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张舒 《环球中医药》2013,(7):544-545
分析9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病例的脱位的时间、次数、原因,总结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的易发因素及治疗方法。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患者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后牵引固定,有2例再次脱位,手法复位后改为髋人字石膏固定治愈;1例反复脱位行翻修手术后治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由多种因素引起,病人因素、假体位置不良、术后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不当是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多数早期脱位可手法复位制动,反复性脱位则需假体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92例人工全髋置换术髋的重建及假体置换的方法和术后假体松动及感染的防治。方法:2001年11月-2008年10月共有92例不同病因髋关节严重病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术后92例跟踪随访(术前髋臼严重病变伴髋关节半脱19例;高龄股骨颈骨折32例;髋臼骨折伴骨头中心脱位13例;股骨粗间粉碎性骨折16例;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肿瘤5例),术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1例,假体脱位2例,假体松动1例,股骨上段劈裂1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的手术之一,在复杂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由于局部解剖结构的变化,恢复和重建髋关节正常生理结构为其重点,视术中具体情况,最大限度地恢复髋关节生理解剖,预防术后假体松动、感染,以求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缓解髋部各种疾患所带来的疼痛和重建髋关节功能。但由于术后感染、骨质疏松、骨吸收等各种原因造成髋臼松动或股骨柄松动,甚至假体断裂[1-5],已成为关节外科最具挑战性的临床问题。现将造成假体松动相关因素的研究综述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近10年的文献显示,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并不低,而在并发症中,假体松动一直以来都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重要并发症之一。郭艾等[6]随访232例253  相似文献   

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随访研究29例(29髋)首次THA后早期发生脱位的原因、处理及结果;并针对脱位原因分别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29例患者中,软组织张力异常17例;假体位置不良6例;假体位置不良伴软组织张力异常1例;患者活动范围超过安全范围5例。其中15例经手法复位后未再出现脱位,7例手法复位失败或再脱位行切开复位。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后外展中立位牵引,大多数早期能获得成功。结论:分析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是仅次于磨损介导的无菌性松动的失败因素之一,其发生率在初次置换病例组达2%-11%,而在翻修病例高达25%,再脱位的病例中有1/3需要行翻修手术,其中仅有60%获得稳定。髋臼杯位置不良一直是被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是假体活动范围、脱位风险、磨损及松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优化髋臼杯的位置来最小化脱位发生率仍主要依赖于临床经验。回顾性临床研究将杯颈撞击视为脱位,其差异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患者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46 ~ 79岁,中位数59岁.合并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2例.术后随访观察假体位置、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中位数34个月.假体位置均良好,均无假体松动、下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活动均无明显受限,患侧髋关节均无疼痛,均无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按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7例、良2例.结论: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可以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人生活理念的改变,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被广泛应用。但早期由于假体的设计、制造、材料,和当时的手术水平等条件制约,出现了脱位、假体松动、磨损断裂等问题导致髋关节的疼痛和障碍。翻修术已成为解决上述问题重要方法之一。我院自2000年8月~2004年11月采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假体对1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髋关节疼痛、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术后康复顺利,除1例术后感染外,余疗效满意。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浅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关节脱位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关节脱位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股骨颈骨折35例,股骨头坏死25例,骨性关节炎12例;有3例术后发生脱位,施行手法复位后功能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2年,效果满意,假体位置及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正确的护理环节,加强健康宣教,做好出院指导,使病人掌握预防关节脱位的方法,是防止关节脱位的重要措施,通过对髋关节脱位的护理干预,可预防全髋关节脱位的发生,使患者免受再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假体的选择、内固定物的处理、髋臼缺损的重建等问题。方法:2010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35~62岁,平均48.5岁。砸伤4例,摔伤4例,碰撞伤3例。11例均为单侧骨折,右侧6例,左侧5例,均为闭合骨折。按照Judet-Letoumell骨折分类法分后壁骨折3例,后柱骨折3例,前后柱骨折l例,后柱加后壁骨折2例,前壁骨折2例。其中1例合并股骨颈骨折,2例合并股骨头中心性脱位。11例患者均行THA治疗。术前Harris评分25~67分,平均49.6分。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翻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人工关节无脱位,伤口均I期愈合。3例髋臼缺损植骨者延长不负重下地时间。术后6个月、1年及2年定期随访,6个月后均能生活自理。术后4个月X线片检查示患者骨折假体形态及位置良好,无髋臼磨损及假体脱位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松动,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获得明显改善,疼痛缓解,下肢短缩得到矫正,术后2年参照Harris评分平均94.7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为患者重建一个正常、无痛的髋关节。瘢痕组织形成、内固定的影响及2次手术潜在感染等因素,经常会加大手术的难度。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使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但由于病例少,随访时短,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高龄(>70岁)患者股骨粗隆骨折进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使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67例高龄股骨粗隆骨折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7例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顺利完成,置换时间为70~100min,置换过程中出血量为300~550mL,住院天数为12~17d。所有病例均术后随访,未出现患者髋内翻现象,假体没有脱位松动情况。结论:应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成功率高,术后骨折恢复功能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78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祁开泽  吴涛 《中医药导报》2005,11(2):40-41,49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ibson后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78例,术后随访2~96个月,平均32.8个月。用我国人工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198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X线评价标准进行术后评估。结果:全部患者髋关节畸形矫正,疼痛明显减轻,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肌力恢复良好,关节稳定、活动度增加。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积分评定良好率91%,且术后定期X线检查示假体无松动、下沉,髋臼未见明显磨损以及人工股骨头的中心性脱位。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适应症选择恰当,是一个可供选择优良率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评价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13年2月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股骨粗隆部骨折12例,平均随访20.5月,观察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结果:1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16~24 d,平均20 d。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5个月(6~30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假体松动,住院期间因可以起床活动未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性感染、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无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发生,无病人死于手术并发症,12例病人髋关节功能满意。术后12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0例,良2例。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侧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恢复快,避免卧床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分析133例,其中发生早期假体脱位9例。为减少脱位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根据其脱位发生经过及再次手术复位时所见,对其脱位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术后早期假体脱位主要原因为:①假体规格过小,包括头的直径过小及假体颈过短。②假体置入后前倾角过大或过小(>25°或<0°).③髋关节周围欲组织缝合不牢。④术后不适当的搬运等。针对以上原因分别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属大头髋关节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优势和缺陷。方法:对40例52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应用金属大头全髋关节假体,并进行1年的临床随访,评价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未发现感染、脱位、假体松动以及骨溶解等现象;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43.6±6.8)分提高至(90.7±12.2)分,优良率达到96%。结论:金属大头髋关节假体具有磨损率更低、关节稳定性更好、脱位率更低、活动范围更大等特点,早期随访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acation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18例DDH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35~72岁,中位数57岁;左侧8例,右侧10例;CroweⅡ型12例,CroweⅢ型6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46.00±7.49)分。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技术重建髋臼。随访观察截骨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中位数28个月。1例术中发生髋臼内壁骨折,随访时骨折愈合良好,对髋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X线片示所有患者截骨处均骨性愈合,假体位置正常。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8.00±5.75)分。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DDH时采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技术重建髋臼,关节稳定性好、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探讨组配式假体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非水泥型组配式翻修假体对23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男12例,女11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63岁。首次髋关节置换术至翻修术时间15月至17年,平均7年。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例,髋关节先天发育性不良3例。翻修的原因:其中无菌性松19例,髋关节感染3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23例患者均为首次翻修。术中并发症:骨干皮质穿孔1例,大转子部分劈裂1例。结果23例患者手术后刀口均为I期愈合,无下肢DVT及肢体不等长,术后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假体周围感染周围骨长入良好。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为48,末次随访平均86分。与手术前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组配式翻修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效果明显,可以调节长度,偏心距,前倾角可以独立匹配远近端股骨,达到初期与长期的假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0例,采用Harris评分评估该术式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功能的影响。结果:随访2个月-20个月。术前Harris评分49.3±2.4分,术后平均85.4±3.2分。优30例,良12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96.0%。并发假体松动下沉2例,疼痛2例,感染1例,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坐骨神经损伤及其他全身性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髋关的功能,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2007年2月~2009年1月,采用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6例(31髋)髋关节疾患,男11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54.5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4例17髋,髋关节骨关节炎4例5髋,新鲜股骨颈骨折(GardenⅣ型)3例3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3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3髋。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X线检查、髋关节功能检查及Harris评分,对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的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临床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26例(31髋)获随9~12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髋关节活动度大幅改善,Harris评分显著提高。结论:陶瓷对金属人工髋假体设计具有臼杯变形小、磨损率低、活动范围大、脱位发生率低等特点。其为治疗术后活动量要求较高的髋关节疾病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先天髋发育不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动态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BMD)变化。方法:对4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股骨及髋臼假体周围BMD进行12个月的动态观察,并与23例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比较。其中股骨柄假体周围BMD按Gruen法分为7个兴趣区(R1-7)分析;髋臼假体周围按DE Lee和Charnley法分为3个兴趣区(RⅠ-Ⅲ)分析。并将各时相BMD值与术后一周内测值比较。结果:股骨柄假体周围BMD平均值(NETAVGⅠ)在术后6个月降至92.12%,术后12月又上升至94.08%。其中以股骨柄近端周围松质骨BMD下降最为明显。近端外侧(R1)为83.78%,内侧(R7)为88.31%。髋臼假体周围BMD(NE-TAVGⅡ)在术后6个月平均下降至78.28%,术后12月上升至85.21%。以臼杯假体内侧(RⅡ)失骨量最多,降至70.22%。术后5年患者股骨西风假体周围BMD平均值与12月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髋臼杯周围下降明显(P<0.05)。结论:DEXA是监测THA假体周围BMD变化的有效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的松质骨的骨吸收、丢失是导致假体松动的重要原因;而密质骨相对失骨量较少。.  相似文献   

20.
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林  黄有荣 《中医正骨》2007,19(5):65-67
从1939年第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以来,髋关节置换手术不断发展,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关节假体,这些假体大多为有柄假体,近年来,无柄假体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日趋成熟。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即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应用趋向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