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高危妊娠对胎儿心脏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 应用Philips Sonos-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80例孕龄在20~40周的高危妊娠孕妇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将产前超声检查与胎儿尸检或分娩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进行对照.同时检测孕龄在20~40周无明显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760例,作为平行对照组.结果 检出88例心脏异常,先天性心脏畸形52例,先心病检出率为3.8% ,其中高危组45例,先心病检出率为7.8% ;对照组7例,检出率为0.9% .另外发现左室腔内强回声6例,心包积液7例,产后复查均消失;三尖瓣反流23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检测胎儿心脏畸形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或单纯性心包积液或单纯性少量三尖瓣反流或单纯心脏内有点状强回声,不能作为终止妊娠的指标;对高危妊娠孕妇应及早行常规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2.
孕妇32岁,汉族,因妊娠22周系统超声畸形筛查发现心脏异常转诊来院要求进一步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孕妇主诉在本次妊娠前曾有两次因胎儿心脏异常引产史,具体疾病不详。夫妻非近亲结婚,既往身体健康。妊娠13周时第一次胎儿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妊娠22周时系统超声畸形筛查,发现胎儿双眼眶空旷,未见晶体及玻璃体显示,双肾未见异常(图1A,B),心脏异常。胎儿超声心动图显示:胎儿心脏大部分位于右侧胸腔,中位心,心胸面积比增大(比例45%)。心房正位,心室右袢,房室连接顺序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妊娠早期末和妊娠中期初联合应用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观察胎儿心脏结构、心内 和心外血流,探索在此阶段多普勒超声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在妊娠11 +0 ~ 14 +6周进行常规胎儿产前超声检查,结合颈项透明层厚度(NT)和颈部软组织厚度(NF)测量,观察胎儿心脏 大体结构,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获取胎儿二尖瓣、三尖瓣和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并进行相应的血流频谱分析.所有胎儿在妊娠中期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或在出生后进行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正常胎儿 335 例,NT 或NF 增厚者9 例,其中1 例在妊娠13 周诊断心脏永存动脉干畸形,引产后病理证实,2 例选择14 周前终止妊娠,2 例妊娠中期超声筛查胎儿其他结构异常选择中期引产,无心脏结构异常,4 例足月分娩,无 心脏结构异常.正常胎儿舒张早期时间(EADT)较舒张晚期时间(ENDT)短,左右心室之间无统计学差异.NT 增厚不伴心脏畸形胎儿仅部分胎儿静脉导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期最 低流速比值(S/D)增高.永存动脉干胎儿左右心室E/A 比值较正常胎儿异常增高或下降,EADT 缩短,ENDT 延长,EADT/ENDT 比值缩小,静脉导管血流波形异常.结论 妊娠13 周后,随着胎儿心脏各个切面的显示 率不断增高,可有针对性地对特殊群体进行早期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筛查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分析 二尖瓣和三尖瓣的血流频谱,判断左右心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结合观察静脉导管的血流波形,可以辅助 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如果仅二维超声怀疑心脏结构异常,而心内和心外血流动力学未发生改变者,应 慎重诊断先天性心脏畸形,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有心室强回声灶(EIF)胎儿和无EIF胎儿心脏解剖结构有无差异.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和胎儿超声心动图对1 720例孕17~38周胎儿进行产前超声筛查,对检查中确诊有EIF的胎儿205例,记录超声检查时孕周和结果.随机选择245例无EIF胎儿作为对照组进行产前超声筛查,比较有EIF胎儿与无EIF胎儿心脏解剖结构的差异.结果 胎儿心室强回声灶的检出率为11.9%;二维超声和胎儿超声心动图对EIF的检出率分别为84.9%和100%,EIF胎儿和无EIF胎儿心脏解剖结构无明显差异;胎儿EIF的超声声像图分3型:左心室型(Ⅰ型)91.7% (188/205),右心室型(Ⅱ型)2.9% (6/205)和双心室型(Ⅲ型)5.4% (11/205).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对EIF的检出率高于二维超声;胎儿EIF发生在左心室多于右心室;有EIF胎儿和无EIF胎儿心脏解剖结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translucensy,NT)增厚及三尖瓣反流在早期先天性心脏畸形(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23例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孕妇,所有胎儿孕11~14周检测NT,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获取三尖瓣血流频谱,进行相应的血流频谱分析;同时对NT增厚及三尖瓣反流的胎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可疑CHD的胎儿于孕18~20周再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确诊或除外CHD;对NT及三尖瓣频谱正常的胎儿于孕20~2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活产儿于出生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引产的胎儿争取尸体解剖。结果:共检查早孕期胎儿323例,检出NT增厚胎儿123例,产前产后证实21例患有CHD;三尖瓣反流胎儿40例,产前产后证实16例患有CHD,其中3例为复杂型CHD。结论:胎儿NT增厚及三尖瓣反流可作为胎儿CHD早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6.
孕妇29岁, 孕24+4周, 孕3产2, 第一胎生育一女孩, 第二胎因胎儿心脏异常引产一男性胎儿, 具体病因不祥。本次为自然妊娠, 妊娠13周、19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23周系统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心脏增大、皮下水肿, 其他结构未见异常。孕妇既往体健, 孕期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夫妻非近亲结婚, 配偶体健, 孕妇父母及一弟一女体健。因产前超声检查异常转诊来我院, 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四腔心切面显示心胸面积比值增大(45%), 心包腔积液, 左心室增大, 左心室壁及心尖部增厚, 左心室腔内膜面回声增强, 可见多个大小不等肌性突起(图1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左心室腔肌性突起间可见血流信号由心腔进入(图1B), 二尖瓣中量反流, 反流速度210 cm/s(图2A), 三尖瓣大量反流, 反流速度180 cm/s(图2B), 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消失(图2C), 脐静脉见搏动征(图2D), 静脉导管A波反向(图2E)。胎儿全身扫查见胸腹腔积液, 皮下组织水肿(图2F), 胎儿心率及节律未见异常, 参考胎儿超声心动图心功能评分体系半定量评价胎儿心功能:胎儿心血管评分总分为3分。胎儿超声心动图提...  相似文献   

7.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肌病(FCM)及其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对11 360胎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其中诊断为胎儿心肌病或可疑心肌原发病变者进行分析,并与大体病理结果及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 360胎中检出FCM 19胎,检出率为0.167%(19/11 360).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0胎(累及双心室4胎、右心室4胎、左心室1胎、右心房1胎)、肥厚型心肌病2胎(累及双心室1胎,室间隔1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4胎(原发型1胎、继发型3胎)、心肌致密化不全3胎(累及双心室2胎、右心室1胎),FCM累及心室中以双心室为著.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可对FCM做出诊断及分型,且可评估胎儿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判断FCM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Ⅲ°房室传导阻滞(CAVB)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应用二维超声、M型超声及多普勒技术对10例Ⅲ°房室传导阻滞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胎儿心房与心室节律及其对应关系,同时观察二尖瓣、左心室流入道及流出道、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并对胎儿心脏大小、心功能、房室瓣反流及心包积液等心脏结构进行观察,对Ⅲ°房室传导阻滞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10例Ⅲ°房室传导阻滞胎儿中2例存在心内外畸形,8例无明显心内外畸形。Ⅲ°房室传导阻滞胎儿M型超声心动图特征为房室节律分离,心房节律保持在正常范围而心室节律缓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为二尖瓣频谱提示E峰频率缓慢,A峰频率明显快于E峰频率,E、A峰无固定对应关系。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孕妇就诊时10例胎儿中6例心脏扩大,5例心功能不全,6例房室瓣反流,7例心包积液。超声心动图检查后10例孕妇均选择引产。结论Ⅲ°房室传导阻滞是对胎儿心功能有重要影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预后不佳。M型超声结合多普勒技术可对Ⅲ°房室传导阻滞胎儿进行诊断及鉴别,对临床干预治疗及判断胎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单纯性三尖瓣反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单纯性三尖瓣反流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500胎胎龄18~41周的胎儿进行检测,将检出三尖瓣反流的胎儿分为单纯反流组、非先心病组及先心病组,并测定反流程度及反流速度.结果 共检出胎儿三尖瓣反流68胎,检出率为13.60%(68/500);其中单纯反流组29胎,非先心病组25胎,先心病组14胎.单纯反流组最大反流速度[(169.00±10.70)cm/s]低于非先心病组[(188.00±15.70) cm/s]和先心病组[(200.00±16.80) cm/s](P均<0.05).单纯反流组及非先心病组胎儿出生后反流均消失.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生理性”胎儿三尖瓣反流的检出率较高;反流程度不能作为终止妊娠的指标,即使程度重、速度快,如不合并严重心脏畸形及其他异常因素,胎儿均可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0.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孕妇妊娠39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见四腔心清晰显示,右心房、右心室略大,左心房侧探及活瓣甩动,长约1.00 cm,房间隔中部可见卵圆孔无回声区,宽约0.57 cm,冠状静脉窦扩张,宽约0.80 cm(图1、2);CDFI:收缩期三尖瓣可见少量反流.超声提示:①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PLSVC);②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宫内诊断胎儿心脏肿瘤及合并胎儿充血性心衰(CHF)的临床意义。方法:胎儿超声心动图顺序分段法检查胎儿心脏肿瘤并评价其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检出心脏肿瘤12例,其中7例出现心脏肥厚扩大,2例出现胎儿水肿,表现为心胸面积比增大,心房、心室的不对称增大或心肌肥厚及心室缩短率(FS%)及心输出量(CCO)改变(P<0.001);8例中至重度二、三尖瓣反流(MR、TR),3例肺动脉瓣反流;2例出现脐静脉搏动性血流,腔静脉内径增宽及血流频谱改变。结论: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清晰显示胎儿心脏肿瘤,评价与CHF的相关因素。通过主动脉和肺动脉CO的总和CCO可无创获得心输出量的指标及计算FS研究量化胎儿心功能,并可评价心内及外周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孕妇,28岁.第一胎妊娠31周,因常规产前检查发现胎儿心律不齐,来我院行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产科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胎儿超声心动图二维及彩色血流检测胎儿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示波下可见胎儿心律不齐,房室搏动不一致.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时,首先显示胎儿四腔心切面,在二维图像指引下,调节取样线依次通过右房壁,室间隔及左室壁结构,见胎儿心房心室收缩频率不同步,右房壁收缩频率约为130~140次/min,而左心室壁收缩频率约为68次/min(图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在胎儿时期的超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选取胎儿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引产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取右室游离壁心肌、肺动脉及肺动脉圆锥材料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回顾性分析总结产前超声心动图影像学资料.结果 孕24~38周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胎儿心脏标本10例,其右室横径、右室上下径及肺动脉内径测值均较对照组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尖瓣反流面积和反流速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切片染色后光镜下检测结果显示,右室心肌纤维化发生率100%.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产前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胎儿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胎儿心脏除形态学明显异常外,右室心肌内部、肺动脉和肺动脉圆锥亦存在显著的组织学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探讨胎儿肿瘤与充血性心衰(CHF)的病变机制及其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诊断的21例胎儿肿瘤行胎儿产科常规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功能检测。结果21例胎儿肿瘤中心脏肿瘤12例;颈部水囊瘤4例;肺囊腺瘤2例;骶尾部畸胎瘤2例;肝脏肿瘤1例。其中8例出现胎儿水肿,同时出现心脏肥厚扩大,表现为心胸面积比增大,以及心房、心室的不对称增大或心肌肥厚,心室缩短率(FS)及心输出量(CCO)降低(P〈0.001),伴中至重度二、三尖瓣反流;其中3例出现肺动脉瓣反流;3例出现脐静脉搏动性血流,腔静脉内径增宽及血流频谱改变。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肿瘤,可探讨与CHF的相关因素。通过主动脉和肺动脉输出量(CO)的总和CCO可无创获得心输出量的指标及计算聆以达到量化胎儿心功能的目的,并可评价心内及外周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5.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单心室并永存动脉干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30岁,妊娠26周。因产前检查发现胎儿异常,在我院门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显示:胎儿右枕前位,双顶径66mm,股骨长45mm,胎儿肝大部分位于右侧,胃泡位于左侧,胎儿心脏大部分位于左侧胸腔,心尖指向左侧,心室内正常室间隔缺如,呈单室腔改变,可见1支大血管起源于心室腔(图1,2),内径为5.1mm,右心房明显大于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心室在胎儿期的常见类型、合并畸形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选择我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的先天性心脏病345例中单心室73例,其中双胎3例.采用全面、系统的多切面胎儿超声心动图连续扫查法,并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73例单心室中单纯性3例,合并单心房44例,合并单心房并永存动脉干18例、肺动脉闭锁2例,合并单心房并肺动脉口狭窄20例、部分型房室隔缺损4例、主动脉或瓣膜发育不良3例.单心室分型:A型24.7%,B型13.7%,C型46.6%,D型15.0%;主动脉右转位68.2%;共同流入型单心室45.2%,单流入型42.5%,双流入型12.3%.终止妊娠42例,病理证实11例,失访31例.结论 胎儿单心室病例中合并畸形发生率较高;分型中以混合型C型及主动脉右转位最多见;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应注意心腔内粗大乳头肌和异常肌束与室间隔的鉴别,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免疫相关性胎儿心脏病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点,提高其产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2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孕妇胎儿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对终止妊娠者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2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孕妇中5例胎儿心脏出现异常表现,4例均有房室传导阻滞,其中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均有三尖瓣反流;3例表现为心室内膜面回声增强、增厚、毛糙,以右室壁为著,其中1例伴有左房壁及原发房间隔回声增强;2例有心包积液。其余17例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瓣膜及心内膜病变是免疫相关性胎儿心脏病的主要表现,心脏传导系统损害是其最常见表现。产前筛查能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及早干预,有助于获得良好妊娠结局,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ricular myocarditim,NVM)心内结构和功能的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对该病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成人NVM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心电图等.结果:13例NVM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室壁中下段肌小梁增多增粗,肌小梁之间见大小不等的深陷隐窝,局部室壁搏动降低.部分患者心功能降低.部分患者伴有轻度二尖瓣反流和三尖瓣反流等.本组病例未见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结论:NVM病情迁延,临床表现各异,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超声心动图是诊断NVM的最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11~14周正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对妊娠11^+0~14^+6周正常胎儿心脏结构进行观察,获得该孕周内正常胎儿心脏的生理参数。方法对100位孕妇在妊娠11^+0~14^+6周进行常规经腹超声检查,同时观察胎儿心脏各切面结构并进行测量。结果胎儿心脏各切面显示率不同,四腔心显示率最高,其次是动脉交叉,而动脉导管的显示率最低。妊娠13周以后胎儿心脏结构超声可清晰显示。胎儿心脏周长、面积及各心室内径的增加与孕周有相关性,而心脏周长与胸廓周长比值,心脏面积与胸廓面积比值,左右心房比值以及房室率均相对衡定,与孕周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由于在妊娠13周以后胎儿心脏结构能够清晰显示,因此,可以将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时间提前至妊娠中期的早期。主要筛查与四腔心切面相关的严重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有利于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动脉导管狭窄的价值。方法孕32~38周孕妇常规产科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右心增大伴三尖瓣反流58例,进一步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动脉导管横断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和动脉导管弓切面观察导管形态,测量导管内径及血流频谱。结果超声诊断胎儿动脉导管狭窄6例,均表现右心明显增大,三尖瓣中-重度反流,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3.5~4.5m/s,最大压差(maximum transprosthetic pressure gradient,MTPG)49~81mm Hg;胎儿动脉导管呈弯曲或折角现象,管腔细窄,内径1.5~2.5 m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1.8~3.2 m/s,MTPG 13~41mm Hg,舒张期血流速度0.4~2.0m/s,MTPG 0.64~16.00mm Hg;胎儿出生后7d~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2例三尖瓣反流消失,4例仅有少量反流,心脏大小、形态均恢复正常。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动脉导管形态和血流异常,较早发现胎儿动脉导管狭窄,评估胎儿风险,对提高围产儿安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