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仝小林院士提出的“态靶因果”辨证及组方思想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以“以病为参,以态为基,以症为靶,以因为先,以果为据”为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当以调“湿热态”“湿浊态”为治疗的切入点,运用四妙散等“靶方”加减治疗,并用黄芪、鸡血藤、土茯苓等“靶药”针对“症靶”“标靶”做到精准“打靶”“态靶同调”,为中医药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用药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态靶理论”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现代中医临床辨治新策略,将传统中医的辨证与现代医学的疾病认识相结合,将中医的宏观调态与现代医学的微观打靶相结合,针对疾病、症状、临床指标选取靶方靶药,建立整体观和精准化相融合的中西医整合新模式。导师倪海雯基于癌毒病机及态靶理论指导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疗,认为该病以肾虚癌毒为核心病机,夹杂“痰、热、瘀、虚”,多因复合;以补肾解毒、宣痹通络为治则,贯穿始终,创立验方宣痹消瘤方作为疾病之“靶方”;辨析“痰、热、瘀、虚”之夹杂病机,分别投以化痰、清热、消瘀、补虚以调态;针对骨痛、肾损等并发症分别施以对症之靶药;针对高黏滞血症、单克隆球蛋白增高结合施以标靶药物。探索“癌毒-态靶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创新模式契合多发性骨髓瘤新药时代的诊疗实践。  相似文献   

3.
舒茂宇  赵阳  姜依琳  朱红俊 《光明中医》2023,(20):3923-3925
仝小林院士基于中医思维结合现代医学提出了“态靶因果”的临床辨治方略。“态”是疾病某阶段的整体概括,具有“状态、动态、态势”3层含义;靶分为“病靶”“态靶”及“标靶”。此文从阴阳五行学说的角度阐释“态”之内涵。其中五行强调了随空间变化的、相对稳定的势态,阴阳则描述了随时间变化的时态。同时,根据临床经验,结合仝院士四焦理论,笔者认为采用“四焦定位,态靶结合”的诊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临证治疗时先根据四焦进行疾病定位,再识“态”、辨“态”,最后在调态方的基础上直接“打靶”,将定位、识态、打靶步步深入,在临床疗效上将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4.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精准分层、靶向治疗是淋巴瘤新药时代主要治疗模式;耐药复发、并发症、不良反应管理是真实世界的主要挑战;减毒增效是中西整合的优势和目标。癌毒病机学说是周仲瑛国医大师倡导的肿瘤辨治体系;“态靶理论”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现代中医辨治新模式,即“以病为参,以态为基,以症为靶,以因为先,以果为据”。通过中医辨证“宏观调态”,借助现代医学“微观打靶”,最终实现更高层次的中西整合。导师倪海雯教授以癌毒病机理论指导淋巴瘤临床实践,结合态靶理论的核心理念,创新提出“癌毒-态靶”结合的淋巴瘤中西整合临床辨治新模式,紧扣“正虚癌毒”的核心病机,以“消癌解毒方”作为核心靶方,扶正抗癌,贯穿全程;癌毒易损正,把握正邪交争,邪正消长的规律,区分不同阶段;癌毒多夹杂,多因复合,辨析“痰、热、瘀、虚”之夹杂,谨守病机,分别投以化痰、清热、化瘀、益气、养阴以调偏态;针对淋巴瘤常见症状施以对症靶药,结合分子机制进展,针对关键靶点投以相应“标靶”药以精准打靶。构建新药时代“癌毒-态靶”辨治模式,“态靶同调,病证结合”,优化中西整合淋巴瘤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仝小林院士提出的“以病为先,以态为基,以靶为参”这一全新的中医特色辨治模式的内涵,探索将态靶辨证理论应用于肾病的辨证与治疗,以期提高临床治疗肾病疗效的精确性、靶向性。参照现代医学对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把握本病整个发展阶段中的核心病因病机,提出肾病中医态的发展演变规律即邪结态→肾虚态→络瘀态。邪结态可分为风热郁结证、水湿蕴结证;肾虚态可分为肾气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两虚证;络瘀态可分为瘀热阻络证、瘀毒阻络证、痰瘀阻络证。并据此确立治法处方,同时结合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筛选出针对症靶、标靶的多种靶药,辨态识靶,态靶同调,标本兼治,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态靶理论”总结国医大师王烈教授分期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经验。王烈教授根据病邪的发展规律将哮喘辨治分为发作期、缓解期、稳定期,发作期重视气壅瘀阻,活血降气;缓解期重视夙根伏痰,补脾固肾;稳定期重视扶正固本,未病先防。态靶理论以“病”为纬,以“态”为经,结合儿科临床特点,将态靶运用到哮喘的临证中,将哮喘的“态”归结为瘀态、热态、湿态及虚态四种;以每个时期的“态”的核心病机,确立主要证候、治法、处方,寻找靶方靶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早期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主要病理变化发生于关节软骨,而在此阶段关节软骨仍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因此,早期干预对于延缓KOA的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态靶理论结合了“分类—分期—分证”的“病证结合”模式和“宏观调态与微观打靶相结合”的“态靶结合”模式,弥补了中医“刻强轴弱、个强群弱、态强靶弱”的局限性,增强了中医对病靶、症靶、标靶治疗的准确性。本文将早期KOA宏观的“态”(阳虚)与微观的“靶”(软骨缺损)相联系,提出了在早期KOA的辨治中,应关注患者的“阳虚”之态、重视“软骨缺损”这一微观靶标和瞄准“软骨缺损”之病靶、症靶、标靶,为中医精准化治疗早期KOA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伴发肝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结合中医药治疗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态靶结合”理论的辨证组方思想是将中医传统辨证思维与现代医学科技成果结合,将宏观“调态”和微观“打靶”有机结合。本文在“态靶结合”辨治理论的指导下,从宏观上辨别早期态、中期态和晚期态,根据不同“态”确立针对性的调治法则,同时在微观上辨病靶、症靶及标靶,依此选定靶方并精准结合辨靶用药,通过“态靶结合”、标本同治,构建结直肠癌肝转移中西医结合辨治新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寿命。仝小林院士提出“态靶辨证”学术思想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其独特优势,能有效减少蛋白尿,延缓透析时间。基于仝小林院士“态靶辨证”学术思想,临床观察到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入中晚期时,属于“虚”态,多辨为“阴阳两虚证”。现结合导师崔云竹教授临床经验,观察发现应用“金匮肾气丸”为调态方,可以调“阴阳两虚”证糖尿病肾病之“虚”态,同时加黄芪、葛根、水蛭为靶药精准打靶,态靶结合,效如桴鼓,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如何找到中西医结合的突破方向,从交叉到融合再到创新,打开中西医结合新局面,是目前中西医结合遇到的困惑。中医之进步在于借助现代诊疗设备扩大四诊的范围,发展“微观”辨证,西医之进步在于放眼“宏观”,发展系统医学、整合医学,两者相向而行。“态靶辨治”将可能成为构建现代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的重要途径,“由靶及态”思维模式是在“态靶辨治”理论体系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和发展,可为现阶段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提供较明确的解决思路,为未来中西医结合指明重要发展方向。从战略高度和临床诊疗实践出发,将“由靶及态”思维模式融入现代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中,即“以西为本,中为西用,以中为本,西为中用”。一方面,加强西医学对中医传统理论和整体观等方面的借鉴,提倡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的更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教育;另一方面,在临床实践时运用“由靶及态”思维模式指导确立诊疗策略和临床选药,从而循序渐进地打靶、调态,为现代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中西医学体系学习互鉴,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内在规律,真正取得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作为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病理机制复杂,为糖尿病并发症防治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中医认识本病从“毒损”理论角度切入,正虚邪盛,痰、瘀、湿、浊蕴结不解而成毒,损伤脉管,致使结构和组织功能失常。朴春丽教授根据“态靶结合”辨证组方思想,以正虚毒损为态,痰瘀湿浊、糖脂之毒、动脉粥样硬化为靶,补虚、解毒、通络,开创解毒通络开痹方,态靶同调,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面肌痉挛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对于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治疗手段较为有限。中医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中医辨治本病存在连续性、动态性不足的缺点。在面肌痉挛的辨治中引入“态靶结合”理论体系,从“态靶结合”角度分析面肌痉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病具有风邪伏络、内外风邪相合的基础病态特征,以“祛风和络止痉方”为靶方进行调态打靶,运用靶药白附子、僵蚕、天南星调节风痰停滞面络的“果态”,联合耳穴调节面神经功能,多维度围绕“风邪扰络”病态,以病为经、以态为纬,提高面肌痉挛的辨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朴春丽基于“毒邪”理论与糖尿病皮肤病变“毒损肝络”理论,采用“解毒通络调肝”的治疗大法,创制具有清热化浊解毒、益气通络排毒、调肝解郁脱毒之效的“解毒通络调肝方”作为底方进行治疗。临证还根据皮肤瘙痒、痤疮、带状疱疹、丹毒、糖尿病足等不同类型皮肤病变的特异性临床特征和病机特点,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在组方遣药时合用靶方靶药,做到病证结合,态靶同调,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现已经成为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仝小林教授基于多年临床实践,将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宏观内涵与现代医学对疾病认识的微观化相结合,提出“态靶辨证”理论,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分类、分期、分证,形成“态-靶-因-果”处方策略。DKD从早中期临床表现和理化指标来看,多为“中满内热”之态,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为调态方,在调节内热的基础上加入打靶药葛根、西洋参、三七、干姜,达到通腑泄浊、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目的。本文拟通过仝小林教授对糖尿病态靶辨证思路,对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进行分析,阐述其“态靶结合”辨证组方思想,审因用药,提高治病靶向性。  相似文献   

15.
胃轻瘫病名中虽有“轻”,但临床上重症者并不在少数,一概以“轻”命名,易导致本病被忽视。仝小林院士以态靶辨治理论为指导,围绕一则1型糖尿病合并重度胃瘫病例,由病及态,由态及靶,紧抓患者“虚寒态”之核心,并提出在虚寒的环境下,阳气不足,中焦虚寒,极易造成气机升降失司、水谷腐熟不及,甚则气逆于上,发生呕吐。在治疗上温补元阳、辛开苦降、扶阳散霾,以附子理中汤合连苏饮为调态基础方,同时针对频繁、严重的呕吐以及颓萎抑郁之“证靶”各个击破,突破了糖尿病胃轻瘫重对症、轻治本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桥本甲状腺炎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易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妇人流产等不良结局。仝小林院士认为本病重要的病理基础为痰瘀互结,根据“态靶理论”,可将本病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分为郁、热、虚三“态”,宏观“调态”以散结为主,兼顾开郁、清热、补虚,改善症状和体征;结合现代医学免疫失衡的发病机制以及现代本草的药理作用,微观“打靶”以调节免疫为要,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改善甲状腺功能指标。态靶辨治模式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桥本甲状腺炎,以期在现代医学背景下为本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合并血管、神经病变,进而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形成、深部组织坏死,所引发足部感觉异常、疼痛、溃疡、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糖尿病足病因复杂,治疗困难,创口难愈合,愈合后易复发,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有限。从古至今中医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仝小林院士基于态靶医学理论体系,分析患者病情,以糖尿病损证阶段为“纬”,以“老、虚、水、湿、瘀”五态交叠所成的复合态为“经”,把握病情,调态打靶,调态以治水、湿二态为主,瘀态次之,老、虚态再次之,故以利水渗湿,益气温阳化瘀通络为主要治则以调水、湿、瘀三态,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该医案总结分析如下,望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治疗思路、经验。  相似文献   

18.
报道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恢复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案,以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西医以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进入恢复期后考虑化疗后病史及病势转归情况,整体辨证为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证,基于“态靶结合”的辨治策略选方用药,厘清“虚态”“病靶”“症靶”,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生脉散合复方浙贝颗粒组方加减以益气养阴扶正、养血凉血,最终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态靶因果”理论是在传统中医辨证基础上结合现代疾病复杂性提出的以“经纬网格式”为主要辨证模式的新思维。“以态为经”使证候更加明确,“以病为纬”可通过对疾病的横向对比使诊断更加科学,使疾病因人而异且对症治疗。同时,微观定靶使病因更加细化如传统辨证论治中的“痰”在态靶辨证下更加注重对痰培养以明确致病菌,对“血”的辨证不再是中医中血瘀、血虚等笼统之称,而是如血常规、凝血类的细致之分以实现对疾病的提前干预,体现了“治未病”思想在态靶辨证下的进一步创新。因此“态靶因果”较辨证论治之“新”在于其疾病视角的更加立体化-经纬网,病理因素的更加指标化-实验室指标,治疗更加对症化。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7):1-3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痰瘀互阻是胸痹中较为常见证型,其表现为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等。仝小林院士认为此类患者以痰瘀互结为态,是“痰”、“瘀”两种状态的叠加,痰浊内生与血脉淤滞两者相互影响,使病情逐渐加重,并以心血管拘挛堵塞为靶,需治疗上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以调态,在打靶方面,选用理气化瘀药物协助解除脉管痉挛,辅以活血止痛药物缓解症状。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三七、降香、蜈蚣粉为主方进行治疗。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行气袪痰,从阳结、气滞、痰阻3个方面疏导“痰瘀互阻”之态。降香辛散化瘀、理气止痛,以“气络”为靶,贯通气血,循络理气行瘀;三七化瘀生新,活血定痛,以血络为靶,是治疗心绞痛的核心靶药;蜈蚣走窜通达、通经逐邪,畅通经络,气血得行;三药共打气血瘀滞之靶。针对痰瘀互阻心绞痛,态靶辨证模式不仅能宏观调胸痹痰瘀互阻之态,还可以针对冠脉斑块形成的病理改变精准打靶。“态靶因果”理论是基于中医传统辨证思维与现代医学科技成果相结合的思路,调整患者失衡之态,打击核心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之靶,实现中医诊疗的精准化和现代化,临床辨治态靶同调,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