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青少年错畸形患者正畸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3例青少年正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正畸治疗的原因、矫治器种类选择、是否认可正畸拔牙、治疗前是否了解过正畸治疗的相关知识等。结果本次调查中,男孩66例,占43.14%,女孩87例,占56.86%;美观是患者寻求正畸治疗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家长的要求。大部分的青少年对矫治器的选择无特殊要求,选择陶瓷矫治器的患者中,女孩多于男孩,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69,P<0.05)。在正畸拔牙方面,女孩的接受程度高于男孩(χ2=7.048,P<0.05),而且,24.2%的男孩和44.8%的女孩在就诊前了解过正畸相关知识,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7,P<0.05)。结论青少年就诊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应该加强青少年对正畸治疗的认识,促进正畸治疗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2.
成人与青少年正畸治疗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成人与青少年正畸治疗的差异。方法 :成人组及青少年组病例各 33例 ,比较其疗程长短、托槽脱落情况及满意率。结果 :两组的疗程、病人的满意率无显著的差异性 ,但青少年托槽脱落次数明显多于成人。结论 :治疗条件相同的成人与青少年疗效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成人与青少年正畸治疗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成人与青少年正畸治疗的差异。方法:成人组及青少年组病例各33例,比较其疗程长短,托槽脱落情况及满意率。结果:两组的疗程,病人蟀无显著的差异,但青少年托槽脱落次数明显多于成人。结论:治疗条件相同的成人与青少年疗效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正畸患者在治疗中合作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青少年正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及行为表现,为建立合作评定量表形成理论建构(即量表组成的框架或结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84名正规专科正畸医师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晤谈,收集正畸患者在治疗中与合作情况有关的表现,最后对不合作的典型行为排序,将不同地域的三组(北京、上海、其它)各20例的排序结果进行地区差异比较.结果青少年患者合作行为表现不但体现在如何对待矫治装置、口腔卫生、时间观念等,还包括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及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归结为自律性、主动性、自觉性以及人际关系等,同时又具有青少年时期的特殊性.不同地域的不合作行为基本相似.结论1、合作行为量表的理论建构应为四方面内容自律性、主动性、自觉性和人际关系等.2、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青少年正畸患者合作行为量表在全国范围应用是实际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在正畸治疗的程序中 ,通常正畸医生在错牙合患者的第二次就诊时 ,会把根据分析患者的记存模型、头颅X线片、临床检查的资料作出初步的治疗设计方案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患者及其父母作一详细的讲解 ,然后通过讨论与协调 ,得到医患双方都能接受的治疗方案。在整个治疗进程中 ,这是一次相当重要的就诊 ,一方面 ,患者及其家长通过参与治疗设计加深了对正畸治疗的理解与信心 ,另一方面 ,正畸医生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而减少了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本研究采用分组问卷调查 ,结合模型测量和临床检查的方法进行实验 ,旨在探讨正畸…  相似文献   

6.
成人和青少年在正畸矫治过程中口腔卫生情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成人和青少年患者在固定正畸矫治过程中口腔护理的不同。方法:选取青少年患者、18~25岁成年患者各30名,记录患者口内上下殆两侧第一前磨牙的牙周情况。进行两样本等级资料的比较。结果:在近颊部位青少年的龈炎发病率为86.70%,成人的龈炎发病率为76.7%;在颊侧青少年的龈炎发病率为76.7%,成人的龈炎发病率为70.0%;在远颊部位青少年的龈炎发病率为90.0%,成人的龈炎发病率为80.0%。结论:在青少年和成人之间牙龈炎的发病情况有明显差异,青少年患者的牙龈炎比成人患者严重。  相似文献   

7.
《口腔医学》2013,(4):275-276
心理因素影响青少年正畸患者配合程度和治疗效果自我评价,综合把握青少年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保证正畸治疗顺利进行,提高临床治疗满意度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是正畸医生关注的问题,该文就近年来青少年正畸患者心理状况和正畸治疗的相关因素的研究,并结合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和正畸治疗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高青少年患者正畸治疗保持阶段依从性的有效方法。方法将80例正畸固定矫治结束后配戴活动保持器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进行椅旁健康教育和电话回访,比较两组患者在保持阶段的依从性。结果保持初期(1~6个月),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均较高,除复诊率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持中后期(7~18个月),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均逐步降低,对照组明显低于干预组;保持器的损坏/丢失率以及畸形复发率却呈上升趋势,对照组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持阶段是青少年正畸矫治的重要环节,电话回访有助于提高正畸青少年患者保持阶段的依从性,是青少年患者正畸治疗保持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青少年对错(牙合)畸形的认知和正畸治疗的意识.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市区不同区县小学4所,中学4所.高中3所,大学4所,共发放问卷5500份做问卷调查.结果 对错(牙合)畸形的认知程度存在性别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对错(牙合)的关注度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初中生、大学生高于小学生、高中生.对正畸治疗的了解并不充分,虽然知道正畸治疗的积极意义,但对正畸治疗所需时间及正畸用矫正器并无更多了解.做过正畸治疗的学生中.66%的学生对正畸治疗效果满意.60%以上学生认识到错(牙合)畸形会对面部健康和将来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结论 不同年龄、性别对错(牙合)畸形及正畸治疗的认识存在差异,需对青少年加强错(牙合)畸形和正畸治疗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正畸患者在治疗中合作行为问卷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青少年正畸患者在治疗中合作行为的问卷。方法 大连市正在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的 9~15岁错患者 182例,男 78例,女 104例。以先期研究的 4个理论建构为框架,初步编制出 38项内容的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及项目分析、因子分析,最终得到患者合作行为的问卷。结果 问卷由 25个项目、4个因素构成。4个因素为自律性、消极反抗性、自觉主动性、人际关系,与理论构想的 4因素基本一致。信度相关系数>0 9,内部一致性效度α>0 7。结论 问卷可以作为建立“正畸医师评价的青少年错患者合作行为量表”的工具,并且能初步评价患者的合作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成年人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正畸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颏部形态在颅面部硬组织侧貌形态中的作用,及其是否可作为临床矫治设计中判断是否拔牙的指标。探讨颏部突度对成年人临界拔牙病例矫治设计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年龄18~34岁已完成正畸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男22名,女28名。其中25例为拔牙矫治,拔除4个前磨牙,25例采用非拔牙矫治。矫治后侧貌良好,覆牙合覆盖正常,完成头影测量29项,并对50例临床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病例正畸治疗前牙颌面硬组织、及软组织治疗前后变化进行对比的回顾性研究,进行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t检验。并进行拔牙概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Pog-NB,U1-NP,SNP测量项目在2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og-NB,U1-NP与拔牙概率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拔牙组颏部突度明显小于非拔牙组,上切牙唇倾度明显大于非拔牙组。治疗前、后软组织在2组病例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对于成年人临界拔牙病例制定矫治计划时,为达到良好的侧貌,要综合考虑影响侧貌的鼻唇颏协调一致。颏部突度越小,上切牙唇倾度和突度越大拔牙的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年轻成人中牙龈萎缩的比例,并探讨与正畸治疗的关系。方法:在大学生中随机抽取806名学生,记录年龄、是否抽烟、有无正畸治疗史。临床检查包括牙龈炎症,菌斑情况和牙龈萎缩的状况。分析牙龈萎缩与其他因素间的关系。结果:14.6%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牙龈萎缩,接受过正畸治疗学生的牙龈萎缩的比例明显高于无正畸治疗的学生,牙龈萎缩与性别、抽烟没有关系。结论:部分年轻成人有牙龈萎缩,有正畸治疗史的个体牙龈萎缩的比例比没有正畸治疗史的高。  相似文献   

13.
影响牙颌畸形青少年正畸求诊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影响牙颌畸形青少年正畸求诊意愿的主要因素。方法:对2136例牙颌畸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类整理后抽样600例,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12个因素是正畸求诊意愿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个因素是正畸求诊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中,与单因素分析显示其余8个因素中的7个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的4个因素存在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发现家长对孩子正畸治疗需要的感知、家长对孩子正畸治疗费用的考虑、青少年对正畸治疗疼痛的恐惧心理、青少年对正畸医师的信任度是影响牙颌畸形青少年求诊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并评价矫治错(牙合)同时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直丝弓技术矫治各种错(牙合)畸形伴TMD患者42例,详细记录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2年的牙(牙合)情况及TMD症状、体征变化、颞下颌关节(TMJ)X线片情况。结果 30例患者TMD症状及体征基本痊愈,占71.4%;好转7例,占16.7%;无效或加重5例,占11.9%。结论 错(牙合)畸形伴TMD的年轻患者经正畸矫治可以恢复咬合或作(牙合)重建,建立(牙合)平衡,使颞下颌关节、下颌回复到正常解剖位置。但已经发生器质性损害或TMJ解剖结构不对称的患者,治疗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髁突肥大患者术后正畸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矫治方法。方法:髁突肥大术后转诊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5-36,平均25.5岁,上下颌安装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前后常规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髁突肥大患者手术后行正畸治疗,关闭前牙及健侧后牙开[牙合],建立前牙正常覆合覆盖关系,双侧后牙I类关系或完全远中关系,后牙尖窝交错、咬合关系紧密。结论:直丝弓矫治器配合适当的后牙交互牵引能够有效的矫治髁突肥大患者术后错合畸形。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fixed orthodontic treatment on adolescents'' oral hygiene behavior and to examine their food consuption during fixed orthodontic treatment, as well as their motivation to maintain oral hygiene.Materials and methodsThis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a form of a survey questionnaire consisting of 23 questions. The sample comprised 170 adolescent patients aged from 11 to 19 who underwent the fixed orthodontic treatment at the Orthodontic Clinic of the Zagreb University Hospital Centre.ResultsThe orthodontic appliance did not interfere with the patients’ maintenance of oral hygiene, but it made the consumption of certain foods more difficult. Most adolescents brushed their teeth twice a day, using medium-soft brushes (35%). Regarding additional oral hygiene aids, 72.4% of the respondents used interdental brushes, more than 50% of the respondents used antiseptic mouthwashes for mouth rinsing, whereas only 31.2% of the tested population used dental floss (4.1% of which daily). The respondents were highly motivated to maintain oral hygiene by their orthodontists (96.5%), but only a small number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informed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an adequate diet while undergoing a fixed orthodontic treatment.ConclusionOrthodontists should provide their patients with detailed instructions on hygiene maintenance and adequate diet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to minimize negative side effects of the fixed orthodontic treatment. Patients should be motivated upon each follow-up examination and encouraged to use as many oral hygiene aids in their daily routines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7.
成人正畸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成人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正畸治疗复诊患者400名进行问卷调查,年龄18~45岁,其中男90名,女310名。采用"口腔健康状况对日常行为影响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正畸治疗对日常生活中进食、清洁、微笑的影响较大,疗程越长对患者工作学习的影响越大(P〈0.05);正畸治疗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成人患者影响不同,女性患者认为对口腔卫生的护理更费时间,而男性则认为对社会交往的影响更明显(P〈0.05);年轻患者(小于25岁)认为佩戴矫治器对日常生活中微笑的影响更显著(P〈0.05)。结论:正畸治疗影响成人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矫治初期、长疗程中表现更为明显;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成人患者对正畸治疗影响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感受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26例要求正畸治疗的成人牙周炎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开始牙周序列治疗并持续至正畸治疗结束,记录治疗前和牙周治疗后1个月、正畸治疗结束时的PLI、PD、BI、CAL。结果:成人牙周炎患者经过序列治疗和正畸治疗后各项牙周检查指标较治疗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序列治疗控制炎症后进行正畸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面型在正畸治疗中对支抗牙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经方丝弓矫治器治疗的患者,按面型分为高角型、正常型、低角型3个组,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配对测量分别被确定作为支抗的后牙或前牙正畸治疗前后牙根长度,将牙根长度改变量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牙根吸收情况。结果3组病例正畸治疗前后支抗牙牙根长度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之间相对应牙齿的牙根吸收量不同,高角型病例牙根吸收轻,而低角型病例牙根吸收重。组间不同的吸收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正畸治疗中不同面型对支抗牙牙根吸收程度有不同影响,面型是影响支抗牙牙根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失牙患者的缺牙特征及单纯正畸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6~2014年在我科矫治的先天失牙患者24人,拍全口曲面断层片、颞下颌关节开闭口位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根据面型及牙列拥挤度等决定治疗方案,通过正畸治疗将间隙集中后再义齿修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4例先天失牙患者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均获得正常覆盖、覆牙合关系,面型协调,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结论:先天缺失1~2牙的错牙合畸形, 根据面型、错牙合情况、缺牙数目设计不同矫治治疗方案, 能够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多牙先天牙缺失,常需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