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负载于明胶海绵并与生物支架材料CERASORB骨粉形成复合体,对兔下颌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成年新西兰兔18只,制备大小为15×8mm2的骨缺损,实验组植入适量的CERASORB骨粉后用NGF明胶海绵覆盖。对照组植入适量的CERASORB骨粉后用滴加等量生理盐水的明胶海绵覆盖。比较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2周、4周、8周处死6只动物获取标本,行大体观察,影像学观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生长因子明胶海绵复合CERASORB骨粉修复兔下颌骨缺损修复时间明显短于两组对照组,术后8周得到基本完全的骨修复。结论以明胶海绵为载体的NGF复合CERASORB骨粉支架材料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cyclophosphamid对兔下颌骨缺损的变化,探讨CTX在兔下颌骨愈合过程中影响。方法: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2.0~2.4kg。在其下颌骨体部制造1.5mm×10mm的部分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A、B两组、不限雌雄,每组12只。术后第2天,A组腹腔注射CTX,20mg/kg,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只。注射1次/d,共1周。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行X线片、骨密度、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测血清钙素水平。结果:术后4周B组的骨密度较A组高(P<0.05)。B组术后骨缺损X线评分在1、4、8周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B组骨缺损部位的新骨生成面积百分比均比A组高(P<0.05)。B组术后骨缺损处Ⅱ胶原(ColⅡ)蛋白分泌较A组增多(P<0.05)。术后1、4、8周B组血清骨钙素水平均较A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在骨缺损的愈合过程中,应用CTX可起延迟骨缺损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磷酸三钙陶瓷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将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用于骨缺损,观察其对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 制备了兔下颌骨人工骨缺损,填入TPC颗粒,分不同时期肉眼和组织学观察和评价。结果 肉眼观局部无明显炎症反应,第4周材料与正常骨组织结合紧密。组织学结果表明,第2周开始材料间有纤维结缔组织生长,骨化形成,且随时间延长,骨化增加。结论 TPC可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促进缺损骨新生修复。 相似文献
4.
兔下颌骨牵张成骨中神经生长因子对骨痂钙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下颌骨牵张成骨中新生骨痂钙化的作用。方法:对20只新西兰白兔实施牵张速率为1mm/d的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从牵张结束时开始,每只兔的一侧下颌骨新生骨区接受人NGFβ溶液注射(40μg/次,2次),另一侧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固定期第14和28d,新生骨痂经X线侧位片和外径测量后,进行骨沉积速度和钙化面积比定量分析。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NGF处理侧与对照侧之间上述2个钙化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侧比较,NGF处理侧的钙化面积比和固定期第1~11d内的骨沉积速度均显著提高(P<0.05),骨痂钙化得到了促进。结论:局部注射人NGFβ溶液能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中新生骨痂的钙化,为临床上解决固定期过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兔下颌骨单层骨皮质缺损人工材料植入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取24只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雌雄不限,在双侧下颌骨体部形成大小为13mm×4mm×2mm的矩形单层骨皮质缺损,左侧为对照组,右侧为实验组,下颌骨植入大小为13mm×4mm×2mm的长条形碳纤维增强型聚醚醚酮(CFR/PEEK),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术后未出现感染死亡;各组实验材料未出现松动、脱落等固位不良现象,术后未出现二次骨折。结论:建立下颌骨单层骨缺损人工材料植入实验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生物材料和TGF--β1复合生物材料植入骨缺损区后细胞外基质内胶原基因表达的特点及其在骨愈合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lotBlot杂交及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方法观察68只大鼠下颌骨缺损区骨修复过程中I型胶原mRNA表达及材料骨界面区I型胶原蛋白的分布。结果I型胶原的mRNA及其产物表达水平在三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以TGF--β1组最高。结论本研究表明外源性TGF--β1通过促进I型胶原mRNA表达及其产物的合成,加快骨缺损的愈合;I型胶原mRNA可被认为是骨形成、骨改建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骨移植是下颌骨缺损最常用的修复方法。为了寻找理想的自体骨源,近年来人们进行了积极探索。自体血管化腓骨、自体松质细胞骨、自体颅骨、自体冷冻病变下颌骨和自体脱钙骨等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良好,但也存在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及其复合物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聚乳酸与骨形成蛋白复合 ,研究该材料修复颌骨缺损的能力 ,探讨聚乳酸作为骨形成蛋白载体的有效性。方法 18只日本大耳白兔 ,随机分组 ,在双侧下颌骨体部形成 12 m m× 6 mm的缺损 ,分别植入聚乳酸 -人骨形成蛋白 - 2复合物 (PL A- rh BMP- 2 )、单纯聚乳酸 (PL A) ,于 2、4、8、12周分批处死。通过 X线、组织学染色等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PL A- rh BMP- 2植入组于术后 2周 ,缺损区部分新骨形成 ;术后 8周 ,大片新骨形成并开始改建 ,术后 12周 ,PL A大部分降解 ,由骨组织修复。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PL A可作为 BMP的有效载体 ,PL A-rh BMP- 2是良好的颌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珊瑚羟基磷灰石(CHA)联合浓缩生长因子(CGF)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在每只兔的两侧颅骨上各制备1个直径10 mm圆形缺损。第1组动物两侧颅骨缺损分别植入CHA/CGF和CGF,第2组分别植入CHA/CGF和空白对照,第3组分别植入CGF和空白对照。术后6周和12周取材,通过Micro-CT及组织学观察评价骨修复效果。结果:Micro-CT观察显示,术后6周和12周,CHA/CGF组新骨形成量和骨密度最高,CGF次之,空白对照组最小(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6周,在CHA/CGF组整个缺损区的CHA孔隙内有散在的新骨形成,CGF组在邻近骨床的缺损区新骨长入;术后12周,CHA/CGF组的CHA孔隙内有大量新骨形成并相互融合,部分CHA降解吸收,而CGF组的缺损区新生骨进一步向缺损中央长入,但缺损中央区新生骨质较薄或仅有结缔组织充填。结论:将CHA与CGF联合使用能有效地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为支架材料、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为生长因子,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15mm×15mm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A组,组织工程骨;B组,自体髂骨;C组,单纯nHAC材料;D组,对照组修复。术后1、3、6个月行放射性核素骨检测、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检测:术后1、3个月,A、B组成骨代谢能力明显优于C、D组,术后6个月时,各组之间骨代谢能力无明显差异;骨密度测定:A、B、C组骨缺损区域骨密度逐渐增加明显高于D组,术后3个月A组、B组骨密度较C组明显提高;组织学检查:A组术后1个月可见小片状类骨质出现,nHAC开始降解,术后3个月时新生骨成大片状结构,术后6个月nHAC几乎全部降解,缺损由骨组织修复,其成骨量与B组无明显差异却明显大于C组,D组仅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颌骨缺损能力与自体髂骨相似而强于单独使用nHAC,且nHAC材料于体内可完全降解,因此BMSCs与nHAC及自体PRP复合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缺损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通过建立导下颌向前的Sprague-Dawley (SD)大鼠的动物模型进行免疫组化实验,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髁突软骨中分布的变化,探讨CTGF对前伸下颌后的髁突软骨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动物模型,选取45只5周龄SD 雌性大鼠,体重约1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25)只,组内再随机平均分为5组(3、7、14、21 和30 d)。实验组动物24 h佩戴改良可摘式上颌斜面导板矫治器,对照组动物不做处理。免疫组化染色标记CTGF,观察髁突软骨各层CTGF的表达变化。对CTGF的阳性表达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髁突软骨组织中均有CTGF的表达,主要分布于肥大层和增殖层。实验组不同时间点髁突肥大层和增殖层中CTGF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光密度值(P<0.05 )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7 d后髁突肥大层和增殖层中CTGF的表达开始上升,到第14天达到最高,之后CTGF表达回落,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 )。实验3 d、30 d,肥大层和增殖层中CTGF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TGF可能参与了功能负荷改变所导致的髁突软骨适应性改建活动。 相似文献
15.
神经生长因子对人牙髓细胞增殖与分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组织块法行人牙髓细胞的原代培养后,采用四唑盐比色法和酶动力学方法,测定不同浓度(1、10、100U/mL)的神经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第5-8代人牙髓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0U/mL的神经生长因子可显著促进人牙髓细胞的增殖(P〈0.05);100U/mL的神经生长因子可显著促进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1)。结论 不同浓度的神经生长因子可显著促进人牙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16.
BMP应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65年,Urist[1]将脱钙的骨基质(deminemlized bone matrix,DBM)种植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3周后在原来的肌肉组织中发现有大量的软骨组织及骨组织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游离腓骨肌 (皮 )瓣一期整复下颌骨缺损。方法 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切取腓骨肌瓣 ,根据下颌骨缺损的特点 ,对腓骨进行截骨塑形 ,按定位钢板定位后的下颌骨缺损形态和长度准确就位 ,用小钛板或重建板进行移植骨坚固内固定。结果 18例腓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缺损全部获得成功。腓骨截成二段者 10例 ,三段者 3例 ,5例未截断。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术后面部外形恢复满意者 16例 ,咬合关系正常者 14例 ,张口度正常者 14例 ,3例患者术后接受活动义齿修复 ,1例行种植义齿修复并获得良好的咀嚼功能。结论 腓骨肌瓣是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组织瓣 ,其具有骨量充足、外形好、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D. P. Uma Magesh C. Kumaravelu G. Uma Maheshwari 《Journal of maxillofacial and oral surgery》2013,12(2):160-167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segmental mandibular defects using iliac bone grafts. Thirteen patients underwent reconstruction of post-resection segmental defects of the mandible using titanium reconstruction plates, cortico cancellous iliac bone graft.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parat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of the patients received a PRP graft in addition to the iliac bone graft. Post-operative dimensions of the graft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PRP in reconstruction of segmental defects.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radiographs confirmed consolidation of the graft in all cases and the segmental defect was obliterated. Thereby mandibular continuity w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in all cases. Two patients in the non-PRP group developed an infection and were administered additional antibiotics. The infection was contained and the grafts survived. The use of PRP along with autogenous bone graft may be advantageous since it appeared to enhance the quantity of bone formed. Further long-term follow-up and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effectively establish the efficacy of PRP and autogenous free bone graft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bony defects. 相似文献
19.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在下颌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在骨折愈合过程的表达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用32只白兔随机分为8组(每组4只):对0、1、3、5、7、14、21、28 d组.制作右下颌骨骨折模型,立即行钛板固定.术后实验组动物分别在1、3、5、7、14、21、28 d处死.切取下颌骨脱钙后制作骨组织切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NGFR-p75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NGFR-p75在未骨折组仅仅弱阳性表达,而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阳性,5~7 d达到高峰,到21 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GFR-p75在骨折的愈合过程中,通过与NGF的结合,调节骨细胞的活性,对于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修复重建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