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子。目前认为HP至少与四类疾病密切相关:①慢性胃炎;②消化性溃疡;③胃癌;④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ACT),其中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为最常见。据统计,目前我国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HP)率已高达50%,并仍以每年11300万例的速度递增,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消化道病因。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旋杆菌(HP)的胃内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中华儿科杂志2001;39(8):473—476],我们采用中药健脾养胃法配合西药治疗小儿HP相关性胃炎,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电子胃镜下的胃黏膜修复情况及HP根除等指标,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酒渣鼻幽门螺杆菌的意义。方法:对35例酒渣鼻患者和30例健康人群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并对阳性反映者的抗幽门螺旋杆菌疗效进行观察。两组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果:酒渣鼻患者35例中呈现HP阳性29例,占82.86%,阴性反应6例,占17.14;对照组30例患者中呈现HP阳性30例,仅占43.33%,阴性反应17例,占56.67%,酒渣鼻患者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对两组所有HP阳性反应者进行抗HP三联治疗、复查发现,酒渣鼻阳性反应患者转阴率为87.9%,对照组阳性反应转阴率89.1%,两组转阴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29例HP阳性反应的酒渣鼻患者进行抗HP治疗治疗酒渣鼻的总有效率79.31%。结论:酒渣鼻的发病及其发展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对于酒渣鼻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的49例过敏性紫癜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等进行分析。结果:农村患儿33例,占67.3%;感染34例,占69.4%;进食特殊食物22例,占44.9%;出现肾脏症状6例,占12.2%;皮肤紫癜加关节症状者21例,占42.9%;皮肤紫癜加消化道症状者36例,占73.5%。43例治愈好转,占87.8%。结论:患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农村患儿发病以往增多。发病诱因仍以感染为第一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蒙药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胃镜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HP阳性)的18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以蒙药传统制剂(状西-6,如达-6,巴特尔-7)三联药物辨证施治;实验组给予传统三联药(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囊)治疗,一周为一疗程,一般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药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旋杆菌(HP)的胃内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我们采用中药健脾养胃法配合西药治疗小儿HP相关性胃炎,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胃镜下的胃黏膜修复情况及HP根除等指标,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P)自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瓦林和马斯分离、培养出后,经国外学者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和重要病因。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为95%~100%,胃溃疡为70%~85%。胃病的严重程度与阳性率有密切关系.随年龄增加而增长,且可癌变。研究发现:小儿胃炎的HP感染率为63.3%;  相似文献   

8.
燕东  刘绍能  李理  时磊 《吉林中医药》2010,30(5):403-405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与中医辨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调查表收集398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下表现,同时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脾胃湿热证型快速尿素酶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明显多于其他型患者(P〈0.05),病理总积分较高者在证型方面多为胃络瘀阻、胃阴不足及脾胃湿热证型(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脾胃湿热证之间密切相关,为抗幽门螺杆菌的中医诊治提供参考;病理总积分较高者相对于总积分低者,胃镜下诊为萎缩性胃炎的比例较高,在辨证分型中多见于胃络瘀阻、脾胃湿热、胃阴不足,其次才是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及脾虚气滞等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普查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理的情况。方法:对4211名30~59岁本区肿瘤高发区进行人群普查,分别进行C13呼气试验,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4211例普查人群HP感染率63.71%,男女比例1:1.345;男性HP阳性1120例,感染率62.40%;女性HP阳性1564例,感染率64.76%,男、女性普查者HP感染与胃黏膜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差异。HP阴性普查者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率高,肠上皮化生(IM),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率大幅降低,HPHEI性普查者CSG率较低,IM,CAG率大幅提高。HP阳性组萎缩性胃炎发生率、胃黏膜肠化率显著高于阴性组人群。结论:本地区HP感染率较高,HP感染与胃黏膜病理的关系较为明显,可能与更严重的胃黏膜损伤及病变有关,对HP感染者应积极杀菌治疗。应该重视HP的高感染率和高致病性,进行健康宣教,改变生活方式,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小儿复发性腹痛为儿科常见病,病因不明,符合“肠痉挛”诊断标准。予解痉治疗有效,但笔者通过对小儿复发性腹痛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发现阳性率68.75%,提示对这些患儿应考虑幽门螺杆菌感染,予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11.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6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反复慢性腹痛的患儿为观察组,另设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结果:60例反复性腹痛儿童中,HP感染人数为37例,阳性率61.67%,对照组HP感染人数7例,阳性率2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的发生具有确切的关系.而且HP还涉及消化系统以外多种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等.HP的感染率极高,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血清学阳性范围:40%~90%,平均为59%;现症感染率范围为42%~64%,平均为55%[1].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是慢性胃炎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笔者自 1 997年以来 ,依据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 70例 ,获得良好疗效。并设西药三联疗法对照组进行对照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 40例均为门诊患者 ,以上腹部疼痛、饱胀、食欲不振、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1 0 6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34例。HP检测 1 40例均为阳性。全部患者在胃镜检查前 2周内未服抗 HP药物。1 40例中男性 82例 ,女性 58例 ;年龄 2 1~ 73岁 ,平均 46.5岁 ;病程 3个月~ 32年 ,平均 4.8年。随机分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糜烂性胃炎(CE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是炎症性的不破坏胃黏膜肌层的组织缺损,系指以胃黏膜的多发性糜烂、出血和充血水肿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黏膜损害性病变,糜烂面发红或覆盖有黄白苔、灰白苔,常有新鲜出血或血痂。一般均为胃镜确诊。其发生的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和幽门螺旋杆菌有关,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CEG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芩连温胆汤配合三联疗法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此菌寄生于人的胃粘膜上皮,文献报道: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分离出HP的阳性率分别为57.5—85.7%和86—96%,慢性胃炎分离出HP的阳性率为85%,从活动性十二指肠球炎分离出HP达100%^[1]。因此,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大多与HP感染有关。自2004年-2009年,我们采用芩连温胆汤治疗感染HP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可提高根治率,减少复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收集412例慢性胃炎患者的相关资料,统计分析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1)412例慢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321例(77.9%),幽门螺杆菌阴性者91例(22.1%)。(2)慢性胃炎患者证型以脾胃湿热(30.1%)和脾胃气虚(29.4%)最为常见,约占60%;其余依次为湿浊中阻(16.3%)、肝胃不和(8.7%)、肝胃郁热(8.5%)、胃阴虚(4.3%)、胃络瘀血(2.7%)。(3)在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中,中医证型占比最高者为脾胃湿热型(32.7%),而阴性患者中医证型占比最高者为脾胃气虚型(45.1%)。结论慢性胃炎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是脾胃湿热和脾胃气虚;慢性胃炎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应用日本产Pentax-2930k型电子胃镜对396例3~14岁儿童进行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及Hp检测。结果:检出消化性渍疡38例,检出率为9.6%,年龄分布为3~14岁,男24例,女14例,男:女为1.86:1。十二指肠溃疡30例,胃溃疡6例,复合性溃疡2例。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93.3%(28/30),球降交界处1例,球后1例。其中单发溃疡占46.7%(14/30),多发溃疡占10%(330),霜斑样溃疡占43.3%(13/30)。胃渍疡中以胃窦较多见,占50%(3/6),胃体16.7%(1/6),多发溃疡为33.3%(2/6)。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渍疡形态以圆形或椭圆形多见。十二指肠渍疡惠儿Hp阳性率为70%(21/30),胃溃疡惠儿Hp阳性率这33.3%(2/6),2例复合性溃疡患儿有1例为Hp阳性。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好发于男性,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十二指肠溃疡与Hp感染密切相关,对其进行根除Hp治疗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 (HP)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我们从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运用金佛手胃宝 治疗 HP相关性胃炎 ,取得较好疗效 ,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所选 12 8例患者全部是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均确诊为 HP感染的慢性胃炎。HP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 4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专题学术研讨会上拟定的科研诊断标准。慢性胃炎诊断标准根据 1982年重庆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的分类、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 12 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6 5例中 ,男性 35例 ,女性 30例 ;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上皮化生等组织异常关系。方法:连续随访90例经胃镜检查证实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组及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阴性组,对于Hp阳性患者接受三联根除治疗,疗程7d,停药后1月复查胃镜;对于Hp阴性者接受奥美拉唑40mg1次/日,疗程1月,停药后立即复查胃镜。比较2次胃镜捡查结果,包括胃镜下息肉及球部粘膜胃上皮化生等组织学异常,分析Hp感染与胃镜下息肉表现及组织学异常关系。结果:对照组患者编织学仅部分发生慢性炎症。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胃镜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上皮化生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有77.08%(37/48)患者胃上皮化生消失,奥美拉唑疗效不显著。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患者与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关.但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患者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上皮化生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使十二指肠球部息肉病变范围缩小。  相似文献   

20.
1目的评价阿拉坦五味丸联合PPI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2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经胃镜及14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为HP阳性的慢性胃炎及消化道溃疡患者各60例,慢性胃炎组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