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并探讨最佳扫描方案。方法收集28例经MRI诊断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分析其MRI表现。男16例,女12例,年龄36~68岁。均无明显临床症状。MRI用05T超导型机,常规T1加权及T2加权扫描后,再行重T2加权成像,TR=4000~6000ms,TE=140~180ms。18例行GdDTPA增强扫描,9例为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多发病灶12例,单发16例。瘤体在SE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明显高信号,在重T2加权像上亦呈明显高信号,边缘均清楚锐利。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持久强化,较大病灶呈向心性强化。结论重T2加权像及GdDTPA增强扫描对肝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显像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分析。结果: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二维表现为形态多样的管状、分格状结构,相互交通。内可见强光斑回声。彩色多普勒显像示大部分有丰富血流信号,呈缓慢连续性。部分内无血流信号的挤压周围软组织后可见血流信号充盈。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显像对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原发性肝癌(PHC)24例,继发性肝癌(SHC)12例及海绵状肝血管瘤(HCH)15例的磁共振成像(MRI)结果表明MRI能清晰显示肿瘤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瘤内间隔、癌栓和肝硬化程度。本组发现病灶220只,最小直径为0.5cm,<5cm者189只,占86%。T_1能检出病灶,T_2则有助于病灶性质的鉴别。HCH的T_2时间常>80ms,而PHC<80ms者居多,本组分别为83.3%和71.4%。在T_2加权图像上,随回波时间的延  相似文献   

4.
周围海绵状血管瘤的彩色超声表现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996年2月至12月,对11例病理明确诊断的海绵状血管瘤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特点分为局限型、弥漫型两种。看来CDI可为临床诊断血管瘤提供新的有用依据。  相似文献   

5.
日常随机检查患者,遇到类似肝血管瘤的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进行血流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经皮直接瘤内注射无水酒精,分别在术后1,3,6,12,24个月观察海绵状血管瘤大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海绵状血管瘤平均直径(6.9±1.6)cm,栓塞后3个月(3.7±1.1)cm(P<0.01),栓塞后6个月以上(1.2±0.8)cm(P<0.01),海绵状血管瘤的血供完全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无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 ,2 8岁 ,两年前发现右上腹肿块 ,因无自觉症状 ,未行检查和治疗。两个月前右上腹肿物进行性增大 ,伴坠胀、纳差、乏力而就诊。体格检查 :肝右肋缘下可扪及 13cm× 15cm肿块 ,质韧 ,无压痛 ,腹水征阴性 ,脾肋下未扪及。AFP3ng/ml。肿块穿刺活检见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4岁.因低热、消瘦伴右上腹隐痛一个月,于他院诊断为右肝巨块型癌而转诊我院.超声所见:肝脏轮廓清,边缘整,形态不正常,肝右叶斜径182mm,左肝内径123mm;右肝内回声分布不均匀,其内可见一个大小为168mm×158mm×103mm中等偏低回声不均质团块,团块内可见多个散在分布的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形似"蜂窝状",团块周边伴浅暗晕(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显示:团块的前半部份及周边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为动、静脉型频谱,以动脉型为主(图2),其中动脉型的最大流速0.23~0.71m/s、阻力指数为0.43~0.54,静脉型的最大流速为0.08~0.12m/s;团块内的液性暗区,部分无彩色血流信号、部分有静脉型频谱.肝左、中静脉,门静脉主干及左支显示清晰,其内未见异常回声;肝右静脉被向后下推移,内未见异常回声;门静脉右支被包于团块内,但未见受压迹象;门静脉主干内径15mm,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总管内径5mm.  相似文献   

9.
肝海绵状血管瘤超声造影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造影时的表现及产生机制。方法:对39例患者经左肘静脉团注造影剂Sono Vue2.4mL,观察时间〉5min,重点观察强化形式、时相、有无消退。结果:3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各型不同时相表现形式不同,肝血管瘤大小与强化形式亦不同。结论:结节状环形渐进性强化为典型肝海绵状血管瘤超声造影改变,任何强化形式均有病理基础。肝海绵状血管瘤窦腔的大小、是否均一、有无纤维化钙化等病理特点及由此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超声造影不同强化形式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507-3508
回顾性分析我院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彩超诊断资料,对其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并对其声像图表现特征进行分析。19例肝血管瘤彩超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符合率为89.5%(17/19);漏误诊2例,占10.5%(2/19),分别为肝癌1例,肝囊肿1例。通过彩超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准确率较高、无损伤、无痛苦、方法简便单等优势,在临床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和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的主动脉夹层病人23例,全部依次进行彩色多普勒、MRI、CT等多项检查,搜集影像学表现和诊断率等临床资料。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MRI、CT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破口的检出率以及内膜的撕裂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且可床旁操作、实时无创,可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首选检查方法,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化工作业者化学性肝损伤临床检查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化学性肝损伤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实验组(n=40),对照组患者进行肝损伤常规临床诊断,实验组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13.
<正>孕妇,19岁,孕38周。入院待产行常规胎儿超声检查。双顶径9.3 cm,股骨长7.2 cm,胎心率148次/min。胎儿肝脏内见混合性回声区,大小约为6.8 cm×4.5 cm×5.1 cm,边界欠清晰,内部结构呈"蜂窝状"(图1A),并见多条不规则的管状结构;彩色血流图显示管状结构充满五彩镶嵌红蓝交错的血流信号(图1B),以动脉为主,脉冲多普勒测得收缩期峰值流速为51.6 cm/s,RI:0.61。超声诊断:晚孕单活胎、胎儿肝内蔓状血管瘤。次日足月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能量图(CDE)技术,检测健康成人脑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研究年龄改变对其影响。方法122例被检者按年龄分三组,分别观察脑动脉颅外段(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和颅内动脉(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并测量CCA的内中膜厚度(IMT)、所有脑动脉的内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一)脑动脉颅外段:①各年龄组成功显示率均100%。②CCA、ICA、VA内径随年龄增长而增宽其IMT随之增厚(p<0.05)。③各血管血流速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而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随之增高(p<0.05)。(二)颅内动脉:①成功显示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②各血管内径、流速随之变小(p<0.05),而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增高(p<0.05)。结论CDUS和CDE技术能实时检测年龄因素导致的脑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成为脑血管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能量图(CDE)技术,检测高脂血症兔自体颈静脉-颈动脉移植后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兔自体颈静脉-颈动脉移植模型。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行颈静脉-颈动脉移植术;实验组行移植术 移植段(VG)外包裹可降解外支架;分别于术前和术后5个时间点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测量VG的内径、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①随着高脂喂养时间的延长,IMT逐渐增厚(p<0.05);②VG与原颈动脉(CA)相比,血流速度降低(p<0.05),而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增高(p<0.05);③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血流速度降低(p<0.05),而VG段内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随之增加(p<0.05)。结论CDUS及CDE技术能实时检测高脂血症兔自体颈静脉-颈动脉移植后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和MRI在颈动脉斑块检测中的价值,评价二者的优缺点。方法使用高频超声对31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检查,对其中15例41个斑块进行MRI检查和分型。结果315例患者超声共检出斑块835个,其中扁平斑250个,软斑400个,硬斑83个,溃疡斑102个。15例患者41个斑块行MRI检查,其中Ⅰ~Ⅱ型斑块14个,Ⅲ型19个,Ⅳ。V型5个,Ⅵ型1个,Ⅶ型2个。每例患者的超声平均检查时间为10min,MRI平均检查时间为40min。CDFI可显示斑块内的血管。以MRI作为狭窄率判定的标准,超声判定狭窄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87%。结论超声和MRI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各有优势,临床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斑块的筛查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3岁,因发现腹部包块2个月入院,2个月前患者自觉腹胀,可在中上腹扪及一包块,无明显压痛,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肝占位”,后行彩超考虑为“肝脏囊性占位,肝包虫病”。2个月来病情逐渐加重,目前出现运动后心累、气促现象。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其他传染病史,无牧区生活史,无牛、羊、狗等密切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于我院行腹部CT造影增强检查,发现肝内多个大小不等囊性占位,以肝左叶囊性病灶较大,约18cm×13cm大小,病灶边界清楚,肝右叶部分囊性病灶内还可见斑点状高密度影,脾脏内亦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病灶,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超声显像及多普勒技术研究犬肝前性门脉高压症模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通过行缩窄门静脉主干 1 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建立犬肝前性门脉高压症模型 ,于模型建立术前和术后各进行一次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检查。结果 超声检测显示①术后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径均较术前明显增宽 ;②实验犬有广泛门体分流形成 ;③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流速减慢 ,流量无显著改变 ,脾门脾静脉流速减慢 ,流量增加 ,肝动脉流速增快 ,流量增加。结论 该模型犬术后出现显著血流动力学改变 ,适应于急性血流动力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比较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 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 ,DSCT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临床怀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DSCTA及CDFI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检出的颈动脉斑块部位、数目、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有无差异性。结果76例患者中,DSCTA发现40例有颈动脉斑块、CDFI发现60例有颈动脉斑块,CDFI发现斑块数目多于DSCTA,但仅对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SCTA检出钙化斑块数目多于CD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DFI检出混合斑块及软斑块数目多于DS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SCTA检出颈动脉轻度狭窄例数多于CD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DSCTA与CDF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诊断中各有优势及局限性,二者互相补充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女,34岁,孕3产1。停经50 d,因"尿妊娠试验阳性,右上腹隐痛1周"就诊。体格检查:腹部平坦,右上腹压痛明显,脾脏未发现异常,肾区无叩痛。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HCG 8865.0 U/L,孕酮35.7 nmol/L。超声检查:子宫切面形态、大小正常,内膜厚度约1.2 cm,宫腔内未见明显妊娠囊回声,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包块回声。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