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乐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23(2):151-155
<正>平台转移是指小直径的基台连接于大直径的种植体平台上。平台转移区别于传统的平台对接,是对种植体平台与基台的连接方式进行的改进。最初这一现象的发生是由于20世纪宽直径种植体的问世而缺少与之匹配的基台部件,所以选择了小直径基台来修复此类种植体,而负荷后的放射线片显示这些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未发生吸收,反而保存了原有牙槽嵴顶的骨高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穿下颌种植体数目,钛金基板对穿通下颌骨种植体周围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ANsys5.7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经CT扫描后的无牙下颌骨进行建模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穿下颌种植体(二单位、四单位,加与未加基板)周围骨界面颈部骨皮质,松质骨上1/3,松质骨中1/3,松质骨下1/3,下颌骨下缘骨皮质及种植体尖部的最大拉应力,最大压应力,位移值。结果以统计直方图,应力分布图等表示。结果:二单位加连接杆加基板穿下颌种植受唇舌向加载时,最大拉应力及压应力均表现在颈部骨皮质的唇侧及舌侧,受近远中向加载时,最大拉应力表现在左侧种植体左侧的骨皮质颈部,最大压应力表现在右侧种植体的右侧骨皮质颈部,受垂直向加载时,最大拉应力表现在种植体的尖部,最大压应力表现在颈部骨皮质及种植体尖部。位移分布规律与应力分布相对应。四单位加连接杆加基板穿下颌种植在受各向加载时,应力分布及位移分布规律基本同二单位式,但相对的应力值较小。未加基板穿下颌种植在受各向加载时,其应力分布规律与加基板者基本相似,但加基板种植的根部应力小于未加基板者,而种植体尖部应力较大。结论:增加穿通式种植体的数目,可以减小种植体周颈部密质骨的最大应力值,加基板多个穿通式种植可以分散下颌骨下缘应力集中。提示:在进行穿通式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中,应考虑增加种植体的数目并在下颌骨下缘使用基板连接。 相似文献
3.
种植体-基台连接形式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种植体-基台连接形式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平台转换连接形式防止或减少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COSMOSM2.85软件包建立种植体支持的下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种植体-基台的连接形式分别采用平齐对接(模型A)和平台转换(模型B)。采用垂直和斜向两种形式加载,载荷均为200N,比较两种模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以及种植体-骨界面颊舌侧相同位置的von Mises应力大小。结果不同加载条件下两种模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集中在种植体颈部颊舌侧骨皮质内,斜向加载时最大von Mises应力值高于垂直加载时。模型A和模型B骨组织内最大von Mises应力值在垂直加载时,分别为11.61MPa和7.15MPa,斜向加载时分别为22.07MPa和11.87MPa。距离种植体-基台连接处越远,von Mises应力值越小,骨皮质到骨松质交界处的应力变化最明显。与模型A相比,模型B种植体-骨界面相同节点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值较小。结论与平齐对接形式相比,平台转换设计可改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降低种植体颈部骨组织所受的应力。 相似文献
4.
种植体穿通下颌骨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探讨下颌种植牙穿通下颌骨后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通过单个穿下颌螺旋型种植体的种植,了解穿下颌种植后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穿下颌种植减小了颈周密质骨内的应力,加大了根端侧穿下颌骨下缘处的应力,减小了骨界面的位移。结论:穿下颌种植,改变了骨界面的最大应力分布部位,使最大应力位于根端侧下颌骨下缘处。 相似文献
5.
牙周炎及吸烟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牙周炎及吸烟单因素和双因素协同效应对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影响.方法 设置健康组、牙周炎组、吸烟组、牙周炎合并吸烟组4个后牙缺失病例组,植入Straumann纯钛螺纹柱状标准型种植体进行修复,通过SIDEXIS-XG软件测算负载后1年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收状况(MBL);记录负载12个月时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牙周炎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吸烟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牙周炎合并吸烟组与健康对照组在MBI及mSB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mPLI及 P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积极有效的牙周治疗及维护下,牙周炎或吸烟者植入Straumann标准型种植体,可获可靠疗效,但对牙周炎合并吸烟者可出现边缘骨明显吸收,更容易出现种植体周探诊出血,在病例选择上要引以注意. 相似文献
6.
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因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口腔种植体周围的骨吸收同许多因素有关,与其相关的直接诱因主要如下:1 生理性剩余牙槽吸收一些全身性生理代谢因素及生理状况与牙槽吸收相关.有研究表明,牙槽骨的吸收与其它部位骨能一样,受全身性的钙磷代谢的影响.而且,可能有些绝经后的妇女的牙槽骨吸收也与其全身性骨质疏松相关,虽然近期的一些研究不同意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7.
支抗种植体外形影响骨界面应力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种植体外形差异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支抗种植体外形。方法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刃状螺纹型、矩形螺纹型及光滑型种植体进行骨界面应力和位移分析。结果刃状螺纹型种植体做支抗体时其骨界面第一、第二及第三主应力分别为6.67MPa、1.47MPa及0.52MPa,并且VonMises应力为7.22MPa,在三种种植体中应力值最小。而3种种植体颈部牙槽骨的DMX位移值分别为0.11×10 相似文献
8.
一段式螺旋形种植体有限元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一段式单桩螺旋形种植体的长度、直径、强度、结构与应力的关系并指导种植体的设计与运用.方法模型为皮质骨厚度1~2mm,种植体与牙槽骨直接相接触.种植体为单桩一段式圆柱形,规格为4mm×10mm,
3.9mm×10mm, 3.8mm×12mm, 3.8×13mm, 3.7mm×12mm, 3.7×13mm, 相似文献
9.
螺旋形种植体骨界面初始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螺旋形种植体植入下颌骨后骨界面初始应力的分布。方法: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对不同弹性模量和不同直径种植体植入后骨界面的初始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螺旋形种植体植入下颌骨后,骨界面的初始应力大小为23.2MPa。主要分布在种植体和骨密质接触的颈部。结论:初始应力的大小与种植体弹性模量无关;随着种植体直径的增加,初始应力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上部结构材料对种植体固定修复中种植体周骨组织的应力反应特点。方法:建立种植体支持固定桥力学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别计算出采用丙烯酸树脂,釉质瓷,瓷,金合金为上部结构材料时骨组织的应力状况,结果:每况工况下,种植体颈部周围皮质骨区所受的应力都是最大的,四种材料比较时使用丙烯酸树脂对种植体颈部骨组织的应力最小,其次为釉质瓷,瓷,最大为金合金,结论:修复材料的弹性模量会影响种植体周骨组织的应力分布,弹性模量低者对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组织有保护作用,釉质瓷可能是较为理想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4年1月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损47例患者,共Anthogyr系统94颗种植体。随访3~36个月,均对其在植入后即刻、3个月、6 个月、12 个月、(>12)个月拍摄口腔曲面断层片,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水平,并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种植体不同时间段骨吸收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种植体植入后3个月与6个月之间,6个月与(>12)个月之间,12个月与(>12)个月之间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种植体植入6个月时周围骨吸收量最大。 相似文献
12.
种植牙根端接触骨质类型对骨界面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种植牙根端接触骨质类型对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螺旋型种植牙周骨界面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种植牙根端与密质骨或与松质骨接触时在骨界面应力分布上有较大的差异种植牙根端与松质骨接触时最大压应力位于颈周而与密质骨接触时则位于根端骨内结论种植牙根端与密质骨接触可降低种植牙颈周骨内应力减小骨界面的位移运动但增加了根端骨内的应力从减小颈周骨内应力的角度出发种植牙根端与密质骨接触也是一种良好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螺纹形态种植体对颌骨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圆柱形螺纹种植体螺纹形态对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为临床设计和选择最佳的螺纹形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了12种包含不同螺纹形态种植体的颌骨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1 mm、2 mm和3 mm矩形螺纹设计(S-1、S-2和S-3);90°、60°和30°V形螺纹设计(V-1、V-2和V-3);45°、30°和15°支撑形螺纹设计(B-1、B-2和B-3);45°、30°和15°反支撑形螺纹设计(R-1、R-2和R-3)。对所有模型进行应力分布和Von M ises应力峰值的比较。结果:垂直向加载下S-2、V-3、B-3、R-1、R-2和R-3螺纹表现出较好的应力分布状态,在颊舌向加载下S-1、S-2、V-3、B-3、R-2和R-3螺纹表现出较好的应力分布状态。结论:提示S-2、V-3、B-3、R-2和R-3螺纹设计均适用于圆柱形种植体,反支撑螺纹为圆柱形种植体的最佳螺纹设计选择。 相似文献
15.
16.
自体骨碎末与复合移植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体骨碎末与混入Bio-Oss复合移植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方法:9周及16周后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植入自体骨末、自体骨末与Bio-Oss二者1:1混合骨末及未植骨进行比较。结果:植入的自体骨碎末恢复了一定的骨缺损,混合Bio—Oss组恢复最佳。各组16周时骨整合均优于9周。结论:植入钻孔时收集的自体骨碎末对于恢复种植体周围少量的骨缺损,是完全可行的。自体骨碎末作为供骨量不足时,可以混合适当的Bio—Oss颗粒行复合移植,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数字全景X片在测量非负荷期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的应用情况。方法:观测、分析对比共26例病人50枚Camlog系统种植体的临床应用非负荷期间数字化X片和X线牙片上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的情况。结果:50枚Carolog种植体植入后10天、两种X片骨吸收测量结果分别为0.65mm\0.81mm,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第四个月(或六个月\下颌)分别为0.12\1mm\0.19mm,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显示数字化X片在测量非负荷期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的应用中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精确度高、变形可补偿等优点,有实际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侧方(牙合)时线性猞和解剖袷种植覆盖全口义齿下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为线性牙合种植覆盖全口义齿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志愿者1名.采用薄层CT及ANSYS 7.0软件建立志愿者颌骨、黏膜、两枚位于下颌尖牙区由杆卡附着体连接的种植体、线性(牙合)和解剖(牙合)种植覆盖全口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咀嚼肌肌力加载下侧方(牙合)时两种模型下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结果 侧方胎时解剖骀模型下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主要集中于工作侧种植体的舌侧偏远中;线性(牙合)模型下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于工作侧与非工作侧种植体偏远中,且两侧均有较广泛的应力分布.两种模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峰值均出现于工作侧,垂直方向上应力(σz)显示,解剖(牙合)和线性(牙合)模型的压应力分别为-6.47 MPa、-4.86 MPa,拉应力分别为6.81 MPa、3.04 MPa,最大主应力(σl)显示,解剖(牙合)和线性(牙合)模型的压应力分别为-4.20 MPa、-3.48 MPa,拉应力分别为7.20 MPa、5.33 MPa.结论 对于两枚种植体支持的、杆卡附着体固位的下颌种植覆盖全口义齿,在(牙合)力相同的情况下,侧方(牙合)时线性(牙合)种植覆盖全口义齿下颌两侧种植体负载的(牙合)力比解剖(牙合)更均匀,且种植体所受负荷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