs特异性抗原CD1a、CD80、CD83和CD86,与阴性对照组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经黄芪多糖诱生的DCs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具有明显刺激增殖作用。结论:黄芪多糖及细胞因子体外均可诱导脐血单核细胞(DCs前体细胞)定向分化为功能性(成熟)DCs;黄芪多糖诱生的DCs具有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且随DCs细胞数量的增加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云芝多糖(PSK)对体外培养的人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含白细胞介素(IL)-2的NK细胞培养液。培养第10天时加入不同质量浓度(100、75、50、25、10、5μg/m L)的PSK诱导NK细胞48 h,收集细胞检测。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前后NK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及NKG2D受体表达(PSK诱导为实验组,同时设不加药物及无细胞的空白对照孔为对照组)。通过CCK-8法检测对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取质量浓度25μg/m L PSK诱导48 h后NK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1×10~9/L作为效应细胞;调整红白血病肿瘤细胞株K562细胞浓度至5×10~7/L,按效靶比为5∶1、10∶1、20∶1、40∶1、80∶1的比例混合培养于96孔板内,同时设单独效应细胞孔、单独靶细胞孔(实验组)和空白孔(对照组)。结果培养10 d后NK细胞纯度达到78.70%左右。经PSK诱导48 h后,NK细胞的增殖及功能具有一定浓度依赖性,PSK质量浓度在25μg/m L对NK细胞的增殖率(51.62%±3.20%)最为明显(P0.01),之后逐渐下降。在质量浓度0~100μg/m L可以促进NK细胞的生长和增加NK细胞表面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和NKG2D受体表达,以及增强对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尤其是当PSK质量浓度为25μg/m L时,颗粒酶B、穿孔素、NKG2D和CD107a表达为55.42%±2.34%、70.49%±1.87%、83.45%±1.77%和85.00%±2.02%,显著高于对照组(25.83%±1.31%、40.79%±1.59%、70.66%±2.39%和72.79%±2.31%)(P0.01)。在效靶比80∶1时,实验组杀伤活性为57.63%±3.42%,高于对照组(24.78%±2.47%)(P0.01)。结论 PSK在一定质量浓度下能促进NK细胞的生长,且增强NK细胞的杀伤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R848对人自然杀伤细胞(NK)杀伤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纯化NK细胞,加或不加R848进行培养。分别在0、2、6、24、48h收集培养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R848对NK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25和CD69表达的影响;检测R848活化的NK细胞杀伤靶细胞K562的作用、通过检测颗粒酶A、B、穿孔素、TRAIL和NK细胞与靶细胞共孵育后CD107a/b的表达,探讨R848促进NK细胞的杀伤功能机制。结果 R848活化的NK细胞在培养24h时CD69和CD25分子的表达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密度达到峰值,随后活化分子的表达有所下降;R848活化的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功能明显增强,TRAIL在不同NK细胞亚群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当NK细胞与K562共孵育后,R848活化的NK细胞表面CD107a/b的表达较未刺激条件明显增加。结论 R848可直接作用于NK细胞促进其杀伤功能,其作用机制与NK细胞活化后释放颗粒酶和穿孔素增加,并且TRAIL的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定向分化胚胎干细胞(ESCs)为造血干细胞(HSCs)对体内造血功能的重建作用。方法:将小鼠E14.1胚胎干细胞采用“三步诱导法”在体外分化发育为HSCs,造血克隆形成(CFU)实验观察其体外造血集落形成情况,免疫磁珠分选纯化HSCs移植给经亚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的雌性SCID小鼠,观察其植入及小鼠造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分阶段诱导,多种造血刺激因子联合应用能有效促进ESCs定向分化发育为HSCs,流式细胞仪检测HSCs特异性表面标志物CD34+/Sca-1+表达最高为(58.64±4.20)%,CFU培养能形成较多的红系、粒系/巨噬细胞系及混合细胞集落, Wright-Giemsa 染色显示为原始的造血细胞。此阶段的HSCs经分选纯化后移植给经γ射线照射后的小鼠,移植组小鼠+10 d造血功能开始恢复,观察40 d后除血小板恢复较慢外,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已接近正常,植入率为71.4%,存活率为43.0%,染色体检测证实已由受体鼠的XX转为供体鼠的XY。结论: 采用分阶段诱导的方法,可在体外定向诱导小鼠ESCs分化发育为HSCs,此来源的HSCs可以有效重建体内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Flt3配基(FL)是一种新近发现的、能够刺激早期造血的细胞因子。该因子通过与造血干细胞表面酪氨酸激酶受体3(Flt3)结合,刺激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C)、自然杀伤(NK)细胞及体外长期培养的干细胞等的数量。若与其它造血细胞因子合用,FL的作用可以得到明显加强。最近的研究还发现,FL通过促进体内DC、NK细胞、细胞毒T细胞(CTL)的增殖、分化和成熟,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对FL的基因克隆及蛋白质结构作一简单介绍,并重点对近年来FL生物学特性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诊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外周血NK和NKT细胞的活化性、抑制性受体及亚群表达水平的变化,揭示其在RA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32例初诊RA患者和15例健康人的外周血NK和NKT细胞及其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对自发和刺激后的NK、NKT细胞分泌的IFN-γ、NKT细胞和CD107a+NK细胞进行检测,分析各细胞亚群与临床指标之间的潜在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初诊RA患者的NK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P=0.026);RA患者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NKP46+和NKT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C+,NKG2D+,NKP46+的比例显著增高(P=0.011,P=0.010,P<0.001,P=0.032,P=0.001);NK细胞抑制性受体KIR2DL3+、KIR3DL1+和NKG2A+和NKT细胞抑制性受体KIR2DL3+,NKG2A+的比例显著降低(P=0.002,P=0.002,P=0.014,P=0.027,P=0.002);刺激后的IFN-γ+NK和IFN-γ+NKT细胞的比例,自发和刺激后的CD107a+NK细胞的比例在RA患者中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7,P=0.004,P=0.001,P=0.001)。此外,NK细胞、抑制性NK细胞受体NKG2A+和KIR2DL3+的比例和初诊RA患者的DAS28值显著相关(r=0.357,P=0.045;r=0.399,P=0.024;r=0.468,P=0.021)。结论:人外周血NK细胞及NKT细胞受体及亚群的差异表达、细胞功能的变化可能诱发RA的自身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肝癌和癌旁组织中NK细胞表面受体活化性及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分析探讨这两种受体含量变化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K细胞数及其活化性、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的NK细胞数量明显低于癌旁对照组(P<0.01),原发性肝癌组织活化性受体NKG2D、NKP4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而抑制性受体CD158b、CD159a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NKG2D、NKP30、NKP44的表达与肝癌临床分期负相关,即在早中期的患者含量较高,越晚期患者肝癌组织中NKG2D、NKP30、NKP44含量越低(P<0.05),NK细胞中抑制性受体CD158b、CD159a的含量在越晚期患者肝癌组织中含量越高(P<0.05)且与AFP高低有关及HBsAg的感染有联系。而NK受体的表达在是否有远处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之间以及不同的病灶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发病可能与NK细胞减低及NK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降低、抑制性受体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导短程大剂量格拉诺赛特(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于细胞,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方法rhG—CSF,500μg/d皮下注射4天,第5、6天单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行CFU—GM培养,CD34~ 细胞计数.予MAC方案预处理.回输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结果 动员后CFU—GM明显增高,CD 34~ 细胞增多.骨髓造血功能重建迅速.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的造血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体外促进小鼠胚胎干细胞系ES-D3向造血分化的能力。方法:先将ES-D3形成拟胚体,将拟胚体细胞转入含不同浓度的VEGF和VEGF+SCF的培养基中。实验分6组,分别为VEGF 5 μg/L组、VEGF 10 μg/L组、VEGF 20 μg/L组、VEGF 5 μg/L+SCF组、VEGF 10 μg/L+SCF组、VEGF 20 μg/L+SCF组,同时设不加因子的自发分化对照组。RT-PCR检测造血转录基因GATA-2和早期造血细胞基因c-kit和β-H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检测生成造血集落的能力。结果:经过1周的诱导培养,实验组生成的细胞可以表达GATA-2、c-kit和β-H1,CD34+细胞的比例也升高,并可形成造血祖细胞的集落。从诱导生成CD34+细胞的比例和生成的集落数量看,VEGF联合SCF组的诱导效率要高于VEGF单用组和对照组,其中以VEGF 20 μg/L+SCF组和VEGF 10 μg/L+SCF组的诱导效率最高。结论:VEGF能够促进ESC的早期造血分化,尤以与SCF合用时,其诱导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NK细胞的发育、分化与识别机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NK细胞由NK前体细胞(NK cell precursors,NKPs)发育分化而来.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发育分化为NKPs,胸腺早期淋巴样前体细胞(Early lymphoid precursors,ELPs)亦能够发育分化为NKPs.肝脏、淋巴结、脾脏亦存在NKPs,提示这些组织器官均可能是NK细胞发育分化的场所.骨髓来源的NKPs能够迁移至胸腺、淋巴结、肝脏、脾脏等部位;胸腺来源的NtPs能够迁移至淋巴结而进一步发育分化.NKPs进一步发育分化为不成熟NK细胞(iNKs),进而经过一系列的"education"后成为成熟NK(mNKs).在iNKs向mNKs发育分化中"自身MHCI类分子"的"education"使raNKs至少表达一种抑制性受体,或者不经过"自身MHC 1分子"的"education"但也表达NK细胞特异性受体.NK细胞可表达一系列活化性受体及抑制性受体,两者间的平衡是控制NK细胞是否被激活的重要机制.除了经典的杀伤性NK细胞外,可依据NK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的不同将NK细胞分为辅助性NK细胞(NK1,NK2,NK3),调节性NK细胞(NKreg)和抗原提呈NK细胞(NKDC)等.NK细胞在体内的分布频率是lung>liver>blood>spleen>bone marrow>lymph node>thymus.何种机制导致NK细胞在某些组织器官(如肺脏、肝脏)的"优势"分布尚不清楚,可能与NK细胞的招募、归巢,亚群分布,或者不同组织局部的进一步发育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液(PFC)中NK细胞的亚群分布及表型功能特征。方法以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对照,利用多种标记抗体进行表面和细胞内细胞毒效应分子染色,再利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结核性胸水中NK细胞亚群的异质性和生物学特征。结果 NK细胞可以分为CD56+CD16-、CD56+CD16+和CD56-CD16+三个亚群,与PBMC中的NK细胞相比,PFC中CD56+CD16-NK细胞亚群明显增加,而CD56+CD16+NK细胞亚群比例明显下降;结核性胸液中CD56+CD16-及CD56+CD16+NK细胞亚群表达较低水平的颗粒酶B,CD107a/b的比例在结核性胸液中3个NK细胞亚群中均有增加(P<0.05)。结核性胸液中NK细胞表达高水平表面抑制性受体NKG2A及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活化分子CD69及CD25在结核性胸水中NK细胞上的表达均有所增加(P<0.05)。结论结核性胸液中的NK细胞比例与PBMC相比发生变化,结核性胸液中的NK细胞表达低水平杀伤分子颗粒酶B但表达高水平活化分子CD69,提示NK细胞在结核感染中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达频率及功能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多色流式技术检测14例HBV-ACLF患者和15例HBV-CHB(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CD3-CD56+)的表达频率和NK细胞表面CD107a的表达,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检测NK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收集20例HBV-ACLF患者、10例轻度CHB患者肝组织穿刺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检测肝组织中CD3和CD57抗原的表达.分析轻度CHB和HBV-ACLF患者肝脏NK细胞的表达频率及与肝损伤程度(TBIL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HBV-ACLF患者与轻度CHB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表达频率和IFN-γ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7% ±5.3% vs 9.6%±3.3%和4.52% ±2.52% vs 9.06%±7.6%,P均>0.05),HBV-ACLF患者外周血CD107a表达(NK细胞的杀伤活性)要显著强于轻度CHB患者(52.1%±18.9% vs 30.9% ±12.4%,P<0.05).HBV-ACLF患者肝组织中CD57+NK细胞的表达频率显著高于轻度CHB患者(95.1±21.3/低倍镜视野 vs 9.5 ±10.6/低倍镜视野,P<0.01).肝脏CD57+NK细胞的表达频率与TBIL水平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36.结论 外周血N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增强和肝脏中CD57+NK细胞大量募集可能是导致HBV-ACLF免疫性肝损伤加剧,肝细胞大量凋亡和坏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莫扬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4):58-59,8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危重型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方法:以临床确诊入住ICU的60例手足口病危重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与3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比分析。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凝外周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CD3+CD19-)、辅助T细胞Th(CD3+CD4+)、抑制T细胞Ts(CD3+CD8+)、B细胞(CD3-CD19+)和NK细胞(CD3-CD56+)的相对计数,计算Th/Ts比值。同时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测定。结果:手足口病危重型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Th细胞、Ts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细胞的百分率及免疫球蛋白IgG、IgA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NK细胞百分率、免疫球蛋白IgM及Th/Ts比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足口病危重型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