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出口梗阻性便秘属于功能性肛肠疾病,是功能性便秘中常见的类型,此类便秘多有盆底、结直肠、肛门的结构与功能异常,临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排便困难、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无便意或有便意但便量少、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等,需手法辅助排便~([1]),罗马Ⅲ诊断标准~([2])中将此类便秘称为功能性排便障碍。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病因十分复杂,目前根据其病理特点基本可归为两类:第一类为盆底松弛综合征,包括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内套叠、会阴下降、肠疝、骶直分离、内脏下垂等;第二类为盆底痉挛综合征,包括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等~([3])。上述病因亦可相互影响导致便秘的发生。本文就出口梗阻性便秘常见的病因及检查方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陈玲  赵学元 《中国保健》2005,13(11):8-9
目的探讨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的肛直肠结构,推测功能性异常.方法对186例诊断便秘患者行动态排粪造影观察并摄片测量.结果在186例检查中,直肠壶腹部远端前壁呈囊袋状突出94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6例,耻骨直肠肌肥厚37例,盆底疝23例,直肠黏膜脱垂17例.结论动态下的排粪造影观察能够进一步明确和评价导致直肠排空障碍慢性便秘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UPFS)是由于肛门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在排便过程中的反常收缩,导致直肠排空障碍性的一种盆底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功能性便秘,常给患者带来极度的不适感,并对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胃动素及肛管直肠功能改变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发病中的作用,探讨胃动素及其受体激动剂可否用于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方法 根据结肠运输时间和运输指数选择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设健康对照组,行肛管直肠测压检查,测定血胃动素并分析其与肛管直肠测压指标值的相关性。结果 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肛管静息压升高,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差显著降低,引起直肠肛管抑制反射的最小松弛容积及直肠感觉阈值均高于健康人。患者血胃动素无明显变化,胃动素水平与肛管静息压、最大缩榨压及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力成正相关,与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差成负相关。结论 出口梗阻型便秘发病基础是肛门括约肌舒张失调,排便时直肠肛管不协调,直肠敏感性低;血胃动素正常便秘惠者可能有更多出口梗阻问题,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不宜采用胃动素或其受体激动剂治疗。  相似文献   

5.
王茂楠  刘玉石  翟鹏  刘玉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5):5082-5082
出口梗阻型便秘(OOC)包括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会阴下降等,以女性患者多见,其中尤以直肠前突常见。从2000年1月~2007年10月我们对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或两者并存的患者经肛门修补直肠前壁,消痔灵注射,收到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均为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肛双吻合器直肠切除吻合术手术(STARR)治疗出口阻塞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2例出口阻塞型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STARR手术进行治疗,分析回顾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其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生存质量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经肛双吻合器直肠切除吻合术手术治疗出口阻塞型便秘,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因而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Puborectalic综合征 )是一种以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 ,致使盆底出口梗阻为特征的排便障碍性疾病[1] 。本病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我们拟通过对 12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2例患者 ,男 2例 ,女 10例 ,年龄 39~ 6 8岁 ,平均5 2 0岁。均因便秘伴便时、便后肛门疼痛就诊。病程2~ 13年 ,平均 5~ 6年。排便时间 0 5~ 1 5h ,平均约1h。 10例有排便不畅及里急后重感 ,但无粘液及脓血便史。肛门指诊 :12例均有肛管紧张度高 ,肛管上端触及耻骨直肠肌肥厚 ,9例有触痛 ,11例有…  相似文献   

8.
出口梗阻型便秘是临床中常见的功能性便秘类型,严重困扰着患者生活,近年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通过多年临床,笔者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发病机制有了初步的认识,治疗手段也趋于多样化,但总体疗效都不太满意,仍值得进一步探索改进。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就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最新认识及主要治疗手段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盆底内疝分为:乙状结肠疝、小肠疝、乙状结肠和小肠混合型疝,为女性多见病。共同表现为乙状结肠或小肠通过子宫直肠凹或膀胱直肠凹疝入盆腔,压迫直肠前壁或肛管上缘,造成出口梗阻,而静态时或提肛时逐渐恢复正常形态位置。目前排粪造影是诊断盆底内疝的可靠方法,它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同时也能发现其它的异常征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7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及最大耐受量情况,并与治疗前比较,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痊愈44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8.51%;治疗后患者的肛管静息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及最大耐受量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 <0.01).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性便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ene,IBS)是一种以腹泻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临床上IBS分3个类型:①便秘型;②腹泻型;③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型.发病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我们使用盐酸小檗碱与复合乳酸菌联合治疗IBS,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态直肠排粪造影在盆底痉挛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明确诊断为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及22例排粪造影未见异常者的图像资料,测量静息状态下和力排时的肛直角并计算两组的肛直角差。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 21例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合并有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等其他异常;盆底痉挛综合征组静息时和力排时肛直角及其差分别为(103.2±8.62)°、(92.8±7.38)°、(10.4±7.9)°;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7.4±12.7)°、(137.1±10.4)°、(19.7±12.4)°。两组肛直角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动态直肠排粪造影能为诊断盆底痉挛综合征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rrjk》2017,(2)
目的:探讨能够使用生物反馈机制治疗盆底失弛性便秘状况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些患者采用生物反馈机制进行治疗,并且治疗后给予患者直肠测压以及相应的临床评估检测,并进行整理、对比分析。结果:在这60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被诊断为盆底失弛性便秘状况,另外的21例患者并非盆底失弛性便秘状况,在盆底失弛性便秘患者与非盆底失弛性便秘患者之间治疗效果的比较中,二者的差异非常明显(p0.05)。在盆底失弛性便秘患者当中,治疗前后的直肠静息压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39例盆底失弛性便秘患者中,有35例患者的便秘状况经过生物反馈机制的治疗得到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整体满意度非常高。结论:生物反馈机制在治疗盆底失弛性便秘患者方面的疗效确切,患者的满意度非常高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直肠前突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前突(rectocele Re)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尤为女性多见(占99.1%)。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肛门坠胀、手助排便、排粪造影可见“鹅头征”。传统手术治疗多采用经阴道或肛门行直肠前突修补术,其存在手术创伤大、愈合时间长、术后并发症较多旧0等问题。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采用PPH(痔上粘膜环切术)手术治疗直肠前突患者共34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662例肛门直肠指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直肠指诊在肛门直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从而认识直肠指诊的重要性。方法 662例门诊患者接受了直肠指诊,比较直肠指诊的结果。结果直肠指诊检出阳性病种前五位分别是:痔、出口梗阻型便秘、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直肠息肉及直肠癌。直肠肛门疾病的发病与年龄和性别有一定关系。便秘是消化道最常见症状之一,而且和多种肛门直肠疾病有一定关系。便血是结肠癌最常见症状。结论直肠指诊在肛门直肠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将100例产后42天检查发现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及引导哑铃训练.对照组50例行Kegel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阴道紧缩度及盆底功能障碍(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腰骶部疼痛,便秘)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盆底肌力恢复和阴道紧缩度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阴道哑铃训练可以提高盆底康复的有效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F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和直肠感觉特征。方法:采用肛门直肠测压方法检测44例FC患者的肛门直肠静息压、缩榨压、直肠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觉阈值、窘迫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指标,并与14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FC患者肛门静息压、最大缩榨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FC患者的初始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窘迫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模拟排便时,FC组31.82%的患者在直肠收缩时伴有肛管括约肌的矛盾收缩。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异常,可能与FC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腹泻型、便秘型IBS和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管测压参数的不同,并评价性别和年龄对各项参数的影响,方法腹泻型IBS(n=18)、便秘型IBS(n=14)、功能性便秘(n=30)和健康对照组(n=18),通过定点牵拉法进行直肠肛管测压。结果腹泻型IBS、便秘型IBS、功能性便秘以及健康对照组直肠肛管测压各项压力参数基本无差异,但三组患者的诱发RAIR所需的最小气体容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便秘型IBS和功能性便秘模拟排便时发生矛盾运动的百分比显著高于腹泻型IBS和健康对照组;便秘型IBS和功能性便秘组中,肛管上部和下部最大紧缩压力,以及模拟排便发生矛盾运动的百分比男性均高于女性;腹泻型IBS组内男性模拟排便发生矛盾运动的百分比高于女性;健康对照组内男性肛管下部静息压力和最大紧缩压力高于女性;各组20-50岁人群和50-80岁人群的各项压力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但功能性便秘组青年组诱发RAIR所需的最小气体容量低于老年组。结论腹泻型IBS、便秘型IBS和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直肠肛管测压各项压力参数无助于这三型功能性肠病的鉴别诊断。男性的直肠肛管测压的多项压力参数显著高于女性,男性更易出现模拟排便矛盾运动,年龄对直肠肛管测压各项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分娩方式与盆底功能障碍有关,如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压力性尿失禁及肛门失禁等,但就分娩方式对阴道松弛综合征( vaginal relaxation syndrom,VRS)影响的报道却相对较少.近年来有研究认为经阴道自然分娩可增加产后患VRS的风险,临床剖宫产率也因...  相似文献   

20.
排便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胃肠功能性疾病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临床上功能性便秘的患者明显增加。功能性便秘可分为慢通过型、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排便障碍主要是指由于盆底肌协调障碍 (pelvicfloordyssynergia)或大便困难(dyschezia)引起的排出粪便的障碍 ,这一类又可以称为出口梗阻型便秘 (outletobstructiveconstipa tion,OOC)常由于盆底肌、肛门括约肌在排便时的活动不能协调或感觉异常所致。1 流行病学根据北京协和医院对北京地区 2 486名 1 8~ 70岁常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