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和分析比格犬下颌骨牙槽骨缺损植入3D打印多孔钛支架后的成骨效果.方法 选取3只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P1-M13个月,6侧下颌骨随机分为三组,A组(多孔钛支架),B组(多孔钛支架+覆盖Bio-Gide膜),C组(对照组).设计10 mm×5 mm的牙槽骨缺损,植入3D打印多孔钛支架3个月后处死比格犬获取组织标本...  相似文献   

2.
人工合成骨支架材料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功应用于临床,由无机生物材料发展到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由单一的支架材料发展成复合材料、表面修饰材料.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人工合成骨支架材料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组织工程骨为修复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核心问题是合理的支架的构建。目前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已经由单一的成分转向两种或多种材料复合,并可填入一种或多种生长因子,以此增加种子细胞的粘附、扩增、分化,从而促进骨缺损的修复。支架材料及与生长因子的复合方法也有多种方式。本文就目前研究中支架的材料复合方式和实验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孔CaP/丝复合支架在骨质疏松状态下股骨缺损的改建过程及再生修复效果。方法:对Wistar大鼠行双侧卵巢摘除术,骨质疏松模型建立后,制备股骨远端2.5mm直径的穿通缺损,植入多孔CaP/丝复合支架,并设空白组、缺损无充填组和纯丝支架组为对照。术后14和28天,行μCT重建分析、HE染色、Safranin O染色、TRAP染色(N.Oc)和免疫组化(Col I和OPN)检测分析。结果:结合μCT结果、组织学观察和体重变化确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建立成功。术后14和28天,缺损无充填组无法自行愈合。多孔CaP/丝支架组的BV/TV、骨再生指数、Col I和OPN的表达明显高于纯丝支架组,且支架残余量、N.Oc显著降低,愈合过程中可见纤维骨结构和软骨基质的形成。讨论:与纯丝支架相比,多孔CaP/丝复合支架的骨愈合过程涉及膜内化骨和软骨化骨,并更能促进骨改建过程中的成骨向分化,利于支架的体内降解,降低破骨活性。结论:基于组织工程途径的多孔CaP/丝复合支架对骨质疏松状态下的缺损修复治疗具有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病理状态下的骨再生修复提出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支架材料的研究是目前骨组织工程学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组织工程化骨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以及目前研究较多的复合支架材料,并分析了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今后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制备大鼠颅骨缺损实验模型,比较β-TCP和Bio-oss在骨组织内的成骨能力及生物降解性,为后续实验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将两种材料植入大鼠颅骨缺损模型,术后4周和8周分批处死动物,硬组织切片,组织形态学观察和高清晰度彩色医学图象分析系统定量测量新生骨百分率和材料降解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io-oss组的新生骨百分率高于同期的β-TCP组,而β-TCP组材料降解率高于同期的Bio-Oss组.结论:Bio-Oss的成骨能力相对较强,而β-TCP在体内降解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7.
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体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比较2种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即聚消旋乳酸/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磷酸三钙(A)、聚消旋乳酸/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B)与对照组聚消旋乳酸(C)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探讨新型可吸收性生物支架材料体内埋植的生物相容性。方法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按取材时间随机分为4组。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15 mm×6 mm全层骨质缺损, 每一缺损作为一个实验单位。每组内按完全随机化设计植入实验材料和对照材料。术后2、4、8、12周取材行大体标本、X线、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复合支架材料A、B与聚消旋乳酸相比,复合支架B生物相容性好,同期成骨量最大;复合支架A出现明显的异物肉芽肿反应。结论新型复合支架材料B生物相容性好,效果优于聚消旋乳酸,有可能成为一种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复合支架A不适宜作为骨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实验计划将TiO 纳米管阵列复合至二氧化锆(ZrO)三维多孔支架表面,并探究对人牙髓干细胞(hDPSCs)早期粘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模板法制作ZrO三维多孔支架,质量分数5%、15%、30%TiO浆料涂层后500 ℃处理 h,10 mol/L的NaOH 110 ℃浸泡1、4、36 h,测定支架压缩强度及孔隙率,SEM观察表面形态,能谱仪分析表面元素类型和含量。选择出表面形态最优样品组为实验组,未成型纳米管样品为对照组,LRS测定表面物质的晶型并接种hDPSCs,SEM、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粘附。CCK-8检测细胞增殖,ALP检测成骨分化。结果 15%TiO涂层及NaOH处理4 h使ZrO支架表面具备了TiO(金红石)纳米管阵列,这类支架压缩强度为1.76 MPa,孔隙率为79%。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获得了更好的细胞丝状伪足和支架延伸,ALP表达显著增高,但CCK-8结果无差异。结论 本实验在ZrO三维多孔支架表面成功构建成型TiO纳米管阵列,略微增加了支架压缩强度并可以促进hDPSCs的早期粘附和成骨分化,但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口腔颌面部因肿瘤、外伤造成的骨缺损修复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难题之一,目前常用的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等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自体骨来源极为有限,又增加创伤,而且不能用于修复大面积骨缺损;异体骨也存在来源困难,有免疫排斥反应,且外源骨可能带有潜在的病原体(例如HIV病毒、肝炎病毒)等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成年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介导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 phosphate,HA-TCP)修复犬牙槽骨缺损。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成年犬的MSCs,将MSCs矿化诱导为成骨样细胞后与HA-TCP支架复合。选取3只成年犬,在876︱678根分歧处分别制备长宽高均为3mm的骨缺损。左侧作为实验组,牙槽骨缺损处植入MSCs-HA-TCP复合物;右侧作为对照组,将HA-TCP植入牙槽骨缺损部位。移植后8周处死实验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实验组新生骨组织占缺损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剩余材料占缺损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Cs介导HA-TCP修复成年犬牙槽骨缺损效果优于单纯的HA-TCP修复犬牙槽骨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珍珠(层)的成骨性及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 珍珠(层)粉是具有一定成骨作用的天然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而纳米级珍珠(层)粉具有更好的生物降解性和成骨作用。结论: 珍珠(层)在骨组织工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制备出各种符合临床实际应用的骨修复材料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纳米纤维支架是具有纳米级别的天然骨分级结构和多孔结构,近年来在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骨组织工程由种子细胞、支架和生长因子3个部分组成,其中寻找能够促进细胞长入和引导新骨生长的三维组织工程支架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纳米纤维支架与天然骨细胞外基质形态结构相似,能够促进细胞附着和干细胞分化,所以成为目前促进骨组织再生的理想支架。本文综述了纳米纤维支架制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PDLLA/TCP复合物修复大鼠下颌骨缺损的愈合过程,探讨该复合物作为下颌骨缺损修复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在60只大鼠一侧下颌骨体部形成下颌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PDLLA组,PDLLA/TCP组及空白对照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物质.术后第2、4、8、12、16周分批处死各组大鼠,取下颌骨观察缺损部位愈合情况,并行X线检查、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创口观察显示术后第1周,各组大鼠伤口愈合良好,创周皮肤无红肿,无脓肿形成.术后第2周,空白组1例在手术部位出现炎性包块,后自行吸收,未形成瘘道.后期各组大鼠伤口均正常愈合.组织学观察显示PDLLA/TCP组和纯PDLLA组早期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随后新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将材料分隔成块状,缺损区出现大量新生骨岛,同时可见丰富的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PDLLA/TCP组新骨形成速度快于纯PDLLA组,空白组新骨形成数量明显少于各材料充填组.结论:PDLLA及PDLLA/TCP复合材料均有较强刺激成骨的作用,PDLLA/TCP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效果好于纯PDLLA,更适合用于下颌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 PRF)复合自体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 BMSCs)修复牙槽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取健康雄性2月龄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4组:PRF+BMSCs组、PRF组、BMSCs组、空白对照组,均在全麻下微创拔除下颌左侧中切牙。4组实验动物分别在4、8、12周处死。取其下颌骨进行牙槽骨标本测量,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结果:牙槽骨标本测量比较:4组牙槽嵴宽度、高度丧失值均存在差异(P<0.05);析因分析示PRF与BMSCs复合使用修复牙槽骨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PRF或BMSCs(P<0.05)。X线、组织学观察表明术后4、8、12周时拔牙窝骨吸收程度:PRF+BMSCs组<PRF组<BMSCs组<空白对照组,PRF+BMSCs组成骨情况均优于PRF组、BMSCs组、空白对照组。结论:PRF复合自体BMSCs可以促进牙槽骨的再生与修复,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轶  冉炜 《广东牙病防治》2008,16(8):345-347
目的 评价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聚消旋乳酸与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共混物复合rhBMP-2作为组织因子载体的体内异位成骨的能力.方法 在12只成年新西兰兔背部两侧骶棘肌内各制作互不相通的2个肌袋.然后将复合rhBMP-2的材料植入一侧肌袋为实验组,未复合rhBMP-2的材料作为对照组植入另一侧肌袋.术后2、 4、 8周取材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观察体内异位成骨情况.结果 植入体内8周,实验组见成熟骨组织形成,对照组无骨组织形成.结论 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rhBMP-2后植入动物体内有较强的异位成骨能力,是BMP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6.
透明质酸(hyalronic acid ,HA)又称玻尿酸, 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可塑性,可作为促进组织修复的生长因子的有效基质,是一种理想的骨诱导支架材料。本文介绍了HA诱导形成骨组织的相关实验,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聚乳酸、自体血、rhBMP2复合体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寻找一种适合临床应用促进骨再生的新型材料。方法:家兔6只,随即分为2组,在每只兔的双侧下颌体部各形成一个方块形骨缺损,随机在一侧骨缺损处填塞rhBMP-2、自体血、聚乳酸复合体材料,另一侧骨缺损处不填任何材料作为对照,于2周、6周和10周行X线检查,于6周和10周分别处死动物,取缺损处标本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对比两组成骨状况及植入材料在组织内的反应。结果:X线检查及病理结果显示试验组骨缺损愈合快,成骨速度及成骨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自然愈合的骨缺损,电镜显示该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无炎性刺激反应,可降解。结论:聚乳酸、自体血、rhBMP2复合体是一种促骨再生的新型生物复合材料,可望成为临床实际应用的修复颌骨缺损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对珊瑚支架上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异位成骨的影响。方法:将MSCs悬液与同一供体来源的PRP混合后滴加到珊瑚圆片上,形成珊瑚/MSCs/PRP复合物。以同样数量MSCs或PRP制备珊瑚/MSCs和珊瑚/PRP复合物。将3种复合物植入同一裸鼠的背部皮下。术后4周和8周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测量分析评价其异位成骨情况。结果:植入后4周或8周,珊瑚/MSCs/PRP组珊瑚表面及其孔洞内有大量的软骨或骨质形成;珊瑚/MSCs组珊瑚表面及其孔洞内也有软骨或骨质形成,并有纤维结缔组织长入;珊瑚/MSCs/PRP组形成的软骨或骨质的量明显多于珊瑚/MSCs组(P〈0.01);珊瑚/PRP组珊瑚周围及其孔洞内有大量纤维组织,未见骨或软骨形成。结论:PRP促进了珊瑚支架上MSCs的异位成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