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功能性出血“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失调引起,属于祖国医学崩漏的范畴,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功血”治疗以止血为先,中西医皆同,此乃中医之“急则治标”的原则。而血止后或出血减轻的则应采用“缓则治其本”的方法。传统的治疗“功血”是以“塞流、澄源、复旧”的初、中、末三期治疗,“澄源、复旧”即为治本之法实为临床宝贵经验。现代利用中西医结合的原理,用调整月经周期的方法来治疗月经失调的报道也屡见不鲜。笔者在临床上总结了前人及各家的经验,采用以补肾为主.辨证论治为基点,根据月经周期各个阶段不同的病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章勤教授应用“气血水同治”原则治疗妇科病的经验。[方法]通过整理章师的临床医案,总结妇科疾病中所蕴含的气血水关系,印证“血不利则为水”当“气血水同治”这一论断;梳理跟师临诊经验,细察章师用药,总结气血水共举治法,并举医案一则佐证。[结果]气血水三者同源共生,根于阴阳,互为因果,章师认为“血不利则为水”,因为“血不利”,果为“水”,本为“气”失调,当温以利水、通以活血、疏以调气、补以治本,同治气血水。文末所举医案为胞宫及冲任瘀血留滞,水见机而病,章师治以活血消癥、利水通经,终得良效。[结论]章师明确“血不利则为水”这一病机理论中气、血、水三者的关系,以“温通疏补”辨治妇科疾病,使血利、水化、气行,其经验为临床治疗妇科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56例小儿发热,认为多系“外感风寒”及“内伤饮食”所致。是临床上常见急症之一.根据中医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首先应以退热为主,再审征求因,辩证施治,达到退热的目的.并重点介绍推拿治疗小儿发热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及结合临床主要症状变化,进行推拿治疗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益气摄血法是中医特有的一种治疗经验与理论,是中医临床治疗出血重症常用的治则之一。其重要性在于“止得一分血,则保得一分命”。“一线之气不绝,则血可徐生,复还其故”。故深受历代医家重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一些气不摄血、气随血  相似文献   

5.
总结柳刚主任医师通过针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经验。其认为,轻度认知障碍病位在脑,与五脏相关,尤其与脾肾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髓海失养,或痰瘀互结、蒙蔽清窍。其临证善于灵活运用“通督调神”针刺结合辨证选穴及“化瘀通络”灸,辅以电针、记忆训练等方法治疗轻度认知障碍,临床疗效显著。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癌证属中医的“(疒征)瘕”,“积聚”等范畴,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本文集各位临床医生治疗肺、肝、胃癌的经验偶得,意在总结、探讨其有效的治疗规律,以便于临床实用。  相似文献   

7.
温运脾阳法治疗顽固性小儿泄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医儿科专家江育仁教授提出的“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学术论点指导了临床治疗小儿厌食、小儿泄泻等脾胃疾病。汪受传教授继承了江老的经验,在运脾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运脾消食、运脾化湿、温运脾阳、理气助运的四法,指出“气行则运”,拓展了运脾法的含义。作者遵其思想应用温运脾阳法治愈1例顽固性小儿腹泻。  相似文献   

8.
疼痛一证,临床极为常见,常以症状或体征出现,历代医家对其病理机制常以“不通则痛”来解释,但从医典考究和临床观察应加“不荣则痛”,也就是只有“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才能完全疼痛的病理机制。1医典考究1.1“不通则痛”最早追逆到《内经》,《素问·举痛论...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大多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脑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和生化因素、内分泌因素、精神因素等有关,中医学则认为其发生与“风”、“痰”、“瘀”等有关。作者结合本院神经内科临床的108例血管性头痛患者的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治疗中风病中,抓住风、火、痰、虚四大致病因素,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总结出治中风5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风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从师学习和自己的临床工作中,总结了治疗中风的经验和临证病例,心有所得。在中风病变过程中,若能抓住其“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着重运用“介类”、“承气”、“虫类”之品,以平降冲逆,调畅气机,搜邪通络,就可提高临床疗效。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针刺开四关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再发眩晕的经验,以期为BPPV复位后再发眩晕的针刺治疗提供指导与启发。[方法] 选择针刺开四关治疗BPPV复位后再发眩晕验案两则,从中医经络气血、五行、气机升降及解剖学与影像学方面论述其获效机制。[结果] 从中医角度分析,针刺开四关可调整“经络气血”“五行生克”以及“气机左升右降”,以达止眩之功;而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其机制可能是调整了“肝-肠-脑”轴。所选医案,均治以针刺开四关为主,紧扣“风、火、痰、瘀”的病理特点,对肝郁阳亢证者偏于疏肝解郁、息风止眩,对痰热壅盛证者偏于清热化痰、开窍醒神,皆取良效。[结论] 针刺开四关治疗BPPV复位后再发眩晕,临床疗效可观,值得临床借鉴,而从“肝-肠-脑”轴切入则是进一步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振子Gax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临床上生栀子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而炒炭褥子则无此作用。主要用于止血,吐血、便血、血痢。栀子的炮制方法从汉代起在历代的医方本草和炮制专著中都有记载。汉代为擘法《伤寒论》,近晋代有“烧末”的记载《肘后备急方》,唐代为去皮用《惫急千金要方》,宋代则为“槌碎”《太平圣惠方》、“烧存性”(《普济本事方》)、“炒”(《校注妇人良方》)和“姜汁拌炒”《疮疡经验全书》,元代则有“炒焦”法和“治血病炒黑用”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从卫阳交会的角度探究“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内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不寐”证的常见病机,对其内在机理的认识直接关系到临床的应用。从《内经》卫阳交会的角度探究了其内在机理。研究认为:邪阻阳明,不仅导致阳明失“阖”,还可以导致阳跷交通阴阳失职,从而使卫阳不能正常入阴是“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内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记者: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阳普医疗”)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并成功上市.请您介绍其成功的经验。 邓冠华:阳普医疗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成就临床检验实验室与临床护理领域的“标本专家”、“护理专家”和“检验专家”为发展战略,始终专注于为临床检验实验室与临床护理提供标准化作业的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反复、突然发作,或左或右,以剧烈头痛为其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病症。发病时头痛持续4~72小时,呈搏动性,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或畏嗅。属于中医学“头风”、“偏头痛”、“偏头风”范畴。充分利用中医药的优势,总结各家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提高临床疗效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高辉远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宗刘河间“燥热”病学说,认为肺燥、胃热、肾虚是本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及主要临床证候,其治则应为清热滋阴、益气健脾、补肾兼顾胃气,其经验方降糖合剂、补肾消渴饮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六郁”和“郁热”理论探讨糖尿病病机变化,总结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分期论治糖尿病的经验。[方法]结合“六郁”与“郁热”理论,分析吕老对糖尿病各期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吕老糖尿病分期论治经验,并以临床验案佐证。[结果]吕老将糖尿病分为脾瘅期、消渴期、消瘅期三期,六郁在糖尿病各期均有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时兼顾糖尿病各期病机特点,根据郁滞与热像偏盛,辨证施以解郁、清热之法。所举医案为吕老治疗糖尿病验案,辨证为气血痰热,郁阻血脉,脉络欠活,治法以行气活血、化痰清热为主,疗效确切。[结论]吕老对糖尿病各期病机认识深刻,临床以解郁、清热之法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其临床诊疗经验值得参考和学习。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眩晕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西医对其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辨证论治老年性眩晕,将老年性眩晕的病机归纳为“血不利”“水不利”,总结出活血化瘀以利血、健脾温阳以利水的方法治疗老年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及疑难病症,中医多从脏腑冲任角度对其认识、治疗。蔡连香教授从事妇科临床科研五十余载,在临床中创新采用胞宫藏泻理论认识和治疗崩漏疾患,对于崩中,迅速补气摄血止崩,恢复胞宫“藏”之功能;对于漏下,则“藏”时固冲止血,“泻”时祛除瘀血,新血归经,疗效甚佳。本文意在总结蔡老治疗经验,并谨录临床病案以供同道参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