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爱芝 《中医药导报》2013,(10):131-13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后采用中医护理对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气管切开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各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按照神经外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方法。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痰液阻塞情况方面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O.05)。两组所有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均发生肺内感染,两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但在肺内感染治疗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虽无法降低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患者肺内感染的发生率,但可降低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痰液阻塞情况方面的发生率,且能明显缩短肺内感染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脑干出血的疗效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脑干出血患者根据入院到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入院后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者为早期组,24小时后行气管切开者为非早期气管切开组。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P〈0.05)。结论:尽早实行气管切开是抢救脑干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秀琴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159-159
目的:讨论1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护理技巧,预防并发症。方法:对1例气管切开患者加强护理,严格各项无菌技术操作,预防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结果:本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未发生呼吸道感染,无并发症。结论: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加强临床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可减少并发症,加快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其中医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接收诊治的呼吸内科患者580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是否有侵入操作、是否切开气管操作、是否有其他合并症、患者近期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中医护理干预等可能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后进行研究统计。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达到9.31%;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要部位,其次依次为上呼吸道、手术部位感染、泌尿系统、胃肠道、及其他部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年龄驦65岁患者感染概率显著高于年龄≤65岁的患者(P〈0.05),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概率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的患者(P〈0.05),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院内感染,住院时长驦2周患者发生感染概率显著高于≤2周的患者(P〈0.05),侵入性操作,如安置导尿管、行气管切开手术也是增加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抗生素使用种类≥3种者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3种的患者(P〈0.05);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中革兰氏阴性菌占首位,其次为阳性菌,真菌感染也不容忽视。结论呼吸内科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医院感染为疾病治疗带来了不良影响,患者及其家属以及该科室全体医护人员需对医院感染做好切实可行的预防护理措施以及个体化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与分析基层医院感染情况。方法:选取51例基层医院感染患者,并观察与统计患者感染原因及感染系统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其结果。结果:护理感染中以呼吸道护理不当为最常见(占47.06%),并且同一患者可存在不同感染情况且感染系统以呼吸道最为常见(p〈0.05)。结论:加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新生儿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于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间,纳入对象后分组,未干预组126例,干预组138例采用益生菌口服,后进行新生儿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病率统计。结果:未干预组发生呼吸道院内感染6例,干预组发生呼吸道院内感染1例,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益生菌早期干预将能减少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低ICU气管切开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率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将204例ICU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8.8%(P〈0.05)。结论:ICU是患者发生感染风险较高的区域之一,合理的全方位护理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的效果。方法:75例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应用科学化优质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及控制医院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8月间神经外科29例行气管切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均发生呼吸道感染,发生率100%,培养致病菌12种126株。18例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共52株,占总病例的62.07%,总株数的41.27%,其耐药性高。其中14例病情好转后呼吸道感染治愈,4例死亡。结论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及气道护理,根据药敏试验联合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有效护理方法,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48例气管切开病人加强心理护理,严格呼吸道管理,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48例气管切开后,病人无并发症占83.3%,发生并发症占16.7%,其余均未发生呼吸道感染。结论:对气管切开后病人加强呼吸道管理,减少并发症,可促进原发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外科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效果。方法:将采用全麻的8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仅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在麻醉恢复室的改良Aldtete评分,转出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Aldtete评分(P〈0.05)和转出率(P〈0.01)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术后麻醉恢复期实施预见性护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4月-2013年12月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76例接受气管切开术的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气管切开第1天起iv盐酸氨溴索30 mg+18 mL生理盐水,3次/d,每次间隔8 h,连续使用1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感染及控制情况。结果第5、7天,治疗组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5、7天,治疗组肺泡灌洗液中多形核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0.5%、9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控制率分别为82.6%、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肺泡灌洗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因、病菌.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12月收住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42例,对住院期间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查明引发肺部感染的病因与病菌.结果:42例院内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因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20例,基础疾病12例,呼吸机管路污染6例,吸痰操作或吸痰物品未达到无菌要求4例 病菌类型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革兰阳性菌等.结论:在现代神经外科的临床治疗中,医院必须严格规范重症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预防措施,并且严格按照无菌规定进行操作,合理应用对患者身体机能刺激性较大的抗生素类药物等对有效控制院内感染事故的引发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鼻饲采用传统方法(对照组)和改良鼻饲方法(实验组)进行对照观察,比较两组鼻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呛咳、食物反流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增加胃管置入深度和鼻饲时抬高床头并保持此体位30--60分钟的护理方法,可明显减少脑卒中患者呛咳、食物反流-b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和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和作用。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之间我院神经外科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48小时给予留置鼻胃管,推注鼻饲液,鼻饲液的量及配置根据病情逐步调整,由少到多、由稠到稀逐渐过渡。对照组于术后48小时给予肠外营养,至肠鸣音出现后改为肠内营养。并给予留王胃管护理。于术后28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检查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病情恢复良好。结论:对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实施早期胃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同时还应加强留置胃管的护理,进一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重症脑外伤患者64例的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呼吸道护理的具体措施。方法对64例重症脑外伤患者严格按护理计划给予呼吸道护理,精心观察病情,特殊翻身拍背、吸痰,充分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患者,严格无菌操作,进行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科学合理运用鼻饲加强营养,病情稳定后及时拔除气管套管。结果64例患者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好转56例,8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通过精密呼吸道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肺部感染,改善肺呼吸功能,降低感染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重型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呼吸道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方法对12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严格按护理计划给予呼吸道护理干预: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患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消毒隔离预防感染,病情稳定后及时拔除气管套管;正确的氧疗,尽早科学合理运用鼻饲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结果128例患者中,经治疗及护理好转112例,1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4例因病情危重呈植物生存状态。结论通过呼吸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及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患者鼻饲时的误吸是发生吸人性肺炎最常见的原因,现对气管切开鼻饲误吸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作以下分析。 1临床资料 共10例,均为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发生鼻饲误吸的原因为机械通气接呼吸机辅助呼吸5例,进食体位不当2例,进食后吸痰不当2例,输注过快1例。5例经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氧等处理后未加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对预防ICU气管切开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12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对照组采用间断吸引和冲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声门下滞留物、声门下滞留物吸引量,细菌药敏分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d内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0d对照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呼吸道滞留物培养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呛咳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使用莫西沙星或者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罗音消失时间,平均治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象恢复及胸片正常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